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密歷史劉伯溫?不久之后,劉基得病,胡惟庸引醫生來為其看病。劉基吃完藥之后,感覺有物塞于腹中,自此之后,病情越來越嚴重。洪武九年(1376)三月,朱元璋遣使送劉基還鄉,并御制文賜之。劉基回家一年之后,因病重去世。時年六十五歲。朱元璋對此甚為痛悼,賻遺甚厚。劉伯溫病重 劉基在去世之前數日,那么,探密歷史劉伯溫?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劉伯溫(1311年-1375年),明朝初期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歷史學家。他是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劉家堡人,因為他特殊的預言能力,被人們稱為“東南劉備,西北劉伯溫”。在明朝初期,他擔任了多個重要職位,例如鎮守邊境的都指揮使、國務大臣等,他也深得朝廷和民間的支持。他還著有《關雎集》、《西廂記》等書籍。劉伯溫致力于維護國家安定,保護百姓安寧,為人民的利益鞠躬盡瘁,成為了一位深受人民愛戴的英雄。
首先,劉基死于洪武八年四月,胡惟庸進中書省是洪武六年七月,那時胡入相時間不長,地位并不穩固,還處在“考察期”,又有汪廣洋牽制,未必能夠膽大妄為到這個程度。胡惟庸雖然嫉恨劉伯溫,但并無深仇大恨,彈刻劉基的奏章也強詞奪理,沒有能令人信服依據。
再者,不露痕跡地毒殺功臣是朱元璋的拿手絕技,李文忠、徐達也是這樣因病受到探望和贈藥之后便不明不白的死掉的。關于李文忠之死,《明史》載:“十六年冬遂得疾。帝親臨視,使淮安侯華中護醫藥。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當然,淮安侯也逃不過抄家滅門的命運。至于徐達,“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赍敕往勞,尋召還。明年二月,病篤,遂卒,年五十四。
公元1360年,義軍統帥明太祖兩次向隱居青田的劉伯溫發出邀請,劉伯溫經過深思熟慮之后,終于決定出山輔助明太祖,希望通過助朱氏打江山來實現自己治國平天下的宏偉大志。與當年諸葛亮“隆中對”相似,劉伯溫初次與朱氏相見,就提出了“時務十八策”。明太祖一見劉伯溫之后,更是大喜不已,從此將劉伯溫視為自己的心腹和軍師。
劉伯溫出山之后,忠心耿耿地為朱氏政權效力,積極為明太祖出謀劃策。他為朱氏制訂了“先滅陳友諒,再滅張士誠,然后北向中原,一統天下”的戰略方針。而明太祖得到劉伯溫的輔助,正是如虎添翼。他基本上按照劉伯溫為他定下的戰略、戰術行事,先用誘敵之計大敗陳友諒,挫其銳氣,再于公元1363年在鄱陽湖與陳氏決戰,將其勢力徹底消滅。第二年,又依計將張士誠的勢力消滅。然后,明太祖派部隊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時準備在南方稱帝。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稱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開創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劉基,作為開國元勛之一,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為了表彰劉伯溫的特殊貢獻和巨大功勛,明太祖還下詔免加劉伯溫家鄉青田縣的租稅。這是處州地區惟一不加稅的一個縣。不久又追封劉伯溫的祖父、父親為永喜郡公。
現在很多電視劇、小說將劉伯溫描述成神機妙算、未卜先知、無所不能的人,那么真實歷史中的劉伯溫又是怎樣的人呢?都有哪些經歷和事跡呢?
劉基像
劉基,字伯溫,浙江處州青田人。幼時即敏悟絕倫,讀書過目即得其要領。元順帝元統元年(1333),以明經登進士第,被任命為高安丞。
他在擔任高安丞時,有一人名為鄧祥甫,精通天文術數之學,一見劉基,大為驚奇,將其所學傾囊相授。
劉基治理高安,頗有能聲,江西行省將其聘為幕僚,不久離去。后又升任為江浙儒學副提舉。
一次,劉基與魯淵、宇文諒等人游覽西湖,恰見西北方有異云,光照湖中。魯淵以為是祥云,忙賦詩紀之,而劉基則道:“此天子氣也,應在金陵。十年后當有王者起。其下時,杭城猶全盛。”魯淵等人聽后,大為驚駭,以為狂人。
后來,方國珍兄弟起兵海上,元行省左丞朵兒只班討伐之,反為方國珍所擒,行省不能制。這時有人推薦劉基之才,行省遂辟基為浙東元帥府都事,俾圖國珍。劉基于是招降平山寇吳成七等,任命其為行樞密院經歷,與參知政事石抹宜孫共守處州,以抵抗方國珍,頗見成效。后升任行省郎中。時任經略使李國鳳巡撫江南,上言其功,但朝廷卻只給了劉基一個處州路總管府判官的官職,劉基不樂意為官,于是逃至青田山中隱居。
一天認識一位歷史人物——劉伯溫
生平大事
一、年少好學,劉基天資聰慧好學習,由父親啟蒙識字,閱讀速度極快,據說七行俱下。12歲考中秀才鄉間父老皆稱其為“神童”。后劉基入府學讀書,他從師習春秋經。他不僅默讀兩遍便能背誦如流而且還有著不一樣的深刻見解,授業老師大為驚訝稱為奇才!劉基博覽群書,諸子百家無一不窺,對天文地理、兵法數學尤為癡迷,潛心鉆研揣摩,十分精通。
二、仕途多舛,1333年,23歲的劉墓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后來做了一個八品縣承,協助縣令處理政務,他勤于職守,執法嚴明,頗有政績。但因為他的正直,地方豪紳對他恨之入骨,總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長官及部屬信任他的為人,才免于禍患。
辭官后劉基返回老家。1343年,朝廷再次征召他為官。后因檢舉監察御史職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還給他許多責難,他只好上書辭職。
三、助明開國,1360年,劉基被朱元璋請至南京,委任他為謀臣,劉基針對當時形勢向朱元璋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建策,被采納。輔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
劉伯溫并建議朱:一方面脫離“小明王”韓林兒白立勢力,卻另一方面以“大明”為國號來招攬天下義師的民心。1367年,參與制定朱元璋的滅元方略,并得以實現共參與軍機八年,籌劃全局。
以上就是探密歷史劉伯溫的全部內容,一提起明朝的劉基即劉伯溫,自然就會讓人想起三國的諸葛亮,因他們實在太相似,都是軍師,都有神機妙算、未卜先知之能;且都給后世留下了一本準確預測各朝大事的預言書,諸葛亮留下的是《馬前課》,劉伯溫留下的是《燒餅歌》。兩人的不同之處可能只有這一點,就是:諸葛亮是三分天下,劉伯溫卻是一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