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第四分冊答案?教隨國定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意思:第一,賦予了各邦國統治者在宗教信仰上在一定范圍內的選擇權:第二,至于各邦國的臣民,則沒有像他們的主子那樣的選擇權——要聽從君主的決定,以君主的信仰為自己的信仰。 而政教合一是政權和神權合二為一的政治制度,比如加爾文的宗教改革就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權(教會監督國家、那么,歷史第四分冊答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打字的只有到第五課,后面的答案只有圖
第一課
一、一萬 畜牧業 炎黃 中原 C C C 抄5
二、建房、熟食、漁獵、農耕。文字發明以前,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是先民對上古時代歷史的夸張記述。其中雖有夸張的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蘊涵著一些有效信息。
擅長栽培水稻,農業工具先進,居民房屋為干欄式建筑。舟船是出行的主要工具,崇尚鳥和太陽等自然界的事物。
第二課
一、禪讓 世襲 國家 二里頭文化 B C B D 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天下為家”的社會代替“天下為公”的社會;夏朝已設官分職;~有一定數量的軍隊;~設置了監獄,并制定刑法。
二、宮殿建筑群的出現,說明社會分化明顯;青銅器、玉器大多用做禮器、祭器,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社會等級森嚴及當時人們對神靈的敬畏。
材料一中的考古發掘印證了材料二中有關“城…,禮…”的記載。
考古發掘出的遺址、遺物對文獻記載具有印證或補充的功能。
第三課
一、湯 內服 外服 甲骨文 商 B A C D 政:實行內外服制。經:重視農業;青銅鑄造業發達。文:甲古文是較成熟的文字。思:崇尚鬼神和祖先,實行禮治。
二、有助于了解商朝的經濟狀況,生產生活狀況和統治狀況等。
材料一中商人凡事都要占卜的風俗印證了材料二中的表述。
必修一 政治史 35%
必修二 經濟史 40%
必修三 文化史 25%
注:這只是大概情況,以北京市為例,不同省份地區會有差異。
高中歷史第分冊練習冊答案
第8課 古代羅馬政治制度一、基礎練習 1. .D 2. C 3. C 4. A二、拓展練習 5.(1)B(2)人身自由,但不屬于羅馬氏族成員,沒有氏族權利,無權分得公地,不能參加人民大會,租佃貴族的土地,有的因借債而淪為奴隸。
(3)A(4)平民在經濟和軍事事務中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羅馬的工商業多由平民經營,稅收的很大一部分也來自平民。
一切與羅馬有關的戰爭,無論是自衛戰,還是對外擴張都離不開平民的參與。(5)B(6)成果:打破貴族的特權,百人隊大會成為最高權力機構;打破氏族部落的血緣紐帶,以地域部落代替原來的三個血緣部落。
局限:按照財產多少決定百人隊的數字,以及在百人隊會議進行表決時,每個百人隊只有一票的規定使第一級的富有者還可操縱絕對多數。(7)C(8)土地少,加上連年出征,負債嚴重。
債權人可以任意把債務人拘禁起來,強迫他們以勞動償還債務,有的甚至把他們賣往海外。(9)貴族答應減輕平民的債務負擔,平民有權選出兩名“保護官”,以保護平民利益。
頒布了羅馬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 6.內因:統治者腐朽;奴隸制度的腐朽性使奴隸和奴隸主都失去了改進技術的積極性;軍隊和官僚機構過度的開支,導致通貨膨脹;經濟上的分散伴隨以政治上的分權,隨著貿易的衰落和國家歲入的減少,帝國大廈開始崩潰。
學爾思 免費答疑解惑
市府廣場校區 0551-2360711
三里庵校區 0551-2360722
亳州路校區 0551-2360733
第 5 課古代黑非洲
一、基礎練習
1 . A 2 . A 3 . C 4 . C
二、拓展練習
5 . ( l )津巴布韋共和國。因為圖中著名的石頭城遺址就位于津巴布韋境內。( 2 )因為大津巴布韋文化是黑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而石頭城遺址正是大津巴布韋文化的中心。它突出反映了津巴布韋共和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
6 . ( l )庫施王國。( 2 )城市比較發達,建有廟宇和神像,與阿克蘇姆王國發生戰爭。
7 .不正確。黑格爾的觀點帶有明顯的種族歧視色彩。雖然因為自然條件的限制,古代黑非洲文明發展的速度比較緩慢,但是,當地人還是創造出了極富色彩的獨特文明。麥羅埃時期的庫施冶鐵業十分發達,同時還是古代世界主要的黃金產地之一。阿克蘇姆王國是當時世界的貿易大國,它的圓頭石碑更是舉世聞名。大津巴布韋文化是南部黑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石頭城遺址體現了當時很高的建筑水平。
第二單元單元練習
一、來自大漠、叢林深處的獨特文明
1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黑非洲; E :中美洲; F :南美洲。 2 .東西兩面基本都是面臨大洋,與其他地區的交通極為不便。
3 .因為有大洋等的阻隔,黑非洲、美洲處在與其他地區基本隔絕的狀態,文明發展的孤立性十分突出。
以上就是歷史第四分冊答案的全部內容,打字的只有到第五課,后面的答案只有圖 第一課 一、一萬 畜牧業 炎黃 中原 C C C 抄5 二、建房、熟食、漁獵、農耕。文字發明以前,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是先民對上古時代歷史的夸張記述。其中雖有夸張的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蘊涵著一些有效信息。擅長栽培水稻,農業工具先進,居民房屋為干欄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