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歷史

風箏的起源和歷史,風箏的傳說故事

  • 歷史
  • 2024-03-17

風箏的起源和歷史?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于中國東周春秋時期的產物,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后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后,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那么,風箏的起源和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風箏的傳說故事

風箏源于春秋時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傳“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到南北朝,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于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的《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里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當今,我國放風箏活動,在對外文化交流,加強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發展經濟和旅游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風箏為中國人發明,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有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后來其學生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

十三世紀時,義大利馬可波羅自中國返歐后,始傳到世界各地.

據古書記載:「五代李鄭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后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故名風箏.」故而不能發出聲音的叫「紙鳶」,能發出聲音的叫「風箏」.

古代風箏,曾被用於軍事上之偵察工具外,更進行測距,越險,載人的歷史記載.

南北朝-風箏曾是被作為通訊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時,侯景圍臺城,簡文嘗作紙鳶,飛空告急於外,結果被射落而敗,臺城淪陷,梁武帝餓死留下這一風箏求救的故事.

北齊-文宣帝高洋,將人綁上翅膀,令人從高塔跳下摔死,名為「生」.

漢朝-楚漢相爭,韓信曾令人制作大型風箏,并裝置竹哨弓弦,於夜間漂浮楚營,使其發出奇怪聲音,以瓦解楚軍士氣.

唐代-將被用於軍事上的風箏,已漸轉化為娛樂用途,并於宮庭中出放風箏.

宋代-把放風箏做為鍛練身體的功能,百姓在清明節時,將風箏放的高而遠,然后將線割斷,讓風箏帶走一年所積之霉氣.

明代-以風箏載炸藥,依「風箏碰」的原理,引爆風箏上的引火線,以達成殺傷敵人之目的.

清乾隆-即有雙紙控制風箏詳圖尺寸與解說.

日據時代-因軍事的理由禁止放風箏,因為鮮艷的風箏可傳遞給敵方訊息,并提供飛機轟炸的目標.

二次世界大戰美軍曾用特技風箏做活動靶,訓練打靶.

1980年,風箏開始廣受喜愛,除原來雙線外,并演變成三線,四線的技術風箏或特技風箏.

風箏真正的考起源,現在已無法證。

風箏起源于什么朝代

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于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

古代風箏,曾被用于軍事上偵察工具之外,更有進行測距、越險、載人的歷史記載。

楚漢相爭,韓信曾令人制作大型風箏,并裝置竹哨弓弦,于夜間漂浮楚營,使其發出奇怪聲音,以瓦解楚軍士氣。

風箏曾是被作為通訊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時,侯景圍臺城,簡文嘗作紙鳶,飛空告急于外,結果被射落而敗,臺城淪陷,梁武帝餓死,留下這一風箏求救的故事。

擴展資料:

傳統中國風箏的技藝概括起來有四個字:扎、糊、繪、放。簡稱“四藝”。簡單地理解這“四藝”即扎架子,糊紙面,繪花彩,放風箏。但實際上這四字的內涵要廣泛得多,幾乎包含了全部傳統中國風箏的技藝內容。

如“扎”包括:選、劈、彎、削、接。“糊”包括:選、裁、糊、邊、校。“繪”包括:色、底、描、染、修。“放”包括:風、線、放、調、收。而這“四藝”的綜合活用就要達到風箏的設計與創新的水平。

我們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風箏制作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參考資料:風箏—百度百科

風箏的由來和寓意

風箏的起源是什么 風箏的由來及其傳播故事

2014-03-14 16:09:05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wangli 字號:T|T

風箏的起源:說起風箏的起源,有些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故去的親友,所以在清明節鬼門短暫開放時,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風箏上,傳送給死去的親友。

據說,唐代晚期,因為有人在風箏上加入了琴弦,風一吹,就發出像古箏那樣的聲音,于是就有了 “風箏”的叫法。

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大多數的人認為風箏起源于中國,而后廣傳于全世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實際上,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戰國時,東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費時三年,以木制木鳶,飛升天空……”。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淄博境內),“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這是說墨子研究試制了三年,終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制造的這只“木鷂”(或“木鳶”)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公元前約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直至東漢期間,蔡倫發明造紙術后,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因此可以推斷,中國風箏已有兩千年以上歷史了。

中國風箏文化簡介

風箏真正的起源:

風箏真正的起源,現在已無法證明。有些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世故的親友,風箏所以在清明節鬼門短暫開放時,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風箏上,傳送給死去的親友。

風箏最初的用途:

通風報信,作為信號。

風箏的相關歷史:

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大多數的人認為風箏起源于中國,而后廣傳于全世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實際上,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戰國時,東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費時三年,以木制木鳶,飛升天空...」。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濰坊境內),「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這是說墨子研究試制了三年,終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制造的這只木鷂是最早的風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約紀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十三世紀時,意大利馬可·波羅自中國返回歐洲后,始傳到世界各地。

據古書記載:“五代李鄭于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后于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故名風箏。”故而不能發出聲音的叫“紙鳶”,能發出聲音的叫“風箏”。

古代風箏,曾被用于軍事上之偵察工具外,更進行測距、越險、載人的歷史記載。

風箏的用途有哪些

起源:風箏為中國人發明,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后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

用途:1、娛樂:人們戶外運動的好項目;2、軍事:古代風箏,曾被用于軍事上之偵察工具,還有測距、越險、載人等作用。

以上就是風箏的起源和歷史的全部內容,風箏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是歷史人物墨子做的。風箏是一種源遠流長的玩具,起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據傳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魯國有個叫墨子的哲學家,他發明了一種“空船”,用來測試風力和風向。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浪潮|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丰满熟妇区|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亚洲av无码无线在线观看| 人妻AV中出无码内射| 毛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片视频| 无码专区6080yy国产电影| 亚洲成a∨人片在无码2023|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 无码av高潮喷水无码专区线|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DVD在线观看| 无码高潮爽到爆的喷水视频app | 少妇无码AV无码一区|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免费无码又爽又高潮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L| 中文午夜乱理片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 八戒理论片午影院无码爱恋|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A∨视频网站| 无码专区永久免费AV网站| 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色欲| 无码丰满熟妇一区二区| 欧美性生交xxxxx无码影院∵| 激情射精爆插热吻无码视频| 午夜爽喷水无码成人18禁三级|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