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物理

高一語文選修1,高二物理選修3一1

  • 物理
  • 2023-04-17
目錄
  • 選修3-5
  • 選修3-4
  • 選修一
  • 選修3-3
  • 選修3-2

  • 選修3-5

    01.浙江省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指定《<論語>選讀》背誦部分

    《論語》選讀01《為政以德》指定背誦部分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2?1)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2?3)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基局賣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16?1)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3?6)

    《論語》選讀02《克己復禮》指定背誦部分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搏逗。”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2?1)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16?2)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13?3)

    《論語》選讀04《知其不可而為之》背誦部分*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18?5)

    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8?7)

    《論語》選讀05《仁者愛人》背誦部分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1?6)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愿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5?26)

    《論語》選讀06《君子之風》背誦部分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5?9)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4?16)

    子臘轎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6?11)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7?16)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7?19)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6?23)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8?7)

    《論語》選讀08《周而不比》背誦部分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4)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16?4)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5?23)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2?24)

    《論語》選讀11《誨人不倦》背誦部分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7?8)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

    《論語》選讀12《高山仰止》背誦部分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17?4)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9?11)

    《論語》選讀13《沂水春風》背誦部分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論語》選讀14《中庸之道》背誦部分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11?16)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23)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13?24)

    子曰:“鄉原,德之賊也。”(17?13)

    選修3-4

    1、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徧,)

    鄒忌修八尺有余(有,)

    徐公來,孰視之(孰,)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與)

    鄉為身死而不受(鄉,)

    曾益其所不能雀備州(曾,)

    衡與慮(衡,)

    法家拂士(拂,)

    指通豫南(指,)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反,)

    甚矣,汝之不惠(惠,)

    河曲智叟亡以應(亡,)

    一厝朔東(厝,)

    無隴斷焉(隴,)

    裨補闕漏(闕,)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有,)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簡,)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見,)

    發閭左 戍漁陽九百人(,)

    為天下唱(唱,)

    固以怪之矣(以,)

    身被堅執銳(被,)

    2、古今異義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間,)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鄙,)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犧牲,)

    小大之獄,雖不能查,必以情(獄,)

    忠之屬也(忠,)

    可以一戰(可以,)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

    窺鏡而自視(窺,)

    暮寢而思之(寢,)

    今齊地方千里(地方,)

    能謗譏市朝者(謗譏,)

    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鐘,)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

    舜發于畎畝之中(發,)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舉,)

    征于色(征,)

    發于聲(發,)

    而后喻(喻,)

    河陽之北(陽,)

    達于漢陰(陰,)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曾,)

    荷擔者三夫(荷,)

    北山愚公長息(息,)

    雖我之死(雖,)

    懼其不已也(已,)

    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由是感激(感激,)

    未嘗不痛恨于桓、靈也(痛恨,)

    臨表涕零(涕,)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誠宜開張圣聽(開張,)

    臣本布衣(布衣,)

    遂許先帝以驅馳(驅馳,)

    3、詞類活用

    用法歸納:

    (1)使動用法:分為A、動詞的使動用法;B、名詞的使動用法;C、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2)意動用法:分為A、形容詞的意動用法;B、名詞的意動用法;C、為動用法

    (3)名詞活用為動詞

    (4)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5)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6)名詞活用為狀語:分為:A、表示方位、處所的名詞作狀語;B、表示或依據的名詞作狀語;C、表示對人的態度的名詞作狀語;D、表示比喻的名詞作狀語;E、表示動作進行的方式的名詞作狀語。

    技巧提示:結合具體語境去理解、記憶。

    特別警示:在復習與解答此部分試題是一定不要鼓勵地去死記硬背,要學會用練習的觀點,將字詞以及其他基礎知識放到句子中,放到具體的語境中,放到具體的篇章中,放到具體的文化背景中,去理解與記憶,這樣才不至于偏離具體的軌道。

    例句:

    肉食者鄙,又何間焉(名詞活用作動詞,參與)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

    公將鼓之(鼓,名詞做動詞滾殲,擊鼓)

    朝服衣冠(服:名詞用作動詞,穿、戴)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名詞作狀語,當面)

    聞寡人之耳者(聞: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到)

    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美,認為……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詞用作動詞,偏愛)

    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痛苦)

    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貧困、痛苦)

    人恒過,然后能改(過:名詞用作動詞,犯頃蔽錯誤)

    勞其筋骨(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累)

    餓其體膚(餓:形容詞使動用法,使……饑餓)

    入則無法家拂士(入:動詞用作名詞,國內)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詞用作狀語,用箕畚)

    吾與汝畢力平險(畢:形容詞)

    懲山北之塞(懲: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苦,苦于)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曾:用在否定副詞“不”前,加強否定語氣,連)

    面山而居(面:名詞用作動詞,向著,對著)

    此皆良實(良實:)

    優劣得所(優劣:)

    攘除奸兇(攘除:)

    親賢臣,遠小人(親,遠,)

    選修一

    1. 高中語文選修1背誦啟迅古文大全,夠詳細的

    01.浙江省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指定《選讀》背誦部分《論語》選讀01《為政以德》指定背誦部分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1)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2?3)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

    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16?1)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3?6)《論語》選讀02《克己復禮》指定背誦部分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悄雀此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2?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16?2)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 *** 無所錯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13?3)《論語》選讀04《知其不可而為之》背誦部歲悉分*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

    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18?5)子路曰:“不仕無義。

    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8?7)《論語》選讀05《仁者愛人》背誦部分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1?6)顏淵、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5?26)《論語》選讀06《君子之風》背誦部分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5?9)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4?1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6?11)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7?16)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7?19)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6?2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8?7)《論語》選讀08《周而不比》背誦部分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4)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16?4)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5?23)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2?24)《論語》選讀11《誨人不倦》背誦部分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7?8)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論語》選讀12《高山仰止》背誦部分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

    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戲之耳。”(17?4)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9?11)《論語》選讀13《沂水春風》背誦部分“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論語》選讀14《中庸之道》背誦部分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11?1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23)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

    2.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所有文言文列表

    必修一 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鴻門宴 必修二 離騷、孔雀東南飛 并序、蘭亭集序、赤壁賦、游褒禪山記 必修三 蜀道難、琵琶行 并序、寡人之于國也、勸學、過秦論、師說 必修四 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張衡傳 必修五 歸去來兮辭 并序、滕王閣序、逍遙游、陳情表 擴展資料 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

    春秋戰國時期,用于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 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離、行文簡練。 文言的特點,是相對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而言的,主要表現在語法與詞匯兩方面。

    參考資料來源:-高中語文。

    3. 跪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至5所有的文言文課文,感激不盡

    涉江采芙蓉 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秋興八首(其一)(背誦全文) 杜 甫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詠懷古跡(其三)(背誦全文) 杜 甫群山萬壑赴荊棘,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登高(背誦全文) 杜 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錦瑟(背誦全文)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馬嵬 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蜀道難(背誦全文)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歸園田居(背誦全文)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短歌行(背誦全文) 曹 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64626562下歸心。

    琵琶行(背誦全文) 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歸去來兮辭(背誦全文) 陶淵明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目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4. 高中語文必修一古文

    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1),且貳于楚也(2)。

    晉 軍函陵(3),秦軍汜南(4)。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5):“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6),師必 退。”

    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力也 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 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7)。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其亡矣。

    若 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8),君知其難也;焉用 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9),行李之往 來(10),共其乏困(11),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12)。

    許君焦瑕(13),朝濟而夕設版焉(14),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 (15),又欲肆其西封(16);不闕秦,將焉取之(17)?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泊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18),乃還。 子犯請擊之。

    公說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9)。

    困人之力 而敝之(20),不仁;矢其所與,不知(21);以亂易整(22),不武。吾其還也。”

    亦去之。 注釋: (1)以:因為。

    其:指鄭國。元禮于晉:指晉文公重耳流亡經過鄭國時,鄭文公未以禮相待。

    (2)貳:兩屬,同時親附對立的雙方。 (3)軍:駐扎。

    函陵:鄭國地名,在今河南新鄭北。 (4)南:鄭國的汜水南面,在今河 南中牟南。

    (5)佚之狐:鄭國大夫。 (6)燭之武:鄭國大夫。

    (7)縋 (zhui):用繩子吊著重物。這里指把燭之武從城墻上吊下去。

    出:指出鄭國 都城。 (8)鄙:邊邑。

    這里指把遠地作為邊邑。 (9)東道主:東方路上 的主人,因鄭國在秦國的東邊。

    后世用這個同作“主人”的代稱。 (10)行 李:使者,外交官員。

    (11)共:同“供”,供給。乏困:指資財糧食等物品 不足。

    (12)嘗:曾經,賜:恩惠。晉君,指晉惠公。

    (13)焦:晉國邑名,在今河南三門峽市附近。瑕:晉國邑名,在今河南靈寶東。

    (14)濟:渡河。 版:筑土墻用的夾板。

    設版:指建筑防御工事。 (15)封鄭:以鄭國為疆界。

    (16)肆:放肆。這里的意思是極力擴張。

    (17)焉:從哪里。 (18)杞 (qi)子、逢(peng)孫、楊孫:三人都是秦國大夫。

    戍:駐守。 (19)微: 要不是。

    夫人:那個人,指秦穆公。 (20)因人:依靠他人。

    敝:傷害。 (21)所與:指友好國家,盟國。

    知:同“智”。 (22)亂:分裂。

    易:代替。整:團結一致。

    荊柯刺秦王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②,盡收其地,進兵北略③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④曰:“秦兵旦暮渡易水⑤,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⑥。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⑦。夫今樊將軍⑧,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⑨。

    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⑩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⑾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⑿!”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⒀矣。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⒁。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⒂!”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⒃見臣。

    臣左手把⒄其袖,而右手揕⒅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 注釋:本文選自《戰國策·燕策三》。②〔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

    荊軻刺秦王是在第二年。③〔略〕掠奪,奪取。

    ④〔荊卿〕燕人稱荊軻為荊卿。卿,對人的敬稱。

    ⑤〔旦暮渡易水〕很快就要渡過易水了。旦暮,早晚,極言時間短暫。

    易水,在現在河北省西部,發源于易縣,在定興縣匯入南拒馬河。⑥〔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即使太子不說,我也要請求行動。

    微,假如沒有。謁,請。

    ⑦〔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現在去卻沒有什么憑信之物,那就無法接近秦王。⑧〔樊將軍〕即下文的樊於(wū)期,秦國將領,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國。

    ⑨〔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秦王用一千斤金(當時以銅為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賞格,購取他的頭。購,重賞征求,重金收買。

    邑,封地。⑩〔督亢〕現在河北省涿州東南一帶,是燕國土地肥沃的地方。

    ⑾〔說〕同“悅”,喜歡,高興。⑿〔更慮之〕再想想別的辦法。

    更,改變。⒀〔深〕這里是刻毒的意思。

    ⒁〔戮沒〕殺戮和沒收。重要的殺,其他的沒收入官為奴婢。

    ⒂〔顧計不知所出耳〕只是想不出什么辦法罷了。顧,表輕微的轉折,不過、只是。

    ⒃〔善〕副詞,好好地。⒄〔把〕握,抓住。

    ⒅〔揕(zhèn)〕刺。而燕國見陵之恥①除矣。

    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②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③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太子聞之,馳往,伏尸而哭,極哀。

    既己,無可奈何,乃遂收盛④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⑤。 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⑥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⑦。

    以試人,血濡縷⑧,人無不立死者。乃為裝遣荊軻。

    燕國有勇士秦武陽。

    5. 高一語文必修一需要背誦的課文

    最低0.27元/天開通百度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chco球球

    高一語文必背課文必修一1.第一課 《沁園春長沙》 *** 背誦要求:全詞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2.第二課 《雨巷》戴望舒 背誦要求:全詩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chì|chù)著冷漠、凄清,又惆悵。她靜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像夢一般的,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pǐ)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3.第二課 《再別康橋》徐志

    選修3-3

    《面對苦難》是周國平的代表作品,被錄入高中語文選修課本之中,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高中語文選修1-1課文《面對苦難》原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語文《面對苦難》原文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難。所謂苦難,是指那種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個人不可抗拒的天災人禍,例如遭遇亂世或災荒,患危及生命的重病乃至絕癥,摯愛的親人死亡,也包括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戀、婚姻破裂、事業失敗。有些人即使在這兩方面運氣都好,未嘗吃大苦,卻也無法避免那個一切人遲早要承受的苦難——死亡。因此,如何面對苦難,便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課題。

    人們往往把苦難看做人生中純粹消極的、應該完全否定的東西。當然,苦難不同于主動的冒險,冒險有一種挑戰的快感,而我們忍受苦難總是迫不得已的。但是,作為人生的消極面的 苦難,它在人生中的意義總是完全消極的嗎?

    苦難與幸福是相反的東西,但它們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都直接和靈魂有關,并且都牽涉到對生命意義的評價。在通常情況下,我們的靈魂是沉睡著的,一旦我們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難 時,它便醒來了。如果說幸福是靈魂的巨大愉悅,這愉悅源自對生命的美好意義的強烈感受,那么,苦難之為苦難,正在于它撼動了生命的根基,打擊了人對生命意義的信心,因而使靈魂陷入尺歷了巨大痛苦。生命意義僅是靈魂的對象,對它無論是肯定還是懷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靈魂在出場。外部的事件再悲慘,如果它沒有震撼靈魂,不成為一個精神事件,就稱不上是苦難。一種東西能夠把靈魂震醒,使之處于雖然痛苦卻富有生機的緊張狀態,應當說必具有某種精神價值。

    多數時候,我們是生活在外部世界上。我們忙于瑣碎的日常生活,忙于工作、交際和娛樂,難得有時間想一想自己,也難得有時間想一想人生。可是,當我們遭到厄運時,我們忙碌的身子停了下來。厄運打斷了我們所習慣的生活,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機會,迫使我們與外界事物拉開了一個距離,回到了自己。只要我們善于利用這個機會,肯于思考,就會對人生獲得一種新眼光。古羅馬哲學家認為逆境啟迪智慧,佛教把對苦難的認識看做覺悟的起點,都自有其深刻之處。人生固有悲劇的一面,對之視而不見未免膚淺。當然,我們要注意不因此而看破紅塵。我相信,一個歷盡坎坷而仍然熱愛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著許多從痛苦中提煉的珍寶。

    苦難不僅提高我們的認識,而且也提高我們的人格。苦難是人格的試金石,面對苦難的態度最能表明一個人是否具有內在的尊嚴。譬如失賣培戀,只要失戀者真心愛那個棄他而去的人,他 就不可能不感到極大的痛苦。但是,同為失戀,有的人因此自暴自棄,委靡不振,有的人為之反目為仇,甚至行兇報復,有的人則懷著自尊和對他人感情的尊重,默默地忍受痛苦,其間便有人格上的巨大差異。當然,每個人的人格并非一成不變的,他對痛苦的態度本身也在鑄造著他的人格。不論遭受怎樣的苦難,只要他始終警覺著他擁有采取何種態度的自由,并勉勵自己以一種堅忍高貴的態度承受苦難,他就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有效地提高著自己的人格。

    凡苦難都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質。不過,在多數情況下,這只是指不可挽回地喪失了某種重要的價值,但同時人生中畢竟還存在著別的一些價值,它們鼓舞著受苦者承受眼前的苦難。譬 如說,一個失戀者即使已經對愛情根本失望,他仍然會為了事業或為了愛他的親人活下去。但是,世上有一種苦難,不但本身不可挽回,而且意味著其余一切價值的毀滅,因而不可能從別的方面汲取承中困唯受它的勇氣。在這種絕望的境遇中,如果說承受苦難仍有意義,那么,這意義幾乎唯一地就在于承受苦難的方式本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一個名叫弗蘭克的人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凡是被關進這個集中營的人幾乎沒有活著出來的希望,等待著他們的是毒氣室和焚尸爐。弗蘭克的父母、妻子、哥哥確實都遭到了這種厄運。但弗蘭克極其偶然地活了下來,他寫了一本非常感人的書講他在集中營里的經歷和思考。在幾乎必死的前景下,他之所以沒有被集中營里非人的苦難摧毀,正是因為他從承受苦難的方式中找到了生活的意義。他說得好:以保持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這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內在成就,因為它證明了人在任何時候都擁有不可剝奪的精神自由。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終歸要面對一種沒有任何前途的苦難,那就是死亡,而以保持尊嚴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確是我們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項偉大成就。

    高中語文《面對苦難》作者簡介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散文家、哲學家、作家,是中國研究哲學家尼采的著名學者之一。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

    著有:《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圣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偶爾遠行》、《寶貝,寶貝》,隨感集《人與永恒》、《風中的紙屑》、《碎句與短章》,詩集《憂傷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文講演錄》等,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高中語文選修1-1課文《面對苦難》原文相關文章:

    1. 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一《面對苦難》測試題及答案

    2. 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一《面對苦難》測試題及答案(2)

    3. 高中語文必修1-5必背課文篇目(人教版)

    4. 高中語文選修一課文《道士塔》練習及答案

    5. 新課標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課文《聽聽那冷雨》正文

    選修3-2

    1. 高中語文選修1背誦古文大全,夠詳細的

    01.浙江省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指定《選讀》背誦部分《論語》選讀01《為政以德》指定背誦部分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1)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2?3)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

    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16?1)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3?6)《論語》選讀02《克己復禮》指定背誦部分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2?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16?2)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洞圓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 *** 無所錯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雀顫羨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13?3)《論語》選讀04《知其不可而為之》背誦部分*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

    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18?5)子路曰:“不仕無義。

    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8?7)《論語》選讀05《仁者愛人》背誦部分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1?6)顏淵、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5?26)《論語》選讀06《君子之風》背誦部分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5?9)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4?1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6?11)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7?16)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7?19)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6?2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8?7)《論語》選讀08《周而不比》背誦部分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4)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頃拍” (16?4)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5?23)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2?24)《論語》選讀11《誨人不倦》背誦部分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7?8)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論語》選讀12《高山仰止》背誦部分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

    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戲之耳。”(17?4)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9?11)《論語》選讀13《沂水春風》背誦部分“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論語》選讀14《中庸之道》背誦部分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11?1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23)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

    2. 高中語文選修一的文言文 急啊 謝謝各位了··(我的書丟了 )

    由于字數限制,僅僅給了部分做參考1.鄒忌諷齊王納諫2.肴之戰3.燭之武退秦師4.馮諼客孟嘗君5.鴻門宴6.信陵君竊符救趙7.蘇武牧羊[1]鄒忌(zōu jì)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麗。

    朝(zhāo)服衣冠,窺(kuī)鏡,謂(wèi)其妻曰:“我孰(shú)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qiè)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fú)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li)民能面刺寡(guǎ)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bàng)譏于市朝(cháo),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jiàn)進;期(jī)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cháo)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鄒忌身高八尺多(今185cm多),并且形體容貌光艷美麗。(有天)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看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和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美?”他的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

    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問他的妾:“我和徐公比,誰更俊美?”妾說:“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與他相坐而談,問他:“我和徐公比,誰更俊美?”客人說:“徐公不如您俊美。” 第二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打量他,自己覺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鏡子看看自己,更是覺得自己與徐公相差甚遠。

    晚上睡覺時(又)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因為偏愛我;妾認為我美,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認為我美,是因為想有求于我。” 鄒忌假象圖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知道自己確實不如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所以)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縱橫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宮中的妃子、侍衛近臣沒有誰不偏愛您,朝中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您,全國范圍內的人沒有誰不有求于您。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嚴重了!”齊威王說:“好!”于是就下了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受上等獎賞;上書勸諫我的人,受中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議論我的缺點,并使我聽到的人,受下等獎賞。”

    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諫,宮門前庭院內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后,還不時地有人來進諫;滿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朝見齊威王。

    這就是在朝廷上戰勝別國。納諫:接受規勸。

    納,接受,接納修:長,這里指身高。尺:戰國時期的一尺等于現在的23.1厘米。

    鄒忌昳麗:光艷美麗。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名詞作動詞活用,意為穿戴,在句中作狀語。)窺鏡:照鏡子。

    前三個“孰”:誰,哪一個與:和……比。旦日:明天。

    這里指第二天。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若:如。孰視之,孰:通“熟”,仔細。

    之:代城北徐公。弗如遠甚:遠不如。

    弗:不。寢:躺著。

    美我:認為我美,以我為美,美,意動用法,認為……美。私:動詞,偏愛。

    誠:確實。皆以美于徐公:都認為(我)比徐公美。

    “以”的后邊省去了“我”。以:以為,認為。

    鄒忌地:土地,疆域。方:方圓。

    宮婦:宮里的妃子。左右:近臣。

    四境之內:全國范圍內(的人)。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蔽:形容詞用作動詞,受蒙蔽。善:好。

    乃:于是,就。 面刺:當面指責。

    面,當面,名詞作狀語。 謗譏于市朝:在公眾場所議論(君王的過失)。

    謗:公開指責別人的過錯。譏,諷喻。

    謗譏,在這里指“指責,議論”,沒有貶意。市朝,眾人聚集的公共場所。

    市,集市。朝,朝廷。

    聞:這里是“使……聽到”的意思。使動用法。

    時時:不時,有時候。間進:偶然進諫。

    間,間或,偶然,斷斷續續地。[2]期(jī)年:滿一年,一周年。

    期,滿。朝于齊:到齊國來朝見(齊王)。

    此所謂戰勝于朝廷:在朝廷上戰勝(別國)。意思是內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戰勝敵國。

    通假字有,通“又”。孰:通“熟”,仔細。

    如“孰視之”。[3]九月甲午,晉侯、秦伯(1)圍鄭,以其無禮于晉(2),且貳于楚(3)也。

    晉軍函陵(4),秦軍泛(fán)南(5)。佚(yì)之狐(6)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7)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公從之。辭(8)曰:“臣之壯也(9),猶(10)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11)。”

    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3. 高一語文必修一必背的文言文有哪些

    1、《沁園春·長沙》—— *** 2、《雨巷》——戴望舒3、《再別康橋》——徐志摩4、《燭之武退秦師》——左傳5、《荊軻刺秦王》——戰國策6、《鴻門宴》——史記除此之外還有《勸學》、《師說》、《赤壁賦》常考的句子有:1、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 。

    2、故 ,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3、駑馬十駕, 。

    ,朽木不折; ,金石可鏤。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

    5、孔子曰:“三人行, 。”是故 ,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師說》)6、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7、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 。8、舞幽壑之潛蛟, 。

    4. 跪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至5所有的文言文課文,感激不盡

    涉江采芙蓉 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秋興八首(其一)(背誦全文) 杜 甫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詠懷古跡(其三)(背誦全文) 杜 甫群山萬壑赴荊棘,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登高(背誦全文) 杜 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錦瑟(背誦全文)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馬嵬 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蜀道難(背誦全文)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歸園田居(背誦全文)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短歌行(背誦全文) 曹 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64626562下歸心。

    琵琶行(背誦全文) 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歸去來兮辭(背誦全文) 陶淵明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目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5.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所有文言文列表

    必修一

    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鴻門宴

    必修二

    離騷、孔雀東南飛 并序、蘭亭集序、赤壁賦、游褒禪山記

    必修三

    蜀道難、琵琶行 并序、寡人之于國也、勸學、過秦論、師說

    必修四

    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張衡傳

    必修五

    歸去來兮辭 并序、滕王閣序、逍遙游、陳情表

    擴展資料

    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

    春秋戰國時期,用于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

    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離、行文簡練。

    文言的特點,是相對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而言的,主要表現在語法與詞匯兩方面。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春草无码精品视频在线观|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国产拍拍拍无码视频免费|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50岁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区 |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青春草无码精品视频在线观|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AA片| 中文字幕日产无码|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98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第一页| 国产莉萝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 热の无码热の有码热の综合|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四虎久久无码一级|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国产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桃|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亚| 中文字幕人成无码人妻| 午夜不卡久久精品无码免费|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 亚洲av日韩aⅴ无码色老头|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久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午夜福利无码1000合集|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app|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 无码人妻精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中文字幕无码成人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