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文?【小學四年級】上冊:1、題西林壁 作者:【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白話文翻譯: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那么,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觀潮》第三、四自然段;
3.《鳥的天堂》喜歡的部分,例如7、8、13自然段;
5.古詩兩首《題西林壁》、《游山西村》;
6.《爬山虎的腳》全文;
13.《白鵝》喜歡的部分如第5自然段;
15.《貓》喜歡的部分如,1.2.4自然段;
18.《頤和園》喜歡的部分,如2.4.5自然段;
20.《古詩兩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
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喜歡的部分,如7.9自然段;
31《飛向藍天的恐龍》把感興趣的部分背下來;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內容:
一、《長城》
1、長城修筑在崇山峻嶺之間,“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突出了長城之長。“才”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
2、《長城》是按由遠到近的順序寫的。
3、修筑在八達嶺的長城特點是:高大堅固。
4、垛子的位置:城墻外沿,作用:瞭望和射擊。城臺的位置:城墻頂,作用:屯兵。
二、《頤和園》
1、游覽頤和園的順序: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2、“聳立”體現出佛香閣的高;“一排排”說明了排云殿的占地面積大。
3、具體說明“獅子姿態不一”的話是:這么多的獅子,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4、《頤和園》是按照游覽的順序寫的。
5、長廊的長,佛香閣的高,排云殿的金碧輝煌,昆明湖的綠和靜,十七孔橋的獅子姿態不一。
【 #四年級#導語】《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主要描寫了被人們稱為"天下奇觀"的浙江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課文原文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后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觀潮臺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云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余波還在漫天卷地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
1.《觀潮》第三、四自然段;
3.《鳥的天堂》喜歡的部分,例如7、8、13自然段;
5.古詩兩首《題西林壁》、《游山西村》;
6.《爬山虎的腳》全文;
13.《白鵝》喜歡的部分如第5自然段;
15.《貓》喜歡的部分如,1.2.4自然段;
18.《頤和園》喜歡的部分,如2.4.5自然段;
20.《古詩兩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
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喜歡的部分,如7.9自然段;
31《飛向藍天的恐龍》把感興趣的部分背下來;
小學四年級上冊要背誦的課文有哪些介紹如下:
1、觀潮 第三四自然段
2、雅魯藏布大峽谷 第一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
3、鳥的天堂 第七八自然段
第一單元 日積月累 1、古詩兩首2、爬山虎的腳 第二至四自然段 3、蟋蟀的住宅 第
二單元日積月累 1、巨人的花園 第九自然段 課后資料袋部分2、幸福是什么 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3、小木偶的故事 最后一自然段 第三單元 日積月累 1、白鵝 2、貓
第四單元 日積月累 1、長城 2、頤和園3、秦兵馬俑 第三自然段 。
第五單元 日積月累 1、古詩兩首 2、P112資料袋。
第六單元 日積月累 成語故事最后一段 1、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
第七單元 日積月累 1、飛向南天的恐龍 。
小學生學語文的好方法如下:
1、要進行提前預習
在小學階段,其實就要讓學生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無論是對眼前的學習還是對今后的學習都是會有很大的幫助。
而學生想要學好小學語文,那么首先就是要做好提前預習的這一步,提前預習的重要性其實大家都是知道的,只不過真正能夠堅持做的沒有幾個人。
2、多閱讀大量的課外書
其實無論是小學生還是中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都要多閱讀一些課外的書籍,閱讀課外書籍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而且還會讓學生增長很多的見識。
以上就是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文的全部內容,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內容:一、《長城》1、長城修筑在崇山峻嶺之間,“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突出了長城之長。“才”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2、《長城》是按由遠到近的順序寫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