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的歷史名人?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后人稱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其先太原人,后遷下邽(今陜西渭南)。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dǎo)者。后隱居洛陽香山 ,并葬于此。(香山,在龍門山對面)。還有與洛陽有關(guān)的名人有張說、許遠(yuǎn)、元稹、那么,洛陽的歷史名人?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以下的一百位歷史名人,或生于洛陽,或葬于洛陽,或長期生活于洛陽,或功業(yè)創(chuàng)立于洛陽。洛陽要想成為世界級旅游城市就要大打歷史名人牌,或重建其故里故居或墓地,或建其紀(jì)念建筑,至少也要為其建雕像或浮雕(據(jù)說這個計劃正準(zhǔn)備進(jìn)行)。
信史前:
伏羲:人文始祖,孟津龍馬負(fù)圖寺始建于晉永和四年,距今有1600多年的歷史,因傳說中伏羲在此降伏龍馬、創(chuàng)制八卦而得名,是河洛文化中“河圖”的出現(xiàn)地,“人根之祖”、“人文之祖”伏羲的祭祀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
夏朝:
后羿,傳說中射日的英雄,為東方夷族的一個首領(lǐng),他乘太康無道、夏民怨憤,入居斟(尋卩),執(zhí)政,拒太頌迅散康于外。太康卒,扶仲康即王位,仍居斟(尋卩),后被其親信寒浞殺死。
夏桀:夏朝末位君主,名履癸,約于公元前一八一八年左右即位,履癸文武雙全,赤手可以把鐵鉤拉直,但荒淫無度,暴虐無道,于前一七六六年左右為成湯所敗,死于南巢,夏亡,商湯把他謚號桀(兇猛的意思)。
杜康:字仲寧,相傳為縣康家衛(wèi)人,造酒祖師,在洛陽造酒。
商朝:
商湯,子姓,名履,滅夏后稱為武湯、成湯或成唐,甲骨文中稱太乙、高祖乙,是商王朝的建立者。 湯原是東方商族部落的首領(lǐng)。始祖契,曾輔佐大禹治水,封于商地,因以為族號。
周最、蘇代、白圭、蘇、樂羊子妻、長孫澄、賈誼、范遷、長神世孫無忌、吳雄、單超、孫堪、左稱、左珀、種拂、種勛、摯恂、慶鴻、史晨、晉灼、趙廷美、溫仲舒、趙安仁、范雍、趙尚寬、張奎。
1、白圭
白圭,戰(zhàn)國時期中原(洛陽)人,名丹,字圭。
有“商祖”之譽。
在魏惠王屬下為大臣,善于修筑堤壩,興修水利。
《漢書》中說他是經(jīng)營貿(mào)易發(fā)展生產(chǎn)的理論鼻祖。
他主張減輕田稅,征收產(chǎn)物的二十分之一。
提出貿(mào)易致富的理論。
主張根據(jù)豐收歉收的具體情況來實行“首沖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方法經(jīng)商。
谷物成熟時,進(jìn)收糧食;蠶繭出產(chǎn)時收進(jìn)絮帛,出售糧食。
白圭并提出游芹肢了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jì)循環(huán)說,認(rèn)為農(nóng)業(yè)的一個周期為12年。
他亦認(rèn)為經(jīng)商要按時機,就像孫子吳起用兵、商鞅行法。
2、蘇秦
蘇秦(?—前284年),己姓,蘇氏,名秦,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市)人。
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早年投入鬼谷子門下,學(xué)習(xí)縱橫之術(shù)。
學(xué)成游歷多年,潦倒而歸。
隨后,刻苦攻讀《陰符》,游說列國,得到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zhàn)略思想,并最終組建合縱聯(lián)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關(guān)。
聯(lián)盟解散后,齊國攻打燕國,蘇秦說齊歸還燕國城池。
● 玄 奘
玄奘(602—644年),姓陳,法名玄奘。洛陽偃師人,通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唐三藏、唐高僧、佛教學(xué)者、翻譯家、旅行家、與鳩摩羅仁真帝并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他從小就出家于洛陽凈土寺為和尚,后又在國內(nèi)遍訪名師,他感到所說紛歧,難得定率,便決心到天竺學(xué)習(xí),在那爛陀寺從戎賢受學(xué),后又游學(xué)天竺各地,并同一些學(xué)者展開辯論、名震天竺,經(jīng)歷了17年,貞觀十九年回到了長安。譯出經(jīng)、論35部,凡1335卷,1300多萬言。多用直譯,筆法嚴(yán)謹(jǐn)。所譯經(jīng)籍,對豐富祖國文化有一定貢獻(xiàn),并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貴的典籍,世稱“新譯”。曾編譯《成唯識論》。撰有《大唐西域記》一書,為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冊顫地理和從事考古的重要資料。他到天竺取經(jīng)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后人為紀(jì)念他,在其故鄉(xiāng)村南建唐僧寺一座。寺內(nèi)大殿為清代光緒三十年(1904年)重修,現(xiàn)在尚為完好。他的父親陳惠在隋代曾任江陵縣令,二哥陳素出家于洛陽凈土寺,法名長捷。
● 元 稹
元稹(779—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dǎo)者和家。其詩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元稹出身寒門,又早年喪父,依靠親戚度日。
史前伏羲:人文始祖,后羿:傳說中射日的英雄,
杜康:造酒祖師,在洛陽造酒。
商朝:
商湯:滅夏后稱為武湯,是商王朝的建立者。
周朝:
周公:。
老子: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所著《道德經(jīng)》,亦稱《老子五千文》,簡稱《老子》,是道家學(xué)說的主要代表作。孔子:魯國人,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
蘇秦:東周洛陽人,戰(zhàn)國時期倡導(dǎo)合縱說的重要活動家。傳有頭懸梁錐刺股發(fā)憤讀書之故事。致力于縱橫之術(shù),先后游說六國,勸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縱之勢。蘇秦為縱約長,佩六國相印。
還有被歷代商賈尊為鼻祖的白圭,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
秦朝:
呂不韋:秦國相國,史記中稱他為秦始皇生父,著名政治家,主編《呂氏春秋》為秦的統(tǒng)一事業(yè)做出了貢獻(xiàn),封地有河南洛陽十萬戶。
西漢:
劉邦:劉邦稱帝,定都洛陽三個月,置酒洛陽南宮,與群臣論所以取天下之道。
還有西漢名臣,賈誼、桑弘羊。
東漢:
漢光武帝:劉秀,東漢建立者。建都洛陽。25-57年在位。
班固:投筆從戎修《漢書》,《漢書》是我國第一部體例完備、內(nèi)容豐富的斷代史。
蔡倫:造紙術(shù)的改進(jìn)者,對世界文化發(fā)展起了重大作用。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
張衡:東漢文學(xué)家科學(xué)家,張衡在洛陽發(fā)明地動儀,這是世界上第一臺地震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1鄉(xiāng)書何處達(dá)? 歸雁洛陽邊.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2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唐·劉克莊《鶯梭》
3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欲作家書意萬重.唐·張籍《秋思》
4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5掛林風(fēng)景異, 秋似洛陽春 .唐·王績《野望》
6花開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唐 劉禹錫
8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唐 歐陽修
9當(dāng)春天地爭奢華, 洛陽園苑尤紛拏. 唐 韓愈
10香車傾一顧, 驚動洛陽塵.唐·韓愈《李花二首》做歲
11北邙山頭少閑土, 盡是洛陽人舊墓. 唐 王建
12洛陽城里春光好, 洛陽才子他鄉(xiāng)老. 唐 韋莊
13爭得大裘長萬丈, 與君都蓋洛陽城. 白居易
14玉樓金闕慵?xì)w去,且插梅花醉洛陽.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唐 杜甫
16洛陽春日最繁花,紅綠蔭中十萬家. 宋 司馬光
17何人不愛洛陽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清 劉灝
18曾為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唐 歐陽修
19春風(fēng)一夜吹鄉(xiāng)夢,又逐春風(fēng)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 李白
21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純亂睜風(fēng)容易別. 唐 歐陽修
22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余. 唐 王維
23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那堪好風(fēng)景, 獨上洛陽橋. 唐 李益
24鄭國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唐 李頎
25洛陽吹別風(fēng), 龍門起斷煙. 唐 李賀
26俯視洛陽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fā)后在三湘. 唐 賈至
28今我不樂思洛陽,身欲奮飛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語洛陽使, 為傳邊塞情. 唐 崔顥
30悠悠洛陽去, 此會在何年. 唐 陳子昂
31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 唐 李白
32漢有洛陽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陽城東西, 長作經(jīng)時別. 昔去雪如花, 今來花似雪.
34洛陽名工見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吳均
35河中之水向東流, 洛陽女兒名莫愁. 晉 蕭衍
36既乏瑯邪政, 方憩洛陽社. 唐 謝珧
37悠悠遠(yuǎn)行歸,經(jīng)春涉長道. 幽冀桑始青,洛陽蠶欲老. 唐 崔顥
38洛陽三月梨花飛, 秦地行人春憶歸. 唐 崔顥
39傳聞合浦葉, 遠(yuǎn)向洛陽飛. 唐 江左
40洛陽誰不死? 戡死聞長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門前四五樹, 亞夫營里百千條. 何似東都正二月, 黃金枝映洛陽橋. 唐 白居易
42風(fēng)起洛陽東, 香過洛陽西. 三國 曹鄴
43洛陽之興衰,天下治亂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業(yè), 永懷河洛間. 宋 陸游
45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 《周易》
46長安重游俠, 洛陽富財雄. 唐 盧照鄰 47欲問古今興廢事, 請君只看洛陽城! 宋 司馬光
48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三國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為王者之里. 晉 左思 《三都賦》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 漢 司馬遷
52人間佳節(jié)惟寒食, 天下明園重洛陽. 宋 邵雍
53洛陽牡丹甲天下. 宋
54漢陪缺魏文章半洛陽. 漢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國魏 曹植
56生在蘇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陽名園歌舞沉, 亂鴉啼破林幾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終童山東之英妙,賈生洛陽之才子. 晉 潘岳
60朝來渡口逢京使,說道煙塵近洛陽. 唐 白居易
61洛陽訪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驅(qū)車策駑馬,游戲宛與洛. 洛中何郁郁,冠帶自相索.《古詩十九首之三》
63洛陽三月飛胡沙,洛陽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
64華林滿芳景,洛京遍陽春. 唐 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軒溢洛陽. 唐 李隆基
66南渡洛陽津,西望十二樓.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 唐 王昌齡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許敬宗
68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唐 張九齡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賢
70銘開武巖側(cè),圖薦洛川中. 唐 武則天
71洛陽東風(fēng)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唐 韓愈
72今到白氏詩句出,無人不詠洛陽秋. 唐 徐凝
73記得歸詩章,花多屬洛陽. 唐 白居易
74洛陽芳樹映天津,灞岸垂楊窣地新. 唐 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離緒亦紛紛. 唐 武元衡
76行看洛陽陌,光景麗天中. 唐 張九齡
77東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會公卿. 唐 蘇颋
78緣憂武昌柳, 遂憶洛陽花. 唐 李商隱
79回首洛陽花石盡,煙渺黍離之地,更不復(fù)、新亭墮淚. 宋 文及翁
80人間何曾識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楊萬里
81千嬌百媚看不夠,魂牽三月洛陽花. 唐 木蘭花
以上就是洛陽的歷史名人的全部內(nèi)容,周最、蘇代、白圭、蘇、樂羊子妻、長孫澄、賈誼、范遷、長孫無忌、吳雄、單超、孫堪、左稱、左珀、種拂、種勛、摯恂、慶鴻、史晨、晉灼、趙廷美、溫仲舒、趙安仁、范雍、趙尚寬、張奎。1、白圭 白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