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冊物理知識點總結?在這根直線上有一個特殊點:凡是通過該點的光,其傳播方向不變,這個點叫___。 4.跟凸透鏡的主光軸平行的光,通過透鏡后將___一點,這個點叫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___;一般用字母“f”表示.凸透鏡有兩個實焦點。 二、那么,初二上冊物理知識點總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一章:走進物理世界
1、物理學史研究光、熱、力、聲、電等形形色色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
2、觀察和實驗是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來源
3、長度測量的是刻度尺,長度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米,符號是m;常用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km=1000mlm=l0dmldm=l0cmlcm=l0mm
1mm=1000μnlμm=1000nm
4、長度測量結果的記錄包括準確值、估計值和單位。
5、誤差: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別叫誤差。誤差產生的原因:①與測量的人有關;②與測量的有關。任何測量結果都有誤差,誤差只能盡量減小,不能絕對避免;但錯誤是可以避免的。
減小誤差的方法:①選用更精密的測量;②采用更合理的測量方法;
③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6、測量時間的是秒表,時間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秒,符號是s;常用的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h=60minlmin=60s
7、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指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第二章:聲音與環境
1、產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就停止;振動發聲的物體叫聲源
2、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那么你知道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有哪些嗎?這次我給大家整理了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供大家閱讀參考。
目錄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
學好物理的方法有哪些
提高物理成績的竅門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
第一章 機械運動
機械運動
1.定義:機械運動是指一個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發生改變,是自然界中最簡單,最基本的運動形態。
2.機械運動的形式
運動、靜止
3.運動的分類
勻速直線運動: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保持不變;
變速直線運動: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改變。
4.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任意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即路程與時間成正比。
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長度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
其他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1km=1 000m;1dm=0.1m;
換算關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測量長度的常用:
刻度尺。
【篇一】初二年級上冊期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一、溫度
1、定義: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單位:
①國際單位制中采用熱力學溫度.
②常用單位是攝氏度(℃)規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度,沸水的溫度為100度,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攝氏度某地氣溫-3℃讀做:零下3攝氏度或負3攝氏度
③換算關系T=t+273K
3、測量——溫度計(常用液體溫度計)
①溫度計構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銀、煤油、酒精等液體;內有粗細均勻的細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勻地刻有刻度.
②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
③分類及比較:
分類
實驗用溫度計
寒暑表
體溫計
用途
測物體溫度
測室溫
測體溫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體
水銀煤油(紅)
酒精(紅)
水銀
特殊構造
玻璃泡上方有縮口
使用方法
使用時不能甩,測物體時不能離開物體讀數
使用前甩可離開人體讀數
④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并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數.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練習:◇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溫度變化相同時,體積變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細的目的是:液體體積變化相同時液柱變化大,兩項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讀數準確.
二、物態變化
填物態變化的名稱及吸熱放熱情況: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義:物體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
晶體物質: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體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
食鹽、明礬、奈、各種金屬
熔化圖象:
熔化特點:固液共存,吸熱,溫度不變熔化特點:吸熱,先變軟變稀,最后變為液態
溫度不斷上升.
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熔化的條件:⑴達到熔點.⑵繼續吸熱.
②凝固: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
凝固圖象:
凝固特點:固液共存,放熱,溫度不變凝固特點:放熱,逐漸變稠、變黏、變硬、最后
凝固點:晶體凝固時的溫度.成固體,溫度不斷降低.
同種物質的熔點凝固點相同.
凝固的條件:⑴達到凝固點.⑵繼續放熱.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
定義: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叫蒸發.
影響因素:⑴液體的溫度;⑵液體的表面積⑶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
作用:蒸發吸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沸騰條件:⑴達到沸點.⑵繼續吸熱
沸點與氣壓的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②液化: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溫度;⑵壓縮體積.
好處:體積縮小便于運輸.
作用:液化放熱
3、升華和凝華:
①升華定義: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吸熱,易升華的物質有:碘、冰、干冰、樟腦、鎢.
②凝華定義: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放熱
練習:☆要使洗過的衣服盡快干,請寫出四種有效的方法.
⑴將衣服展開,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⑵將衣服掛在通風處.⑶將衣服掛在陽光下或溫度教高處.⑷將衣服脫水(擰干、甩干).
☆解釋“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氣溫足夠低,空氣中水蒸氣才能放熱凝華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過程,吸熱所以“雪后寒”.
【篇二】初二年級上冊期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一、長度
任何測量都需要單位,長度的單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
以下是 考 網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大全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
第一章 機械運動
一、長度、時間及其測量
1.長度測量的基本是: ,常見的單位是: ;測量時間的基本是: ,常見的單位是: 。
2.正確使用刻度尺:(1)選:根據測量要求,選擇適當 及 的尺子;觀察零刻度線是否 ;(2)放:刻度尺要與被測物 ;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零刻線與被測一端對齊;(3)看:視線正對刻度尺刻線,不要斜視;(4)讀:讀數時要 到 ;(5)記:記錄測量結果要有 、 和 。
3.為使測量結果更加準確,刻度尺讀書時應估讀到 的下一位。
4. 與 之間的差異叫誤差。誤差只能 ,不能 。減小誤差的方法有: 和 。
二、運動的描述
1.物理學里把物體 叫做機械運動。
2.我們在研究物體運動時,說物體正在運動還是靜止,要看是以另外哪個物體做為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 。我們一般選擇 為參照物。
3.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不停的 ,所以運動是的 。同一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跟選擇的 有關,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 。
三、運動的快慢
1.速度是表示物體 的物理量.速度大小、方向都不變的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叫做 。
2.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 內通過的 。
物理是初中非常容易拉分的科目之一,那么八年級上冊物理重點知識點總結有哪些呢。以下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上冊物理重點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上冊物理重點知識點總結
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長度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
其他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1km=1 000m;1dm=0.1m;
換算關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測量長度的常用: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 注意刻度標尺的零刻度線、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 測量時刻度尺的刻度線要緊貼被測物體,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線應對準所測物體的一端;
③ 讀數時視線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對正觀測點,不能仰視或者俯視。
3.時間的單位:
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
時間的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
換算關系:1h=60min 1min=60s。
4.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我們不能消除誤差,但應盡量減小誤差。
以上就是初二上冊物理知識點總結的全部內容,八年級上冊物理重點知識點總結 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長度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其他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