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計算題? 那么,初二物理計算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展開全部
計算題專題訓練中考試題匯編
電學
1、圖1所示的一段電路中,R1=10Ω,R2=20Ω,電壓表的示數為4V。求:
(1)通過這段電路的電流。 (1997三10.71)
(2)這段電路兩端的總電壓。
圖1
2、如圖2所示電路圖中,已知R1=40Ω,R2=60Ω,當開關S閉合后,通過電流表的示數為0.3A,求:(1998三10.78)
(1)電阻R1兩端的電壓.
(2)通過電阻R2的電流.
(3)通過電路的總電量.
(4)電路的總電阻.圖2
3、把R1和R2串聯后接到6V的電路中(圖3),通過R1的電流
為0.1A,R2兩端的電壓是2V。求:(1999三10.80)
(1)R1和R2的電阻是多少?
(2)通電1min,電路中共產生多少熱量?
圖3
4、把一個電阻是14Ω的小燈泡和一個電阻是10Ω的電鈴串聯起來,接到12V的電源上,
如圖4所示。求:(2000三310.75)
(1)、通過小燈泡的電流是多少?
(2)、電鈴兩端的電壓是多少?
(3)、小燈泡和電鈴的電功率分別是多少?
圖4
5、有一個電鈴,它的電阻是10Ω,在正常工作時兩端的電壓應該是6V。但是手邊現有的電源電壓是12V,要把電鈴接在這個電源上,需要給它串聯一個多大的電阻?這個串聯電阻消耗的電功率是多少瓦?(1996三2)
6、如圖5所示的電路中,R0=30Ω,閉合開關S后,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移動到a端時,電流表的示數I1=0.2A;當滑片移動到b點時,電流表的示數I2=0.1A。求:
(1)、電源的電壓是多少?(2001三310.68)
(2)、滑片P分別移動到a端和b點時,電阻R0的電功率各是多少?
(3)、滑動變阻器ab之間的阻值Rab是多少?
圖5
7、如圖6所示,電源的電壓為6V保持不變,電阻R=5Ω,變阻器R′的最大阻值是10Ω。求:
(1)、電流表示數的變化范圍(2002三310.60)
(2)、電壓表示數的變化范圍
(3)、若將一個“4V1W”的小燈泡換下電阻R,且小燈泡
正常發光,變阻器的阻值應調至多大?
圖6
8、在圖7所示電路圖中,電源電壓為6V,電阻R1=8Ω,
R2=4Ω,R3=12Ω (2003四270.47)
⑴、S1、S2都斷開時,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各是多少?
⑵、S1、S2都斷開時,電阻R1消耗的電功率是多少?
⑶、S1、S2都閉合時,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各是多少?
圖7
9、一電水壺銘牌標有額定電壓220V,額定功率1500W,電源頻率50Hz,容積5.5L。在標準大氣壓下,把20℃的水裝滿壺后通電燒開。[水的比熱容c=4.2×103J/(kg?℃),不計熱量損失] 求:
(1)、需要多少熱量?(2003四290.46)
(2)、消耗多少電能?
(3)、在額定電壓下通電多長時間?
滑輪組
10、一個工人用類似圖8所示的滑輪組提起2000N的貨物,所用拉力是800N,
繩子自由端被拉下4m,求:(1999三20.64)
(1)、有用功是多少?(2)、總功是多少?
(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圖8
11、如圖9所示的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60%,一人用它打撈掉在井水中
的物體。當物體完全露出水面后,人用400N的力拉繩子的自由端,
使物體在1min內勻速上升3m。求:(2000三320.59)
(1)、人拉繩子所做的功。 (2)人拉繩子的功率。
(3)、物體的重。
圖9
12、如圖10所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設重1600N 物體G以0.4m/s的速度勻速上升,求:
(1)、拉力F的大小;(2002三320.38)
(2)、10s內拉力做的功; (3)、拉力的功率。
圖10G
壓力和壓強
13、一只底面積為0.01m2的盛水燒杯放在面積為1.4m2的水平桌面上,
燒杯和盛水總重為11N,燒杯高0.12m,杯中的水深0.1m,求:(1998三20.60)
(1)杯底受到水的壓強。(2)杯底受到水的壓力。(3)桌面受到盛水燒杯的壓強。
14、如圖12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裝有某種液體。液體的體積為2.0×10-3米3,液體的深為0.5m,若容器重為20N、底面積為2.0×10-3m2,容器底受到液體的壓強為5.0×103Pa。求:
(1)、液體的密度。(2001三320.58)
(2)、距離器底高為0.2m處A點的液體壓強。
(3)、這個裝著液體的容器對桌面的壓強。(g取10N/kg)
圖12
15、如圖11,容器重4.2N,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上部是邊長
5 cm的立方體,下部是邊長10cm的立方體,若向容器內
注入1.1 kg水(取g=10N/ kg) (2003四280.32)
⑴、這個裝著水的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多大?
⑵、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壓強多大?
⑶、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壓力多大?
圖11
浮力
16、有一金屬塊,在空氣中稱時,彈簧秤的示數為5.4N;浸沒在水中稱時,彈簧秤的示數為3.4N。求:(1996三1)
(1)、這金屬塊的體積是多少厘米3?
(2)、這金屬塊的密度是多少克/厘米3?(計算時取g=10N/kg)
熱量的計算
17、鋁的比熱容為0.88×103J/(kg?℃),水的比熱容為4.2×103 J/(kg?℃)。質量為0.3kg的鋁鍋中放有2kg的水,把它們從20℃加熱到80℃時。(1997三20.70)
(1)鋁鍋需要多少熱量?
(2)水需要多少熱量?
(3)一共需要多少熱量?
計算題專題訓練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
1.解:方法一(1)由于R1與R2串聯,I1=I2=I。根據歐姆定律I1= (1分)= (1分)=0.4A(1分);(2)又根據歐姆定律U2=I2R2(1分)=0.4A×20Ω(1分)=8V(1分)
串聯電路的總電壓等于各支路電壓之和U=U1+U2(1分)=4V+8V=12V(1分)。
方法二:(1)I=I1=I2= = =0.4A(3分);
(2)R=R1+R2=10Ω+20Ω=30Ω(2分),U=IR(1分)=0.4A×30Ω(1分)=12V(1分)。
2.解:(1)電阻R1兩端的電壓U1=I1R1=0.3A×40Ω=12V(2分)。(2)通過電阻R2的電流
I2= = =0.2A(2分)。(3)通過電路的總電流I=I1+I2=0.3A+0.2A=0.5A(2分)。
(4)電路的總電阻R= = =24Ω(2分)或 = + = + ,R=24Ω
說明:(1)公式正確的給1分;(2)代入數字、單位、計算結果正確的給1分;(3)單位或計算結果錯誤只扣1分;(4)用其它方法計算正確的同樣給分。
3.解:(1)R1和R2串聯,I1=I2=I,R= = =20Ω(2分),U1=U-U2=6V-2V=4V(1分),R1= = =40Ω(2分)或R= = =60Ω(1分),R1=R-R2=60Ω-20Ω=40Ω(2分)。(2)R=R1+R2=40Ω+20Ω=60Ω(1分),Q=I2Rt=(0.1A)2×60Ω×60s=36J(2分)或Q1=I12R1t=(0.1A)2×40Ω×60s=24J(1分),Q2=I22R2t=(0.1A)2×20Ω×60s=12J(1分),Q=Q1+Q2=24J+12J=36J(1分)說明:同第2題。
4.解:(1)通過小燈泡的電流I1=I2=I(1分),I= = (1分)=
(1分)=0.5A(1分)。(2)電鈴兩端的電壓U2=I2R2(1分)=0.5A×10Ω=5V(1分)。
(3)小燈泡和電鈴的功率P1=I1U1=I1(U-U2)(1分)=0.5A×(12V-5V)=3.5W(1分)
或P1= = = =3.5W,
P2=I2U2=0.5A×5V=2.5W(1分)或P2= = =2.5W
5.解:U2=U-U1(1分)=12V-6V=6V(1分)。I= (1分)= =0.6A(1分)。
R2= (1分)= =10Ω(1分)。PR=IRUR(1分)=0.6A×6V=3.6W(1分)
6.解:(1)電源的電壓U=I1R0(1分)=0.2A×30Ω=6V(1分)
(2)滑片分別移到a端和b點時,電阻R0的電功率P1=U1I1(1分)=6V×0.2A=1.2W(1分)
或P1=I12R0=(0.2A)2×30Ω=1.2W。P2=I22R0(1分)=(0.1A)2×30Ω=0.3W(1分)。
或U2=I2R0=0.1A×30Ω=3V,P2=U2I2=3V×0.1A=0.3W。(3)變阻器ab之間的阻值為Rab
R= = =60Ω(1分),Rab=R-R0(1分)=60Ω-30Ω=30Ω(1分)
7.解:(1)變阻器滑片P在a端時,電阻最小,R小=R=5Ω,電流最大I大= (1分)= (0.5分)=1.2A(0.5分)。變阻器滑片P在b端時,電阻最大,R大=R+R′=15Ω,電流最小I小= (1分)= (0.5分)=0.4A(0.5分)。電流表示數的變化范圍是0.4A~1.2A。
(2)電壓最小U小=I小R=0.4A×5Ω=2V(1分);電壓最大U大=I大R=1.2A×5Ω=6V(1分);電壓表示數的變化范圍是2V~6V。(3)小燈泡正常發光,其電流是I燈= = =0.25A(1分);變阻器的電壓U′=U-U燈=6V-4V=2V(1分),變阻器的阻值R′= = =8Ω(1分)。說明:若公式無下標區分,扣1分。
8.解:(1)S1、S2都斷開時,R1和R2串聯在6V電源上:R=R1+R2=8Ω+4Ω=12Ω,電流表的示數I= = =0.5A,電壓表的示數U2=IR2=0.5A×4Ω=2V
(2)電阻R1消耗的電功率P1=I12R1=(0.5A)2×8Ω=2W或P1=I1U1=0.5A×(6V-2V)=2W
(3)S1、S2都閉合時,R2短路,R1和R3并聯在6V電源上,電壓表的示為0V,電流表的示數:由 = + 得R′= = =4.8Ω,I′= = =1.25A或I1′= = =0.75A,I2′= = =0.5A,I′=I1′+I2′=0.75A+0.5A=1.25A。
說明(評分細則):全題9分。(1)對電路分析錯誤,如:將S1、S2都斷開時,看成R1、R2、R3串聯;S1、S2都閉合時,看成R1、R2、R3并聯或混聯等,改卷時只給有效的公式分而不給代入和結果分。(2)在對題目(電路)分析正確的情況下:①不規范,如在同一道題內,不同的物理量用同一符號表示(沒有用下標區分),一次性扣0.5分;又如,數字與數字相乘不用“×”而用“?”表示,一次性扣0.5分。②單位要求:單位符號有錯、漏的,一次性扣1分;另外,單位必須全部用字母表示,用中文表示的一次性扣0.5分。③計算結果要求:不采用捆綁式扣分。即,在計算過程中屬于因前面的計算錯誤而導致最后結果錯誤的不重復扣分,這類問題一次性扣1分。④公式、代入和結果分別占分為:公式分占該得分點總分的一半,代入和結果占另一半。⑤對公式要求:可以不寫原始公式,直接用變形公式,若不寫公式,但代入和結果正確,扣該步公式分。⑥其它錯誤:如解題過程中多寫了對解題無用的公式等,一次性扣0.5分。
9.解:(1)水的質量m水=ρ水V水=1.0×103kg/m3×5.5×10-3m3=5.5kg(1分),壺裝滿水通電后燒開,吸收熱量為Q吸=c水m水(t-t0)(1分)=4.2×103J/(kg?℃)×5.5kg×(100℃-20℃)(1分)=1.848×106J(1分)
(2)消耗電能等于水吸收的熱量,即W=Q吸=1.848×106J(1分)
(3)所需的時間t= (0.5分)= (1分)=1232s(0.5分)
說明:對公式、單位、計算結果、解題規范等要求同第8題。另:①本題m的計算屬于已知條件整理,所以不寫公式m=ρV,而直接寫出m=1.0×103kg/m3×5.5×10-3m3=5.5kg,也可以得這1分;但直接寫出m=5.5kg,未能表達計算過程,只能得0.5分;若只寫公式m=ρV,就沒有下文或后面全錯,也得0.5分;如果不寫出求m的步驟,但在后續的計算中有反映,也得這1分。②熱量公式也可寫成Q=cmΔt(1分),但寫成Q=cm(t0-t),則不得這1分;結果也可寫成1.85×106J或1.8×106J又或1848000。③第二問若不寫公式W=Q吸,但有關鍵字的文字表述“消耗的電能等于水吸收的熱量為1.848×106J”,也得1分;如果只寫W=1.848×106J,并有文字回答,也可得1分,否則只得0.5分;寫成Q放=Q吸=1.848×106J,只得0.5分。
10.解:(1)有用功W有用=Gh=2000N×1m=2000J(3分)。(2)總功W總=FS=800N×4m=3200J(2分)。(3)機械效率η= = =0.625=62.5%(2分)
11.解:(1)人拉繩子所做的總功W總=FS=F×3h(1分)=400N×3×3m(1分)=3600J(1分)。(2)人拉繩子的功率P= (1分)= (1分)=60W(1分)。(3)物體的重為G
∵η= = ∴G= η(1分)= ×0.6=720N(1分)
12.解:(1)W有=Gh(1分),W總=FS=4Fh(1分),η= →W有=ηW總→Gh=η4Fh
或η= (1分)= (1分)。∴F= (1分)= =500N(1分)
(2)W=W總=FS=4Fh(1分)=4vtF=4×0.4m/s×10s×500N=8000J(1分)
(3)P= (1分)= =800W(1分)。說明:①h取具體數字運算正確,總分扣1分;②無單位代入或單位錯,扣1分;③n取5段計算,扣1分。
13.解:(1)杯底受到水的壓強p1=ρ水gh=1.0×103kg/m3×9.8N/kg×0.1m(2分)=980Pa(1分)
(2)杯底受到水的壓力F1=p1S1=980N/m2×0.01m2=9.8N(2分);
(3)桌面受到盛水燒杯的壓強p= = =1100N/m2=1100Pa(2分)
14.解:(1)液體的密度ρ液= (1分)= (1分)=1.0×103kg/m3(1分)
(2)A點的液體壓強p=ρ液gh=1.0×103kg/m3×10N/kg×(0.5m-0.2m)(1分)=3.0×103N/m2=3.0×103Pa(1分)。(3)對桌面的壓強p桌= = = (1分)
= (1分)=2.0×104N/m=2.0×104Pa(1分)
15.解:(1)裝著水的容器對桌面的壓強p桌= = (0.5分)
= (1分)=1.52×103Pa(0.5分)
(2)水的體積V水== = =1.1×10-3m3 (1分)
容器下部的體積V下=a3=(0.1m)3=1.0×10-3m3(1分)∵S上h上=V水-V下
∴h上== = =0.04m(1分)
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壓強p底=ρ水gh=1.0×103kg/m3×10N/kg×(0.04m+0.1m)=1.4×103Pa(1分)(3)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壓力F=p底S下(1分)=1.4×103Pa×(0.1m)2=14N(1分)。
16.解:(1)金屬塊受到水的浮力F浮=5.4N-3.4N=2N(1分)。∵F浮=ρgV排
∴V排= (1分)= =2×10-4m3 (1分)。V金屬=V排=200cm3(1分)
(2)金屬塊的質量m金屬= = =0.54kg=540g(1分)
故金屬塊的密度ρ金屬= (1分)= =2.7g/cm3(1分)
17.解:(1)Q鍋=c鍋m鍋(t-t0) (1分)=0.88×103J/(kg?℃)×0.3kg×(80℃-20℃) (1分)=15840J(1分)。(2)Q水=c水m水(t-t0) (1分)=4.2×103J/(kg?℃)×2kg×(80℃-20℃) (1分)=504000J(1分)。(3)Q總=Q鍋+Q水=15840J+504000J=519840J(1分)
【綜合練習】: 一、填空題: 1、歐姆定律的數學表達式是 ,公式中的三個物理量I、U、R的單位分別是 、 、 。 2、某導體的電阻是40歐,通過它的電流是200毫安,則這個導體兩端的電壓是 伏。 3、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是3伏,通過它的電流是200毫安,則這個導體的電阻是 歐。如果該導體兩端的電壓增大到9伏,通過導體的電流是 安,導體的電阻是 歐。 4、要想使1000歐的電阻通過8毫安的電流,那么應給它的兩端加 伏的電壓;如果該電阻所允許通過它的最大電流是25毫安,那么它的兩端所能加的最大電壓是 伏。 5、三個阻值相等的電阻串聯后的等效電阻是180歐,那么它們并聯后的等效電阻 是歐。 二、選擇題: 1、對歐姆定律公式I=U / R的理解,下面的哪一句話是錯誤的?[ ] A.對某一段導體來說,導體中的電流跟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B.在相同電壓的條件下,不同導體中的電流跟電阻成反比 C.導體中的電流既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有關,也與導體的電阻有關 D.因為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所以導體中的電流只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有關, 與導體的電阻無關。 2、甲、乙兩導體通過相同的電流,甲所需的電壓比乙所需的電壓大。則它們的阻值大小的關系是[ ] A.甲的電阻大于乙的電阻 B.甲的電阻等于乙的電阻 C.甲的電阻小于乙的電阻 D.無法比較 3、某段金屬絲兩端加6伏電壓時,通過它電流是0.2安,若將它兩端的電壓變為2伏時,則它的電阻值是[ ] A.10歐 B.20歐 C.30歐 D.40歐 4、一導體接在某電路中,如果把加在該導體兩端的電壓減少到原來的一半,則導體的電阻和通過它的電流將 [ ] A.都減少到原來的一半 B.都保持不變 C.電阻不變,電流是原來的一半 D.電阻不變,電流是原來的2倍 三、計算題: 1、一個定值電阻兩端加6伏電壓時,通過它的電流為0.3安,如果電壓增大到18伏時,能否用量程為0~0.6安的電流表來測量通過它的電流? 2、某定值電阻的阻值是3歐,通過它的電流是1.2安,若用電壓表測量這個電阻兩端的電壓,電壓表有“+”、“3”和“15”兩個接線柱,問應使用哪兩個接線柱? 3、內電阻為0.03歐的電流表的兩個接線柱分別標有“+”和“3”的字樣,通過計算說明能否直接把它與1.5伏的干電池相連? 4、在電壓不變的電路中,當電阻增加10歐時,電流強度變為原來的4/5,則原來的電阻是多少歐? 四、填空題: 1、某電路兩端電壓一定,當接上45歐的電阻時,通過電路的電流強度是0.8安。當用60歐的電阻代替45歐的電阻時,通過電路中的電流強度是 安。 2、n個相等的電阻R串聯,其等效電阻等于 ;n個相等的電阻R并聯,其等效電阻等于 。 3、兩個電阻R1=6歐,R2=18歐,串聯后接在電壓為12伏的電路中,通過電阻R1的電流是 安,電阻R2兩端的電壓是 伏。 4、現有一只工作電壓是2.2伏,工作電流是0.2安的小燈泡。要使它能正常工作,必須串聯一個阻值是 歐的電阻才能接在電壓為6伏的電池組兩端。 5、如圖4所示電路中,電流表的示數是0.2安,電壓表的示數是6伏。已知電阻R1=12歐,則通過R1的電流是 安,通過R2的電流是 安,電路的總電阻是 歐。 五、選擇題: 1、將長度、粗細都相同的銅導線和錳銅導線串聯后接入電路,則 〔 〕 A.二者的電阻、電流、兩端的電壓都相等 B.銅導線的電阻小,電流大,二者兩端電壓相等 C.銅導線的電阻小,兩端電壓較小,二者電流相等 D.銅導線的電阻較大,兩端電壓較大,二者電流相等 2、三個相同的電阻,它們串聯后的總電阻是并聯總電阻的 〔 〕 A.3倍 B.1/3倍 C.9倍 D.1/9倍 3、如圖5所示的電路,當S斷開與閉合時,電流表的兩次示數之比是1∶3,由此可知是R1∶R2 〔 〕 A.1∶3 B.1∶2 C.2∶1 D.3∶1 4、如圖6所示電路,滑動變阻器R1的阻值是200歐,定值電阻R2的阻值是300歐,電源電壓是6伏,且保持不變,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由a滑到b端時,電壓表的變化是 〔 〕 A.6伏~0伏 B.3.6伏~6伏 C.6伏~3.6伏 D.6伏~2.4伏 六、計算題: 1、三個電阻并聯,其中R1=60歐,R2=40歐,通過R2的電流是0.3安,干路中的電流為0.6安,求電阻R3的阻值。 2、兩盞小燈泡串聯后接在電壓是12伏的電路中,已知燈L1的電阻是16歐,燈L2兩端的電壓是4伏,求通過燈L1的電流和燈L2的電阻各是多大? 3、如圖7所示,電源電壓保持不變。當開關S斷開時,電流表的示數為0.2安。S閉合時,電流表的示數為0.5安,已知R2=20歐,求R1的阻值和電源電壓。 4、如圖8所示電路,電源電壓不變。在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移動的過程中,電壓表的示數變化范圍是0~5伏,電流表示數相應的變化范圍是1.5安~1.0安,求: ①R2的阻值; ②電池的電壓是多少伏? 【答案】: 一、填空題: 1、 ,安培,伏特,歐姆 2、8 3、15,0.6,15 4、8,15 5、20 二、選擇題: 1、D 2、A 3、C 4、C 三、計算題: 1、不能。通過導體的電流是0.9安。 2、電阻兩端電壓為3.6伏,應使用“+”和“15”兩接線柱。 3、通過電流表的電流將達到50安,故不能把電流表與干電池的兩極相連。 4、40歐。 四、填空題: 1、0.6 2、nR,R/n 3、0.5,9 4、19 5、0.5,0.3,7.5 五、選擇題: 1、C 2、C 3、C 4、C 六、計算題: 1、120歐 2、0.5安,8歐 3、30歐,6伏 4、5歐,15伏 這里有很多的 《歐姆定律》初二物理專題訓練http://news.juren.com/200807/141516.html 《歐姆定律》初二物理專題訓練(參考答案)http://news.juren.com/200807/141504.html 初中物理《歐姆定律》單元綜合練習題(一) http://news.juren.com/200803/67870.html 初中物理《歐姆定律》單元綜合練習題(二) http://news.juren.com/200803/67879.html 還有更多的,可以在巨人中考網搜索: http://zk.juren.com/
1、用刻度尺測量桌面的長度時,刻度尺要沿著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放置,物體的邊線要與________________重合,觀察讀書時,視線的方向要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名粗心的同學在測量記錄時忘記了寫單位,請你替他補上
⑴一枝新鉛筆的長度:0.175___________;⑵小紅的手掌寬為:10____________;
⑶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3.5___________;⑷某同學的身高為:1.75___________;
⑸一枚壹角硬幣的厚度約:3.5_________;⑹張明的身高是:16.0_____________.
3、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是 ____,長度主單位是 ;時間的主單位是 _。
4完成下列長度單位換算:
(1)0.026m=_________mm =__________um=__________nm= ________km
(2)2.8×107um=__________m=_________mm=_________nm=_________km
5在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時,首先要觀察刻度尺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觀察時視線應刻度線;(3)讀數時應估讀到______位。
6、測量某物體的長度為12.56cm,其中準確值是__,估計值是_________,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7一下單位中不屬于長度單位的有()
a、米b、光年c、納米d、開爾文
【重難突破——重拳出擊】
1、用一把刻度尺測同一物體的長度,三次測量結果分別是:38.2cm,38.3cm,38.5cm,由此可見,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_,此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____,如果換用分度值為1dm的刻度尺來測量,測量結果應是_____________。
2、某同學測得一物體的長度結果為5.4231m,該學生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cm;如果用厘米作單位,結果應寫成_______cm。如果用分度值為厘米的刻度尺來測量該物體的長度,結果應為__________cm。
3、某同學采用分度值為1cm的刻度尺測量練習本的長度,測量結果分別是:18.0cm,18.1cm,18.2cm和18.3cm,其中最為準確的測量值是( )
a、18cm b、18.1cmc、18.15cmd、18.2cm
4、用甲、乙兩把刻度尺測得同一物體的長度分別是11.52cm和115.3mm,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刻度尺的分度值大 b、乙刻度尺的分度值大
c、甲、乙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 d、甲、乙刻度尺的分度值無法比較
5、木尺受潮后膨脹,用它測量物體的長度時,測出的結果將比真實值()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無法確定
6、用三把刻度尺測同一物體的長度時,測出的結果分別為:43.2cm,4.321dm,0.43m,這三把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別為()
a、cm,dm,mb、mm,cm,dmc 、cm,mm,dm d、dm,cm,m
7、“納米”是一種長度單位,1nm=10-9m。納米技術是以0.1nm~100nm這樣的尺度為研究對象的前沿科學,目前我國在對納米技術的研究方面已經躋身世界前列,1.76×109nm可能是()
a、一個人的身高b、物理課本的長度
c、乙座山的高度d、一個籃球場的長度
8、下列單位換算是否正確 ()
a.4.5m=4.5m×100cm=450cm b.456mm=456× =0.456m
c.36cm=36÷100m=0.36md.64dm=64× m=6.4m
1.一汽車以10米/秒的速度向一山崖行駛,司機經過某處鳴笛時,3秒鐘后聽到回聲,求鳴笛處距山崖的距離?(當時聲速為340米/秒)
2.一列火車以速度v向一座山開去,離山700米時,鳴笛.經過了4秒鐘司機聽到回聲,求汽車的行駛速度。
3.某人伏在鐵軌上聽到遠處傳來馬蹄撞擊鐵軌的聲音,8秒鐘后他又在空氣中聽到了這個聲音,求馬隊此時距這個人多遠? (已知聲音在鋼鐵中的傳播速度為5200m/s,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m/s.)
4.若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103m/s,某探測船豎直向海底發出聲波后,經1秒鐘船收到回聲,求此處海洋深度為多少米?
5.站在百米賽跑終點的計時員,如果他聽到起跑槍聲才開始計時,那么他開始計時的時間將比實際的起跑時間晚多少秒?
6.回聲測距 公式: s=vt/2 例:汽車以43.2km/h的速度向一峭壁行駛,鳴笛后2秒聽到回聲。求此時汽車離峭壁多遠?
解:S聽=(v聽-v車t)/2 =(2×340-2×12)/2 =348m 注:43.2km/h=12m/s
參考資料: www.pep.com
根據p=f/s
大象: p=2t*1000*9.8/0.25=78400
** :p=500/0.002=250000
所以**的腳印比大象的深
以上就是初二物理計算題的全部內容,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