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雙全的歷史人物?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漢昭烈帝劉備、宋武帝劉裕、蕭齊高帝蕭道成、南朝梁武帝蕭衍、南陳高祖陳霸先、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唐太宗李世民、后周太祖郭威、后周世宗柴榮、宋太祖趙匡胤、那么,文武雙全的歷史人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袁崇煥,進士出身,武名天下
趙子龍,小白臉,很能打,素有常勝將軍之稱
顏真卿,書法名家,在安史之亂時也是平叛大將,統御過千軍萬馬
辛棄疾、陸游,師徒都統過兵,打過仗,武上稍許差些,詩詞上名氣不小
第一名:辛棄疾
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詞人自不必說。
武功: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后方的漢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奮起反抗。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參加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并擔任掌書記。當金人內部矛盾爆發,完顏亮在前線為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時,辛棄疾于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圣天子一見三嘆息”(洪邁《稼軒記》)。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簽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五歲。
單是率五十人入萬軍之中生擒叛徒就可以青史留名了。
萬軍之中,取敵人上將如探囊取物用在辛棄疾身上最合適不過。
岳飛
其實岳飛排第三我有些猶豫,畢竟岳飛寫詞不多,但卻闕闕精品,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想來也會在中國詞壇上留下重重一筆,關于他的武功,二十多歲即身居高位,且戰陣之中常身先士卒,沖鋒在前,故武功也當不低。
春秋戰國:李牧,孫武,田單。
秦:白起,蒙恬,王賁
漢:韓信,劉秀。三國:姜維,趙云,周瑜,張遼,曹操,關羽,鄧艾。
唐:李世民,李靖,李績,郭子儀,張巡,顏真卿,李密,哥疏翰
宋:岳飛,韓世忠,狄青
元:成吉思汗
明:常遇春,戚繼光,袁崇煥
這個問題這么回答你呢?文武雙全的標準是什么?文是戰爭謀略還是政治謀略?武是兵法用的好還是擼起袖子和敵方將領打架?
我們常說的秦王漢武唐宗宋祖都是以武力著稱的,他們的政治謀略都需要靠手下的謀士。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是上過戰場親自指揮戰爭的。李世民的戰爭謀略相比于其他三位更勝一籌,虎牢關之戰決定唐統一全國,而且李世民還是個神箭手,死在他手下的將領不計其數。但文的話,這四位都不行。
相比之下,魏武帝曹操無論在政治、文學還是軍事指揮上都算得上一流。
對于不發達的過去,歷史可信嗎?
這個問題不太成熟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希望樓主成為當代十大文武全才。
關公夜讀春秋,溫酒斬顏良,可又剛愎自用,照樣成就了“武圣”。
曹操文韜武略,奠定了三國穩定的局面,卻成了“奸臣”的代表。
歷史作為一個社會統治者的工具,不信也罷!
清朝:康熙
明朝:朱棣
宋朝:趙匡胤
唐朝:李世民
隋朝:楊堅
漢朝:漢光武帝劉秀
這些都是曾開辟了一代盛世的皇帝(并非都是開國皇帝),文治非凡;同時他們也都是曾親自領兵作戰過得皇帝,武功卓著。
如果把條件放寬,那么所有的開國皇帝(秦始皇、劉邦、忽必烈、朱元璋等)、所有曾開辟盛世并且開疆擴土的皇帝(漢武帝劉徹、武則天、乾隆等)都算得上是文武雙全的皇帝。
以上就是文武雙全的歷史人物的全部內容,春秋戰國:李牧,孫武,田單。秦:白起,蒙恬,王賁 漢:韓信,劉秀。三國:姜維,趙云,周瑜,張遼,曹操,關羽,鄧艾。唐:李世民,李靖,李績,郭子儀,張巡,顏真卿,李密,哥疏翰 宋:岳飛,韓世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