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我國火電廠發展現狀 我國發電方式以什么為主 我國的主要發電方式有哪些 為什么國家叫停風力發電 國內發電方式
中國發電主要靠火力發電。為中國煤炭儲量世界第一,有足襲信段夠的發展火電的條件。其次是水力發電,主要在南方和西南,再次是核電了,最后是風力。
火力發電利用可燃物在燃燒時產生的熱能,通過發電動力裝置轉換成電能的一種發電方式。由于地球上化石燃料的短缺,人類正盡力開發核能發電、核聚變發電以及高效率的太陽能發電等。
簡介
隨著發電機、汽輪機制造技術的完善,輸變電技術的改進,特別是電力的出現以及社會電氣化對電能的需求,20世紀30年代以后,火力發電進入大拍譽發展的時期。火力發電按其作用分單坦槐純供電的和既發電又供熱的。
火力發電(thermal power,thermoelectricity power generation),利用可燃物在燃燒時產生的熱能,通過發電動力裝置轉換成電能的一種發電方式。中國的煤炭資源豐富,1990年產煤10.9億噸,其中發電用煤僅占12%。火力發電仍有巨大潛力。
我國發電方式有:
1、火力發坦叢派電,一般指利用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等燃料鄭腔燃燒時產生的熱能來加熱水,使水變成高溫、高壓的水蒸氣,然后再由水蒸氣推動發電機來發電;
2、水力發電,水力發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的位能轉為水輪的機械能,再以機械能推動發電機,從而得到電力;
3、風力發電,指把風的動能轉變成機械動能,再把機械能轉化為電力動能;
4、核力發電,在鏈式反應過程中,當一個中子轟擊原子核時,這個原子核能分裂成兩個較輕的原子讓賀核,并放出能量;
5、光能發電,是指利用太陽能級半導體電子器件有效地吸收太陽光輻射能,并使之轉變成電能。
火力發電。
火力發電是我國主要的發電方式,電站鍋爐作為火力電站的三大主機設備之一,伴隨著我國火電行業的發展而發展。
當環保并廳節能成為中國電力工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時,火電行業在備蔽慧“上大壓小”的政策導向下積極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關閉大批能效低、污染重的小火電機組,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國內火電設備的更新換代。
至2010年底,單機容量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占全部火電機組容量的60%以上。火電行業的“上大壓小”也推動了電站鍋爐向高參數、大容量方向發展。此外,循環流化床、IGCC等清潔煤技術逐漸成熟,應用也日益廣泛,從而推動了CFB鍋爐與IGCC氣化爐的發展。
擴展資料:
火力發電中存在著三種型式的能量轉換過程:燃料化學能→ 蒸汽熱能→機械能→ 電能簡單的說就是利用燃料發熱,加熱水,形成高溫高壓過熱蒸汽,然后蒸汽沿管道進入汽輪機中不斷膨脹做功,沖擊汽輪機轉子高速旋轉。
帶動發仿答電機轉子(電磁場)旋轉,定子線圈切割磁力線,發出電能,再利用升壓變壓器,升到電壓,與并網,向外輸送電能。最后冷卻后的蒸汽又被給水泵進一步升壓送回鍋爐中重復參加上述循環過程。
參考資料來源:-火力發電
用煤。
水電所占比重由21.3%降至20.3%,而核電所占比重則逐年上兆罩升,由8.2%升至15.6%(見表)。這一趨勢反映出,隨著化石燃料的短缺,核能發電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由于受日本福島事件影響,宴并從技術和安全考慮,中國并未繼續建設核能發電項目。
火力發電主要由燃燒(以鍋爐為核心)、汽水(主要由各類泵、給水加熱器、凝汽器、管道、水冷壁等組成)。
電氣(以汽輪發電機、主變壓器等為主)、控制等組成。前二者產生高溫高晌猜跡壓蒸汽;電氣實現由熱能、機械能到電能的轉變;控制保證各安全、合理、經濟運行。
電力的產生方式主要有:火力發電(煤等可燃燒物)、太陽能發電、大容量風力發電技術、核能發電、氫能發電、水利發電等。
21世紀能源科學將為人類文明再創輝煌,例如,燃料電池是將氫、天然氣、煤氣、甲醇、肼等燃料的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一類化學電源;生物質能是以生差早物質為載體的能量,生物質能的高效和清潔利用技術也得到極大發展。
當今是互聯網的時代,我們仍然對電力有著持續增長的需求,因為我們發明了電腦、家電等更多使用電力的產品。不可否認新技術的不斷出現使得電力成為人們豎慶知的必需品。
擴展資料:
電力是以電能作為動力的能源,發明于19世紀70 年代,電力的發明和應用掀起了第二次工業化高潮。
成為人類歷史18世紀以來,世界發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從此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產生的方式主要有:火力發電(煤等可燃燒物)、太陽能發電、大容量風力發電技術、核能發電、氫能發電、水利發電等,21世紀能源科學將為人類文明再創輝煌。
燃料電池 燃料電池是將氫余消、天然氣、煤氣、甲醇、肼等燃料的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一類化學電源。生物質能的高效和清潔利用技術生物質能是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
參考資料來源:——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