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數學角?角的特征是一個頂點,兩條邊。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知識點 1、認識角 角的特征:一個頂點,兩條邊(直的)。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角的畫法:定頂點。由這一點引一條直線。那么,二年級上冊數學角?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角的特征是一個頂點,兩條邊。
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知識點
1、認識角
角的特征:一個頂點,兩條邊(直的)。
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角的畫法:定頂點。由這一點引一條直線。畫另一條邊(直角時,用直角邊對準畫好的一條邊后,沿著另一條直角邊,畫線)。
2、角的分類
認識直角:直角的特點;認識銳角和鈍角:銳角比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會用三角尺來判斷直角、銳角和鈍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頂點與被比較角的頂點重疊在一起,再將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條邊與被比角的一條邊重合,最后比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條邊與被比角的另一條邊,線上為直角,內為銳角,外為鈍角。
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1、導學目標
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會判斷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通過學習了解角的大小與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體會到數學來源于實踐的思想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答:這不是角
角的定義:
①.角的靜態定義:具有公共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這個
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
②.角的動態定義: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叫做角,所旋轉射線的端點叫做角的頂點,開始位置的射線叫做角的始邊,終止位置的射線叫做角的終邊
也就是說,一個角,有兩條邊,這兩條邊都是射線,并且頂點還在一起(是一個點)
你的那個圖,有3條邊,如果非要說成角的話,可以看成4個角,兩個直角還有2個平角。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節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角開始逐步抽象出所“角”,再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體驗活動使學生對“角”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下面,我為大家分享二年級人教版數學《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8~39頁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會判斷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感知角,會判斷角,并會畫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放多媒體,生猜圖形,揭示課題。
師貼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聯系實際感知角
1.第38頁主題圖。
生觀看主題圖從圖中說出物體上的角,初步感知角。
2.生從自帶的三角板上找角。
生生相互找角,指角。
3.生從生活中找角。
生舉手匯報。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認識角的組成部分
1.生折角。
1、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通過"找一找"、"說一說"、"折一折"、"畫一畫"等活動,初步認識角,并且能夠辨認。
(3)知道一個角各部分的名稱,會正確畫角。
2、
(1)結合具體情境,直觀認識直角,會畫直角標記。
(2)能利用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會利用畫直角。
(3)知道:一個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38、39頁例1、例2及“做一做”和練習八和第1—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根據角的特征辨認角。
教法與學法:
教法:嘗試指導法。
學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準備:
剪刀1把、三角尺1塊、白紙1張;直尺、各種形狀的實物若干;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白紙各7張;長條12根;圖釘若干。
教學步驟:
一、生活引入,揭示課題
(1)感知生活中的角。
①課件展示實物(剪刀、鐘面、三角尺)。
②找一找以上實物中角分別在哪兒,引導學生將角比畫出來。
③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2)揭示課題。
通過探索,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實踐感知,建立表象
(1)畫一畫,剪一剪。
學生自己選擇畫角剪下來。
集體交流。
(2)摸一摸,探究角的特點。
(3)閉眼想像角的樣子。
以上就是二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全部內容,1、(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2)通過"找一找"、"說一說"、"折一折"、"畫一畫"等活動,初步認識角,并且能夠辨認。(3)知道一個角各部分的名稱,會正確畫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