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閱讀卡?可以參考以下方法:1.先需要準備一張A4的紙,先確定一下需要做幾個版面。2.然后在白紙的最上頭的位置寫上“讀書卡”三個字,最好是藝術字。3.在寫好的字中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最好能和白色搭配。那么,三年級數學閱讀卡?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首先需要寫上是某本書籍的讀書卡,然后寫上自己的班級姓名,沒有記錄每次的讀書時間,之后主要內容填寫書籍中的內容概括,接著需要總結自己的觀后感,最后對喜歡的人物進行一個簡單的描述,正文格式如下:
班級:三年級xx班姓名:xxx 書名:《三國演義》 作者:xxx
內容摘要:
三國講述了東漢末年黃巾之亂開始,:劉備、關羽、張飛,他們三個人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又齊心協力共建蜀漢,并和東吳一起打魏國。再結了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黃忠、趙云、馬超,與魏國五良大將:張遼、張郃、徐晃、于禁、樂進大戰直至三國鼎立,最后蜀漢降,東吳滅,曹魏亡,三國皆歸于司馬家族的故事……
閱讀心得:
三國時期戰事連綿,哀鴻遍野的戰爭場面及人才輩出、各領風騷的英雄時代。向后人展示了:雄才偉略,足智多謀,盡在三國。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打仗和學習一樣,都是用腦子才獲得戰果。關羽是五虎大將之首,不幸戰死、常勝將軍趙云(趙子龍)是長壽將軍,不幸戰死、聰明的諸葛亮,也是死,可為什么人家是戰死?諸葛亮是病死,如果每次打仗都考慮周全,或許關羽、趙云他們活的時間更長,或許能幫助劉備恢復漢室。所以打仗要多動腦子。學習也要多動腦子,才會學得更好。
一、要不斷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許多同學在小學都曾有過這樣的感受,每當你認識了一個數學規律,解決了一個較難的應用問題,成功的喜悅是無法用別的東西來替代的,它激勵你的學習熱情和好奇心,越學越愛學。
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是要不斷地培養的,況且同學們剛剛邁進“數學王國”的大花園里,許多奧妙無窮的數學問題還等著你們去學習、觀賞、研究。
二、要養成認真讀書,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過去有些同學認為:學習數學主要是靠上課聽老師講明白,而把我們手中的數學課本僅僅當成做作業的“習題集”。這就有兩個認識問題必須要解決。一是同學們要認識到,我們的教科書記載了由數學工作者整理的、大家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以及如何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等。
三、要始終抓住如何“從算術進展到代數”這個重要的基本課題。
《初一代數》(上冊)的數學內容從整體上看主要是解決從算術進展到代數這個重要的基本課題。我們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數集的擴充”,即引進負數,把原有的算術數集合擴充到有理數集合;另一方面是解代數方程的原理和方法,即從用字母表示數,到用“列方程”取代。
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1.先需要準備一張A4的紙,先確定一下需要做幾個版面。
2.然后在白紙的最上頭的位置寫上“讀書卡”三個字,最好是藝術字。
3.在寫好的字中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最好能和白色搭配。
4.緊接下來是分出各個板塊,中間要有合適的空隙,不要堆在一塊,每個板塊的內容自己確認。
5.添上邊框外邊的裝飾物,畫上一些有動感的動物,比喻小鳥,盡量把卡遮滿。
6.收尾工作是依步寫入您所讀的名稱,包括一些佳的詞句。
一、除法
(一)口算除法
1、整+數除整十數或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
(1)算除法,想乘法;比如60÷30=()就可以想(2)*30=60
(2)利用表內除法計算。利用除法運算的性質:將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如:200÷50想20÷5=4,所以200÷50=4。
2、兩位數除兩位數或三位數的估算方法:除法估算一般是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數或幾百幾十的數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成整十數或幾百幾十的數,再進行口算。注意結果用“≈”號。
(二)筆算除法
1、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計算方法: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如果前兩位數比除數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
2、除數不是整十數的兩位數的除法的試商方法:如果除數是一個接近整一數的兩位數,就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試商,也可以把除數看作與它接近的幾十五,再利用一位數的乘法直接確定商。
二、除法的應用
有一天,數字卡片在一齊吃午飯的時候,最小的一位說起話來了。0弟弟說:“我們大家伙兒,一齊拍幾張合影吧,你們覺得怎樣樣?”0的兄弟姐妹們一口齊聲的說:“好啊。
有趣的數學科普小知識如下:
阿拉伯數字
阿拉伯數字是古代印度人發明的,后來傳到阿拉伯,又從阿拉伯傳到歐洲,歐洲人誤以為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就把它們叫做“阿拉伯數字”。因為流傳了許多年,人們叫得順口,所以至今人們仍然將錯就錯,把這些古代印度人發明的數字符號叫做阿拉伯數字。
九九歌
九九歌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乘法口訣。遠在公元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九九歌就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在當時的許多著作中,都有關于九九歌的記載。最初的九九歌是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為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所以取名九九歌。
大約在公元五至十世紀間,九九歌才擴充到“一一如一”。大約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紀,九九歌的順序才變成和現在所用的一樣,從“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現在我國使用的乘法口訣有兩種,一種是45句的,通常稱為“小九九”;還有一種是81句的,通常稱為“大九九”。
有趣的數學知識:
1、假如“一拃”的長度為8厘米,量一下課桌的長為7拃,則可知課桌長為56厘米。如果每步長65厘米,上學時,數一數走了多少步,就能算出從家到學校有多遠。
2、身高也是一把尺子。如果身高是150厘米,那么抱住一棵大樹,兩手正好合攏,這棵樹的一周的長度大約是150厘米。
以上就是三年級數學閱讀卡的全部內容,首先需要寫上是某本書籍的讀書卡,然后寫上自己的班級姓名,沒有記錄每次的讀書時間,之后主要內容填寫書籍中的內容概括,接著需要總結自己的觀后感,最后對喜歡的人物進行一個簡單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