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林浦歷史文化名村?林浦村與濂江村、前錦村、湖際村、白云村、鰲里村、臚廈村、黃山村、連坂村、潘墩村、福濂村、紹岐村、獅山村、樟嵐村、璧頭村相鄰。2019年1月21日,林浦村入選為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9年6月6日,那么,福州林浦歷史文化名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福州是一個“山在城中,城中有山”的海濱城市。
福州很蒼翠,因為它有榕樹的呵護;福州很溫潤,因為它被溫泉浸透;福州很深沉,2200年的歷史,給這個城市留下了無數歲月痕跡……
這一次,我尋著古人的足跡,來到了林浦村。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帶遲深,有龍則靈。”林浦村正是因為兩代宋帝趙昺,趙昰行居于此而名聲大噪。這是一個山川秀麗、景色宜人的宗塵肆村部落。它北臨閩江,南靠九曲山,與鼓山隔江相望。是一個依山伴水的世外桃源。
早晨,我和媽媽,驅車來到了宋帝行宮。站在大門口,兩旁斑駁的白墻,門頂的標牌上依稀可見的“丹流”二字,都在訴說著無聲的歷史。在眼前的是一個寬闊的大院子,墻上的“濂江書院”四個大字特別醒目。在后門頂上牌子還寫著“東易”二字。據說,大文學家朱熹就是在此處講課的呢!而著 (應為”著“) 名的“三代五尚書,七科八進士”也是從這個學堂里走出去的。走進教室,一張張擺放整齊的桌椅,桌上一本本古書,好像還能聽見朗朗的讀書聲,似乎還能看見朱熹在給弟子們講課的情景。我忍不住坐在了朱熹講課的椅子上,拿起了一本古書擺了姿勢,媽媽立刻拍了這張照片。
濂江書院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濂江村,是福州唯一保存良好的古書院。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林浦村重要文物景點之一(林浦村包括獅山、濂江、紹岐、福廉4個自然村)。書院門口照壁上刻濂江書院四個大字,一進大門迎面即可看到一個石欄桿,上刻文光射斗四字。書院為二層木結構樓房,樓內后壁豎有一巨碑,上刻宋朱熹講學處。
據林浦本村人士介紹,林浦有平山。山上在唐朝時即有書院,書院內有雙鳳銜珠、雙獅戲球的石刻,古樸典雅。七百多年前的南宋末年,元軍占領臨安都城,宋恭帝趙隰(沒有阝,讀音xiǎn)被俘,宋恭帝的兩個弟弟趙昰和趙昺在大臣陳宜中、張世杰、陸秀夫等人護衛下,領著僅余的三十多萬兵馬乘舟南下,選擇了在福州林浦上岸,看到了唐遺書院的石刻,鳳呈吉祥,于是選此為南宋行宮。11歲的趙昰在福州登基,小皇帝前后在林浦薯頃的平山閣住了6個多月,直到再次南逃廣東,病死在海上。
平山閣臨江而立,坐南朝北。現在這南宋行宮早在元朝時候就被村民改造,一座改造成道觀式的泰山宮,另一座的濂江書院樓保留至今。濂江書院約有近千年歷史,朱熹曾及其弟子黃榦等均在此講學,在“濂江書院”內有“文昌閣”,即是宋朱熹講學處,故又名“朱子廳”;右廂為朱熹的住處。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
人氣看點:中國第一個以船政為主題的博物館
福州馬尾是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1866年,左宗棠、沈葆楨在此創辦了當時規模最大、影響最深、設備最完備的造船工廠,并由此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富國強兵”的迅蔽一系列活動,培養了嚴復、詹天佑、鄧世昌等一批仁人志士。雖然因為時代的局限,福州馬尾建船政的輝煌只延續了40多年,但是它所折射出的中華民族特有的礪志進取、博采眾長、勇于創新、忠心報國的精神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而位于福州市馬尾區昭忠路馬限山東麓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正向人們講述著這樣一段歷史,傳達著這樣一種精神。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倚山而建,正面造型為兩艘乘風破浪的戰艦的現代化念譽建筑,它分為序廳、船政概覽、船政教育、船政工業與科技、海軍基地五層。館內存有大量的珍貴文物、圖片和模型,還有各種仿真場景,并運用了光、聲、電燈現代化手段向人們展示中國船政的誕生和發展歷程。
西禪寺
人氣看點:唐朝古剎,禪意深遠
西禪寺名列福州五大禪林之一,為全國重點寺廟,依靠西郊怡山之麓,巍峨而壯觀。唐朝古寺西禪寺原為王霸仙人修道的場地,到了唐代咸通八年改建成佛寺,立寺距今已有1130余年歷史了。佛殿齋堂在松林和荔枝樹掩映下,別有古韻。
林浦村是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50104101226,居民身份證號談沒碼前6位為350104。郵政編碼為350000,長途電話區號為0591,車牌號碼為閩A。林浦村與濂江村、前錦村、湖際村、白云村、鰲里村、臚廈村、黃山村、連坂村、潘墩村、福濂橡大村、紹岐村、獅山村、樟嵐村、璧頭村相鄰。
2019年1月21日,林浦村入選為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019年6月6日,林浦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林浦石塔
林浦石塔位于倉山區城門的林浦村紹岐御碼頭旁,建于南宋紹熙四年(1193年),為花崗石砌造的實心樓閣式塔,高約7.5米。該塔是閩江水運的航標塔,見證了閩江航道往昔的繁榮。1986年公含如納布為區級文
林浦村附近有林浦石塔、中共閩江工委白云寺會議舊址、潘墩水部太師廟、濂江林斯琛故居、謝安薛夢雷墓、獅山林斯琛墓等旅游景點,有壽山石雕、福州線面、福州木雕、福州角梳、福州拌面等特產。
福建,福州,倉山區。
古屬福州府閩縣、侯官縣,古稱藤山,明洪武年間山北麓開始建鹽倉,該地俗通稱鹽倉前,藤山遂又通稱倉前山,簡稱倉山。
這片水土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素有“瓊花玉島”的美稱,古時就有“十里花為市,千家梅作林”的繁華。
如今在行耐攔倉山,保留著不少古樸的古鎮古村,隱匿田園中,卻又聲名遐邇,值得尋訪。一起來看福州倉山最美4大古村古鎮。
1 陽岐古村
地處閩江支流烏龍江北岸,是福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一個寧靜而美好的村落。陽岐依山傍水,文物眾多,中國近代著名啟蒙思想家嚴復的故鄉就在這里。曲曲折折的叉溪穿過全村,將村子分為上岐和下岐兩個自然村。
2 梁厝古村
這是一個近千年時光沉淀記憶的古村落,文風鼎盛、名人輩出。自宋初建以來,文風沐浴畝唯800載,至今古韻儒風依然美好。梁厝古村是理學家朱熹與摯友梁汝嘉擇地所建。據記載,宋隆興元年,梁氏五世祖梁汝嘉與其摯友朱熹登茶洋鼓嶺,與白云峰峰頂,見閩江對岸狀若展翅掠江吻海之紫燕的蒼翠蕭山,朱熹嘆稱其“好一風水寶地也”,建議梁氏遷居于此,梁厝因此而來。
3 林浦古村
位于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距今已有千年歷史,為當地歷史文化名村。村中依然保留有唐宋以來的古樹、古橋、古祠堂等30多處古跡。
以上就是福州林浦歷史文化名村的全部內容,濂江書院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濂江村,是福州唯一保存良好的古書院。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林浦村重要文物景點之一(林浦村包括獅山、濂江、紹岐、福廉4個自然村)。書院門口照壁上刻濂江書院四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