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歷史提綱?1、高中生對于歷史的學習要有階段性,高一、高二階段,不必苛求知識的深度,但是要重視知識的廣度。課外知識的豐富程度,對于歷史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多讀一些歷史相關的課外書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語感的培養。 2、那么,高一必修一歷史提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分封制的目的,主要內容,歷史影響
2.分封制受到破壞的原因,表現
3.宗法制形成歷程,核心內容,突出碼畢特點,歷史影響
4.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特點
5.皇權至上的內容,特征
6三公九卿制度的內容
7秦朝中央機構的特征
8郡縣制的由來,推行,作用
9郡、縣機構的簡介
10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根源,概念,特點,發展歷程,兩對內在矛盾,11意義,評價
12三省六部制的形成
13隋朝的三省制
14唐朝三省制如何完善的?
15隋朝的六部制
16元朝行省制度背景,內容,意義
17從漢至元中央政治制度演變特點
18從漢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特點
19秦朝以來地方行政管理體制的演遲搜芹變和地方割據與中央集權的斗爭的史實及趨勢
20秦,漢,唐,宋,明五朝監察機構的變化
21古代的選官制度
22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特點與評價
23如何認識古代中央與地方政治制度之間的關系?
24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25內閣創立的原因,創立過程,內閣的地位
26軍機處設立時間,始設原因,職能演變,組成,特點,評價
27中國古代宰相制度發展歷程,原因分析
28內閣閣臣與丞相的異同,內閣閣臣的實質
29清朝從議政王大臣會議到軍機處的設置
30明清封建君主專制加強與封建制度漸趨衰落之間的關系
31明朝內閣制與西方內閣制的比較
32希臘文明的組成
33希臘奴隸制政體類型
34雅典民主制發展歷程
35希臘城邦的產生,特點,代表
36梭倫改革的時間,內容,意義
37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時間,內容,意義
38伯利克里改革的時間,內容,弊端
39希臘文明產生的地理環境
40希臘城邦制度的特點
41雅典民主政治的輝煌,缺陷和陰影
42雅典民主政治成就取得的原因
43雅典奴隸制文明衰落的原因
44雅典民主政治進步性與局限性
45雅典民主政治的產生,具體措施,突出特征,評價,衰敗
46羅馬法的分類
47羅馬法的概念,發展歷程,基本內容,核心內容,自然法思想
48公民法的含義,內容
49萬民法的必要性,創立,主要內容
50羅馬法起源的條件
51公民法與萬民法界限的消失
52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形成
53羅馬法的作用和影響
54英國議會的形成和發展
55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和結果
56《權利法案》的背景,頒布時間,內容,意義
57英國責任內閣制的形成,結構組成,責任內閣的產生程序,首相與責任內閣的職權和特點
58內閣建立的意義
59.1832年議會改革的背景,原因,內容,意義
60英國君主立憲制度的含義,初步建立,發展,政權組織形成原因,主要機構職能,制度特點,評價
6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
62英國代議制度的進步性
63現代英國代議制度的內容
64.1787年美國憲法背景,理論依據,內容,特點,類型,歷史意義,局限性
65美國兩黨制的政治舞臺,基本情況,形成發展,政黨性質
66美國聯邦制政府的構成
67聯邦憲法制定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68英國《權利法案》與美國1787年憲法的異同
69英國君主立憲制與美國聯邦制的異同
70法國共和制的確立過程
71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內容和意義
72法國共和制的構成,意義,影響
73德意志統一的條件,過程,意義
74《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內容,性質,特點,意義,評價
75德意志君主立憲制確立時間,構成,特點,評價,進步作用
76法蘭西共和國、共和制確立的特點及成因
77德意志確立聯邦制的君子國家,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原因
78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比較
79英國、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80美國與法國的共和制的異同
81國情政體的關系
82資產階級政體對于中國近代民主進程的影響
83鴉片戰爭的經過
84中英《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危害
85《天津條約》的內容危害
86《北京條約》的內容及危害
87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漏虛的含義及形成
88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
89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
90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
91鴉片戰爭的性質
92鴉片戰爭的歷史影響
93《天朝田畝制度》產生根源,內容,目的,特點,評價
94《資政新篇》的社會根源,目的,內容,評價認識
95天京變亂的根源,原因,經過,性質,影響,結果
96太平天國軍事上的全盛時期
97《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的比較
98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原因
99太平天國早期軍事斗爭取勝的原因
100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和歷史教訓
101太平天國運動的時代特征,歷史意義
102甲午中日戰爭的原因,過程,結果,影響
103甲午戰爭爆發的標志,四大戰役的過程及敗因
104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戰斗
105《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主要內容及危害
106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的背景及影響
107義和團運動的性質和意義
108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戰爭,清政府和人民反侵略態度與中國戰敗的原因
109辛亥革命的背景,醞釀,高潮,失敗,性質,意義
110民主革命思想傳播的原因,特點,途徑,中心,代表人物
111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的建立
112南京臨時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113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果實的過程
114中國同盟會建立的背景、目的
115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的原因
116辛亥革命的失敗及其原因和教訓
117辛亥革命的性質和功績
118五四運動的背景,導火線,爆發時間,經過,影響,結果
119中共一大時間,代表,內容
120中共二大召開原因,時間,內容,作用
121國共合作原因,國民黨一大召開時間,地點,內容,意義
122北伐戰爭目的,時間,對象,過程
123五四運動發生的歷史原因
124分析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的原因
125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條件
126正確理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127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歷史條件
128國共兩黨“黨內合作”及其原因
129北伐勝利進軍的原因
130國民革命的失敗、原因和教訓
131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132中共創建的歷史意義
133國民革命的功績
134工農武裝起義的背景,原因,特點和歷史影響
135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簡況,特點和影響
136土地革命的范圍,內容和影響
137工農武裝割據的背景,內容,作用
138紅軍三次反圍剿的原因,時間,結果
139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及原因
140紅軍長征的原因和目的,過程,歷史意義
141遵義會議的背景,召開,內容,歷史意義
142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的原因
143正確認識遵義會議的歷史作用
144抗日戰爭的原因,標志,全民族抗戰的過程和意義
145日本的滔天罪行及影響
146全國抗戰路線的指導和敵后抗日根據地的開辟
147百團大戰的原因和目的,時間,地點,影響
148抗日根據地建設的背景,措施,作用
149中國七大召開的背景,時間,地點,內容,意義
150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原因及其影響
151抗日戰爭時期,中共深入敵后抗戰的原因
152國民政府正面戰場與共產黨敵后戰場的區別及相互關系
153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154抗日戰爭中中共的貢獻
155中國抗戰的地位和抗戰勝利的意義
156當今日本的一些右翼團體稱南京大屠殺是個“謊言”,我們應該怎樣正確認157識其對南京大屠殺的態度?
158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
159重慶談判的背景,目的,時間,結果,內容,作用
160解放區土地改革的原因,內容,作用
161戰略作戰的背景,三大戰役,影響
162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召開時間,地點,內容,意義
163北平談判背景,時間,內容,結果
164渡江作戰背景,簡況,意義
165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
166空想社會主義盛行時間,主要原因,代表人物,基本思想,歷史局限,歷史意義
167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時間,原因,事件,意義
168《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時間,內容,意義
169巴黎公社的歷史背景,公社成立,革命措施,保衛公社的戰斗,意義
170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與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弊端的關系
171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
172巴黎公社成立的歷史條件和原因
173巴黎公社失敗的原因
174巴黎公社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上的經驗和教訓
175二月革命的時間,性質,領導機關,結果
176《四月提綱》的背景,發表,內容,意義
177七月事件的原因,經過,影響
178十月革命的背景,原因
179十月決議和十一月起義的史實
180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的召開時間,內容,意義
181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條件
182俄國十月革命的特點
183俄國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
184俄國十月革命與巴黎公社革命的不同
185人民政協召開的歷史背景
186人民政協的召開,內容,歷史意義
187新中國誕生的歷史條件
188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的史實
189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190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創立的歷史原因,制度創立,歷史意義
19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背景原因
192政協建立的標志和作用
193民主黨派的地位
194政協職能及新發展
195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的原因,建立史實,意義
196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原因
197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和資產階級議會制的比較
198為什么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新中國的唯一選擇?
199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建設經歷的三個時期
200“文革”對民主法制的踐踏的表現
201法律制度逐漸健全的方針和主要措施
202民主制度的建設與完善措施及其成就
203文化大革命發動的原因和性質
204民主制度走向健全的原因和影響
205民主制度的重建與完善的原因和意義
206依法治國的定義,發展進程,意義
207文化大革命的歷史教訓
208綜合認識建國后我國社會民主政治建設的成就、失敗和啟示
209“一國兩制”構想的形成,內容,實踐,評價
210“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下的對臺政策的基本內容
211“一國兩制”構想提出的時代背景和意義
212港澳回歸的有利條件和歷史意義
213兩岸關系緩和的原因
214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方針,內容,及外交成就
215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背景,內容,經過,意義
216日內瓦會議的背景,目的,參加國,概括,歷史影響
217萬隆會議的背景,召開,方針,意義
218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提出的歷史背景和原因
219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恢復的原因,經過和意義
220.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主要成就
221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外交活動及其突出特點
222中美關系正常化的背景,實現原因,意義,中美關系核心問題
223中日關系正常化的背景,原因,實行經過,意義,中日關系核心問題
224.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新局面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225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的原因和意義
226我國在新時期外交政策調整以不結盟政策為主的原因
227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的前提條件,歷史原因和意義
228我國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原因和意義
229新時期外交政策的突出特點
230中日關系的經驗教訓
231美蘇“冷戰”對峙的表現
232雅爾塔體制形成的條件,含義,作用
233美國“冷戰”政策起因,含義,措施
234經濟互助委員會成立原因,成立,作用
235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原因,成立,作用
236德國分裂原因,分裂史實
237朝鮮半島分裂原因,經過,影響
238越南戰爭背景,原因,簡況
239古巴導彈危機起因,經過,結果
240兩級格局的主要特點
241兩級格局的影響(積極作用,消極作用)
242西歐一體化原因,表現,進展狀況,影響
243戰后日本經濟恢復和發展的原因
244日本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的原因和表現
245不結盟運動興起的原因,主要內容,特點,及作用
246中國振興的過程,影響
247歐洲一體化的原因,影響
248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的原因
249東歐巨變的原因,含義,實質
250八一九事件的原因,實質,結果
251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實質
252蘇聯解體與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關系
253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點,表現及原因
254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教訓
255當今世界格局呈現變動的特點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一課考點
重點:西周的宗法制與分封制
1、夏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我國的早期國家政治制度唯轎始于:夏;
2、王位世襲制的確立,是我國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的重要標志
3、分封制(內容、特點、意義)
特點:周天子是諸侯的共同主子,諸侯是周王的臣指困肆屬。
意義:加強統治,鞏固王權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制;
影響:保證貴族的壟斷地位,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與團結。
5、西周的宗法制是與分封制互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制度。
6、王位世襲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尺兆起,構成了夏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的主體,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歷史的問題在于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于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這次我給大家整理了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供大家閱讀參考。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第14課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
一、“開眼看世界”
1、背景:
(1)外部: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崛起,加緊對外侵略。
(2)內部:閉關自守,對外部世界一無所知
2、開眼看世界的狀況:
(1)林則徐,編譯出《四洲志》《各國律例》等資料。《四洲志》介紹世界三十余國的地理、歷史和政情,林則徐成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完成林則徐囑托,在《四洲志》基礎上,編撰出《海國圖志》。魏源在該書序言中,闡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陵明攜思想。明確了向西方學習的具體內容、方法和目的,引導著人們關注世界形勢,對當時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啟迪作用。
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1、背景:
(1)外有西方列強的侵略(第二次鴉片戰爭)。
(2)內有太平天國運動的打擊。
2、過程:
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為代表的洋務派,認為“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乃不能及”。于是,他們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思想。
歷史的學習過程中,有哪些方法可以讓我們快速提高成績呢?其實辦法正握很簡單,做好復習提綱就沒問題了。這次我給大家整理了高一歷史必修一提綱,供大家閱讀參考。
目錄
高一歷史必修一提綱
如何提高歷史成績
學好歷史的方法
高一歷史必修一提綱
第1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內容:
中央:○1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2參與決策相、卿士,負責祭祀占卜和記錄王朝大事的卜、祝、史,執掌軍權的師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響: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響。
2、 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諸侯國的義務:鎮守疆土、隨從作戰、繳納貢賦、朝覲述職
○2影響:積極影響: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形成了對周王室眾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極影響:西周后期王權衰弱,春秋戰國暑期列國紛爭
○3結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壞;戰國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權
3、西周的宗法制:
○1內容:用父系的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政治的制度。
○2特點:嫡長子繼承制
○3影響:保證貴族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第2課 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特點:一人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
評價:標志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高中歷史合集如手
攔則1znmI8mJTas01m1m03zCRfQ
1234
簡介:高中歷史優渣衡嫌質資料,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各大名師網校合集。
以上就是高一必修一歷史提綱的全部內容,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知識點總結1 第1課 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 一、夏商政治制度 1、夏朝(前2070—前1600):中國第一個國家政權,出現凌駕于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出現了王位繼承的傳子制度。 2、商朝(前1600—前1046):成湯滅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