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時間軸?宋:北宋:960~1127(100余年)。南宋:1127~1279(100余年)。與宋同時期:遼:907~1125(200余年)。金:1115~1234(100余年)。元:1206~1368。明:200余年。清:1616~1911(200余年)。2、那么,古代歷史時間軸?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國古代史時間軸具體如下:
1、夏前2100年-前1600年,啟,陽城。
2、商前1600年-前1100年,湯,亳→殷。
3、西周前1100年-前771年,武王,鎬。
4、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周平王,洛邑。
5、春秋/戰國前770年-前221年,洛邑。
6、秦前221年-前206年始皇(嬴政),咸陽。
7、西漢前202年-8年高祖(劉邦),長安。
8、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
9、三國: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10、魏國: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11、蜀國: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中國古代史時間軸具體如下:
1、夏前2100年~前1600年,啟,陽城。
2、商前1600年~前1100年,湯,亳→殷。
3、西周前1100年~前771年,武王,鎬。
4、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周平王,洛邑。
5、春秋/戰國前770年~前221年,洛邑。
6、秦前221年~前206年始皇(嬴政),咸陽。
7、西漢前202年~8年高祖(劉邦),長安。
8、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
9、三國: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10、魏國: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11、蜀國: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中國歷史黃帝時期:
黃帝(姬軒轅)是40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原始部落的部落聯盟首領。他提倡種植五谷、馴養牲畜,促使這個部落聯盟漸漸強大。他曾率領部落打敗黃河上游的炎帝部落和北方的蚩尤部落。
后來,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在黃河流域長期生息、繁衍,構成了以后華夏族(漢族古稱)的主干成分。黃帝在位期間,播百谷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這就是把中華民族稱為炎黃子孫的由來。黃帝是三皇五帝之中的杰出代表,奠定中華魂,是現在中國人70%的祖先。
中國古代史時間軸: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9年滅亡):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三國:公元220年-公元280年;魏國:公元220年-公元265年;蜀國: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吳國:公元222年-公元280年;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五代十國: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6年;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中國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從步入文明的門檻之日起,中國先后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歷史時期。
歷代統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績在歷史舞臺上演出了內容不同的劇目,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
中國古代史朝代順序時間軸具體如下:
1、古代時間軸
夏:約前2070~1600年(400余年)。商:約前1600~1046年(600年左右)。西周:約前1046~771年(300余年)。東周:前770~256年(400余年)。春秋:前770~476年(300余年)。戰國:前475~221年(200余年)。
秦:前221年~前206年(15年)。漢:前206年~公元220年(400余年)。西漢:前206年~公元25年(包括王莽與更始帝)(200余年)。東漢:25~220(100余年)。三國:220~280(60年,三國時代一般從184年黃巾之亂算起)。
魏:220~265(45年)。蜀:221~263(42年)。吳:222~280(58年)。晉:265~420(100余年)。西晉:265~317(52年)。東晉:317~420(103年)。
南北朝:420~589年(169年)。南朝:宋(420~479)、齊(479~502)、梁(502~557)、陳(557~589)。
北朝:東魏(534~550)、西魏(535~556)、北魏(386~534)、北齊(550~557)、北周(557~581)。
炎帝時代(公元前5008年),神農氏
黃帝時代(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公孫氏,姬氏,熊氏
堯舜禹時代,公元前2070年,
虞朝(公元前2128年-公元前2071年),97年,
夏王朝(公元前2071年-公元前1600年),529年
商朝(公元前1675年-公元前1029年),646年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790年,姬姓,黃帝后裔
東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275年
西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514年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295年
戰國(公元前475年-前221年),254年
秦朝(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9年,贏氏
漢朝(公元前202-公元220,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公元25-公元220年),劉氏
三國(公元220年-公元280年),60年
魏晉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369年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289年,李氏
五代十國(公元907年-公園979年),69年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319年,趙氏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96年,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276年,朱氏
清朝(公元1636年-1912年),276年,愛新覺羅氏
中華民國(公元1912年-1949年),3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元1949年10月1日-)
------------------
朝代 起訖年代 都城 今地 開國皇帝 (五帝)
夏朝 約前2070-1600年 陽城 山西夏縣 禹(約前21世紀-越前16世紀)
商朝 約前1600-1046年亳 河南安陽 湯 公元前1036年后盤庚遷到殷(商朝也稱殷朝)
西周 約前1046-771年 鎬京 陜西西安 周武王姬發
東周 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陽 周平王姬宜臼
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
春秋 前770-481年
戰國 前403-221年
秦朝 前221-209年 咸陽 陜西咸陽 始皇帝嬴政
漢 西漢 前202-公元9年 長安 陜西西安 漢高祖劉邦
東漢 9年 洛陽 河南洛陽 漢光武帝劉秀
三國分為魏蜀吳
魏 220-266年 洛陽 河南洛陽 魏武帝曹操
蜀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漢昭烈帝劉備
吳 222-280年 建業 江蘇南京 吳大帝孫權
晉 西晉 266-316 洛陽 河南洛陽 晉武帝司馬炎
東晉 318-420 建康 江蘇南京 晉元帝司馬睿
十六國 304-439 :漢(前趙)、成(成漢)、前涼、后趙(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涼、南涼、北涼、南燕、西涼、北燕、夏等國,另有西燕、冉魏等不入十六國的國家 南北朝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蘇南京 宋武帝劉裕
齊 479-502 建康 江蘇南京 齊高帝蕭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蘇南京 梁武帝蕭衍
陳 557-589 建康 江蘇南京 陳武帝陳霸先
北朝
北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拓跋珪
魏 洛陽 河南洛陽
東魏 534-550 鄴 河北臨漳 魏孝靜帝元善見
西魏 535-556 長安 陜西西安 魏文帝元寶炬
北齊 550-577 鄴 河北臨漳 齊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長安 陜西西安 周孝閔帝宇文覺
隋朝 581-618 大興 陜西西安 隋文帝楊堅
唐朝 618-907 長安 陜西西安 唐高祖李淵
五代十國 907-960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開封 梁太祖朱晃
后唐 923-936 洛陽 河南洛陽 唐莊宗李存勖
后晉 936-946 汴 河南開封 晉高祖石敬瑭
后漢 947-950 汴 河南開封 漢高祖劉暠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開封 周太祖郭威
宋 遼國 907-1125 皇都 遼寧 遼國 耶律阿保機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宋 960-112北7 開封 河南開封 宋太祖趙匡胤
南宋 1127-1276 臨安 浙江臨安 宋高宗趙構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西夏 1038-1227 興慶府 寧夏銀川 元昊
金 1127-1234 會寧 阿城(黑)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中都 北京 開封 河南開封(注:1206年元太祖建立蒙古帝國;1271年元世祖至元8年改國號“元”;1279年統一中國)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 (定都南京,后遷北京)
清朝 1616-1911 北京 北京 皇太極(注:1616年清太祖(哈赤努夫)建立后金;1636年清太宗于崇德元年改國號“清”;1644年定鼎中原)
中華民國 1912-1949 南京 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成立, 首都 北京
------------------------------------
以上就是古代歷史時間軸的全部內容,中國古代史時間軸具體如下:1、夏前2100年~前1600年,啟,陽城。2、商前1600年~前1100年,湯,亳→殷。3、西周前1100年~前771年,武王,鎬。4、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周平王,洛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