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歷史?(2)表現:這一時期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不僅表現在商辦企業數量的增加和規模的擴大,而且還表現出由沿海向內地的擴展。 (3)影響: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那么,必修2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中歷史則肆必修2知識點總結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土地制度的演變
1、原始社會: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2、奴隸社會:井田制——土地國有制
瓦解原因:
①根本:生產力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②直接:私田出現;
井田制瓦解的標志:魯國實行初稅畝
井田制徹底瓦解:商鞅變法,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3、封建社會: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特點:土地個人所有、土地可以自由買賣或轉讓
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的影響:地主依靠政治經濟特權,大量兼并農民的土地,造成了社會的兩極分化;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有利于小農經濟的發展。
4、抑制土地兼并
(1)目的:保證國家賦稅收入,維護小農經濟、鞏固統治。土地兼并的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
(2)措施:
(1)北魏至唐實行均田制
(2)明朝政府丈量全國土地,按人丁和田畝收稅。
(3)評價:起到鼓勵農民墾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發展的必然結果。
高中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重農抑商
1、“重農抑商”政策產生及目的
(1)始于戰國時商鞅變法
(2)直接:確保賦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保鞏固封建統治
2、重農抑商政策的演變:
(1)商周時期:采取鼓勵政策支持商業發展;
(2)戰國:商鞅變法首倡重農抑商;
(3)西漢:推行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
(4)明清:仍固守重農抑商,實行專賣制度,對民營商業加征商稅,影響資本主義萌芽發展。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那么你知道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有哪些嗎?這次我給大家整理了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歸納,供大家閱讀參考。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歸納
第10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一、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1、時間
甲午戰爭后,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
2、原因
(1)甲午中日戰爭以后,列強爭相向中國輸出資本,進一步瓦解中國的自然經濟。
(2)清政府為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對民間辦廠的限制。
3、表現
(1)民間出現辦廠熱潮。
(2)民族資本的總額增加。
(3)商辦企業數量的增加和規模的擴大,而且還表現出由沿海向內地的擴展。
4、影響
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發起救亡圖存的民族民主運動。
二、短暫的春天
1、時間
民國初期(1912——1919),一戰期間
2、原因
(1)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中華民國,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2)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獎勵發展實業,激發了民族資產階級投資近代企業的熱情。
(3)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如抵制日貨、提倡國貨),有力地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1.高三必修二歷史知識點整理
列舉中國古代手工業的主要成就。
(1)金屬冶煉技術的進步
①青銅時代:從二里頭文化到春秋末期,約15個世紀,商周時期是其成熟時期。
②鐵器時代:春秋時期開始。
(2)冶鐵燃料:漢代開始用煤冶鐵,北宋普遍使用;南宋末年使用焦炭,明朝流行開來。
(3)衣被天下(紡織業的發展)
①絲織技術:相傳上古時代的黃帝時期發明了養蠶繅絲;西周以后,絲織工藝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漢代絲綢遠銷歐洲消猛,使中國獲得了“絲國”的稱號;唐代出現緙絲技藝,使絲織品更加具有藝術神韻。
②棉紡技術:宋末元初以來,邊疆地區種植的棉花迅速向內地傳播;元代黃道婆推廣先進的“捍、彈、紡、織”技術,并發明腳踏三錠紡車,推動了棉紡織業的發展;江蘇的松江在元明時期迅速崛起,成為全國的棉紡織業中心;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絲、麻、毛,成為主要衣料。
(4)從燒陶到制瓷
①陶器:新石器時代發明陶器,有彩陶、黑陶、白陶等類型。唐代的“唐三彩”是陶器的典型代表。
②瓷器
東漢晚期,人們已燒出了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時成功燒制出白瓷,是制瓷技術上的重大突破。
隋唐時期,白瓷進入了成熟期,制瓷業成為一個獨立的生產部門,瓷器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的記錄、詮釋和研究。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必修二歷史知識點歸納,一起來看看吧。
必修二歷史知識點歸納:文學
(一)詩歌
1、《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風雅頌;四言為主(現實主義)。
楚辭:戰國屈原新體詩歌《離騷》(浪漫主義)
3、漢賦:司馬相如(鋪成排比,文采華麗)
4、唐詩: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詞:蘇軾、李清照、辛棄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視,常用散曲抒發愁悶情懷。關漢卿《竇娥冤》
(四)
1、唐代:傳奇《柳毅傳》、《南柯太守傳》
2、宋代:話本
3、明清時期興盛原因:商品經濟的發達和市民階層的崛起。
代表作品:
明:四大奇書(三國演清談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三言二拍”;
清:《紅樓夢》、《聊齋志異》、《儒林外史》
(五)戲曲
1、原始—漢唐:儺舞
2、唐:梨園
3、兩宋:南戲,形成完備的戲曲形式
4、元代(黃金時代,標志戲曲的成熟):雜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為元曲四大家)
5、明:昆曲(百戲之主):王實甫《西廂記》,湯顯祖《牡丹亭》
4、清代:京劇,新的高峰
精品我為大家提供的高二歷史必修三文學知識點,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向所有的人學習,不論向敵人或朋友都要學習,特別是向敵人學習。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知識點大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知識點1
識記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及影響、“自由放任”政策
-1、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1)原因:
根本原因:生產資料私有制與生產社會化之間矛盾(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具體原因:
①勞動人民相對貧困,購買力低
②股票投機過度
③分期付款和銀行信貸,使市場虛假繁榮
直接原因:生產與銷售矛寬銷盾尖銳
(2)爆發的標志、地域范圍:1929年美國華爾街股市崩潰; 美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3)經濟危機表現:股市崩潰,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失業人數激增,農產品價格下跌。
(4)特點:范圍廣、時間長、破壞性大
(5)影響:
①對各國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
②(各國):加深各國社會危機:游行罷工不斷;法西斯分子興風作浪。
③(世界):各國加緊國際市場的爭奪,彼此矛盾尖銳。同時加緊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奪,激起當地強烈反抗,從而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④促使羅斯福新政,確立了國家干預經濟的資本主義發展模式。
-2、胡佛反危機措施
(1)措施: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不干預經濟。
以上就是必修2歷史的全部內容,(第三課)古代商業的發展 這一部分是人教版歷史必修二的重點和難點:1、了解“市”的形成和發展 (1)西漢:每個城市都設專供貿易的“市”與住宅區嚴格分開,長安城東西有市。設官員管理(市長或市令),按時開市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