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生物

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志,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志

  • 生物
  • 2023-04-30
目錄
  • 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志
  • 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
  • bioengineering什么級別期刊
  • 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是核心期刊嗎
  • 生物醫學工程中文期刊

  • 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志

    大致是把正森你的論晌清數文的紙質版郵寄到如下地址:

    北京市東單三條9號《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編輯部(郵政編碼:100730)

    另:

    投稿時請郵寄打印稿一份并附單位介紹信(證明無一稿多投、宴首無泄密、作者署名無爭議),再附另頁,提供作者信息和推薦審稿人。投稿時需交納審稿費100元(郵局匯款,收到后會向作者提供發票)。編輯部收到紙質投稿后,會通過Email給作者回執,告知論文編號并通知作者按論文編號寄論文電子版。

    需標明通訊作者,并在首頁腳注中提供通訊作者的E-mail地址。

    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

    10571是廣東醫科大學院校的代碼,教育部為高校編排的代碼有5位(此代碼全國通用),各省教育考試院為高校編排代碼有4位(此代碼一般作填報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碼也不一樣),由于高校辦學情況每年都有變動,所以高校代碼也有變化。

    學校簡介

    廣州醫科大學(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廣檔旦枝東省廣州市,是一所以醫學為優勢和特色的廣州市屬重點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為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實施高校、廣東行敏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廣東省本科教育國際化辦學改革試點單位、承擔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任務院校、中俄醫科大學聯盟成員高校,是具有研究生推免資格的學校。

    學校于1958年6月經廣州市人民委員會批準設立,原名廣州醫學院。1970年12月,更名為廣州市醫科學校。1973年6月,恢復廣州醫學院名稱。2013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廣州醫科大學。

    根據2021年4月學校顯示,學校共有番禺、越秀兩個校區,占地面積37.2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8.65萬平方米;下設22個學院,7所直屬醫院和11所非直屬附屬醫院,28個研究機構;擁有省級試點學院3個、省級產業學院1個;有教職工7789人(其中校本部908人);有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12602人,在校留學生285人;擁有19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74個省(部)級重點專科,32個市(廳)級重點學科;擁有1個博士后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5個專業學位碩士點,1個獨立二級學科碩士點;開設本科招生專業21個。

    歷史沿革

    廣州醫學院

    1951年,廣州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醫士學校創建。

    1953年,廣州市第一、二、三、四醫士學校合并組建廣州醫士學校。

    1958年6月,經廣州市人民委員會批準設立,廣州醫士學校升格為廣州醫學院。

    1970年12月,廣州醫學院改建廣州醫科學校。

    1972年,廣州醫科學校升格為(復校)廣州醫學院。

    1973年10月29日,廣州市委決定將市第四人民醫院作為廣州醫學院附屬醫院。

    1979年6月10日,廣州市編制委員會發出通知,同意在廣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新醫科基礎上成立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1984年9月21日,教育部批準學校內科學(呼吸)、藥理學招收碩士研究生。

    1985年9月4日,首批呼吸內科、藥理學碩士研究生正式開學。

    2001年1月2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學校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內科學(呼吸系病)成為新增博士學位授權學科。

    2003年7月18日,教育部批準廣州醫學院內科學(呼吸系病)為全國高等學校重點學科。獲準設立臨床醫學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2004年,羊城鐵路醫院并入廣州醫學院。

    2005年,廣州護士學校、廣州衛生學校并入廣州遲返醫學院。

    2006年11月21日,經廣州市政府正式批準立項,廣州醫學院將在番禺建立新校區。

    2007年4月2日,廣州醫學院呼吸疾病實驗室被科技部正式批準納入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名單,成為廣東地方高校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0年2月至8月,學校先后獲得招收外國來華留學生資格和碩士研究生推免資格。同年,入選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2011年3月22日,學校臨床醫學獲批成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等3個學科成為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后又批準學校護理學科為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年底,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2012年,經教育部和衛生部批準,入選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

    廣州醫科大學

    2013年4月,廣州醫學院通過教育部驗收,教育部發文,正式批準廣州醫學院更名為廣州醫科大學。5月,廣州醫科大學金域檢驗學院成立。同年,學校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教育部對接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來華留學生的高等院校進行的專項檢查與評估。

    2014年1月,學校成為承擔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培養任務院校。7月,學校正式加入中俄醫科大學聯盟。

    2015年1月,學校加入廣州大學城高校聯盟。5月11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廣州醫科大學聯合生命科學學院在廣州舉行揭牌儀式。5月27日,廣東省教育廳審議通過《廣州醫科大學章程》,核準發布。

    2018年11月,入選廣東省新一輪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中的“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

    院系設置

    根據2021年4月學校顯示,學校下設22個學院,7所直屬附屬醫院和11所非直屬附屬醫院,開設本科招生專業21個。

    2022年2月,學校新增基礎醫學專業。

    師資力量

    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名,國家杰青1名,教育部國家級人才2名,海外高端人才1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全國優秀教師4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3名,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6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6名,廣東省珠江學者19名,廣東省教學名師4名,高校“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2名、省級培養對象20名;博士研究生導師419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044人。另外還聘請了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士、法國科學院院士等一批國際知名學者為學校特聘教授。

    質量工程

    截至2020年7月,學校建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國家級特色建設專業2個,國家級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廣東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8個,廣東省級名牌專業3個,廣東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廣東省特色專業1個,廣東省級重點專業2個,廣州市名牌專業4個,廣州市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精品類課程4門、省級精品類課程60門;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項目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個,廣東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廣東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6個,廣東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2個,廣州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臨床醫學、藥學、生物技術、生物醫學工程、醫學影像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臨床藥學、醫學檢驗技術、康復治療學、護理學

    國家特色建設專業:臨床醫學、醫學檢驗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基礎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五年制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中西醫臨床醫學、兒科學、公共事業管理

    廣東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臨床醫學、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學、護理學

    廣東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預防醫學、藥學、公共事業管理、口腔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臨床醫學

    廣東省名牌專業:臨床醫學、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學

    廣東省重點專業:臨床醫學

    廣東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全科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護理技能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藥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臨床技能實驗中心、口腔醫學實驗教學中心、醫學檢驗實驗教學中心、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

    廣東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基于校企協同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應用型護理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法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麻醉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應用型本科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開放性多樣式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廣州市名牌專業:臨床醫學、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學、護理學

    廣州市特色專業:醫學影像學、護理學、預防醫學、藥學、公共事業管理

    學科建設

    截至2021年11月,廣州醫科大學擁有臨床醫學博士后流動站,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6個。擁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7個省部級重點學科,32個市(廳)級重點學科。

    學科目錄

    博士后流動站:臨床醫學

    一級學科博士授予點:臨床醫學、基礎醫學

    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臨床醫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護理學、公共管理、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學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藥學

    重點學科

    內科學(呼吸系病)、中西醫結合臨床、臨床醫學、全科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藥理學、衛生毒理學、重癥醫學、婦產科學、內科學(心血管病與心血管藥理)、臨床檢驗診斷學、外科學、衛生毒理與流行病學、腫瘤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急診醫學科、臨床醫學(呼吸病學)

    科研機構

    截至2020年3月,學校擁有1個國家醫學中心,1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2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培育基地、24個市(廳)級重點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神經遺傳與離子通道病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呼吸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神經科學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泌尿外科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產科重大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骨科矯形技術及植入材料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生殖醫學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過敏反應與免疫重點實驗室、廣東省蛋白質修飾與降解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協同創新:呼吸疾病防治協同創新中心、產科重大疾病防控協同創新中心

    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廣東省呼吸醫學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廣東省工程實驗室:廣東省呼吸醫學工程實驗室

    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高校神經科學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高校生殖與遺傳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高校分子臨床藥理學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高校蛋白質修飾與降解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衛生廳醫學重點實驗室:環境致癌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泌尿外科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神經科學疾病研究實驗室、產科重大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

    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廣州市醫學倫理學重點研究基地

    廣州市重點實驗室: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神經科學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廣州醫科大學兒科血液病研究實驗室、廣州市生殖與遺傳研究重點實驗室、廣州市生物毒素研究重點實驗室、廣州市心血管重疾病重點實驗室、廣州醫學化學致癌重點實驗室、廣州市泌尿外科重點實驗室、廣州市過敏反應與臨床研究重點實驗室、骨科矯形技術及植入材料重點實驗室

    科研成果

    2010-2016年,學校共獲得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立項3744項。其中,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4項,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各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項、重點項目1項、重大研究計劃3項、主任項目4項、合作項目11項、聯合基金4項、面上項目221項、青年項目295項、應急管理項目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項目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項目4項、團隊項目1項、重點項目12項。

    2022年,廣州醫科大學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防控、臨床診治及機制研究”入選2021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名單。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根據2017年7月學校顯示,廣州醫科大學圖書館由番禺校區總館和越秀校區分館組成,館藏紙質圖書101萬冊,訂有專業數據庫23個,電子圖書200余萬冊,電子期刊3.3萬種,紙質報刊1700余種,中外文資源對學校學科專業的覆蓋面達到100%。

    學術期刊

    根據2017年7月學校顯示,學校主辦的學術刊物有《廣州醫科大學學報》、《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志》、《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血栓與止血學雜志》、《胸部疾病雜志》(英文版)、《轉化醫學年鑒》(英文版)6種。其中《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志》、《中華關節外科雜志》、《血栓與止血學》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胸部疾病雜志》(英文版)、《轉化醫學年鑒》(英文版)分別被SCI、PubMed收錄。

    《廣州醫科大學學報》為醫藥衛生類綜合性學術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數據庫來源期刊,并被萬方數據庫等多家國內重要數據庫收錄。

    《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華醫學會主辦,廣州醫科大學承辦,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以中國標準出版物號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國首份專注于關節外科學高級學術研究的醫學專科期刊。

    合作交流

    根據2017年7月學校顯示,學校先后與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州立大學、馬里蘭大學、新英格蘭醫學中心、美國國家毒理學研究中心,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法國西布列塔尼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伯明翰大學、胡弗漢頓大學,韓國延世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臺灣義守大學、臺灣中山醫學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研究部門開展合作辦學和學術交流活動。

    根據2017年7月學校顯示,學校美國國立癌癥研究院、哈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香港大學等科研院所及輝瑞公司等全球知名跨國醫藥公司開展深度科研合作,承擔國際合作研究課題多項,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合作共建"中美肺癌聯合實驗室",共同開展肺癌的疾病診斷與治療研究等;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建立中加聯合共建實驗室;與香港中文大學婦產科系合作成立染色體芯片分析(CMA)產前診斷聯合實驗室。

    bioengineering什么級別期刊

    廣正慎東醫科大學的代碼是10571。廣東醫科大學位于廣東省湛江市,并塵清好在東莞設立校區,是一所以醫學為主要辦學特色的涵蓋醫、理、管理、法、工、文、經濟學等7個學科門類的省屬綜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學派鉛校。

    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是核心期刊嗎

    一、對稿件的要求

    1. 醫學倫理問題及知情同意:當論文的主體是以人為研究對象時,作者應提供單位性的、地區性的或國家性的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文件及受試對象或者其親屬的知情同意書。

    2. 基金項目: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為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以腳注的第一項注于文章首頁左下角,如“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271269);“十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2003AA205005)。”并須附基金項目證明復印件。

    3. 題名:力求簡明、醒目,能準確反映文章主題。中文題名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最好不設副標題,一般不用標點符號,盡量不使用縮略語。英文題名不宜超過10個實詞。中、英文題名含義應一致。

    4. 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前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改動,確需改動時必須出示單位證明并需全體作者簽名同意。作者單位名稱(寫出所在科室)及郵政編碼腳注于首頁左碰沒下方,必須注明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的Email地址。作者應是:(1)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與解釋者;(2)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3)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界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以上3條須同時具備。僅參與獲得資金或收集資料者不能列為作者,僅穗吵扮對科研小組進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為作者。對文章中的各主要結論,均必須至少有1位作者負責。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應附外籍作者親筆簽名同意在該刊發表的函件。集體署名的文章于題名下列署名單位,于文末列整理者姓名,并須明確該文的主要責任者,在論文首頁腳注通信作者姓名、單位、郵政編碼及Email地址。通信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確定。如需注明協作組成員,則于文末參考文獻前列出協作組成員的單位及姓名。

    5. 摘要:論著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應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用第三人稱撰寫,不列圖、表,不引用文獻,不加評論和解釋。英文摘要應包括題名、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姓每個字母大寫,名首字母大寫,雙字名中間加連字符)、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郵政編碼、國名及Email地址。應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如作者工作單位不同,只列出通信作者猜灶的工作單位,通信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時在通信作者的單位名稱首字母左上角加“*”。例如:“LIN Xian-yan,WU Jian-ping,QIN Jan,LIU Hong.Department of Pediatric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34,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N Xian-yan,Email: ”。中文摘要一般不超過400個漢字,英文摘要為250個實詞左右。英文摘要一般與中文摘要內容相對應,但為了對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詳。

    6. 關鍵詞:論著需標引2~5個關鍵詞。關鍵詞盡量從美國NLM的MeSH數據庫中選取,其中文譯名可參照中國醫學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編譯的《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未被詞表收錄的新的專業術語(自由詞)可直接作為關鍵詞使用,建議排在最后。關鍵詞中的縮寫詞應按《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還原為全稱;每個英文關鍵詞第一個單詞首字母大寫,各詞匯之間用“;”分隔。

    7. 統計學方法

    (1) 統計學符號:按GB 3358—19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書寫。常用:①樣本的算術平均數用英文小寫 (中位數仍用M);②標準差用英文小寫s;③標準誤用英文小寫s(下標為x拔); ④ t檢驗用英文小寫t;⑤F檢驗用英文大寫F;⑥卡方檢驗用希臘文小寫χ;⑦相關系數用英文小寫r;⑧自由度用希臘文小寫ν;⑨概率用英文大寫P(P值前應給出具體檢驗值,如t值、χ值、q值等)。

    (2) 研究設計:應告知研究設計的名稱和主要方法。如調查設計(分為前瞻性、回顧性還是橫斷面調查研究),實驗設計(應告知具體的設計類型,如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正交設計等),臨床試驗設計(應告知屬于第幾期臨床試驗,采用了何種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應圍繞4個基本原則(重復、隨機、對照、均衡)概要說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和影響。

    (3) 資料的表達與描述:用 表達近似服從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M(QR)表達呈偏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統計表時,要合理安排縱橫標目,并將數據的含義表達清楚;用統計圖時,所用統計圖的類型應與資料性質相匹配,并使數軸上刻度值的標法符合數學原則;用相對數時,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區分百分率與百分比。

    (4) 統計學分析方法的選擇:對于定量資料,應根據所采用的設計類型、資料具備的條件和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學分析方法,不應盲目套用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對于定性資料,應根據所采用的設計類型、定性變量的性質和頻數所具備的條件及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學分析方法,不應盲目套用χ檢驗。

    對于回歸分析,應結合專業知識和散布圖,選用合適的回歸類型,不應盲目套用直線回歸分析;對具有重復實驗數據檢驗回歸分析資料,不應簡單化處理;對于多因素、多指標資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礎上,盡可能運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以便對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標之間的內在聯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釋和評價。

    (5) 統計結果的解釋和表達:當P < 0.05(或 P < 0.01)時,應說對比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而不應說對比組之間具有顯著性(或非常顯著性)差異;應寫明所用統計分析方法的具體名稱(如: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兩因素析因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多個均數之間兩兩比較的q檢驗等),統計量的具體值(如:t=3.45,χ=4.68,F =6.79等);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況下,一般情況下選用P > 0.05、P < 0.05和P < 0.01 3種表達方式即可滿足需要,無須再細分為P < 0.001或P < 0.0001。當涉及總體參數(如總體均數、總體率等)時,在給出顯著性檢驗結果的同時,再給出95%可信區間。

    8. 名詞術語:醫學名詞應使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名詞。尚未通過審定的學科名詞,可選用最新版《醫學主題詞表(MeSH)》、《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中醫藥主題詞表》中的主題詞。對沒有通用譯名的名詞術語于文內第一次出現時應注明原詞。中西藥名以最新版本《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中國藥品通用名稱》(均由中國藥典委員會編寫)為準。英文藥物名稱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藥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確需使用商品名時應先注明其通用名稱。中醫名詞術語按GB/T 16751.1-1997《中醫臨床診療術語疾病部分、證候部分、治法部分》執行,經絡針灸學名詞術語按GB/T 16751.2-1997《經穴部位》和GB/T 1675l.3-1997《耳穴名稱與部位》執行。中藥應采用正名,藥典未收錄者應附注拉丁文。

    冠以外國人名的體征、病名、試驗、綜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譯文,但人名后不加“氏”(單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桿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可以寫成巴賓斯基征,不得寫成Babinsk’s征,也不寫成巴賓斯基氏征。

    文中盡量少用縮略語。已被公知公認的縮略語可以不加注釋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PCR等。尚未被公知公認的縮略語以及原詞過長、在文中多次出現者,若為中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現時寫出全稱,在圓括號內寫出縮略語;若為外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現時寫出中文全稱,在圓括號內寫出外文全稱及其縮略語。例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不超過4個漢字的名詞不宜使用縮略語,以免影響論文的可讀性。西文縮略語不得拆開轉行。

    9. 圖表:原稿中每幅圖表單占1頁,集中附于文后,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每幅圖表應冠有圖(表)題。說明性的文字應置于圖(表)下方注釋中,并在注釋中標明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建議采用三橫線表(頂線、表頭線、底線),如遇有合計和統計學處理內容(如t值、P值等),則在此行上面加一條分界橫線;表內數據要求同一指標有效位數一致,一般按標準差的1/3確定有效位數。線條圖的繪制,高寬比例以5:7為宜。電子版投稿中,圖片建議采用.jpg格式。如文稿為Word文檔,則所有圖片均需另附原圖,要求圖片分辨率不小于300 dpi。如圖片用Photoshop編輯過,請將圖片保存為.psd格式,且不要合并圖層;若用Excel或SPSS等作圖,請將 .xls、.cht等文件附上,以方便編輯。若刊用人像,應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大體標本照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圖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應注明出處。

    10. 計量單位:執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單位》中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規定及其書寫規則,具體執行可參照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編寫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注意單位名稱與單位符號不可混用。組合單位符號中表示相除的斜線多于1條時應采用負數冪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采用ng·kg·min的形式;組合單位中斜線和負數冪亦不可混用。應盡可能使用單位符號,也可以與非物理單位(如:人、次、臺等)的漢字構成組合形式的單位,如:次/min。如有必要先列出法定計量單位數值,括號內寫舊制單位數值;如果同一計量單位反復出現,只在首次出現時注出法定與舊制單位換算系數,然后列法定計量單位數值。參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單位,當參量與其公差的單位相同時,單位可只寫1次,即加圓括號將數值組合,置共同單位符號于全部數值之后。例如:“75.4 ng/L±18.2 ng/L”可以表示為“(75.4±18.2) ng/L”。量的符號一律用斜體字,如吸光度(舊稱光密度)的符號為A,“A”為斜體。

    根據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和衛生部聯合發出的質技監局量函[1998]126號文件《關于血壓計量單位使用規定的補充通知》,凡是涉及人體及動物體內的壓力測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 Hg)或厘米水柱(cm H2O)為計量單位,但首次使用時應注明mm Hg或cm H2O與kPa的換算系數(1 mm Hg = 0.133 kPa,1 cm H2O = 0.098 kPa)。

    11. 數字:執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小數點前或后≥5位數字時,每三位一組,組間空1/4個漢字空,如:“71,329.476,56”應寫成“71 329. 476 56”。但序數詞和年份、頁數、部隊番號、儀表型號、標準號不分節。百分數的范圍和偏差,前一個數字的百分符號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寫成5~95%,(50.2±0.6)%不能寫成50.2±0.6%。附帶尺寸單位的數值相乘,按下列方式書寫:4 cm ×3 cm×5 cm,不能寫成4×3×5 cm。

    12. 參考文獻:著錄格式基本執行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排列于文后。盡量避免引用摘要作為參考文獻。內部刊物、未發表資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發表資料)、個人通信等請勿作為文獻引用,確需引用時,可將其在正文相應處注明。引用文獻(包括文字和表達的原意)務請作者與原文核對無誤。日文漢字請按日文規定書寫,勿與我國漢字及簡化字混淆。同一文獻作者不超過3人全部著錄;超過3人可以只著錄前3人,后依文種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國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縮寫形式,縮寫名后不加縮寫點;不同作者姓名之間用“,”隔開,不用“和”、“and”等連詞。題名后標注文獻類型標志對電子文獻是必選著錄項目,其他文獻可選擇標注。文獻類型和電子文獻載體標志代碼參照GB 3469《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條參考文獻均須著錄起止頁碼。每年連續編碼的期刊可以不著錄期號。

    生物醫學工程中文期刊

    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志屬于科技核心期刊,并未在最新的北大核心目錄中,

    曾用刊名:現代臨床醫學生物工程學雜志

    主慎櫻辦單位:中華醫學會;廣州醫學院

    出版周期:雙月

    ISSN:1674-1927

    CN:11-5668/R

    出版地:廣東省廣州市

    語寬神叢種:中文

    開本:大16開

    郵發代瞎喊號:46-190

    創刊時間:1995

    優助生物科技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亚洲av无码偷拍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厂|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无码|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无码视频在线播放一二三区|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137片内射在线影院| 国产午夜鲁丝片AV无码|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国产aⅴ激情无码久久| 成人免费无码精品国产电影|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中文字幕无码人妻AAA片| 国产高清不卡无码视频|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色综合AV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视频| 日本精品人妻无码免费大全|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老司机无码精品A|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 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软件|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国产精品多人p群无码|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网站|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