目錄九年級下冊化學溶液知識點總結 初三化學溶液經典試題 初三化學溶解度知識點歸納 初三化學質量守恒定律知識點 初三化學必背方程式
初中化學溶液知識點
世界由物質組成,化學則是人類用以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以下是我整理的化學溶液知識點,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穩定性。
注意:
a、溶液不一定無色(如:CuSO4為藍色;FeSO4溶液為淺綠色;Fe2(SO4)3溶液為黃色);
b、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水是最常用的溶劑;
c、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溶液的體積≠溶質的體積+溶劑的體積;
d、溶液的名稱:溶質的溶劑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組成:溶質和溶劑,溶質可以有多種,溶劑只能有一種。
溶質和溶劑的判斷:
①液態的為溶劑,固態或氣態的為溶質;
②都為液態時量多的為溶劑,量少的為溶質;
③有水時,水一定是溶劑,其它的為溶質;
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時可以根據名稱——溶質的溶劑溶液,前面的為溶質,后面的為溶劑。
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濁液。
由于表面活性劑的作用,使本來不能混合到一起的兩種液體能夠混到一起的現象稱為乳化現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劑稱為乳化劑。
固體小顆粒懸浮于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懸濁檔戚液。
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搭蠢好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知鉛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2)判斷方法:繼續加入該溶質,看能否繼續溶解。
(3)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
(4)濃、稀溶液與飽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關系:
①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
②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飽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溫度時,同一種溶質的飽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飽和溶液濃。
溶解時放熱、吸熱現象
① 溶解的過程:a、擴散吸熱;b、水合放熱;兩個過程共同決定溶解時是吸熱還是放熱;②溶解吸熱:如NH4NO3溶解;
③溶解放熱:如NaOH溶解、濃H2SO4溶解;④溶解沒有明顯熱現象:如NaCl。
;課題1溶液的形成
1.溶液的基本特征御如:均一性、穩定性
l洗滌劑具有乳化作用。用洗滌劑洗衣服時,油污沒有溶解在水中,沒有形成均一、穩定的溶液。
l用洗滌劑和汽油洗衣服的區別:
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時,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隨著汽油揮發油污就能被帶走。
洗滌劑——洗滌劑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無數細小的液滴,隨水流去。
課題2溶解度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l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飽和溶液。
l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繼續加入該種溶質,如果該物質的質量減少,那么溶液是不飽和溶液;如果該物質的質量不變,那么溶液是飽和溶液。
l不飽鎮培啟和溶液與飽和溶液的轉化(對于大多數固體物質而言中沖)
不飽和溶液
l固體的溶解度
l定義:在一定溫度下,某固體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
l
80
溶解度曲線例題:
nt3℃時A的溶解度為80g。
nP點的的含義是:在該溫度時,A和C的溶解度相同。
nN點為t3℃時A的不飽和溶液,可通過加入A物質,降溫,
n蒸發溶劑的方法使它變為飽和。
t1℃時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C>B>A。
n從A溶液中獲取A晶體可用降溫結晶的方法獲取晶體。
n從B的溶液中獲取晶體,適宜采用蒸發結晶的方法獲取晶體。
nt2℃時A、B、C的飽和溶液各W克,降溫到t1℃會析出晶體的有A和B,無晶體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由小到大依次為A n除去A中的泥沙用過濾法;分離A與少量B的混合物,用結晶法。 2.氣體的溶解度 l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氣體的溶解度隨壓強的增大而增大。 課題3溶質的質量分數 l牢記下面的公式: l l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 用固體配制溶液 u儀器:天平、藥匙、量筒、膠頭滴管、燒杯、玻璃棒。 u步驟:計算、稱量、溶解、裝瓶貼標簽。 用濃溶液稀釋 u儀器:量筒、膠頭滴管、燒杯、玻璃棒。 u步驟:計算、量取、稀釋、裝瓶貼標簽。
1、溶質可以是州瞎固體(氯化鈉、硝酸鉀等)、液體(酒精、硫酸等)或氣體(氯化氫、二氧化碳等),一種溶液中的溶質可以是一種或多種物質。水是最常用的溶劑,汽油、灑精等也可以作為溶劑,如汽油能夠溶解油脂,灑精能夠溶解碘等。
2、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一定量的溶劑中,溶質不能繼續被溶解的溶液。
3、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一定量的溶劑中,溶質可以激跡歷繼續被溶解的溶液。
4、氣體的溶解度還和壓強有關。壓強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則越小;溫度越高,氣體溶解度越低。
5、大部分固體隨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明搜,如硝酸鉀;少部分固體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如食鹽;極少數物質溶解度隨溫度升高反而減小,如氫氧化鈣。
一、溶液
1、定義:由一種或一種以上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組成
溶質:被溶解的物質
溶劑:能溶解其它物質的物質
判斷溶質、溶劑
固、氣體與液體混合,液體為溶劑,固、氣體為溶質
兩種液體混合時,一般量多的作為溶劑
兩種液體橋神閉混合且有水時,無論水多少,水一般作為溶劑(98%濃硫酸)
3、溶液的特點:均一性、穩定性(溶液各處密度相等)
4、物質的溶解性
定義:一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中溶解的能敏裂力
影響因素
內因:溶質、溶劑本身性質
外因:溫度(對大多數固體而言,升高溫度,物質的溶解性提高)
二、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中,不能再繼續溶解某種物質的溶液。
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中,能再繼續溶解某種物質的溶液。
2、轉換
飽和→不飽和:加溶劑、改變溫度
不飽和→飽和:加溶質、蒸發水、改變溫度
三、溶解度
1、定義:在定溫下,物質在100g溶劑(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克數。
單位:g/100g水
氣體的溶解度:在標準大氣壓、一定溫度下,溶解在一體積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
溶解的氣體體積數
2、影響溶解度的因素
內因:溶質(劑)本身性質
外因
固體:溫度(大多數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氣體:壓強、溫度(大多數氣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隨氣壓升高而增大)
少數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變化不大:NaCl
極少數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變小:Ca(OH)2
夏日夜晚魚、蝦浮在水面換氣
煮沸的水冷卻后不可再養魚
3、物質溶解能力大小分類(20攝氏度時每一百克水中)
0—0.01g:難溶
0.01—1g:微溶
1—10g:可(能)溶
10g以上:易溶
溶解是絕對的,不溶解是相對的
CO2溶于水:制汽水時必須加壓并保持低溫
4、根據溶解度的計算
原則
溫度一定
飽瞎枝和狀態
公式
s/100=m質/m劑
s/100+s=m質/m液
四、溶質從溶液中析出
晶體:具有規則幾何形狀的固體
結晶:形成晶體的過程
蒸發結晶(蒸發溶劑):適用于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的'固體
降溫結晶((點燃→冷卻熱飽和溶液)::適用于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的固體
五、溶液的組成和溶質質量分數
1、溶液的組成:溶質、溶劑
m液=m質+m劑(體積不可加減)
2、溶質的濃度:溶質的量與溶液的量的比值
質量百分比濃度:c%=m質/m液ⅹ100%
體積比濃度:1:4的硫酸溶液(1——V質;4——V劑)
對于飽和溶液:c%=s/s+100ⅹ100%
3、配置一定濃度的溶液
(1)計算
(2)稱量、量取
(3)溶解
稀釋濃溶液則只需量取不稱量
初三化學溶液知識點如下,基本特征初三化學溶液知識點,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組成、性質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濃度、密度和顏色完全一樣。穩定性:外界條件不變,溶液長期放置,溶質不會從溶液中分離出來。是混合物。
見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溶液名稱 溶則耐握質 溶劑石灰水 氫氧化鈣Ca(OH)2 水H20鹽酸 氯化氫HCI 水H2O碘酒 碘I2 酒精C2H5OH。溶液的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 溶質:被溶解的物質。可以是一種或幾種,可以是固、液、氣三態溶劑:能溶解其它物質的物質。只能是一種。可以是固、液、氣三態。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穩定性的混合物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質、組成完全相同,外觀表現為透明、澄清、顏色一致。 穩定性:指外界條件不變時,溶液不論放置多久,溶質與溶劑不會分層。溶液的組成:由溶質和溶劑組成。
溶畝襪質和溶劑的判斷:固體、氣體溶于液體:液體為溶劑,固體、氣體是溶質;液體孫慶溶于液體:有水,水為溶劑,其它為溶質;無水,量多的為溶劑,量少的為溶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