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溶液知識點?②溶液不一定都是無色的,其顏色由溶質、溶劑的性質而決定。③水是最常用的溶劑,酒精(乙醇)、汽油等物質也可以作溶劑。多種液體形成溶液時,量最多的一種為溶劑 中考,其余為溶質,但當溶液中有水存在時,不論水的量有多少,習慣上把水看作溶劑;通常不指明溶劑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3、那么,初中化學溶液知識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初中化學總結:酸堿鹽知識點
固體NaCl、KNO3、NaOH、Mg(NO3)2等不能導電,但其水溶液能導電,因此酸堿鹽溶液能導電,而有機物溶液不導電。氯酸鉀溶液中不含自由移動的氯離子,只有自由移動的氯酸根離子。能導電的溶液中,所有陽離子所帶的正電荷總數等于陰離子所帶的負電荷總數,因此整個溶液不顯電性。例如某溶液中Na+︰Mg2+︰Cl-=3︰2︰5,若Na+為3n個,則SO42-的個數是多少?此類題目需熟練掌握。解題步驟如下:3n+2×2n=5n+2x,則x=。
鹽中不一定含有金屬離子或金屬元素,堿中不一定含有金屬元素,但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屬元素。堿中一定含有氫氧元素,酸中一定含有氫元素,有機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不一定為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例如NaHSO4溶液是鹽溶液,但溶液顯酸性。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的溶液不一定為堿溶液,但一定是堿性溶液。例如Na2CO3溶液是鹽溶液,但溶液顯堿性。
HX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如與酸堿指示劑作用,紫色石蕊遇HX變紅色,無色酚酞不變色。與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但條件限制。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與某些鹽反應生成另一種酸和另一種鹽。
第九單元《溶液》知識點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穩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無色,
如CuSO4為藍色 FeSO4為淺綠色 Fe2(SO4)3為黃色
b、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水是最常用的溶劑
c、溶液的質量 = 溶質的質量 + 溶劑的質量
溶液的體積 ≠ 溶質的體積 + 溶劑的體積
d、溶液的名稱:溶質的溶劑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體、氣體溶于液體,液體為溶劑
2、溶質和溶劑的判斷 有水,水為溶劑
液體溶于液體,
3、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無水,量多的為溶劑
(1)概念:
(2)判斷方法:看有無不溶物或繼續加入該溶質,看能否溶解
(3)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
注:①Ca(OH)2和氣體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質、蒸發溶劑
(4)濃、稀溶液與飽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關系
①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
②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飽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溫度時,同一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飽和溶液濃
(5)溶解時放熱、吸熱現象
溶解吸熱: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熱:如NaOH溶解、濃H2SO4溶解
溶解沒有明顯熱現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體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義: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
四要素:①條件:一定溫度②標準:100g溶劑③狀態:達到飽和④質量:單位:克
(2)溶解度的含義:
20℃時NaCl的溶液度為36g含義:
在20℃時,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時,NaCl在100克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為36克
(3)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質、溶劑的性質(種類) ②溫度
大多數固體物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如NaCl
極少數物質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中考馬上就要來臨了,下面我整理了初中化學知識點精華歸納,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供參考。
酸堿鹽溶解性口訣
酸易溶于水,初中酸全溶。
堿中溶五位,鉀、鈉、氨(水)、鈣、鋇都可溶,(氫氧化鉀KOH、氫氧化鈉NaOH、氨水NH3·H2O、氫氧化鋇Ba(OH)2)
微溶只需記住鈣。(氫氧化鈣Ca(OH)2微溶)
可溶鹽,鉀鈉銨、硝酸鹽,全盤端。
鹽酸鹽(Cl-),銀靠邊。(鹽酸鹽里除氯化銀AgCl外都溶。)
硫酸鹽(SO42-),除鋇餐。(硫酸鹽中不溶的是硫酸鋇BaSO4。)
碳酸鹽,可溶的只有鉀鈉銨;(只有相應的碳酸鉀、碳酸鈉和碳酸銨可溶)
其余不溶于水,均能“溶于”酸。
溶液的酸堿性
1、顯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硫酸氫鈉、硫酸氫鉀等)
2、顯堿性的溶液:堿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碳酸鈉、碳酸氫鈉等)
3、顯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數的鹽溶液
初中化學敞口置于空氣中質量變化
(一)質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氫氧化鈉固體,氯化鈣,氯化鎂,濃硫酸;
2、由于跟水反應而增加的:氧化鈣、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鈉,硫酸銅;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應而增加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氫氧化鈣;
(二)質量減少的
1、由于揮發而減少的:濃鹽酸,濃硝酸,酒精,汽油,濃氨水;
2、由于風化而減少的:碳酸鈉晶體。
初中化學溶液知識點
世界由物質組成,化學則是人類用以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以下是我整理的化學溶液知識點,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穩定性。
注意:
a、溶液不一定無色(如:CuSO4為藍色;FeSO4溶液為淺綠色;Fe2(SO4)3溶液為黃色);
b、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水是最常用的溶劑;
c、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溶液的體積≠溶質的體積+溶劑的體積;
d、溶液的名稱:溶質的溶劑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組成:溶質和溶劑,溶質可以有多種,溶劑只能有一種。
溶質和溶劑的判斷:
①液態的為溶劑,固態或氣態的為溶質;
②都為液態時量多的為溶劑,量少的為溶質;
③有水時,水一定是溶劑,其它的為溶質;
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時可以根據名稱——溶質的溶劑溶液,前面的為溶質,后面的為溶劑。
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濁液。
由于表面活性劑的作用,使本來不能混合到一起的兩種液體能夠混到一起的現象稱為乳化現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劑稱為乳化劑。
在初三的化學學習中,酸堿鹽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中考對此部分內容的考察也相當重視。這一部分內容雖然繁雜,但深度較大,學生掌握起來存在一定難度。以下是對酸堿鹽相關知識點的總結:
1. 顏色記憶
在這一章節中,出現了許多帶有顏色的物質或溶液。可以按照以下規律進行記憶:
- Cu: 紅色
- CuO: 黑色
- Cu2(OH)2CO3: 綠色
- CuSO4: 藍色
- Cu(OH)2: 藍色
- CuSO4溶液: 藍色
- Fe: 銀白色
- Fe2O3: 紅色
- Fe3O4: 黑色
- Fe2+溶液: 淺綠色
- Fe3+溶液: 黃色
- Fe(OH)3: 紅褐色
2. 有關沉淀的記憶
初三階段接觸最多的沉淀可以總結為“六白”“一藍”“一紅褐”:
- “六白”:CaCO3、Ag2CO3、BaCO3、BaSO4、AgCl、Mg(OH)2
- 可溶于稀硝酸,且產生氣體:CaCO3
- 不溶于稀硝酸:Ag2CO3、BaCO3、BaSO4、AgCl
- 可溶于稀硝酸,不產生氣體:Mg(OH)2
- “一藍”:Cu(OH)2
- “一紅褐”:Fe(OH)3
3. 有關一些特征離子的記憶
這些特征離子在做除雜題或鑒別題時起到關鍵作用。例如:
- 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可以選擇加入的試劑有稀鹽酸或CaCl2溶液。
以上就是初中化學溶液知識點的全部內容,(1)溶液的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穩定性。注意:a、溶液不一定無色(如:CuSO4為藍色;FeSO4溶液為淺綠色;Fe2(SO4)3溶液為黃色);b、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水是最常用的溶劑;c、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