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的通性及化學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 1.和酸發生反應。復分解反應。酸+鹽→新鹽+新酸(強酸→弱酸)這里的鹽可以是不溶性鹽(氯化銀、硫酸鋇除外)。(碳酸鈉的化學式鈉的元素符號右下角應加上2。)碳酸不穩定會繼續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2.和堿發生反應。復分解反應。那么,鹽的通性及化學方程式?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酸、堿、鹽通性的講解
酸堿鹽一章可以說是對整個初中化學知識的運用和綜合。它在化學基本概念、化學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對酸、堿、鹽基本性質的講解,總結出學習無機化學的規律,即通過對一個具體事物的研究,掌握規律,繼而得出一類事物的性質,這對我們學習知識,尤其是學
習化學這門課程有著很好的啟迪作用。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對酸堿鹽進行講解。
一、準確掌握酸、堿、鹽的概念,明確它們的本質區別
酸堿鹽一章的概念較多,能否正確理解概念,是學好酸、堿、鹽的前提條件。
1.酸及酸的通性
對于酸的定義,我們說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都是H+。這里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陽離子”、“全部”、“H+”幾個關鍵字。下面我們以常見的硫酸和鹽酸為例來說明酸的通性。
酸的通性 鹽 酸 硫 酸
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使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 鹽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 硫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
金屬+酸→鹽+氫氣 Zn+2HCl=ZnCl2+H2↑ Zn+ H2SO4 =ZnSO4+H2↑
堿性氧化物+酸→鹽+水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堿+酸→鹽+水 NaOH+HCl=NaCl+ H2O Cu(OH)2+H2SO4= CuSO4+2H2O
鹽+酸→另一種鹽+另一種酸 AgNO3+HCl=AgCl↓+HNO3 BaCl2+H2SO4=BaSO4↓ +2HCl
注意:
(1)在‘金屬+酸→鹽+氫氣’中,酸通常指的是稀硫酸和稀鹽酸,不能是濃硫酸或硝酸。
1、氯化鈉(NaCl),外觀是白色晶體狀,其來源主要是在海水中,是食鹽的主要成分。易溶于水、甘油,微溶于乙醇、液氨;不溶于濃鹽酸。在空氣中微有潮解性。穩定性比較好,其水溶液顯中性,工業上用于制造純堿和燒堿及其他化工產品,礦石冶煉,醫療上用來配置生理鹽水,生活上可用于調味品
2、物理性質
熔點:801°C (1074 K)
沸點:1465°C (1738 K)密度2.165克每立方厘米
氯化鈉的晶體形成立體對稱。其晶體結構中,較大的氯離子排成立方最密堆積,較小的鈉離子則填充氯離子之間的八面體的空隙。每個離子周圍都被六個其他的離子包圍著。這種結構也存在于其他很多化合物中,稱為氯化鈉型結構或石鹽結構。[2]
氯化鈉是白色無臭結晶粉末。[2] 熔點801℃[2] ,沸點1465℃[2] 微溶于乙醇、丙醇、丁烷,在和丁烷互溶后變為等離子體,易溶于水。NaCl分散在酒精中可以形成膠體.,其水中溶解度因氯化氫存在而減少,幾乎不溶于濃鹽酸。
3、化學性質
電解熔融態氯化鈉制取金屬鈉
2NaCl=電解=2Na+Cl2 ↑
分子結構
分子結構(2張)
電解熔融氯化鈉
2NaCl+2H2O=電解=H2 ↑+Cl2 ↑+2NaOH電解食鹽水
與硝酸銀反應
NaCl+AgNO3=NaNO3+AgCl ↓
與濃硫酸反應
2NaCl+H2SO4(濃)=加熱=2HCl↑+Na2SO4
NaCl+H2SO4(濃) =微熱=HCl↑+NaHSO4
NaCl檢驗方法
一:向氯化鈉溶液中滴入硝酸酸化過的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氯化銀沉淀)產生,證明有Cl-。
鹽類具有的化學通性有四個:
1.跟酸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
2.跟堿反應:Na2CO3+Ba(OH)2==BaCO3+2NaOH
3.跟鹽反應:Na2CO3+CaCl2==CaCO3+2NaCl
4.跟金屬單質反應:Fe+CuSO4==FeSO4+Cu
(碳酸鈉中的鈉不能被置換出來,所以不具備這個性質
同系列內的物質間一般不反應,但可在適當條件下相互轉化
系列一 系列二 系列三
金屬 非金屬
↓O2↓O2
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
堿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H2O 鹽 ↓H2O
堿 酸
堿的通性 酸的通性
①紫色石蕊試液遇堿變藍色,①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
無色酚酞試液遇堿變紅色無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
②氫前的金屬+酸→鹽+H2 ↑
注意:濃硫酸、硝酸跟金屬反
應不生成氫氣,生成水
②堿+酸性氧化物→鹽+水 ③酸+堿性氧化物→鹽+水
③堿+酸→鹽+水(“中和反應”) ④酸+堿→鹽+水(“中和反應”)
④堿+鹽→另一種堿+另一種鹽⑤酸+鹽→另一種酸+另一種鹽
堿的通性的①②④項的堿必須是可溶于水碳酸鹽+酸→鹽+H2O + CO2 ↑
鹽的通性(鹽的通性中(1)(3)(4)項的鹽必須是可溶于水)
⑴金屬+鹽→金屬+鹽(必須符合金屬活動性順序規律)
⑵酸+鹽→酸+鹽 碳酸鹽+酸→鹽+H2O + CO2 ↑
⑶鹽1+堿1→鹽2+堿2 參加反應的鹽和堿都必須是可溶于水
⑷鹽1 +鹽2 →鹽3 +鹽4參加反應的鹽都必須是可溶于水且符合復分解反應的規律)
26.氧化物的性質:
①有四種堿性氧化物跟水反應生成堿,其他的堿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應
Na2 O+H2 O=2NaOHCaO+H2 O=Ca(OH)2
K2 O+H2 O=2KOHBaO+H2 O=Ba(OH)2
②酸性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屬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化合生成同價的含氧酸。
酸的通性:
(1)跟指示劑反應
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
無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
(2)跟活潑金屬起置換反應 酸 + 金屬 == 鹽 + 氫氣
2HCl+Fe=FeCl2+H2↑
(3) 跟堿性氧化物反應 酸 + 堿性氧化物 → 鹽+水
3H2SO4+Fe2O3=Fe2(SO4)3+3H2O
(4)跟某些鹽反應 酸 + 鹽 → 新酸 + 新鹽
H2SO4+BaCl2=2HCl+BaSO4↓
(5)跟堿起中和反應 酸 + 堿 → 鹽 + 水
2HCl+Cu(OH)2=CuCl2+2H2O
1、堿溶液能與酸堿指示劑反應
堿溶液遇紫色石蕊變藍(現象不明顯,但有變化),遇無色酚酞溶液變紅(現象明顯)
2、堿能與酸發生反應,生成鹽和水(這類反應通常被稱作中和反應,此類反應放出大量熱)
舉例:工業上常用熟石灰(氫氧化鈣)中和含過多硫酸的廢水
Ca(OH)2+H2SO4=CaSO4+2H2O
3、堿溶液能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舉例:這類反應最常見的就是實驗室里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的反應,但這類反應不屬于復分解反應
CO2+H2O==H2CO3
H2CO3+Ca(OH)2==CaCO3↓+2H2O
綜合一下:
CO2+Ca(OH)2==CaCO3↓+H2O
這個反應不符合兩種離子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故不是復分解反應
4、堿溶液能與鹽反應,生成新堿和新鹽
舉例:這類反應常見的有實驗室里制備氫氧化鈉的反應,堿與鹽的反應有兩個要求,其一要求參與反應的堿與鹽都要可溶于水,其二要求生成物中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
以上就是鹽的通性及化學方程式的全部內容,2.運用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正確書寫本章涉及的化學方程式 有很多同學記住了酸、堿通性和鹽的性質,但接觸到具體物質發生的具體反應,用化學方程式來表達時,便感到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