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新高考物理公式總結大全 高中物理必考公式匯總 高中物理所有公式匯總 高中必背88個物理公式 化學高考重點筆記整理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3、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4、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5、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6、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7、加速度a=(Vt-Vo)/t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ΔS為相鄰連續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初速(Vo):m/s
10、水平方向位移:x=Vot 4.豎直方向位移:y=gt2/2
11、運動時間t=(2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12、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0
13、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y/x=gt/2Vo
14、返磨水平方向加速度:ax=0;豎直方向加速度:ay=g
15、兩種電荷、電荷守恒定律、元電荷:(e=1.60×10-19c);帶電體電荷量等于元電荷的整數倍
16、庫侖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點電荷間的作用力(n),k:靜電力常量k=9.0×109n?m2/c2,q1、q2:兩點電荷的電量(c),r:兩點電荷間的距離(m),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17、電場強度:e=f/q(定義式、計算式){e:電場強度(n/c),是矢量(電場的疊加原理),q:檢驗電荷的電量(c)}
18、真空點(源)電荷形成的電場e=kq/r2{r:源電荷到該位置的距離(m),q:源電荷的電量}
19、勻強電場的場強e=uab/d{uab:ab兩點間的電壓(v),d:ab兩點在場強方向的距離(m)}
20、線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21、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22、周期與頻率:T=1/f 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23、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24、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于地球漏梁斗表面附近)
25、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N/m),x:形變量(m)}
26、滑動摩擦力F=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27、靜摩擦力0≤f靜≤fm (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fm為最大靜摩擦力)
28、萬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29、靜渣游電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0、電場力F=Eq (E:場強N/C,q:電量C,正電荷受的電場力與場強方向相同)
31、安培力F=BILsinθ (θ為B與L的夾角,當L⊥B時:F=BIL,B//L時:F=0)
32、洛侖茲力f=qVBsinθ (θ為B與V的夾角,當V⊥B時:f=qVB,V//B時:f=0)
33、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4、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3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36、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高考物理必考知識點及公式總結:
1、振動和波公式。
1)簡諧振動F=-kx {F:回復力,k:比例系數,x:位移,負號表示F的方向與x始終反向}。
2)單擺周期T=2π(l/g)1/2 {l:擺長(m),g:當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條件:擺角θ<100;l>>r}。
3)受迫振動頻率特點:f=f驅動力。
4)發生共振條件:f驅動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應用。
5)機械波、橫波、縱波。
2、沖量與動量公式。
1)動量:p=mv {p:動量(kg/s),m:質量(kg),v:速度(m/s),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
2)沖量:I=Ft {I:沖量(N s),F:恒力伍碼(N),t:力的作用時間(s),方向由F決定}。
3)動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動量變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4)動量守恒定律:p前總=p后總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5)彈性碰撞:Δp=0;ΔEk=0 {即的動量和動能均守恒}。
3、力的合成與分解公式。
1)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時: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圍:|F1-F2|≤F≤腔旁哪|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β=Fy/Fx)。
4、運動和力公式。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啟旁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別,實際應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5、勻速圓周運動公式。
1)線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與頻率:T=1/f。
物理高考必考公式如下: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一:直線運動
理解口訣:
1、物體模型用質點,忽略形狀和大小;地球公轉當質點,地球自轉要大小。物體位置的變化,準確描述用位移,運動快慢S比t,a用Δv與t比。
2、運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簡法,中間時刻速度法,初孫升速為零比例法,再加幾何圖像法,求解運動好方法。自由落體是實例,初速為零a等g。豎直上拋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數,飛行時間上下回,整個過程勻減速。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二: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理解口訣:
1、運動軌跡為曲線,向心力存在是條件,曲線運動速度變,方向就是該點切線。
2、圓周運動向心力,供需關系在心里,缺凱搏徑向合力提供足,供求平衡不心離;物理方程很關鍵,一串公式是武器。
3、萬有引力因質量生,存在于世界萬物中,皆因天體質量大,萬有引力顯神通。衛星繞著天體行,快慢運動的衛星,均由距離來決定,距離越近它越快,距離越遠越慢行,同步衛星速度定,定點赤道上空行。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三:力(常見的力、力的合成與分解)
1)常見的力
2)力的合成與分解
四伏祥、動力學(運動和力)
五、振動和波(機械振動與機械振動的傳播)
六、沖量與動量(物體的受力與動量的變化)
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八、分子動理論、能量守恒定律
九、氣體的性質
十、電場
十一、恒定電流
十二、磁場
十三、電磁感應
十四、交變電流(正弦式交變電流)
高考物滾搭理公式如下:
一、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x/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0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0)/2。
4、末速度Vt=V0+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02+Vt2)/2】1/2。
6、位移s=V平t=V0t+at2/2=Vt/2t。
7、加速度a=(Vt-V0)/t。
二、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0。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0t。
4、豎直方向位移:y=gt2/2。
5、運動時間t=(鋒喚2y/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02+(gt)2】1/2。
7、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0。
8、合位移:s=(x2+y2)1/2。
三、勻速銀備凱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與頻率:T=1/f。
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高考物理必考知識點及公式總結是如下:
一、速度公式:v=v=sts總t總
v——速度(m/s)
v——平均速度(m/s)
s——路悉蠢程(m)
t——時間(s)
二、密度公式:ρ=mv
ρ——密度(kg/m3)
m——質量(kg)
v——體積(m3)
三、重力公式:
G=mg
G——重力(N)
m——質量(kg)
g——常數(9.8N/kg)
四、壓強公式:
1、P=FP——壓強(Pa)
F——壓力(N)
S——受力面積(m2)
2、P=ρg
P——壓強(告陸櫻Pa)
ρ——密度(kg/m3)
h——深度(m)
五、液壓公式:F1F2=S1S2F1—作用在小活塞上的力(N)
S1——小活塞的橫截面積(m2)
F2——作用在大活塞上的力(N)
S2——大活塞的橫襪叢截面積(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