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因小失大的事例?2、《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有一只小猴子,第一次離開出生的山頂,一路往山下走去,看什么都很新鮮。到了山腳,小猴子看到地上有一粒芝麻,從沒見過,覺得是個好東西,就帶了跑路。走了沒多久,又看到一個玉米棒,那么,歷史上因小失大的事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承載著許多故事。“聞雞起舞、囊螢映雪”,說的是人勤勞刻苦的故事,“門可羅雀”講述的是人情冷暖,“未雨綢繆”提醒人們要事前做好準備,“孟母三遷”說的是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古代歷史上“因小失大”類型的故事有哪些呢?肢知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買櫝還珠。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這一直被當做負面例子來講。周幽王為了博美人一笑,放棄了天下。可謂是愛江山更愛美人。西周時,周幽王為博自己寵愛的妃子褒姒一笑,點燃了烽火臺,古時候的烽火臺是君王緊急的時候召集來的方式。當時,諸侯們看到這個緊急情況,立馬快馬加鞭地趕過來。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后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他了。等到了真正需要點燃烽火的時候,沒有一個諸侯來衫跡幫助他。
還有一個買櫝還珠的故事,買了珠子和盒子,卻把珠子還回去,可不是因小失大嗎?“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 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今世之談也,皆道辯說文辭之言,人主覽其文而忘有用 。
1、《烽火戲諸侯》
西周末年,周幽王為博褒妃一笑,不顧眾臣反對,竟數次無故點燃邊關告急用的烽火臺,使各路諸侯,長途跋涉,匆忙趕去救駕。結果,被戲而回,懊惱不已。
幽王從此便失信于諸侯,最后,當邊關真的告急之時,他點燃烽火卻再也沒人趕來救他了!不久,便死于刀下,亡了西周。西周第九代國君是周厲王,貪財好色,昏庸殘暴,激起了公元前841年的“國人(平民)暴動”。
周朝從此衰落下去,社會動蕩不安。周幽王在此演出了一幕“烽火戲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歷史鬧劇。
2、《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有一只小猴子,第一次離開出生的山枯讓掘頂,一路往山下走去,看什么都很新鮮。到了山腳,小猴子看到地上有一粒芝麻,從沒見過,覺得是個好東西,就帶了跑路。
走了沒多久,又看到一個玉米棒,小猴子想了,玉米棒比芝麻大多了,豈不是玉米棒更好,于是便丟掉了芝麻,撿起了玉米棒。一路繼續(xù)往前,又經過一個西瓜地,小猴子立馬丟掉了玉米,捧回了西瓜。
不過西瓜真的很重,小猴子抱著趕路倍覺辛滑螞苦,不遠處突然跳出了只小兔子,小猴子改變主意了,還是覺得小兔子好,于是丟了西瓜開始去追小兔子。當然怎么追得過小兔子呢?結果小猴子兩手空空,到最后什么都沒撿到。
3、《土木堡之變》
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侵犯他人領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勸阻,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令異母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大軍出征。
衛(wèi)懿公好鶴。
古人言:“玩物喪志”,過于沉迷所玩賞的事物就會喪失積極進取的壯志。春秋時期衛(wèi)懿公好鶴而亡國,可說是玩物喪志的典型。
衛(wèi)懿公是衛(wèi)惠公的兒子,名赤,世稱公嘩祥子赤。他愛好養(yǎng)鶴,如癡如迷,不恤國政。不論是苑囿還是宮庭,到處有丹頂白胸的仙鶴昂首闊步。許多人投其所好,紛紛進獻仙鶴,以求重賞。
衛(wèi)懿公把鶴姿正編隊起名,由專人訓練它們鳴叫,訓練和樂舞蹈。他還把鶴封有品位,供給俸祿,上等的供給與大夫一樣的俸糧,養(yǎng)鶴訓鶴的人也均加官進爵。每逢出游,其鶴也分班隨從,前呼后擁,有的鶴還乘有豪華的轎車。為了養(yǎng)鶴,每年耗費大量的資財,為此向老百姓加派糧款,民眾饑寒交迫,怨聲載道。
鶴色潔形清,能鳴善舞,確實是一種高雅的禽類,浮邱伯《相鶴經》這樣描述它:“體尚潔,故其色白。聲聞天,故其頭赤。食于水,故其啄長。棲于陸,故其足高。翔于云,故毛豐而肉疏。大喉以吐故,修頸以納新,故壽不可量。行必依州渚,止不集林木。蓋羽族之宗長,仙家之騏驥也。”
衛(wèi)懿公喜歡高貴典雅的仙鶴,本來無可厚非,但因此而荒廢朝政,不問民情,橫征暴斂,就難免要遭來災禍。周惠王十七年(前660)冬,北狄(今大同一帶)人聚兩萬騎兵向南進犯,直逼朝歌。
國王查理三世準備拼死一戰(zhàn)了。里奇蒙德伯爵享利帶領的軍隊正迎面消亂撲來,這場戰(zhàn)斗將決定誰統(tǒng)治英國。
戰(zhàn)斗進行的當天早上,查理派了一個馬夫去備好自己最喜歡的戰(zhàn)馬。“快點給它釘掌,”馬夫對鐵匠說,“國王希望騎著它打頭陣。”“你得等等,”鐵匠回答,“我前幾天給國王全軍的馬都釘了掌,現在我得打點兒鐵片來。”“我等不及了。”馬夫不耐煩地叫道,“國王的敵人正在推進,我們必須在戰(zhàn)場上迎擊敵兵,有什么你就用什么吧。”
鐵匠埋頭干活,從一根鐵條上弄下四個馬掌,把它們砸平、整形,固定在馬蹄上,然后開始釘釘子。釘了三個掌后,他發(fā)現沒有釘子來釘第四個掌了。“我需要一兩個釘子,”他說,“得需要點兒時間砸出兩個。”“我告訴過你我等不及了,”馬夫急切地說,“我聽見軍號,你能不能湊合?”“我能把馬掌釘上,但是不能像其他幾個那么結實。”“能不能掛住?”馬夫問。“應該能,”鐵匠回答,“但我沒把握。”“好吧,就這樣,”馬夫叫道,“快點,要不然國王會怪罪到瞎棚咱倆頭上的。”
兩軍交上了鋒,查拿神檔理國王沖鋒陷陣,鞭策士兵迎戰(zhàn)敵人。“沖啊,沖啊!”他喊著,率領部隊沖向敵陣。遠遠地,他看見戰(zhàn)場另一頭自己的幾個士兵退卻了。如果別人看見他們這樣,也會后退的,所以查理策馬揚鞭沖向那個缺口,召喚士兵調轉頭戰(zhàn)斗。
小兔、小象和小狗是好朋友。一天,一只狐貍肚子餓得咕咕叫,看見兔子他們正在森林里吃東西,心想:要是我和他們交朋友,我以后就不用找東西吃頌鋒了。想著,想著,就大搖大擺的走過去,對小兔說:“我能和你們交朋友嗎?”小兔說:“可以,可是你要用最真誠的心來對待我們。”狐貍點點頭,說:“那明天我們再在這兒見面。”說完,拿起一點小兔們吃的食物就走了。
第二天來的路上,狐貍看見小象和小狗正在救掉在水里的小兔,就走過去說:“小象,我?guī)湍隳脰|西,好嗎?”小象聽了,就答應狐貍的請求。哪知道這只狐貍把東西拿回家,又轉頭回來了。小象問狐貍:“你把東西放哪了?”狐貍咧嘴一笑,說:“我們先救小兔要緊,東西放哪,待會兒在說。”說完,狐貍便拿著石頭往水里扔,可是小兔卻已經在岸上了,原來,剛才那只在水里的兔子是假的,是小象想看狐貍是否能真的和它們交朋友,但是看見狐貍往水里扔石頭就很生氣,可他想:“干脆明天送她一個禮物讓它只知道自己錯了。
第二天,狐貍來到小河邊,小象就跟過來,對狐貍說:“這個送給你。”說完,把東西交給狐貍,就走了。狐貍連忙打開,“砰”的一聲巨響,把狐貍嚇死了。原來,這個禮物是一個紙炮。
這個禮物教育了狐貍,不能老想貪小便宜,不然會后悔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后悔往往來不及。
以上就是歷史上因小失大的事例的全部內容,蜀侯因小失大,為了區(qū)區(qū)一頭牛不但失去了國家,還丟掉了自己的性命。原因就是他既貪心又沒有遠見。貪念使人失去了清純的心,人在貪得無厭中,反而失去許多原來就擁有的福氣。貪婪常常會擋住我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