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知識點總結圖?(一)伏安法測電阻: (二)安安法測電阻: (二)伏伏法測電阻:1、電路圖: 1、電路圖: 1、電路圖:2、實驗步驟: 2、實驗步驟: 2、實驗步驟 3、表達式: 3、表達式: 3、表達式:(四)等量替代法測電阻:1、電路圖:2、實驗步驟:3、那么,初三物理知識點總結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http://hi.baidu.com/elephantgq/blog/item/dad07fcb6d622719be09e621.html
http://hi.baidu.com/elephantgq/blog/item/dad07fcb6d622719be09e621.html
在學生時代,學習效率的高低主要對學習成績產生影響。這里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有關九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歸納1
《壓強和浮力》
一、固體的壓力和壓強---
1、壓力:
⑴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⑵壓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桌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F=物體的重力G
⑶固體可以大小方向不變地傳遞壓力。
⑷重為G的物體在承面上靜止不動。指出下列各種情況下所受壓力的大小。
2、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⑴課本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本實驗研究問題時,采用了控制變量法。和對比法
3、壓強:
⑴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⑵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p:帕斯卡(Pa);F:牛頓(N)S:米2(m2)。
A使用該公式計算壓強時,關鍵是找出壓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積S(受力面積要注意兩物體的接觸部分)。
[電路]
1 物體帶電的標志:能夠吸引輕小物體。(帶電體的性質)
2 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摩擦起電。
3 摩擦起電的原因: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時,束縛電子能力強的物質就得到電子帶負電,束縛電子能力差的物質就失去電子帶正電。
4 正電荷: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上帶的電荷叫做正電荷。
負電荷: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上帶的電荷叫做負電荷。
5 電荷的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6 驗電器的作用:用來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驗電器的工作原理:利用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7 電量:電荷的多少叫做電量。 電量的單位是庫侖,簡稱庫。
8 電子電量:一個電子所帶的電量叫電子電量。它是1.6*10^-19庫。
9 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叫做中和。
10 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遜發現了電子。
11 電流方向: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電子移動方向與它正好相反。
12 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石墨、人體、大地及酸堿鹽水液。
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13 電源:能夠提供持續電流的裝置。在干電池中電能是以化學能的形式存在。
初中物理人教版初三九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來了!收集和整理這些重要點,目的是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物理原理。
掌握這些知識點將助您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記得,多實踐實驗,深化對概念的理解。
1. 運動和力:運動的概念、物理量(速度、加速度)、力的性質和三定律(牛頓)。
2. 聲現象:聲速、音調、響度、聲波和共鳴。
3. 光現象:光的傳播、折射、反射和色散。
4. 電現象:電流、電壓、電阻和歐姆定律。
5. 熱現象:溫度、熱量和熱能。
6. 力學和熱學結合:浮力和熱機。
7. 電磁現象:磁場、電磁感應和電能。
以上是初中物理人教版初三九年級上冊的幾個主要知識點。通過理解這些概念,您將能更好地應對物理學習和考試。
請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和需求,重點復習和練習以上知識點。祝您學習順利!
以上就是初三物理知識點總結圖的全部內容,1. 運動和力:運動的概念、物理量(速度、加速度)、力的性質和三定律(牛頓)。2. 聲現象:聲速、音調、響度、聲波和共鳴。3. 光現象:光的傳播、折射、反射和色散。4. 電現象:電流、電壓、電阻和歐姆定律。5. 熱現象:溫度、熱量和熱能。6. 力學和熱學結合:浮力和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