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地理特征?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狹長,東西長1659公里,南北寬530公里,大致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六大區域。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為群山峻嶺所環抱。北有六盤和龍首山;東為岷山、那么,甘肅地理特征?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地理位置
甘肅省地處我世告國西北內陸中腹地帶,位于東經92度20分-108度42分、北緯32度31分-42度50分之間。平面形態總體為“啞鈴”形,呈北西—南東走向分布,從文縣甘川邊界到安西縣甘新邊界長1655km,最窄處在張掖地區山丹縣,南北寬僅24km。西南面與四川、青海接壤;西北部與新疆毗連;北部馬鬃山區有一小段與外蒙古接壤;東北面大部分與內蒙古自治區相搜信明接,小部分與寧夏自治區相接;東面與陜西省相連。國土總面積45.44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4.7%;其中山地和高原約占60%,川區和沙漠平原區約占40%。人口密度56.0人/平方公里(1999年)。
二、地形地貌
甘肅省位于我國黃土高原、內蒙高原與青藏高原的交匯處,分屬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及內陸河流域。在構造上屬于鄂爾多斯地臺、阿拉善—北山地臺、祁連褶皺系和西秦嶺褶皺系。境內地形復雜,既有終年被冰雪覆蓋的高山景觀,又有長年蔥綠的隴南森林;既有地勢高亢、氣候寒冷的甘南高原,又有一望無際夏季炎熱的河西走廊沙漠平原。省境東南部重巒迭障,山大谷深,流水侵蝕作用強烈,為全國著名的泥石流高發區;中、東部大多為黃土覆蓋,形成獨特的黃土塬、梁、峁密布的地形,水土流失嚴重;西緣亦為我國黃河西界;南緣漳縣、宕昌縣北部一帶為我國黃土覆蓋的最南界;河西走廊一帶地勢坦蕩,綠洲與沙漠、戈壁斷續分布,西南部橫亙著高大的祁連山系,為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地勢高聳,氣候寒冷,從山頂到山腳依次分布著現代冰川、多年積雪、森林、草原,為走廊和北部沙漠戈壁水資源形成區。
甘肅省的自然環境的特殊性首先就體現在其地理位置,甘肅省的地理位拍拿置幾乎是我國的中心,特別是省會蘭州就是我國陸地版圖的幾何中心。襲斗搭甘肅省這種居中的銷笑地理位置,使得其剛好位于我國三大自然區,東部季風區、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和青藏高寒區的交匯地帶,也就是說甘肅省兼具三大自然區的自然地理特征,甘肅省內不同區域自然地理差異巨大。
甘肅育種基地的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擁有廣闊的草原,平坦的地勢,沙漠與草原交錯,濕潤的氣候,土壤肥沃,高原氣候,空氣清新,日照充足,溫差大陪友,水質優良,植被充沛。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顯示,甘肅育種基地是甘肅省農業廳批準的育種基地,在甘肅省內具有良好的口碑,該基地擁有專業的研究蘆昌槐團隊,先進的育種技術,完善的實驗設施,能夠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高質量的產品迅并和服務。
甘肅地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錯分布。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狹長,東西長1655公里,南北寬530公里,大致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六大區域:
隴南山地這里重巒疊嶂,山高谷深,植被豐厚,到處川流不息。這一區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臨潭、迭部一線以東的山區,為秦嶺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東低,綠山對峙,溪流急蕩,峰銳坡陡,恰似江南風光,又呈五嶺逶迤。南疆的“纖秀”,北國的“粗獷”,在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隴中黃土高原位于甘肅省中部和東部,東起甘陜省界,西至烏鞘嶺畔。這里曾經孕育了華夏民族的祖先,這里有蒼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豐富的石油、煤炭,也有聞名遐邇的名山大川。黃河從這里穿流而過,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三大水庫如一卜畝顆顆明珠鑲嵌在這塊充滿生機的土地上,把無窮無盡的動力和光明,奉送給這塊土地,煥發著它新的活力。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一隅,地勢高聳,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是典型的高原區。這里草灘寬廣,水草豐美,牛肥馬壯,是甘肅省主要畜牧業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位于祁連山以北,北山以南,東起烏鞘嶺,西至甘新交界,是塊自東向西、由南而北傾斜的狹長地帶。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長約1000余公里,寬由幾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
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錯分布。地勢自東南向西北傾斜,山地和高基蠢仿原占全省土地搏纖總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復雜的地貌檔首形態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區域:隴南山地、隴中黃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連山地、北山山地。
以上就是甘肅地理特征的全部內容,甘肅省南北扁平、東西狹長的地形特征.全省地域狹長,地勢呈西南高東北低 地貌特點甘肅地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類型齊全,交錯分布,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