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曝氣池微生物圖片 活性污泥微生物鏡檢圖譜 活性污泥生物相觀察圖 好氧池微生物圖譜 活性污泥常見微生物圖譜
測細菌數和正常水質做對比;逗襲兆水中細菌總數反映了水體受細菌污染的程度。細菌山租總數不能說明污染的來源,必須結合大腸菌群數來判禪悉斷水體污染的來源和安全程度。
水熊水熊或稱水熊蟲(Water Bear),是對緩步動物門生物的俗稱。水熊這種小型動物主要生活在淡水的沉渣、潮濕土壤以及苔蘚植物的水膜中,少數種類生活在海水的潮間帶。有記錄的大約有900余種,其中許多種是世界性分布的。在喜馬拉雅山脈(6000m 以上)或深海(4000m 以下)都可以找到它們的蹤影。此外人類還首次發現水熊可散消在真空中生存。
或螨蟲
蠕形螨屬(學名:Demodex),又稱毛囊螨或毛囊蟲,亦即俗稱的“螨蟲”。是小型寄生螨類的差掘喊一屬,常寄生于哺乳動物的毛囊內。目前已知蠕形螨有140多個種與亞種;它們都虛野是最小的節肢動物。目前已知有兩種寄生于人類:毛囊蠕形螨與皮脂腺蠕形螨,常被稱作“睫毛螨”(eyelash mites)。蠕形螨的感染非常常見,患者一般也不會出現任何癥狀;蠕形螨偶爾會引發某些皮膚疾病。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螨蟲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綱蛛形綱
亞綱蜱螨亞綱
細菌稱之為游友功能種群:分為自養菌和異養菌
自養菌中最重要的就是氨氮去除種群:比如氨氧化過程的中氨氧化菌(AOB)和亞硝化菌(NOB);
異養菌種群中比較重要的是:聚悔攔磷菌(PAO),除碳菌(變形菌綱中的阿爾法、貝塔、伽瑪等亞綱),還有厚壁菌等
還有最重要的一類是放線菌,,大多數絲狀菌均在此分類。
還會有真菌(也是容易造成污泥膨脹的種群之一)
原生動物:工藝狀態的指征指標碧磨胡
后生動物
微水會導語
活性污泥中存在的微生物種類繁多,以細菌為主導,此外還存在有真菌、原后生動物及藻類。通過對泥中所含微生物進行鏡檢,并與MLSS、SVI等配合,判斷活性污泥性狀,了解污泥變化情況,指導工藝調整。
下面微水會小編就微生物鏡檢相關內容做部分整合,供大家顫賣參考學習,如有偏頗,歡迎業內人士予以指正和補充。
(由于污水中微生物種類眾多,文中僅涉及部分,運行情況判斷亦然)
整理編輯:馮茹
活性污泥微生物鏡檢茄激逗(下)
之運行判定(附實例解答)
續上篇,繼續鏡檢時,不同微生物的出現及其數量變化表征活性污泥處于何種狀態,并有部分實例問答附上。
查看上篇:
【圖譜】活性污泥微生物鏡檢,附35種微生物(上)
三、生物相與運行
1、活性污泥結構
活性污泥絮體的大小、形狀、緊密程度、構成絮體的菌膠團細菌與絲狀菌的比例及其生長情況能很好地反映污水處理狀況。但需注意的是,在探討絮體粒徑時,狀態不同數值有差別;實際絮體粒徑受曝氣和攪拌等產生的剪切力影響很大。
新生態污泥菌膠團
觀察到上圖所示菌膠團,表示有機物大量存在,細菌處于顯著增殖狀態。
良好的絮體
良好的絮體,有壓密性,呈深褐色。在絮體與絮體之間觀察不到針尖狀小絮體。
解體的絮體
新生態污泥菌膠團各類細菌形狀清晰,而解體后壓密性惡化的絮體,細菌類形狀已破裂。
2、通過生物相判斷運行
1)活性污泥的污泥絮粒大、邊緣清淅、結構緊密,呈封閉狀、具有良好的吸附和沉降性能。絮粒以菌膠團細菌為骨架,穿插生長一些絲狀菌,但絲狀菌數量遠少于菌膠團細菌,未見游離細菌、微型動物以固著類纖毛蟲為主,如鐘蟲、蓋纖蟲、累枝蟲等;還可見到楯纖蟲在絮粒上爬動,偶爾還可看到少量的游泳型纖毛蟲等,輪蟲生長活躍。這是運行正常的污水處理設施的活性污泥生物相,表明污泥沉降及凝聚性能較好,它在二沉池能很快和徹底地進行泥水分離,處理出水效果好。在形成這種生物相結構時,應加強運行管理,以繼續保持這種運行條件。
2)污泥出現絮體結構松散,絮粒變小,觀察到大量的游泳型纖毛蟲類(豆形蟲屬、腎形蟲屬、草履蟲屬、波豆蟲屬、滴蟲屬)等生物、肉足類生物(變形蟲類等)急劇增加的生物相。出現這種生物相時,污泥沉降性差,影響泥水分離。產生的原因是由于污泥負荷過低,菌膠團細菌體外的多糖類基質會被細菌作為營養物用于維持生命需要,從而使絮體結構松散,絮粒變小。若同時觀察到大量的游離細菌的生物相時,則是由污泥負荷過高引起的,這時污水中的營養物質豐富,促使游離細菌生長很好,絮凝的菌膠團細菌趨于解絮成單個游離菌,以增大同周圍環境的比表面,同樣使污泥結構松散,絮粒變小。此外,由于污泥絮粒的解絮或變小容易被微型生物吞噬,使得微型生物因食物充足而大量繁殖。對由于污泥負荷過低,應采取減少污泥回流量、投加營養物質、縮短泥齡等方法提高污泥負荷運行;對由于污泥負荷過高,則應采取減少進水流量,減少排泥等措施降低污泥負荷運行。
3)在培菌初期,水中有機物濃度很高,污泥未形成,這時可觀察到大量的游離細菌及鞭毛蟲,接著出現掠食很強的游泳型纖毛蟲;隨著培菌的進行,水中有機物濃度不斷降低,游離細菌及鞭毛蟲數量不斷減少,游泳型纖毛蟲因食物減少而不斷減少,當出現了固著型纖毛蟲,標志著污泥基本形成。
4)活性污泥中累枝蟲、木盾纖蟲、裂口蟲、鐘蟲的數量呈增長趨勢時,表明出水水質明顯變好。在污泥結構松散轉差時,??砂l現游泳型纖毛蟲大量增加,出水混濁;處理效果較差時,變形蟲及鞭毛蟲類原生動物的數量會大大增加。
5)出現硫細菌、螺旋體、扭頭蟲屬時表明溶解氧不足,需要向曝氣池內增加供氧量,提高溶解氧濃度。當溶解氧濃度超過5mg/L時,出現大量的各種肉足類和輪蟲類,這時應減少曝氣量。
硫細菌
螺旋體
6)當污水濃度和BOD負荷低時,鉛察會以游仆蟲屬、旋口蟲屬、輪蟲屬、表殼蟲屬等生物占優勢,標志著硝化正在進行。出現這種生物相時應及時提高BOD負荷運行。
游仆蟲
7)在活性污泥出現惡化的情況時,通過調整運行環境,出現漫游蟲屬、斜葉蟲屬、管葉蟲屬等生物時,表明活性污泥開始從惡化恢復到正常狀態。
8)就輪蟲屬而言,從污泥解體開始到還有大量殘留絮體存在時都可見。線蟲大量出現,與活性污泥老化有關,其表現通常是活性污泥老化的開始階段,在活性污泥老化進入加速期,則看不到其占優勢的現象。
9)當污泥停留時間長,曝氣過量時,處理腐敗污水等有機酸多或含油多的污水時,可觀察到放線菌出現,它可引起曝氣池發泡。
放線菌
工藝操作或進水水質變化時,原后生動物表現
3、污泥膨脹
污泥發生膨脹在活性污泥運行中是十分惱人的。此時,會使污泥含水率上升,上清液體積減少,活性污泥顏色發生異變。其中對SVI值影響大的絲狀菌有021N型、球衣菌、微絲菌、發硫菌、1701型、0961型等。在食品廢水中,引起固液分離故障的有021N型、球衣菌、0041型等。
球衣菌屬
當溶解氧濃度低時,可觀察到從絮體表面伸出。
021N型絲狀菌
這是引起污泥膨脹的代表性細菌,在低溶解氧濃度下出現。
發硫菌
微絲菌
Eikelboom0041型
四、實際問題解答
?1、這是最近的鏡檢圖片,求各位污泥的性狀,測沉降比時,污泥全部上浮,3個小時后污泥又降到量筒底。這是接觸氧化池的污泥,沉淀池池面上漂著一層污泥,測沉降比時污泥層在上面,水在下面。取出的水樣上層漂著許多土黃色污泥顆粒,感覺上和脂肪粒一樣。
答:表觀看污泥還行。但最后一張圖片看最后一張有絲狀菌,并且一張鏡檢中有氣泡存在,應是污泥上浮的原因。
1、看鏡檢的情況,有輪蟲,鐘蟲、表殼蟲,情況正常。
2、關于絲狀菌,不要鏡檢看到絲狀菌就可怕的要死,其實污泥中沒有絲狀菌,污泥的活性才沒有到最佳狀態。
3、應該是污泥中的氣泡所致,如果好氧池的污泥和COD的去除率沒有影響,就不用管它,一直曝氣,它不會怎么樣,反而是注意缺氧池的情況,反硝化的效果如何? 如果想調整,就是先把曝氣降下來,然后再升上去。需要把握度。
?2、我今天早上做了鏡檢,對微生物了解不多,麻煩各位說下。
圖中兩種生物是我這次鏡檢發現的最多的,但是我不知道它們是什么,也不知道它們的出現代表什么意義。
這是放大倍數看到的。另外我還看到一只輪蟲,活性不高,基本沒有動靜,還有表殼蟲(1只),很小一只,變形蟲(2到3只)也有,不過很小。這幾天的污泥感覺有點奇怪,變少了很多,SV30只有25%,昨天24%,今天早上取樣的時候發現二沉池有浮泥,黃色,一大塊一大塊的,打散后很快就沉下去。從這幾樣能看出曝氣池有哪些問題?
答:鬃毛蟲和藻類。污泥停留時間過長,污泥負荷低,污泥有老化跡象。
?3、鏡檢,大家來看一下污泥情況,先分析一下菌膠團情況,再分析原后生動物,總體評價一下污泥狀況。
這是含有80%成分的印染廢水,現在的鏡相取得生化沉淀污泥,看起來還不錯,但是我取了生化混合液鏡檢后,慘不忍睹,菌膠團細碎得很,原后生動物沒有這么多,鏡檢取泥以那個為準混合液還是沉淀污泥,我自己認為混合液,各位怎么看?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答:鏡檢污泥一般是曝氣池末端取混合液,在低倍顯微鏡下計數。菌膠團要注意觀察顏色深淺、密實程度及是否有新生。
污泥比較松散,是不是負荷比較低造成的。圖5那個是摩門蟲,它一般是在污泥過了良好期,趨向污泥解體的時候出現。
圖2及圖3都是累枝蟲,圖4是鐘蟲;菌膠團看上去一般,有部分新生菌膠團。圖2這樣大腦殼的累枝蟲,通常會出現在污泥狀況即將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但此時池面看上去效果會非常好,如果此時不注意調整工藝,很快會走下坡路,出水變渾濁。在進行累枝蟲計數時一個腦殼算一個。
此外,鏡檢看的是趨勢,不是一兩天的變化情況。
?4、第一個會來回伸縮,跟鐘蟲差不多,也是快速縮回,慢慢伸出,好像是在一個管子里,頭部有好多觸角,頭部附近有碎屑在打旋。第二個全身比較圓,并且全身有毛,頭部稍小,尾部比較大,尾部有兩根刺一樣的東西。
答:圖2是鼠鼬蟲。在低負荷時出現,污泥解體發生時遠比輪蟲能更多觀察到。
?5、最近在污泥培養,添加甲醇營養源,鏡檢發現綠色小蟲子,請問是什么?
答:通常帶顏色的多半是藻類。沒有特別的指示意義,當然水不好的時候是不會有藻類繁殖的。
?6、最近鏡檢時發現兩種新蟲,想問都是什么?
答:漫游蟲比較明確了,另一個除了大家說的表殼蟲,也有可能使被蓋玻片壓得變形的鐘蟲或輪蟲(個頭上看表殼蟲沒有這么大)。
?7、想問下中間的微生物是什么蟲?
答:該原生動物為表殼蟲。在污水處理中的表殼蟲多生活在負荷較低的狀態下,通常食微比小于0.1的時候會出現,且溶解氧高,污泥有老化的趨勢。大量出現可基本確定為食微比低,少量出現為基本現象。
?8、以下圖片是活性污泥的鏡檢圖片,現在污泥有問題,絲狀菌比較多。這樣的污泥怎么樣改善好呢?印染廢水,污泥量為2500~3000mg/L,SV30 100%,溶解氧2~4mg/L。
答:絲狀菌看上去不少,不消滅絲狀菌,早晚要受沖擊。消滅絲狀菌時出水也要受影響??梢栽囅峦都哟温人徕c,投加濃度可以從10mg/L開始,沒效果加大濃度。小的話,可以考慮將全部污泥置換,短期效果最快。
?9、造紙廢水,由于生化池上面泡沫較多,加大了曝氣,最近幾天發現生化池和二沉池上都是浮泥,活性污泥發白,沉降比98%。最近鐘蟲和纖毛蟲明顯減少,仍有發現極少數的輪蟲,有之前沒怎么見過的一種蟲較多,形態是:身體很柔軟,有點像葫蘆,游的很快,尾部有兩根須,模樣很兇。不知道是什么蟲?該怎么辦呢?
答:個人認為是污泥老化了,污泥負荷低,曝氣量大微生物沒有足夠的營養物質導致微生物餓死,上面一層是死泥,建議加大排泥。另外沉降比98%,污泥膨脹了,可能是PH過低導致絲狀均大量繁殖,絲狀均在碳氮磷比不合理的情況下,是優勢菌種。對造紙廢水的各個指標是多少不清楚,建議是加大排泥,減少曝氣量。
?10、以下是鏡檢微生物的圖,這種微生物存在,能夠表示對生化培養有利嗎?400倍觀察,中央那個大蟲子,有鞭毛助其游動,視野中還有很多小黑點在跑動。
答:個頭大的像是游仆蟲。小黑點是楯纖蟲吧,此蟲出現說明處理效果比較好。此蟲會吃一些脫離污泥絮團的游離絮體,會使出水水質變得更加清澈。活動的小點點越多,對培養越有利,說明新生的微生物越多。
上述問題就是引導大家辨別問題里的微生物,比如:了解了昨天的圖譜和今天的運行判定,就上述圖片能認識幾個,當然,能全部認得你就更厲害啦!
微水會小結:
活性污泥的處理效果與內微生物的種類、數量、代謝等有著密切關系。在運行管理中,為微生物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發揮微生物的能力,并通過生物相觀察來指導運行,有助于及早發現問題,用以工藝參數調整。當然,以生物相判斷的運行只是依據之一,還要結合其他的判定指標綜合分析,切不可據此進行單獨判斷和修訂運行工藝參數,也要加強外部因素的控制,多觀察和積累,切實保障的高效穩定運行。
微水會已組建2群,已在1群朋友請勿重復加入!歡迎未加入微水會的朋友,添加下方二維碼,進入2群!
指示功能原生動物及微型后生動物多,說明水體自伍卜茄凈程度高。污水處理過程中,微生物出現順序:細菌
(植物)
鞭毛蟲
變形蟲
動物鞭毛蟲
游泳型纖毛蟲、吸管蟲
固著型纖毛蟲
輪蟲幻燈片50:指示功能具體表現:a.判斷污水處理程度或污泥腔察培養程度。b.判斷活性污泥和處理水質的好與壞。c.根據原生動物的個體形態變化判斷進水水質變化和運行過程出現的問題?;脽羝?1:2.凈化功能活性污泥中含有一定量的原生動物,大部分為動物性營養,吞食有機物顆粒及其他較小的游離弊敏微生物。3.促進絮凝和沉淀作用活性污泥法主要靠的是細菌(菌膠團)的絮凝和沉淀作用。但,原生動物對于污水的凈化及污泥的絮凝、沉淀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因為有的物種可以分泌一些粘性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