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實驗報告?一)實驗目的 (1)了解空氣中微生物的分布狀況。 (2)比較普通實驗室和無菌室空氣中存在的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 (3)驗證無菌操作法在微生物學實驗中的重要性。那么,微生物學實驗報告?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微生物學實驗報告模板大全,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驗名稱: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
一、實驗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2.觀察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在細胞質基質中的形態和孫游行分布
二、實驗原理
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呈橢球狀,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葉綠體可以運動,改變橢球體的方
向,這樣既能接受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強光灼傷。在強光下,葉綠體以其橢球體的側面朝
向光源;在弱光下,葉綠體以其橢球體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條件下采集的葫蘆
蘚,其小葉內葉綠體橢球體的形狀不完全一樣。
活細胞中的細胞質處于不斷的流動則嘩狀態,觀察細胞質的流動,可以用細胞質基質中的
葉綠體的運動做為標志。
三、材料用具
蘚類的葉,新鮮的黑藻,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刀片,培養皿,鉛筆
四、實驗過程(見書P30)
1.制作蘚類葉片的臨時裝片
2.用顯微鏡觀察葉綠體
3.制作黑藻葉片臨時裝片
4.用顯微鏡觀察細胞質流動
物理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報告模板
五、討論
1.細胞質基質中的葉綠體是否靜止不動,為什么?
2.葉綠體的形態和分布與葉綠體的功能有什磨槐么關系?
3.植物細胞的細胞質處于不斷的流動狀態,這對于活細胞完成生命活動有什么
意義?
4.用鉛筆畫一個葉片細胞,標出葉綠體的大致流動方向。
一)實驗目的(1)了解空氣中微生物的分布狀況。(2)比較普通實驗室和無菌室空氣中存在的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3)驗證無菌操作法在微生物學實驗中的重要性。
(二)實驗原理在我們周圍的環境中存在著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微生物。空氣中也不例外。雖然空氣不是微生物棲息的良好環境。但由于氣流、灰塵和水沫的流動枝盯,人和動物的活動等原因,仍有相當數量的微生物存在。當空氣中個體微小的微生物落到適合于它們生長繁殖的固體培養基的表面時,在適溫下培養一段時間后,每一個分散的菌體或孢子就會形成一個個肉眼可見的細胞群體即菌落。觀察大小、形態各異的菌落,就可大致鑒別空氣個存在的微生物的種類。本實驗通過檢測普通實驗室和消毒后的無菌室空氣中存在的微生物,從而判斷無菌室的消毒效果,了解空氣中常見的微生物類群。
(三)實驗器材(1)培養基:1)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2)馬鈴薯蔗糖培養基。(2)器材:無菌平皿若干套,酒精燈,培養箱等。
(四〕實驗方法(1)倒平板:按常法配置上述培養基,分裝于三角瓶中,高壓滅菌備用。臨用前將培養基熔化,冷卻至50℃左右,倒平板若干個備用。(2)檢測:先將無菌室的紫外燈打開,照射15min后關閉。打開上述冷凝和并了的無菌平板的皿蓋,讓其在無菌室空間和無人走動的普通實驗室空間分別暴露Ih后,蓋上皿蓋。
革蘭染色法\x0d\x0a【步驟】:制片、染色、鏡檢\x0d\x0a1、制片\x0d\x0a涂片 :取潔凈載玻片一張,用接種環取生理鹽水2環,置于玻片上,接種環滅菌后,取租吵細菌培養物少許與鹽水混勻,并涂成均勻薄膜涂片。如用液體材料,如痰、尿液、膿汁等可直接涂片,不必加生理鹽水。\x0d\x0a干燥 :涂片最好在室溫下自然干燥,必要時可將標本面向上,小心間斷地在弱火高處烘干,但切勿緊靠火焰將涂膜烤枯。\x0d\x0a固定:涂片干燥后,將標本片在酒精燈上快速的來回通過三次,共約2s~3s,注意溫度不可太高,以涂片涂膜的反面觸及皮膚覺輕微燙覺即可。\x0d\x0a固定目的:①殺死細菌;②使菌體與玻片粘附較牢,在染色時不致被染液和水沖掉;③菌體蛋白變性易著色。\x0d\x0a2、染色\x0d\x0a結晶紫初染 1 min → 盧戈氏碘液媒染 1 min → 95%酒精脫色 30sec~1 min → 稀釋石炭酸復紅復染 1 min,油鏡觀察\x0d\x0a【原理】:\x0d\x0a①革蘭陽性細菌細胞壁結構較致密,肽聚糖層厚,脂質含量少,乙醇不易滲入;革蘭陰性菌細胞壁結構較疏松,肽聚糖層少,脂質含量多,乙醇易滲入。
實驗目的:1、認識微生物是一類個體微小、大多是單細胞的生物。 2、能借助顯微鏡認真細致觀察并描述散唯水滴里的微生物。
實驗器材:
顯微鏡、載玻片、滴管、水樣 。
實驗步驟:
1、聽老師沖磨培講解顯微鏡使用方法。 2、學生分組觀察。
3、匯報交流:你觀察到什么?是什么游念樣子的?
實驗結論: 在一滴水中,生活著許許多多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大多是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這些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生物,叫微生物。
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實驗報告如下:
一、 實驗目的。
1. 熟悉常用微生物培養基的配置方法。
2. 學習并掌握各種無菌操作技術,并用此技術衡悉進行微生物稀釋分離、咐豎乎劃線分離接種。
3. 用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法分離微生物。
4. 認識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體會無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 實驗原理。
土壤中有數量巨大、種類豐富的微生物,可以從中分離、純化得到許多有價值的菌株。從混雜的微生物群體中獲得只含有某一種或某一株微生物的過程稱為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常用的是平板分離法。
平板菌落計數法是將待測樣品經適當稀釋,使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單個細胞,取一定量的稀釋樣液接種到平板上,經過培養,由每個單細胞生長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見的菌落,即一個單菌落應代表原樣品中的一個單細胞。統計菌落數,根據其稀釋倍數和取樣接種量即可換算出樣品含菌數。
三、 實驗器材。
土樣10g,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平板20個,未知菌種平板,當天降雪。
平皿,涂棒,接種環,無菌200ul, 1000ul吸頭,記號筆,酒精燈,取液器:1000ul 、200ul各一支,培養箱。
0.9% 無菌生理鹽水,250ml三角瓶中裝99ml生理鹽水,每瓶加約20粒玻璃珠,250ml三角瓶中99ml生理鹽水,作100倍稀釋用。
以上就是微生物學實驗報告的全部內容,革蘭染色法\x0d\x0a【步驟】:制片、染色、鏡檢\x0d\x0a1、制片\x0d\x0a涂片 :取潔凈載玻片一張,用接種環取生理鹽水2環,置于玻片上,接種環滅菌后,取細菌培養物少許與鹽水混勻,并涂成均勻薄膜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