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初中物理知識點整理1、 熱量的計算:Q吸=cm(t-t0) Q放=cm(t0-t)水的比熱容:c水=4.2×103J/(kg·℃),物理意義為:1kg的水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為4.2×103J。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所以水常用來調節氣溫、取暖、作冷卻劑、散熱等。初中物理知識點整理2、那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為了方便大家對于初二物理的預習和學習,下面我整理八年級上冊 物理知識點 ,僅供參考。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時損耗最少(在固體中傳的最遠,鐵軌傳聲),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得最快,氣體中最慢(軟木除外);
2、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交談;
3、聲音以波(聲波)的形式傳播;
注:由聲音物體一定振動,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4、聲速:物體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單位是m/s;聲速的計算公式是v=s/t;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運動的描述
1.機械運動:
物理學中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參照物:
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參照物的選擇: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應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參照物(不能選被研究的物體作參照物)。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通常選地面為參照物。
初中物理壓強知識歸納
1.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2.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3.壓強公式:P=F/S,式中p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1帕=1牛/米2,壓力F單位是:牛;受力面積S單位是:米2
4.增大壓強方法:(1)S不變,F↑;(2)F不變,S↓
(3)同時把F↑,S↓,而減小壓強方法則相反。
第一章《聲現象》復習提綱
一、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4、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聲音在耳朵里的傳播途徑: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耳聾:分為神經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
3、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4、雙耳效應:人有兩只耳朵,而不是一只。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樂音及三個特征
1、樂音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2、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 頻率越高。
聲學:1、聲音是由物體振乎亮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液氣),真空不能傳聲
3、15℃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一般來說聲速 固體>液體>氣體
4、音調是派模聲音的高低(粗細),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人的聽覺范圍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聲波,超過20000Hz的叫超聲波
5、響度是聲音的強弱(大小),是由物體振幅和到發聲體的遠近決定的
6、不同發聲體音色不同,音色由材料結構決定
7、聲能傳遞信息和能量
8、噪聲定義,防治:聲源處,傳播過程中,人耳處
太多了歲羨寬 你是想要這種詳細的還是想要大體的
初二上物理知識點總結
第一部分聲現象
1. 聲音的發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發出聲音。
2. 聲的傳播:聲的傳播需要介質,聲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氣) 真空不能傳聲。
3. 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1) 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音只能使原聲加強。
(3)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遠(聲納系統)
4. 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5. 響度: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6. 音色: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
7. 噪聲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地雜亂無章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8. 聲音等級的劃分
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聲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物理是初中生需要學習的重點科目,所以各位初中生在學習時最好可以將所學過的知識全部整理想,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同學。
初三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
1,寧宙是由物質組成的
“物體”與“物質”的區別和聯系:物體是指具有一定形狀、占據一定空間,有體積和質量的實體。而物質則是指構成物體的材料。比如桌子這個物體是由木頭這種物質組成的,窗棱這個物體是由鐵這種物質組成的。
2,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
(1)分子的大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億分之幾米,通常用10-10m做單位來量度。
(2)原子的結構: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質子組成。 3.固態、液態、氣態的微觀模型
初三物理電路的連接方法歸納
1、線路簡捷、不能出現交叉;
2、連出的實物圖中各元件的順序一定要與電路圖保持一致;
3、一般從電源的正極起,順著電流方向,依次連接,直至回到電源的負極;
4、并聯電路連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連接時找準節點。
5、在連接電路前應將開關斷開。
初三物理知識點歐姆定律
1、歐姆定律是由德國物理學家歐姆在1826年通過大量的實驗歸納出來的。
2、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兩端的電阻成反比。
以上就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的全部內容,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后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