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掌控中考物理2019答案人教版 全優中考物理答案2019人教版 一本中考題物理答案2019 2019中考先鋒九年級物理 試題研究2019物理答案中考
你只要上課時跟著桐卜老師的思路走,課前有時間的話就看看每一課知識點,課后做一下老師布置的習埋輪仔題,記一記經常需要用到的公式就OK了......
這樣子應該就能學好物理了,因為我就是這彎汪樣子學好的。
希望采納,謝謝!
重點理論和公式要背 實驗課要認真體驗
平時多看一些典型例題,把公式運用熟練物理基本上就可以仿兄了
對于圓升一些概念型題,多熟悉下備腔襲課本就行了。
1. 求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練習十篇(附答案)
一、畫皆以人重 子嘗謂詩文書畫皆以人重,蘇、黃遺墨流傳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豈不工書,后人糞土視之,一錢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使顏魯公③書雖不工,后世見者必寶之,非獨書也。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注釋:①兼金:價值等于平常金子幾倍的好金子。 ②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長書法。
③顏魯公:即顏真卿。封魯國郡公,人稱“顏魯公”。
工書法,自創一體,對后世影響很大,人稱“顏體”。 閱讀訓練 l、下列句中加點“然”與其他三句中加點“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若聽茶聲然 B. 詩文之屬莫不皆哪碧然 C.雜然相許 D. 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一錢不直:_ ②后世見者必寶之:_ 3、翻譯下面句子。 ①后人糞土視之 譯文: ②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 譯文: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詩歌、文章、書法、繪畫是否受人重視都與人的品格有關。
B.作者認為蘇軾、黃庭堅的書法繪畫作品流傳下來不只是因為他們技藝高。 C.作者認為章 、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書法的人。
D.作者認為顏真卿的書法其實不好,后世喜歡的原因是顏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①“蘇、黃”中的“蘇”差神指虛緩虧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他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千古傳唱,其最后兩句“ ”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的懷念和祝愿。
②永叔,即 ,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參考答案 1、B(這樣),……的樣子; 2、① 值 ②把……當寶貝,珍愛、喜愛; 3、①后來(世)的人們都把他們的書法看作糞土 ②古代的人大都會書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 的人(的書法)才能流傳得久遠; 4、D; \ 5、①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②歐陽修 二、以學自損,不如無學 夫學者,所以求益①耳。
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長者,輕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敵,惡之如鴟(chī)梟(xiāo)。
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選自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注釋:①求益:求得長進。
②凌忽:凌,欺侮;忽,輕視。③同列:同輩。
④疾之;怨恨他。 ⑤鴟梟:兩種惡鳥,這是古人的看法。
閱讀訓練 1、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①所以求益耳 ②人疾之如仇敵 2、指出下列句子屬何種句式。
人疾之如人仇敵,惡之如鴟梟。( )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中“此”指代的內容。
4、短文告誡人們的一個道理是 ◆參考答案 1、①用來…… ②痛恨; 2、狀語后置; 3、讀數十卷書,便自高自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 4、學習要永不滿足,做人要謙虛,切忌傲氣。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①,輒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給,啖④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
乃至被讒⑤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 (選自宋·歐陽修《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并序》 注釋: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輒:往往,每每。③沃;澆。
這里當”洗”講。④啖;吃、⑤讒:說人壞話。
閱讀訓練 1、給下面句中加點字注音并釋義。 ①啖粥而讀 音: 義: ②輒以水沃面 音: 義: ③食不給 音: 義: ④乃至被讒受貶 音: 義: 2.“每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譯句是( )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
B.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任務。
D、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3、將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4、這段文字的層次已在文中劃出,請簡要歸納層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參考答案 1、①dan吃; ②wo洗 ③ji供應 ④chan說別人壞話; 2、B; 3、①有時夜里疲憊困倦,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 ②妻子的孩子的衣食僅僅自足罷了; 4、①年少家貧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讒降職 ③刻苦自勵而心憂天下; 5、揭示主題 四、司馬光好學 司馬溫公①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②絕編③,迨④能倍⑤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
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注釋:①司馬溫公:司馬光死后被封以溫國公稱號,故稱司馬溫公。
②下帷:原指漢代董仲舒下帷講學,三年不看窗外這件事。這里借此指讀書專心。
③絕編:原指孔子讀《易經》時,反復翻閱,多次將穿簡冊的牛皮繩子翻斷這件事。這里指讀書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誦。
閱讀訓練 l.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患記問不苦人 ( ) ②迨能倍誦乃止 ( ) ③迨能倍誦乃止 ( ) ④詠其文 ( ) 2、與“迨能倍誦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子墨子九距之 B.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C.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 。
2. 中考先鋒語文P133
名師A計劃 》八年級(上冊) 語文(人教版) 15 語文(蘇教版) 語文(語文版) 數學(人教版) 數學(北師大版) 數學(冀教版) 數學(華東師大版) 英語(人教版) 15 英語(冀教版) 英語(湘教版) 物理(人教版) 15 思想品德(人教版) 歷史(人教版) 歷史(北師大版) 地理(人教版) 生物(人教版) 《名師A計劃 》七年級(下冊) 語文(人教版) 18 語文(蘇教版) 語文(語文版) 數學(人教版) 15 數學(北師大版) 數學(冀教版) 數學(華東師大版) 英語(人教版) 14 英語(冀教版) 英語(湘教版) 思想品德(人教版) 15 歷史(人教版) 12 歷史(北師大版) 地理(人教版) 12 生物(人教版) 15 《名師A計劃 》八年級(下冊) 語文(人教版) 18 語文(蘇教版) 語文(語文版) 數學(人教版) 15 數學(北師大版) 數學(冀教版) 數學(華東師大版) 英語(人教版) 16 英語(冀教版) 英語(湘教版) 物理(人教版) 15.5 思想品德(人教版) 13 歷史(人教版) 15 歷史(北師大版) 地理(人教版) 11 生物(人教版) 火種系列* 單元測試與評估 九年級語文 人教版 11.8 九年級英語 人教版 10.8 九年級英語 冀教版 13.5 九年級數學 人教版 13.8 九年級物理 人教版 8.8 九年級化學 人教版 10.8 九年級歷史 人教版 11.8 九年級政治 人教版 10.8 題源(新課標)九年級全一冊 語文 26 數學 26 數學 26 英語 22 物理 24 化學 26 思想品德 24 歷史 24 七、八年級陸續出版 題網3+1 九年級語文 人教版 12.8 九年級語文 語文版 10.8 九年級數學 人教版 12.8 九年級數學 北師版 12.5 九年級英語 人教版 13.5 九年級英語 冀教版 12.8 九年級物理 人教版 12.8 九年級化學 人教版 12.8 九年級歷史 人教版 10.8 九年級政治 人教版 10 成才之路(新課標)九年級上冊 語文 15 數學 16 數學 16 英語 15 物理 15 化學 15 思想品德 15 歷史 16 走向中考(新課標)九年級全一冊 語文 22 數學 22 數學 22 數學 22 數學 20 英語 21 英語 20 物理 19 物理 19 化學 21 思想品德 21 歷史 21 走向中考(新課標) 九年級全一冊 同步單元重點測試AB卷 語文 22 數學 22 數學 22 數學 22 數學 20 英語 21 英語 20 物理 19 化學 21 思想品德 21 歷史 21 中考點睛 *單元同步練王卷 九年級語文 語文版 15 九年級語文 人教版 13 九年級數學 北師大版 17 九年級數學 人教版 12 九年級英語 冀教版 18 九年級英語 人教版 11 九年級物理 人教版 14.5 九年級化學 人教版 18 九年級歷史 人教版 13 九年級政治 人教版 15 中考點睛 單元測試評估AB卷 七年級語文 人教版 8.5 七年級語文 語文版 6 七年級數學 人教版 8.5 七年級數學 北師大版 6.5 七年級英語 人教版 8.8 七年級英語 冀教版 8.8 七年級生物 人教版 7.5 七年級生物 冀少版 6.5 七年級歷史 人教版 8.8 七年級地理 人教版 6.5 七年級思想品德 人教版 10 中考點睛 單元測試評估AB卷 八年級語文 人教版 8.5 八年級語文 語文版 5.5 八年級數學 人教版 8.5 八年級數學 冀教版版 7.5 八年級數學 北師大版 8.5 八年級英語 人教版 8.5 八年級英語 冀教版 9.5 八年級物理 人教版 8.5 八年級物理 教科版 6 八年級生物 人教版 7.5 八年級生物 冀少版 7 八年級歷史 人教版 7.5 八年級地理 人教版 7.5 八年級思想品德 人教版 12 中考點睛 單元測試評估AB卷 九年級語文 人教版 12 九年級數學 人教版 12.5 九年級英語 人教版 18 九年級英語 冀教版 16.5 九年級物理 人教版 11.5 九年級物理 教科版 13 九年級化學 人教版 11 九年級歷史 人教版 14.5。
3. 求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三篇(附答案)
(一) 文侯與虞人期獵
文侯與虞人①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②之。魏于是乎始強。
【注釋】 ① 掌管山澤苑囿打獵的官。 ② 罷:通“疲”。
1.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4分)
①天又雨,公將焉之?
譯:
②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
譯:
2.請簡要你從這則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啟示。
(一) 文侯與虞人期獵 答案
1. ①天又下著雨,您準備到哪里去呢? (句中的“雨”、“公”、“焉”、“之”都能正確翻譯)
②雖然現在很快樂,怎么可以不堅守約定的(打獵)時間呢? (句中的“雖(雖然)”、“豈”、“一(專一、堅守)”、“期”。)
2.做人要誠信 守時 等
(二)齊宣王使人吹竽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1.解釋加點的詞: ①處士請為王吹竽:為 ②宣王說之:之
2.譯下邊句子
①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譯文
②湣王立,好一一聽之。 譯文
3.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這個故事:
(二)齊宣王使人吹竽 答案
1.①、給。 ② 通“悅”,喜歡。2.①齊宣王命令藝人吹奏竽,一定要讓三百人一起吹奏。②齊湣王繼位為王,喜歡一個一個地聽藝人吹竽。3.濫竽充數。
(三)鄒孟軻母(節選)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游為墓間之事,踴躍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為賈人⑴炫賣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復徙舍學宮之旁。其嬉游乃設俎豆⑶,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⑷。
注:(1)賈人,商人。(2)炫賣,叫賣。(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禮器。(4)漸化,逐漸濡染。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乃去,舍市傍 (2)及孟子長
2. 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
復徙舍學宮之旁。 譯文:
3. 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則故事的主要內容,然后談談這個故事給你的啟示。
內容:
啟示:
答案
1.①離開 ②等到,至。
2.再一次把家遷到一所學堂旁邊。
3. ①敘述了孟母三遷的故事。 ②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
4. 金牌閱讀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 中考版 全部答案
參考答案 [1]z7{*R|U (一)共7分 1.B 2.(鄭燮)立即發放谷子給災民,救活了一萬多人。
Y9(% 3.清正廉明、愛民如子、關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二)共7分 4.(1)先前,原先(剛才) (2)暗中 (3)交換(3分,每詞1分) 5.(唐臨)始終沒有張揚家僮的過錯。
(2分,意對即可)6.示例1:贊同,他們二人為人寬厚,善于待下,這是一種美德。示例2:不贊同,他們的做法,是對下屬的縱容,容易導致下屬再次犯錯。
(2分,根據表達,酌情給分) (三)共8分 7.C 8.B 9.“驚慚”的原因是打死的鴨子是能言之鴨,進貢之鴨,名人之鴨。內官是個懼上欺下的人.(四)共10分 10.⑴給 ⑵等到(等)⑶于是,就⑷書寫(寫) 11.A12.入抱犢山,學書三年;未得筆法,捶胸嘔血;盜墓求書;學書畫被過表;精思學書,如廁忘歸;每見萬類,皆書象之。
(五)8分 13.⑴得到 ⑵但是、然而 ⑶除掉、去除 ⑷這(或“它”),代指竹子 (4分,每小題1分,意思基本對也給分) 7 14.我們江南人砍掉竹子把它們當柴燒(2分,意思符合即給分) 15.“物以稀為貴”、“不同地方的人對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或“事物的好壞貴賤是相對的”(2分,意思基本對即給分) fXX'5-z (六)12分16、云 來 時/ 睢 陽 之 人 不 食 月 余 日 矣/ 云 雖 欲 獨 食 /義 不 忍! /17、C 18、①南霽云知道賀蘭進明終究沒有為自己發兵的意思,就騎馬迅速離去。 ②這只箭就是用來做標記的。
19、拔刀斷指、寧死不屈 (七)18分17.① 習:學習,研究,熟悉 ② 發:打開 ③ 為:擔任 ④ 明日:第二天 18.①太祖皇帝常常勸他好好讀書。 .p5 ②關上門,打開書箱,拿出書,一讀就是一天。
③趙普的臉色沒有絲毫改變,鎮定的跪著撿起來退下。 19.①年輕的時候熟讀官員官吏制度治理國家方面的書籍,精通選賢任能治理國家。
u ②深入研讀《論語》以其理論來治理國家。 20.太祖皇帝剛開始對趙普舉薦的人不了解所以“不用”,后來趙普再次舉薦,太祖仍不了解還是“不用”并對趙普有些煩了,最后趙普堅持舉薦,太祖由此看出趙普的忠心盡職,且體會到被舉薦人的不一般,所以“重用”。
(八)共10分 21.(1)買 (2)曾經 (3)離開 (4)正好(恰好) 22.B23.我的心才變得坦然,不再掛念(這件衣服) 24.只有不被外物拖累,人才會變得坦然。
5. 初一課外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一、楚人學舟 楚①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師之是聽。
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遂遮謝舟師,椎③鼓徑進,亟犯④大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柁⑤。
【注釋】①楚:古國名。②折:調頭。
旋:轉彎。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戰,前進時以擊鼓為號。④亟:突然。
犯:碰到。⑤柁:同“舵”。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顧膽落( ) 12.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
(1)遂以為盡操舟之術。___________ (2)椎鼓徑進…… ____________ 13.本文告訴人們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魯人徙越 讀下列這則文言文,回答14~16題 魯人身善織屨①,妻善織縞②,而欲徙于越。
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以子之所長,游于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注釋】①屨:麻鞋。
②縞:白絹,周人用縞做帽子。③履:鞋,這里用作動詞,指穿鞋。
④跣:赤腳。 14.解釋句中加點字的含義。
(1)或謂之曰 (2)以子之長 15.翻譯劃線句。 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
16.這篇短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三、農夫毆宦 嘗有農夫以驢負柴至城賣,遇宦者(太監)稱“宮市”取之;才與絹數尺,又就索“門戶”(指“門戶”稅),仍邀(強要)以驢送至內。農夫涕泣,以所得絹付之;不肯受,曰:“須汝驢送柴至內。”
農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與汝,不取直而歸,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毆宦者。
1.解釋文中加點詞: (1)才與絹數尺 (2)農夫涕泣 (3)不取直而歸 (4)遂毆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以”與“仍邀以驢送至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3.把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賣柴農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四、敝帚自珍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里話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
注釋:①傅毅、班固均為東漢文學家,史學家。②[超]班超。
班固之弟,東漢名將。③[自休](冗長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見]即見自,表現自己的長處。⑤[體]體裁⑥[里語]俗語,民間諺語。
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字: (1)自古而然( ) (2)而固小之( ) (3)鮮能備善( ) (4)斯不自見之患也( ) 2.選出與“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中加點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項:( ) A、武仲以能屬文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蓋亦以精力自致者 D、策之不以其道 3.文中分析“文人相輕”的原因是什么? 五、樊重樹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種梓漆,時人嗤之。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來求假焉。引種植之不可已出。
諺曰:“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此之謂也。
注解:樊重:人名。梓漆:梓樹和漆樹。
1.解釋句中的加點詞: (1)向之笑者 (2)咸來求假焉 (3)然積以歲月 2.下列句中的“之”與“時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悵恨久之 B、何陋之有 C、親戚畔之 D、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3.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
4.“此之謂也”說的是什么道理?對你有何啟示? 道理: 啟示: 六、齊人有好獵者 齊人有好獵者,曠日持久而不得獸,入則羞對其家室。出則愧對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獵者曰:“何為?”人不對。
獵者自思,得無欲吾致力于耕作有獲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則家富,家富則市得良犬,于是獵獸之獲,常過人矣。
非獨獵也,百事也盡然。 1.解釋下列各句中的帶點詞。
(1) 入則羞對其家室 (2) 其所以不得之故 (3) 君宜致力于耕作 (4) 于是退而疾耕 2.和“曠日持久而不得獸”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于是退而疾耕 B、環而攻之而不勝 C、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D、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 3.將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得無欲吾致力于耕作有獲而后市良犬乎? 4.讀了這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七、張良受書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會。” 五日雞鳴,良往。
父又先在,復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早來!”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
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
遂去。無他言。
不復見。 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異之,常習讀誦之。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1)遂去,無他言 (2)與老人期 (3)喜曰:“當如是” (4)良因異之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常習誦讀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6. 初中文言文閱讀練習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心里很是高興。于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整個潭底是一塊石頭,靠近岸邊,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嶼、嵁、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象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直射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象在與游人一起娛樂。
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勢象犬牙般交錯參差,無法看到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凄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由于這地方過于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于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同我一起游遠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作為隨從跟著我們來的,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作業:
1、解釋:心樂之 皆若 同樂 斗折蛇行 凄神寒骨 以其境
2、第一段采用的是“移步換景”的手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領略各種景致,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向我們展示了小石潭的( );第二段描寫了( )和( );第三段探究了小石潭的( )及潭邊的( );第四段寫出了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
答案:
解釋:心樂之 :心里感到快樂
皆若 : 都像是 同樂 :一同玩樂
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一樣曲折,像蛇一樣蜿蜒前行
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
以其境:因為它的環境
2.第一段采用的是“移步換景”的手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領略各種景致,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向我們展示了小石潭的( 幽寂景色 );第二段描寫了( 潭水 )和( 游魚 );第三段探究了小石潭的( 源流 )及潭邊的( 景色 );第四段寫出了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
7. BBS系列初中語文擴展閱讀文言文答案1~20篇
老師點評的,打字太累,只發了這幾篇,將就著抄吧~
一.邯鄲學步
1.c
2.不曾學得邯鄲大概的步法。
3.會進入學習的誤區,既學不好別人的東西,又會失去自己的立身之本。
二.路績懷橘
1.A.(到)B.(端出)C.(離開)D.(十分,非常)
2.(B)
3.袁術對這個孩子感到非常驚奇。
三.刻舟求劍
1.A.(渡過)B.(停穩)C.(尋找)D.(糊涂)
2.(B)
3.這里就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4.刻舟求劍者用靜止的眼光去看待發展變化的事物
四.孫叔敖殺兩頭蛇
1.A.(原因)B.(代詞,它,指蛇)C.(離開)D.(現在)
2.(C.D)
3.(A)
4.恐他人又見。
五.王戎識李
1.A.(李子)B.(王戎)C(道邊的李子)D.(摘下李子)
2.(C)
3.李子樹在道路邊長滿了,肯定是苦李子。
4.樹在道旁而多子。
六.利令智昏
1.A(想要)B.(處所,地方)C.拿著)D.(緣故)
2.(B)
3.(A.B)
4.奪金的時候只看見金子沒看見人)
5.齊人淮利是圖,利欲熏心,現實中心術不正之人都會犯下如此低等的錯誤。
七.濫竽充數
1.A.(讓)B.(必須,一定)C.(登基)D.(喜好)
2.(A)
3.南郭先生請求為宣王吹竽,宣王很喜歡。
4.在背課文的時候,有些不會的同學混在群體中濫竽充數。
八.魯人執竿
1.(先,開始)B.(也)C.(助詞,了)D.(于是,就)
2.為什么不從中截斷而入?
九.楚王好細腰
1.A.曾經 B.呼吸C.全,都 D.朝廷
2.(A.B)
3.因此靈王的大臣們都一頓飯作為限制。
4.父母好賭吸毒,孩子必定會受影響。
十.岳柱八歲指瑕
1.(A)
2.A
3.詰何澄說:“金釧可以換酒,為什么用剪頭發來換呢?
4.可以看出他是個善于觀察的孩子,勇于挑戰權威。
十三.迂公修屋
1.(B)
2.A
3.剛一完工,天忽然云開霧散,整個月都晴朗無比。
十七.名落孫山
1.A
2.A.B
3.錄取名單的最后是孫山,你的兒子又在孫山的后面
4.落榜的孫山,應考無中。 期中考試,小明名落孫山。
五十.司馬光好學
1.B
2.A
3.書不能不背誦,有時在旅途中,有時半夜不睡覺,讀文章.思考它的含義,收獲會更多。
五十八.望洋興嘆
1.A.這樣 B.名作狀,向東方
C.邊際 D.你
2.BC
3.(1).如果我沒有來到你的門口就危險了。
(2)我將永遠被有見
4.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速度V(m/S)v=S/t
S:路程t:時間
重力G(N)G=mg
m:質量
g:重力加速度,常數,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
m:質量
V:體積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時,F1>F2
浮力F浮(N)F浮=G物-G視G視:物體在液體的重力
浮力F浮(N)F浮=G物
此公式只適用物體漂浮或懸浮
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開液體的重力
m排:排開液體的質量
ρ液:液體的密度
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
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F1:動力L1:動力臂
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輪F=G物
S=hF:繩子自由端受手握液到的拉力
G物:物體的重力
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h:物體升高的距離
動滑輪F=(G物+G輪)/2
S=2hG物:物體的重力
G輪:動滑輪的重力
滑輪組F=(G物+G輪)
S=nhn:通過動滑輪繩子的段數
機械功W(J)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有用功W有=G物h
總功W總W總=Fs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
機械效率η=W有/W總×100%
功率P(w)P=w/t
W:功
t:時間
壓強p(Pa)P=F/s
F:壓力
S:受力面積
液體壓強p(Pa)P=ρgh
ρ:液體畢物的密度
h:深度(從液面到所求點的豎直距離)
熱量Q(J)Q=cm△t
c:物質的比熱容
m:質量
△t:溫度的變化值
燃料燃燒放出
的熱量Q(J)Q=mq
m:質量
q:熱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與重要知識點
一.物理公式(單位)公式備注公式的變形
串聯電路電流I(A)I=I1=I2=……電流處處相等
串聯電路電壓U(V)U=U1+U2+……串聯電路起分壓作用
串聯電路電阻R(Ω)R=R1+R2+……
并聯電路電流I(A)I=I1+I2+……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分流)
并聯電路電壓U(V)U=U1=U2=……
并聯電路電阻R(Ω)1/R=1/R1+1/R2+……
歐姆定律I=U/I
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電流定義式I=Q/t
Q:電荷量(庫侖)
t:時間皮鏈(S)
電功W(J)W=UIt=Pt
U:電壓I:電流
t:時間P:電功率
電功率P=UI=I2R=U2/R
U:電壓I:電流R:電阻
電磁波波速與波
長、頻率的關系C=λνC:波速(電磁波的波速是不變的,等于3×108m/s)
λ:波長ν:頻率
需要記住的幾個數值:
a.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40m/sb光在真空或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d.水的比熱容:4.2×103J/(kgo℃)
e.一節干電池的電壓:1.5Vf.家庭電路的電壓:220V
g.安全電壓:不高于36V
初中的物理其實真的簡單。就算你初二沒聽懂,只要初三總復習的時候認真聽,物理中考上60也不難。物理在中考中難題的占分比例不大,上課聽了就有一定基礎。旅孫初二學習的力學相對初三的電學含閉更加簡單。電學看似復雜,只要可以靈活運用公式,正確分析電路,一般都可以正確。中拆老鏈考中只要拿到計算題和實驗題的分,剩下的就很容易正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