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知識點?12、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學式: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14、相對原子質量:以一種碳原子的質量的1/12作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比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因為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那么,初三化學知識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初三化學必背知識點(精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活動性最強的金屬是鉀。
初三化學必背知識點(精華)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
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
5、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
6、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活動性最強的金屬是鉀。
7、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CH4
8、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是氫氣。
9、導電性最強的金屬是銀。
10、相對原子質量最小的原子是氫。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梳理
金屬活動性
1.金屬活動性順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意義: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位置越靠前,金屬在水溶液(酸溶液或鹽溶液)中就越容易失電子而變成離子,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3.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
(1)排在氫前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元素)。
很多人想知道初三化學有哪些必備的重要知識點,2019有哪些必考的化學重點知識呢?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
初三重點知識大全
一、 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的顏色
(一)、固體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堿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干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10、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硫酸銅,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二)、液體的顏色
1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7、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18、黃綠色氣體:氯氣
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二、初中化學之三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初三的化學基本知識點歸納 篇1
1、八大沉淀:
白色沉淀:
氯化銀、硫酸鋇、碳酸鈣、碳酸鋇、碳酸銀、氫氧化鎂;
藍色沉淀:氫氧化銅;
紅褐色沉淀:氫氧化鐵;
2、常見產生氣體的離子:
陽離子:
氫離子(H+)、銨離子(NH4+);
陰離子:
碳酸根離子(CO32-)、碳酸氫根離子(HCO3-)、亞硫酸根離子(HSO3-);
3、酸堿鹽推斷題中常見的一些離子的顏色歸納:
(1)無色離子:
鈉離子、鎂離子、鈣離子、鋇離子、銨離子、銀離子、鋅離子;
(2)有色離子:
二價亞鐵為綠色,二價銅為藍色,三價鐵為黃色;
4、氣體與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的顯色:
石蕊遇酸變紅色,遇堿變藍色;
酚酞遇酸變藍色,遇堿變紅色;
5、化學框圖推斷中常見的酸性氣體和堿性氣體:
堿性氣體∶氨氣;
酸性氣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檢驗通常用澄清石灰水)。
初三的化學基本知識點歸納 篇2
1.化學(Chemistry)
一門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變化、用途、制法,以及物質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2.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
如:冰化成水、水變成水蒸氣、木刻成舟;化學變化:有生成新物質。如:燃燒、食物腐敗。
3.前20號元素:
1H氫2He氦3Li鋰4Be鈹5B硼6C碳7N氮8O氧9F氟10Ne氖11Na鈉Mg鎂13Al鋁14Si硅15P磷16S硫17Cl氯18Ar氬19K鉀20Ca鈣
4.空氣的組成
我們每天呼吸著的空氣,它的組分也是我們化學研究的對象。
化學知識點初三有:
1、知識點一:
還原反應:在反應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奪去的反應(不屬于化學的基本反應類型)。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生的化學反應(不屬于化學的基本反應類型)。
緩慢氧化:進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覺的氧化反應。
自燃: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燃燒。
催化劑:在化學變化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在化學變化前后都沒有變化的物質。(注:2H2O2 === 2H2O + O2↑此反應MnO2是催化劑)
2、知識點二:
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物質的質量總和。(反應的前后,原子的數目、種類、質量都不變;元素的種類也不變)
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組成:溶劑和溶質。
3、知識點三:
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固、氣溶于液體時,固、氣是溶質,液體是溶劑;兩種液體互相溶解時,量多的一種是溶劑,量少的是溶質。當溶液中有水存在時,不論水的量有多少,我們習慣上都把水當成溶劑,其他為溶質。
固體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就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一、常見氣體知識點
氣體用途
(1) 氧氣:供呼吸 (如潛水、醫療急救)。
支持燃燒 (如燃料燃燒、煉鋼、氣焊)。
(2) 氮氣:保護氣(化性不活潑)、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凍。
(3) 稀有氣體(He、Ne、Ar、Kr、Xe等的總稱):保護氣、電光源(通電發不同顏色的光)、激光技術。
氣體檢驗方法
(1) 氧氣:帶火星的木條。
(2) 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3) 氫氣:將氣體點燃,用干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再通過無水硫酸銅。
二、常見物質俗稱
1、氯化鈉(NaCl):食鹽
2、碳酸鈉(Na2CO3):純堿,蘇打,口堿
3、氫氧化鈉(NaOH):火堿,燒堿,苛性鈉
4、氧化鈣(CaO):生石灰
5、初三化學氫氧化鈣(Ca(OH)2):熟石灰,消石灰6、二氧化碳固體(CO2):干冰
6、氫氯酸(HCl):鹽酸8、堿式碳酸銅(Cu2(OH)2CO3):銅綠
7、初三化學硫酸銅晶體(CuSO4.5H2O):藍礬,膽礬10、甲烷(CH4):沼氣
8、乙醇(C2H5OH):酒精12、乙酸(CH3COOH):醋酸
9、過氧化氫(H2O2):雙氧水14、汞(Hg):水銀
10、初三化學碳酸氫鈉(NaHCO3):小蘇打
三、金屬與酸的置換反應
1、鋅和稀硫酸Zn + H2SO = ZnSO + H2↑
2、鐵和稀硫酸Fe + H2SO = FeSO + H2↑
3、鎂和稀硫酸Mg + H2SO = MgSO + H2↑
4、鋁和稀硫酸2Al +3H2SO = Al2(SO)3 +3 H2↑
5、鋅和稀鹽酸Zn + 2HCl == ZnCl2 + H2↑
6、鐵和稀鹽酸Fe + 2HCl == FeCl2 + H2↑
7、鎂和稀鹽酸Mg+ 2HCl == MgCl2 + H2↑
8.鋁和稀鹽酸2Al + 6HCl == 2AlCl3 + 3 H2↑
四、溶解度
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溶質為氣體時還需在一定壓強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在這種溶劑里的飽和溶液。
以上就是初三化學知識點的全部內容,1、知識點一:還原反應:在反應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奪去的反應(不屬于化學的基本反應類型)。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生的化學反應(不屬于化學的基本反應類型)。緩慢氧化:進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覺的氧化反應。自燃: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