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雪玲妃 慶帝與玲妃 慶帝與玲妃 藍玲妃 九條玲妃
乾隆有這樣一位嬪妾,入宮十余年娘家還是負債累累,在貴妃位空出四年后才因為流產了第四胎被封為貴妃,在他的兒子被密立為太子的時候乾隆祭天說如果他不堪重任就請他早死,在臨死前,乾隆對她的賞賜還不如一個低級常在,乾隆在她死后聲稱讓她繼續侍奉自己的原配,聲稱她只是原配皇后的附葬和奴婢,至在死后二十年,被追封皇后的典禮上也被乾隆取消了頒詔天下、祭天地的資格,
她就是令妃。
清史稿后妃傳關于她的記錄如下: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內管領清泰女。事高宗為貴人。封令嬪,累進令貴妃。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丁丑,仁宗生。三十年,進令皇貴妃。四十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謚曰令懿皇貴妃,葬勝水峪。六十年,仁宗立為皇太子,命冊贈孝儀皇后。嘉慶、道光累加謚,曰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純皇后。后家魏氏,本漢軍,抬入滿洲旗,改魏佳氏。子四:永璐,殤;仁宗;永璘;其一殤,未命名。女二,下嫁拉旺多爾濟、札蘭泰。
正式關于令妃的記錄很簡略,無非是寫了她是清泰的女兒、乾隆的嬪妃、死于某年,而對于網絡上各種鋪天蓋地的寵愛一筆不提,可見網文中不過是夸張虛假的描寫,而關于她的容貌、思想、才華、性情、品德,也未有任何肯定的正面夸贊。在清朝上層人士的筆記諸如《嘯亭雜錄》、《郎潛紀聞》、《竹葉亭雜記》等以及民間的各種稗史傳說,均未有對于這位魏氏的一星半點形象刻畫。直到上世紀90年代還珠格格播放后,她才廣為人知。近年來《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中皆有她的角色演繹,但無論怎樣對令妃進行影視劇、二次改造,她在史書中的形象和待遇,都不會有任何改變。我們選取官修實錄以及各種會典例則的一些記錄,可以勾勒出她的大致生平。
在《清實錄》中第一次關于令妃的記錄如下:
諭、朕奉皇太后懿旨。貴妃誕生望族。佐治后宮。孝敬性成。溫恭素著。著晉封皇貴妃。以彰淑德。嫻妃、純妃、愉嬪、魏貴人。奉侍宮闈。慎勤婉順。嫻妃、純妃、俱著晉封貴妃。愉嬪、著晉封為妃。魏貴人、著晉封為嬪。以昭恩眷。欽此。特行傳諭。該部將應行典禮。察例具奏。
也就是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慧賢皇貴妃高氏臨死前,乾隆晉封了一批嬪妃,其中魏氏被晉封為令嬪,時年十八歲。可見雖然身后追封為皇后,就連入宮時間也未記錄,至于做了多久的貴人,仍舊不得而知。她的生日實錄沒有任何記錄,也沒有任何形式的慶典與嬪妃、外命婦行禮慶賀。
十八歲的女子為嬪,在乾隆后宮也非絕無僅有,繼皇后那拉氏十八歲為妃,忻貴妃入宮初封嬪,循貴妃入宮當年十八歲便封了嬪,我們把目光移到清朝其他皇帝的內廷,可以發現,順治的孝獻皇后董鄂氏在18歲時被封為皇貴妃,道光的孝全皇后在18歲已是貴妃,甚至道光帝的孝靜皇后,在18歲封為妃,21歲封貴妃。
令妃作為嬪的時候,手下的傭人比舒嬪少。令嬪只有六個宮女,而舒嬪是六個宮女和一個官女子。
令妃第二次晉封,是在乾隆十三年七月,此時乾隆宣布嫻貴妃為攝六宮事皇貴妃,同時冊封嘉妃為貴妃、令嬪為令妃、舒嬪為舒妃、陳貴人為婉嬪,但是此次詔封前,令嬪之父清泰,于孝賢皇后喪儀中因為供獻餑餑遲誤,刑部將清沒首泰之罪比照“大祀牲牢玉幣黍稷之屬一事缺少者杖八十”律杖八十,系公罪,并降二級留任。怒不可遏的乾隆看了自然寫了“依議”。
被封為妃的魏枯做數氏,在乾隆二十年之前,并未為乾隆生下一子半女,也從未為家族地位帶來任何提升,甚至家族負債累累,也未得到乾隆的同情和支援,這點可以在令妃首次懷孕,乾隆才遲遲賞賜她們家三十七間房,每年所得租金一百五十兩作為補償,并在奏折中提到,令妃所有的娘家人、光令妃的兄弟就至少有三人群居于22間房子里,乾隆覺得沒必胡碧要繼續賞賜房屋居住,令妃家族長期欠債,當鋪為四百一十六兩,其私債四百四十兩銀,這些一千兩以下的債務,其家族之前仍無力償還。就是這樣的賞賜,也不如乾隆怡嬪家族得到的多。乾隆怡嬪娘家北京住房61間、北京周圍土地6頃,這些土地每年可以取租220兩。除住房61間外,給北京房屋28間,這些房屋每年可以取租120兩。
乾隆二十一年,在舒妃、那拉皇后、嘉貴妃接連生育之后,令妃才開始自己的生育生涯。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寅時在五福堂生皇七女而此刻乾隆在安佑宮行禮。乾隆二十九年四月二十八日,忻貴妃戴佳氏難產而死,和靜公主與忻貴妃的女兒八公主赴京郊的靜安莊一起為忻貴妃穿孝,時公主年僅8歲。
及后,和靜公主正式下嫁蒙古超勇親王策棱之孫拉旺多爾濟(策棱所娶為康熙帝的十女固倫純愨公主)。固倫和靜公主下嫁時,七月二十一日于正大光明殿行初定禮。
雖然乾隆在三十五年下了旨意說是今后固倫公主待遇比照和敬公主,和碩公主待遇比照和嘉公主,然而各種檔案里,和靜公主的待遇總是慢半拍。比如二十七日于保和殿筵席,擬定的酒數酌量比照固倫和敬公主裁減一半。乾隆十一年(1746),內務府備辦和敬公主妝奩,其中添置箱柜、床帳、坐褥、壺盆等物,“其辦買物料及合計各行匠役工價,約估用銀二千五百兩”。乾隆三十五年(1770),內務府置辦和靜公主下嫁妝奩,其中置買皮箱、鎖鑰等物共用銀600余兩。而公主府的規格,和敬公主為239間、和靜公主為200間。而和孝公主下嫁時,乾隆特許她比照固倫和敬公主,可以在京師領取下嫁蒙古親王的1000兩俸銀,這項待遇在和靜公主下嫁時并未提及。乾隆賞給和敬公主的當鋪價值兩萬四千兩,而和靜公主的當鋪卻和和碩和嘉公主一樣價值一萬兩。
乾隆三十八年九月十五日,乾隆巡幸避暑山莊,和靜公主沒有被乾隆選去伴駕,而是與同母弟十七阿哥永璘被乾隆留置京城,并與十七阿哥乘輿來迎接生病而回京的豫妃博爾濟吉特氏。同年十二月二十日豫妃薨逝,已出嫁的七公主及七額駙拉旺多爾濟為其穿孝。
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初十日和靜公主去世,年僅二十歲。建造和靜公主園寢工程約估工料為一萬四千三百十一兩費用較之雍正的養女和惠公主還有減少,待遇均比康熙、雍正朝間遜色。后來額駙拉旺多爾濟亦有續弦,并有嗣孫車登巴咱爾、嗣曾孫達爾瑪。
乾隆二十二年七月十七日午時,令妃生皇十四子永璐,該子于二十五年三月初八日夭折,而乾隆對這個年幼早夭的庶子,并未有過多的眷顧,只是將他葬在端慧皇太子的陵寢中了事,并且沒有任何喪禮,也未有追贈封號,年節也不會有任何官員去祭祀。他早死的弟弟皇十六子仍舊是這樣的待遇,甚至連個名字也沒有。而清朝其他得寵的皇子,卻不是如此簡單的處理。比如,順治將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追封為親王,喪禮比照親王有所加。乾隆將永璉追封為皇太子,并以皇太子級別治喪。就是未滿兩歲的永琮,喪儀仍比照皇子從優,并賜雙字謚號悼敏。
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日戌時生皇九女,此女于三十六年十二月封為和碩和恪公主,乾隆二十九年六月初四日,慎嬪去世,九公主、永璜之長子綿德等人為其穿孝,當時公主年僅七歲。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八月,和恪公主下嫁協辦大學士,一等武毅謀勇公兆惠之子札蘭泰,烏雅氏。和恪公主行初定禮筵宴時,乾隆帝與皇太后駐蹕熱河行宮,于保和殿的筵宴因而停止,改在慈寧宮筵宴。內務府亦在公主養母舒妃所居之永壽宮備席十六,羊十,酒十瓶,惟乾隆帝、皇太后鈕祜祿氏因身在熱河行宮而沒有出席。此時恐怕只有她的生母令妃一人在皇宮主持她的婚禮。
和碩和恪公主因為居住在京城,所以其妝奩中的帳房、牛車、駱駝、涼棚等物品被乾隆帝批令不用給發,這種裁減實際上是削減和恪公主的份例,是對既有制度的一種破壞。
乾隆三十九年,慶貴妃陸氏在北小花園去世,此時乾隆身在承德避暑山莊,已出嫁的和恪公主仍舊沒有伴駕資格,被乾隆留在京城,和皇十五子永琰為慶貴妃穿孝。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十九日,和恪公主因肺結核病而去世,年僅二十三歲。
乾隆二十四年閏六月初十,據紅籮炭檔記載,令妃遇喜添炭,添守月姥姥。乾隆二十四年九月二十四日,令妃遇喜添炭停止,此時令妃生了死胎或是懷孕晚期流產。而乾隆在七月份去了避暑山莊,直到在九月份才回京。此時令妃已為乾隆生下四胎,乾隆才把嘉貴妃死后空置四年的貴妃位給了令妃。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丑時令妃于圓明園天地一家春生皇十五子永琰,是為嘉慶帝。這個時候,乾隆在熱河木蘭圍場打獵,他聽到這個消息,打獵興趣仍舊不減,十幾天后才回去。
乾隆三十年,在繼皇后斷發后,乾隆便沒有立后的打算,清史稿謂:“上方幸木蘭,命喪儀視皇貴妃。自是遂不復立皇后”、清實錄也說得很清楚,“況現在妃嬪中。既無克當斯位之人。若別為選立。則在朝滿洲大臣。及蒙古扎薩克諸王公。皆朕兒孫輩行。其女更屬卑幼。豈可與朕相匹而膺尊號乎。”在他眼里沒有能與皇后之位匹配的女子。所以令妃自然不會被乾隆立為皇后,而是被升為皇貴妃,然而并沒有攝六宮事這樣的字號。攝六宮事皇貴妃是乾隆時期待遇超過普通皇貴妃的一個等級,千秋節會得到900兩銀子的賞賜,而令妃自然沒有這樣的份例,只是領取普通皇貴妃的500兩千秋賞賜。并且其后的親蠶禮也是由舒妃主持。
令妃生的第十七子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兒子,但是《嘯亭雜錄》上說“純皇帝深惡之”,不是一般的討厭,是極度厭惡。連馬嘎爾尼這個老外都說乾隆對自己兒子的愛護還比不上對和珅的寵幸。永璘在乾隆朝只封了貝勒,而其他兄弟不是親王就是郡王。分府時,乾隆帝給他的當鋪價值四萬八千四百十三兩,也是皇子里最少的,就連皇六子永瑢的當鋪也是八萬兩。而同時期的寵臣和珅資產達到了幾千萬兩白銀,并且光是黃金就有近四萬兩,其住宅的奢華富麗可想而知,因為永璘也十分羨慕和珅的住宅,他曾說哪怕皇位多如雨點,也落不到我的頭上,若是能得到和珅的住宅便滿足了。
乾隆三十二年,乾隆與一些大臣和嬪妃外出,卻留下令妃與和靜公主和恪公主等人,照看病入膏肓的和嘉公主。
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天,乾隆皇帝在決定立永琰為太子時,曾在冬至這天的祀天大典上,用了十分惡毒的語言向上天禱告:“所立皇十五子永琰如其人賢,能承國家洪業,則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賢,亦愿潛奪其算,毋使他日貽誤,予亦得以另擇元良?!?/p>
他說如果永琰是當皇帝的料,那就保佑他,如果不是,就讓他短命而終!國運很重要,皇位很重要,這就是乾隆,他是絕不是一個兒女情長的皇帝。
乾隆三十九年九月二十三日,在一份后宮賞賜檔案中,令妃只得到了一顆二等正珠,而十公主的母親悖妃得到了一顆大正珠和一顆二等正珠,甚至江南漢女明常在此時也額外得到兩顆二等正珠,可見只要乾隆愿意,他可以把常在的賞賜提升的高于皇貴妃。
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令妃病逝于吉安所,而并不是皇宮。因為按照慣例,清朝除了太后、皇帝、皇后和太子可以死在后宮,其余人則不被允許,據清會典記載:凡皇貴妃喪禮,疾革自大內移至吉安所。
疾革者,病重也,也就是嬪妃在自己快死的時候遷移出內廷。
而令妃的死因,據她的祭文,“始猶力疾而不言,繼期勿藥之友故”,也就是病了沒有聲張,也沒有吃藥所以病死了。那時候正值新春,乾隆等人在圓明園熱鬧慶祝,并且添了一位玉雪可愛的十公主,令妃大概也不想因為自己的病情掃了乾隆的興致。
乾隆對令妃所做的詩也很敷衍,比如什么強收悲淚為歡喜,仰體慈幃度念諄。為娛圣母情,宜割賢妃綣。也就是為了讓太后開心歡喜,他也不會為令妃傷心。
乾隆只為令妃祭酒了三次,比起康熙臨死封后的佟皇貴妃的十分之一也沒有,就連令妃的百日大祭,也只是派了她的兒子去祭祀,至于一周年、二周年祭,乾隆更不可能去出席了。
乾隆也沒有親自為令妃送葬,只是派了她的兒子參加奉安地宮儀式。至于為何葬在地宮,這在《令懿皇貴妃金棺奉安祭文》中可以找到答案:昔年參近御之班,曾資悔迪;此日侍升仙之駕,如奉生存!
祭文說了,說令妃是皇后一手教導的,死后也要服侍皇后,“如奉生存”,永遠都是皇后的奴婢,這和淑嘉皇貴妃葬在地宮的祭文如出一轍,再次強調了嬪妃對于皇后的侍奉義務。而且乾隆對此解釋道:“令懿皇貴妃為子皇帝生母,從前殯入地宮即令近祔孝賢皇后之側”,乾隆說令妃只算是孝賢皇后身邊的祔葬,什么是祔葬呢?清朝會典里康熙庶子也是祔葬在順治與董鄂妃的愛子榮親王的園寢。
在乾隆六十年九月,死了二十年的令妃在其子繼位前夕被乾隆追贈為皇后,乾隆不僅取消了皇后該有的頒詔天下、萬民跪拜的禮遇,還給她鬧了這么一出,在追封大典上發了個上諭:
孝儀皇后神牌。升祔奉先殿。前期告祭天、地、太廟一事。亦未免失當。孝儀皇后、乃朕因系嗣皇帝生母。恩旨冊贈。止應于奉先殿祭告。若因此而舉行天地廟祀大典。轉鄰于瀆。已著不必舉行。
在乾隆眼中,她是不配當皇后的,她不是繼后,祭告太廟是褻瀆了蒼天。實在是因為是現任皇帝的親媽,不得不這樣。
所以清泰成為清朝第一任三等公爵的皇后之父,也就不足為奇了。在此之前,清朝皇后之父都是在皇后冊立之初便被授予一等承恩公,乾隆又特許皇后之兄承襲一等公,比如孝敬皇后的哥哥五格就被乾隆從一等候升為一等公,孝賢皇后的哥哥富文仍舊如此的待遇。
在嘉慶元年,乾隆最后一次去祭陵,雖然令妃獲得了皇后的名分,乾隆寫詩的標題是《孝賢皇后陵酹酒》,仍舊只承認孝賢皇后才是陵寢的主人。而此時嘉慶已經當了皇帝,乾隆仍命他去跪拜端慧皇太子。這與乾隆六十年九月剛被立為太子時便去跪拜端慧太子如出一轍。
番外:令粉的洗腦包破除合集
一、讓我們欣賞下清朝第一真愛圓滿瑪麗蘇令妃的實績
令妃其人:無任何正面的才華、品德記錄,也無政治實績,不過實錄幾篇冊文里透露出一個特色:會伺候人
乾隆十年十一月十七日冊封為令嬪。
凜小心而嚴翼。敬勤弗怠。
乾隆十四年四月初五冊封為令妃。
爾令嬪魏氏、夙嫻內則。早侍深宮。淑慎居心。
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冊封為令貴妃。
爾令妃魏氏。素嫻女誡。早侍掖庭。勤慎居心
乾隆三十年五月初十晉封為皇貴妃。
咨爾令貴妃魏氏、早侍深宮。
總結就是:伺候人勤快
二、夫妾“情深”
1、從清史稿到清實錄到起居注到清朝筆記到民國到外國傳教士,0個寵字0事跡。
2、令妃入宮十余年,娘家仍是負資產,欠債800兩還不起,直到懷孕乾隆才賞銀解決。
3、經常被同級乃至低位嬪妃碾壓待遇:做嬪時宮女比舒嬪少一個,當妃時的家族賞賜是儀嬪的一半,皇貴妃冊封禮沒有任何命婦行禮不如貴妃,令妃死前身為皇貴妃的賞賜不如十公主的媽和江南漢女明常在。
4、死前三天抬旗,脫離包衣奴才身份。
5、臨死被遷出皇宮去吉安所等死,沒資格在皇宮辦葬禮。死的當天早上乾隆還在暢春園,死的第二天乾隆去了暢春園、圓明園并常駐。
6、乾隆懶得為令妃作秀,寫詩說為了老媽,懶得為妾傷心。
7、追贈皇后,這個贈字用的很傳神。乾隆說因為是嗣皇帝生母才追贈皇后,取消了頒詔天下和祭天資格。
8、和靜和恪是唯二給小妾穿孝的公主,和恪婚禮乾隆身在避暑山莊,和靜和恪經常被乾隆留京給小媽穿孝。和靜頂著固倫頭銜領著400兩銀子的年薪。
9、乾隆38年密立儲君,乾隆向上天祈禱如果15不是那塊料就請上天收了他。永璘是唯一被記錄“上深厭惡”的皇子,終乾隆朝只是貝勒。14、16死了被塞在別人墓地,無身后祭祀。
10、從葬祭文:對原配“如奉生存”。
11、留守不完全統計:
17年裕陵送葬團有繼后、嘉妃、怡嬪和低級貴人,但查無此令。
和靜出生一個月乾隆去熱河。
14出生第二天,乾隆去熱河。
24年生死胎,懷孕晚期乾隆在熱河。
25年生嘉慶的時候乾隆在河北木蘭圍場打獵。
27年懷16,乾隆和別人巡幸回來,懷孕九個月的你令遠赴行宮伺候吃飯。
28年乾隆去熱河,你令不明原因不隨駕。(無懷孕記錄)
總之你令經常生孩子的7-9月都是乾隆雷打不動去避暑山莊的時候233
32年,乾隆出巡,留你令在京照顧快死的和嘉公主。
37年,和恪婚禮,乾隆在避暑山莊。
38年,和靜公主和永璘留守京城,迎接從幸避暑山莊生病回京的豫妃,并為其穿孝。
39年,和恪公主和永琰留守京城,為慶貴妃穿孝。乾隆在熱河。
三、令粉洗腦包
1、虛假的令望令聞,實際上令字作為封號,是嘉妃擬而未用的罷了,令妃只不過撿別人看不上的剩貨。乾隆二年(1737年)五月十一日,詔封金貴人為嬪。內閣典籍廳為金氏晉封為嬪所擬的字樣有“令、婉、嘉、粹”四字,乾隆帝從中選擇了嘉字,金貴人由是成為嘉嬪。
而令望令聞是天子之德,沒你令什么事。
2、虛假的東珠朝珠:令粉從一幅模糊的畫像上摳東珠朝珠,然而沒有信史記錄,在微博被徐廣源親自打故宮服飾專家電話扒皮,嬪妃沒佩戴資格。
3、虛假的儀仗比皇后少一件。翻翻清會典就知道皇后壓根不用儀仗,用的是儀駕。儀仗就是多少件也不如儀駕。
4、虛假的親寫祭文。令粉言辭模糊,YY祭文是乾隆親手寫的,四處營銷【虛九御之崇班,情深逝水】是乾隆悼念,然而實際上這句話出自祭文,祭文是翰林院大臣寫的。真的用祭文說事,真正能摳出寵愛的是愉妃?!疚┵忝艹?,久膺寵號】【于戲!渥寵有加,實緬懷于徃昔?!?/p>
5、虛假的攝六宮事皇貴妃。令粉篡改百科YY令妃是執掌后宮攝六宮事皇貴妃,然而實錄冊封只是皇貴妃,沒管事資格,親蠶禮是舒妃代行。
6、虛假的合葬。乾隆親自下場蓋章你令“附葬”,進去“如奉生存”,沒有陵寢命名權,直到嘉慶元年寫詩仍舊是“孝賢皇后陵”。
7、虛假的不設高位。令粉言辭模糊,YY虛九御之崇班是為了你令不設高位,實際上這句話是說你令死了,比她晚死的妃位都被祭文稱為“崇班”,哪里虛設了。你令生三胎死產一個才被封為貴妃,貴妃位倒是空了四年,多大臉嘲無子嬪妃當不上貴妃。
8、虛假的追贈寵愛論。令粉言辭模糊,四處車轱轆你令是乾隆是乾隆親自追贈的皇后。然而不敢說乾隆親自下場蓋章靠兒子追贈被取消祭天。
9、虛假的親定謚號。令粉言辭模糊,車轱轆你令的謚號是乾隆親定了兩次,然而任何史書都沒親定字眼。
10、虛假的盛寵逼宮論,令粉日常車轱轆繼后被令妃驚天大寵逼得斷發,然而除了李寅的百家講壇,無任何史料佐證。
11、虛假的裙帶不降反升。令粉隱藏原始檔案,四處推銷其父魏清泰在孝賢皇后葬禮不敬被乾隆升了兩級,實際上檔案里魏清泰被打了80大板,降了兩級?!?/p>
應將內管領清泰,盛觀保即比照“大祀牲牢玉幣黍稷之屬一事缺少者杖八十”律杖八十,系公罪,各降二級留任
12、虛假的神牌供奉養心殿摳寵論。令粉言辭模糊,推銷令妃神牌放在養心殿是寵愛,實際上那是清朝帝母本身就有的待遇??滴醯洛?、雍正熹妃都有這種待遇,壓根不是乾隆對令妃的首創待遇。令粉可以和熹妃德妃組合一個神牌寵愛組。
《國朝宮史續編》
嘉慶元年十二月初三日,奉太上皇帝敕旨:雍正年間,于養心殿東佛堂佛龕之右,【供奉圣祖仁皇帝、孝恭仁皇后】神位,原以廟享歲有常期,而宮闈近地,可以朝夕頂禮,以抒思慕之誠。是以朕登極后,即遵照成法,亦于右次添供皇考世宗憲皇帝神牌。丁酉年,復供奉【孝圣憲皇后】神牌于一龕。此系皇考不匱孝思之所創設,我子孫自當永遠遵守
13、虛假的和敬穿孝。令妃自己女兒有四次給小妾穿孝的石錘記錄,就開始造謠和敬給純妃穿孝。這種說法清史稿清實錄沒有任何記錄,就連漢文版檔案也沒石錘。靠粉絲自己翻譯滿文,然而第一句就把純妃的服喪時間翻譯錯了,“皇子等人頭七釋服”,翻翻會典就知道皇子對皇貴妃穿孝是27天。
四、令式金桔思維
民族英雄、漢民族之光孝儀純皇后
愛她就讓她做低級妾,做皇后和皇貴妃是伺候人的,束縛太多,遠離乾隆是一種福氣。
位高權重為國效力是被利用,多年欠債死后20年給個年薪660兩的三等公是舒適的米蟲。
孩子給低位漢妃撫養是籠絡漢民族勢力、鋪路
給乾隆培養常在答應是聯絡答應的娘家,培養政治勢力、鋪路
國庫收入高等于后宮待遇高
她應該不是個喚敗善良的女子,能裂鏈告宮斗到底高高肆明在上的都不是省油的燈,她應該是個很有規劃很有謀略的女子,比較厲害。
歷史上的令妃是因為生病死的。
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貴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歲,二月十一日冊謚令懿皇貴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謚,全謚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純皇后。
令妃的歷史原型是孝儀純皇后。
孝儀純皇后(1727-1775),魏佳氏,乾隆帝妃嬪,嘉慶帝生母,內管領、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原屬正黃旗滿洲包衣,后被乾隆帝抬入鑲黃旗滿洲,即“抬旗”。
魏佳氏生于雍正五年九月初九,因其隸屬內務府,所以應是通過內務府選秀入宮,后來脫穎而出,成為了皇帝的嬪妃。
擴展資料:
魏佳氏容顏秀美,心地善良,很得乾隆帝的喜愛。她在乾隆十年的正月便受封為嬪,此時魏佳氏僅十九歲便位列三嬪之一,乾隆帝封其為“令嬪”。
“令”字語出《詩經·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聞令望”,在古代漢語中有美好之意,大概是魏佳氏讓皇帝聽到和看到的都是善良、美好的一面,所以才會得到此封號。
從《清實錄》中的記載可以看出,晉封時魏佳氏已列眾嬪之首,排在了家世與資歷均比她有優勢的舒嬪葉赫那拉氏之前,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極大的榮寵。
乾隆十三年,魏佳氏被晉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魏佳氏又被晉為令貴妃,乾隆三十年更是一躍成為皇貴妃。
此時孝賢皇后已故,皇后那拉氏也因失寵“不廢而廢”,乾隆帝至此再未立過皇后,魏佳氏從此以皇貴妃之尊統攝六宮之事,代行皇后之責,成為后宮之主達十年之久。
終乾隆一朝,魏佳氏是為乾隆皇帝生兒育女最多的一位后妃,也是清朝生育子女最多的后妃之一。
她的兒子永琰在她生碧悶前已經被秘密立儲,也許魏佳氏彌留之際,乾隆帝已將此秘密告知于她在魏佳氏去世前,乾隆帝已經將她的娘家抬旗入滿洲鑲黃旗。
并編為世管佐領;在魏佳氏去世后,乾隆帝在她原有的儀仗中增加了十八件,達到七十六件,僅比皇后的儀仗少了一件;從魏佳氏留下的遺物中可以看出。
她生前已經擁仔慧汪有東珠朝珠,而東珠朝珠是帝后才有資格佩戴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乾隆帝給予魏佳氏的特殊待遇。
從乾隆二十年到四十年長達二十年的時間里,無論是在乾隆帝心中,還是在后宮中,最念仔有影響的當屬魏佳氏。
—令妃
歷史上的令妃是因為生病死的。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貴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歲,二月十一日冊謚令懿皇貴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謚,全謚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純皇后。
令妃的歷史原型是孝儀純皇后。孝儀純皇后(1727-1775),魏佳氏,乾隆帝妃嬪,嘉慶帝生母,內管領、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原屬正黃旗滿洲包衣,后被乾隆帝抬入鑲黃旗滿洲,即“抬旗”。
魏佳氏生于雍正五年九月初九,因其隸屬內務府,所以應是通過內務府納型選秀入宮,后來脫穎而出,成為了皇帝的嬪妃。
人物評價:
魏佳氏生前雖然沒有成為皇后,但她的一生已經很圓滿了,她出身不高卻受到皇帝的寵愛,由貴人逐步晉封到皇貴妃,在后宮的地位不斷提早行高;乾隆帝巡幸江南、木蘭秋狝等,都有魏佳氏隨駕;她的兒子永琰在她生前已經被秘密立儲。
在魏陸茄嘩佳氏去世前,乾隆帝已經將她的娘家抬旗入滿洲鑲黃旗,并編為世管佐領;在魏佳氏去世后,乾隆帝在她原有的儀仗中增加了十八件,達到七十六件,是乾隆帝皇貴妃中儀仗最多的。
乾隆六十年,乾隆在親自追封其為孝儀皇后,“儀”為陰,為地,而“乾隆”年號之“乾”義為陽,為天,兩者陰陽互印。
在家中,“兩儀”更是指父母雙親,“儀”字在國為中宮、為母后,在家,為母親。從乾隆二十年到四十年長達二十年的時間里,乃至去世之后二十年,無論是在乾隆帝心中,還是在后宮中,最有影響力的女人當屬魏佳氏。
正史上的令妃是乾隆的第三位皇后,但她的皇后之位并不是乾隆帆巧冊封的,而是態備鍵死后被兒子嘉慶追封的,令妃從宮女當上皇貴妃,一路開掛,只能說她是比較有智慧有計謀的女性,不能簡單以善惡來評判她。她也并非乾隆皇帝最愛的寵妃,所以至死乾隆都沒有滾帆給她封皇后,只是掌管六宮的皇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