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冊語文第4課?七年級語文上冊第4課《觀滄?!?,是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寫的一首四言古體詩。這首詩歌怎樣學習學生才更有興趣、更有收獲呢?我覺得可以這樣指導孩子們學習:第一,由評價曹操導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初一的孩子,或多或少都看過《三國演義》的圖書或者影視劇,那么,初一上冊語文第4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將一樹盛開的紫藤蘿比作瀑布,顯得氣勢非凡,燦爛輝煌.
2.細膩地寫出每一朵紫花中不同部分的深淺,顯得亮麗可愛,玲瓏剔透,既有動感,又有情趣.
3.用帆與船艙的比喻,細致地描寫了紫藤蘿盛開的狀態,顯得生機勃勃,比作笑容,更顯得美好可愛,也抒發了喜悅的心情.
4.物我交融,既寫出了一樹繁花的壯麗,又抒發了愉悅歡暢的心情.
第一段1-6作者賞花,繁花似錦
第二段7-9作者憶花,思緒萬千
第三段10-12 作者悟花,振奮精神
應該對吧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七年級上冊課文目錄
第一單元(親近文學)
《為你打開一扇門》
《繁星》
《冰心詩三首》(成功的花、嫩綠的芽兒、青年人)
《諾曼底號遇難記》
《古代詩詞四首》(次北固山下、題破山寺后禪院、赤壁、浣溪沙)
《泰戈爾詩三首》(金色花、告別、榕樹)
以上來自百度知道
學習目標:
1 在反復的朗讀中感受濟南冬天帶給人們的美好感覺。
2 能說出濟南冬天的特點,發現它獨特的美。
3 欣賞并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
課前學習:
1 搜集整理關于老舍及其作品的相關資料。
2 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有感情的反復朗讀課文。
課堂學習:
一、 介紹老舍及其作品
1 先由學生介紹他們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語言風格。
2 教師結合學生介紹作適當補充,突出《濟南的冬天》的創作背景,幫助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二、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傾聽,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及朗讀的處理相比較,作好點評的準備。
三、 學生點評教師的朗讀。
四、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 用溫和、親切、喜愛的語氣語調朗讀。
2 感受濟南冬天的特點,注意文中抓住了濟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來描寫它冬天的特點的。
五、學生代表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思考,要求:
1 劃出文中涉及的自然景象,比較后得出結論:文中對哪三種景象著墨較多?它們各有什么特征?
2 濟南的冬天有什么特點?
五、 學生思考后相互交流上述問題,教師作必要板書。
參考板書:濟南的冬天:暖、秀
陽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適、可愛、充滿溫情(小搖籃)
山 薄雪覆蓋下的山——嬌美、秀氣(看護婦、鑲銀邊、穿花衣、害羞)
城外遠山————素淡、雅致(小水墨畫)
暖——不結冰
水:綠——溫暖多情,富于生機(不忍凍)
活——清亮通透(空靈的藍水晶)
(備注:說水還有清、靜、凈等特點也對)
天氣: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霧、響晴、溫情
(對比)異地之冬:北平多風、倫敦多霧、熱帶日光毒
七、
過渡語:許多時候,美是一種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東西,要將自己感受到的美描述出來,讓所有讀到它的人都享受到美,是需要一點語言藝術的。
紫藤蘿瀑布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原先,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我心上”,在繁花盛開的藤蘿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寧靜了,喜悅了,振作了。我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不能讓昨天的不幸把人壓垮,每個人都應該像紫藤蘿的花朵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在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紫藤蘿瀑布,是新時期之初枯木逢春的寫照,作者的心曲正是那時候人們的心聲。
二、問題研究
1.為什么面對紫藤蘿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樣的變化,對生命有那樣的感悟呢?
研究這個問題,應該注意寫作時間——1982年,文章又提到“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蘿,后來,拆掉了紫藤花架,改種果樹,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關系”,這個話,今天聽來是多么荒唐,這就是極“左”的論調。
根據這個線索,聯系歷史背景,就能理解這篇散文的思想感情了。1966年至1976年,是十年浩劫。粉碎“四人幫”,撥亂反正,開創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神州大地重又勃發生機,欣欣向榮。聯系這樣的歷史背景,就會明白,紫藤蘿的命運,從花兒稀落到毀掉,到如今繁花似錦,正是十幾年來整個國家命運的寫照和象征。作者回顧花和人的命運,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就是說,遭遇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的長久保持堅定的信念。
以上就是初一上冊語文第4課的全部內容,(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七年級上冊課文目錄 第一單元(親近文學)《為你打開一扇門》《繁星》《冰心詩三首》(成功的花、嫩綠的芽兒、青年人)《諾曼底號遇難記》《古代詩詞四首》(次北固山下、題破山寺后禪院、赤壁、浣溪沙)《泰戈爾詩三首》(金色花、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