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著名國際歷史事件 西方國家的歷史 17世紀歐洲的科技成就 外國近代爭霸 有趣的西方歷史故事
1、尼祿·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日耳曼尼庫斯,古羅馬帝國的皇帝,54年到68年埋彎在位。在一天的晚上,羅馬城內發生了大火,整整燃燒了一個星期之久。在這場大火中燒毀了14個城區,有些人看毀液攜見尼祿曾在高臺上,望著火海在拉琴,唱著自己的歌。之后在政治上不斷的懷疑他人,并且命令全國戒嚴,殺害了許多的官員。另外,尼祿還纖伏曾瘋狂屠殺基督教徒。
2、伊凡·瓦西里耶維奇,又被稱為伊凡雷帝,是俄羅斯歷史上的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是俄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暴君之一,他曾斥巨資制作了一頂世上最漂亮、最昂貴的皇冠,總共用去了3斤黃金、100顆鉆石、136顆從世界各地搜羅來的綠寶石。據說,當時30匹戰馬才能換得這頂皇冠上的一顆綠寶石。
3、馬達加斯加女王,1828到1861年在位。原為拉達馬一世之王后,其夫死后加冕為女王,對內實行高壓,每年要在鱷魚池里處死上萬人,有“女尼祿”之稱。
斯巴達克起義
羅馬共和時期最大的一次奴隸起義。斯巴達克是色雷斯人,曾在羅馬軍隊服役,逃走后又被俘,公元前73年被送到加普亞城的一個角斗士學校,成為角斗奴隸。因不堪奴隸主虐待,密謀起義,率領70多名角斗士逃往維蘇威火山。公元前71年在加普里亞展開決戰。在羅馬的優勢兵力下,起義軍戰敗。斯巴達克英勇犧牲,6000多名起義奴隸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次起義打擊了羅馬奴隸主的統治,加速了羅馬共和國的滅亡。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也叫“清教徒革命”。17世紀英國確立資產階級統治的革命。17世紀初,英國資產階級、新貴族與封建專制王朝斯圖亞特王朝的矛盾尖銳。封建專制制度已成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嚴重障礙。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詹姆士二世繼位,企圖恢復天主教,危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國會中資產階級、新貴族于 1688年發動政變(也稱“光榮革命”),推翻復辟王朝,迎立詹姆斯二世之女瑪麗及其夫荷蘭執政威廉為英和女王國國王,最終在英國確立君主立憲政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辟了資產階級世界革命的時代,通常把1640年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工業革命
又稱產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由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的轉變過程。這場革命最早發源于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它既是生產技術的革新,也是生產關系的變革。英國工業革命始于棉紡織業,逐步發展到采掘、冶金、機器制造等部門,到19世紀30年代末,英國工業革命基本完成。法、美、德、日、俄等國也在此后進行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為資本主義制度在19世紀最終戰勝封建制度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它也使得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工人運動不斷發展;工業革命也使得世界的聯系日益緊密。
拿破侖戰爭
19世紀初拿破侖統治下的法國與歐洲反法聯盟國家進行的一場國際戰爭。督政府統治法國期間,拿破侖受命遠征意大利,取得對第一次反法聯盟的重大勝利。霧月政變后,又贏得了對第二次反法聯盟的勝利,1804年稱帝后不久又取得了奧斯特利茨戰役的輝煌勝利,擊潰了第三次反法聯盟。1806年和1807年,通過耶拿戰役、弗里德蘭戰役打敗了第四次反法聯盟的重要成員國普魯士和俄國。1809年,法國擊退第五次反法聯盟,1812年拿破侖遠征俄國,但最終慘敗。1813年,拿破侖還未來得及喘息,以英、俄等國為主的第六次反法聯盟組成,在1814年3月的萊比錫會戰中大敗拿破侖。1815年3月拿破侖只身率少數人在法國南部,重返巴黎再登皇位。第七次反法聯盟立即組成,雙方大戰于滑鐵盧,拿破侖戰敗,被流放至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島。1814年反法聯盟國家與法國在維也納召開會議,法國作為戰敗國與反法聯盟簽訂和約。拿破侖戰爭給法國人民和被占領民族帶來很大災難,但戰爭把法國革命思想傳遍歐洲各地,極大地摧毀了歐洲封建制度。
巴黎公社革命
1871年法國巴黎工人舉行的奪取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具有歷史首創精神的革命。法蘭西第二帝國末期,社會主義思想在工人中傳播很廣。 3月18日巴黎工人起義,奪取了政權。梯也爾政府逃往凡爾賽。26日進行了巴黎公社委員會的選舉,28日正式成立巴黎公社。5月21日,凡爾賽反革命軍在普魯士軍隊的幫助下,攻入巴黎。經過激烈的巷戰,28日公社失敗。巴黎公社在工人運動和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留下了極寶貴的經驗,它的革命原則是永存的。
美國獨立戰爭
也稱“北美獨立戰爭”。1775~1783年北美13個殖民地人民推翻英國殖民統治、爭取獨立的戰爭。1775年4月19日,波士頓郊區的來克星頓打響了獨立戰爭的第一槍。5月10日,殖民地13個州代表在費城召開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組織大陸軍的決議,任命喬治·華盛頓為總司令。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正式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成為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1781年英軍主力在約克鎮被擊潰,康華利率軍投降,戰爭結束。1783年9月英美簽訂《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在美洲出現了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美國獨立戰爭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它推侍猜游翻了英國殖民統治,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老銷辟了道兆敗路。
明治維新
19世紀后半期日本明治政府推行的資產階級改革運動。1868年1月,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把政權交還給明治天皇。在倒幕派人物的主持下,新政府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史稱“明治維新”。通過明治維新,日本廢除了封建幕藩體制,擺脫了殖民地危機,建立起近代民族國家,保障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它是日本由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的轉折點。但是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使帶有封建性、壟斷性的國家資本和特權財閥資本得到迅速發展,導致日本成為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國家。并很快走上對外侵略的道路。
俄國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俄國無產階級在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的社會主義革命,因發生在俄歷十月份,故稱。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裝起義開始。11月7日起義獲得勝利。當晚,全俄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宣布全部政權歸蘇維埃。8日通過《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8日晚上組成了列寧為主席的第一屆蘇維埃政府—— 人民委員會。從1917年10月到1918年3月,全國各地相繼建立起蘇維埃政權。十月革命是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創建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開辟了人類歷史新紀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至1918年同盟國與協約國兩大帝國主義集團為瓜分世界而進行的戰爭。1914年6月28日的薩拉熱窩事件成為大戰的導火線。7月23日奧匈向塞爾維亞提出最后通牒,并于7月28日向塞宣戰。俄國為支持塞爾維亞于30日宣布總動員。8月1日及3日德軍以此為借口先后向俄、法宣戰。4日,英國對德宣戰。6日奧匈對俄宣戰。8月23日日本對德宣戰。1918年3 至7月,德國在西線發動4次攻勢全部受挫。8月,協約國全線反攻。9月29日保加利亞投降。10月31日土耳其退出戰爭。11月3日奧匈宣布投降。同時德國爆發革命,君主政體被推翻。11月11日,德國代表在法國貢比涅森林的雷通德車站,同協約國軍司令、法國元帥福煦簽署了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國際關系產生了重大影響。戰爭導致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在俄國的勝利,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解放運動的發展;與此同時,資本主義的歐洲各國卻走向了衰落。
巴黎和會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和戰敗國在巴黎召開的和平會議。會議操縱在美、英、法的政府首腦中。會議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協約國又同奧地利、保加利亞、匈牙利和土耳其分別簽訂了合約。《凡爾賽和約》連同這些條約,構成了所謂的“凡爾賽體系”。由此建立了帝國主義戰后的新秩序。
1929年經濟大危機
迄今為止世界歷史上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經濟危機。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紐約股票市場一開盤就出現價格狂跌,并很快波及世界各地,被人們稱為“黑色星期四”。這次危機涉及工、農、商、金融等各行各業,并一直持續到1933年,危機期間,農產品價格暴跌。危機期間,各國先后爆發金融危機,大批銀行倒閉。在美國, 1929~1933年共有10500家銀行破產,占全國銀行的49%。這次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矛盾的集中爆發,它激化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引發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動蕩。同時,這次經濟危機也成為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它宣告了自由放任資本主義時代的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
世界人民和反法西斯國家反對德意日軸心國的反法西斯戰爭。1931年,日本侵占中國東北。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同一年德意日結成軸心國集團。1937年7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由于英、法、美推行綏靖政策,1938年至1939年3月,德國吞并奧地利,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5年5月2日,蘇軍攻克柏林,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結束。戰爭沉重地打擊了國際帝國主義力量,促進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使社會主義力量空前壯大,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推動了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
太平洋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法西斯發動的侵略戰爭,這場戰爭以日本為一方,以美國、英國、荷蘭、澳大利亞、新西蘭及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反法西斯盟國為一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蘇聯衛國戰爭
1941~1945年,蘇聯人民為反對法西斯德國及其歐洲、亞洲盟國侵略而進行的正義戰爭。
波茨坦會議
1945年7月17日~8月2日蘇、美、英三國政府首腦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舉行的國際會議。參加者有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斯大林、美國總統杜魯門、英國首相丘吉爾。會議確定占領德國的政治原則是:非軍國主義化、民主化和肅清納粹主義,逮捕并審判戰犯;處理德國的經濟原則是:消滅德國作戰潛力,禁止軍事生產,發展和平經濟;蘇美英向德國所提賠償要求,將以德國境內的物資來滿足;劃定波蘭的國界。會議還達成了對意、羅、保、匈、芬政策的協議。會議還簽署了《波茨坦會議議定書》等文件。波茨坦會議對戰后國際關系格局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原子彈的問世
1945年7月16日,美國研制的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斯地區爆炸成功,宣告原子彈誕生。整個研制過程被命名為曼哈頓工程。從1942年8月至1945年上半年,科學家們經過3年的時間終于研制出一顆實驗用原子彈,并于1945年7月16日5時30分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沙漠地帶爆炸成功。原子彈所顯示的巨大殺傷力使世界震驚,它成為擁有國對弱小國家進行威懾的政治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超級大國為爭奪世界霸權,展開了以核武器研制為主要內容的軍備競賽,為核戰爭做準備,嚴重威脅著世界的和平與安全。
冷戰
二戰后以蘇、美為首的東、西兩大集團之間,主要是美、蘇之間所進行的除直接戰爭之外的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意識形態等各個領域的對抗爭奪。“冷戰”一詞是美國政論家赫伯特·斯沃普最早提出的。冷戰從丘吉爾富爾敦演說發出信號、杜魯門主義出籠興起到1990年11月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第二次首腦會議宣告結束,持續時間達40多年。從某種意義上說世界當代史就是一部冷戰史。
第一次中東戰爭
又稱巴勒斯坦戰爭。阿拉伯國家反對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國的戰爭。1947年聯合國通過關于巴勒斯坦分治決議。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布正式成立。5月15日,埃及、外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等5國的軍隊不宣而戰,進攻以色列,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此后,恢復巴勒斯坦人的民族權利,便成為中東問題的核心。
萬隆會議
又稱亞非會議。亞非獨立國家第一次在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與的條件下舉行的大型國際會議。1955年4月18日,亞非會議在印尼萬隆市開幕。有29個國家340名代表出席會議。與會代表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在中國總理周恩來 “求同存異”方針獲得普遍接受的情況下,萬隆會議排除外界干擾,圓滿結束。萬隆會議增進了亞非國家間的相互了解,提高了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的自信心,推動了亞非國家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同時它表明亞非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的政治力量已開始登上國際舞臺,并向舊的國際關系格局發起沖擊。
朝鮮戰爭
1950年至1953年朝鮮人民反對美國侵略、爭取祖國統一和獨立的戰爭。1950年6月25日,南北朝鮮從“三八線”沖突發展為全面內戰。6月27 日,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對北韓的行動采取警察行動》的決議。7月7日,安理會決定成立由美、英、法等15國組成“聯合國軍”。9月15日,“聯合國軍”在仁川。朝鮮戰爭由內戰演變為美國以聯合國名義干涉朝鮮的國際戰爭。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1950年 10月至1951年5月,中朝兩國軍隊勝利進行五大戰役,把美軍趕到“三八線”以南,美國不得不同意于1951年7月同朝中代表舉行停戰談判。1953年 7月27日,中朝代表與美方代表在板門店簽訂了《關于朝鮮軍事停戰協定》,朝鮮戰爭宣告結束。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地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這顆衛星名為“斯普特尼克1號”,總重量83.6公斤,每96分鐘繞地球一周。這顆衛星是用蘇聯試制的世界上第一枚洲際彈道火箭的改裝型發射升空的。繞地球飛行6個月,1958年墜入大氣層。這顆衛星發射成功表明人類已經跨入太空時代。
發射蘇聯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
1961年4月12日,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宇航員是27歲的空軍飛行員尤·阿·加加林少校。這艘宇宙飛船名為“東方1號”,它在距離地球188英里的太空軌道上,以每小時17400英里的速度環繞地球飛行1周,歷時1小時零48分,然后在蘇聯薩拉托夫州的斯梅洛夫科村安全著陸。 “東方1號”宇宙飛船的發射成功,標志著人類在探索宇宙空間這一科學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時也表明了蘇聯在這一領域相對于美國的優勢。
馬歇爾計劃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爭奪全球戰略重點歐洲的擴張計劃。1947年6月5日,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發表演說,首先提出援助歐洲經濟復興的方案,故名。1948年4月3日美國國會通過了《對外援助法案》,馬歇爾計劃正式實施。計劃原定期限5年(1948~1952),1951年底,美國宣布提前結束,代之以《共同安全計劃》。馬歇爾計劃是戰后美國對外經濟技術援助最成功的一幕,是美國壟斷資本利用美援拉攏西歐盟國,抗衡蘇聯,爭奪西歐市場的重要手段,它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對西歐的聯合和經濟的恢復起了促進作用。
水門事件
美國總統競選活動中的一件政治丑聞。因事發于華盛頓水門大廈而得名。在1972年總統競選中,共和黨的總統競選委員會為了刺探民主黨人的競選策略和選舉活動情報,于6月17日潛入民主黨設在水門大廈的總部偷拍文件并安裝竊聽裝置,被警衛人員發現當場拘留。1974年3月,調查委員會裁定尼克松參與了掩蓋白宮官員卷入非法進入民主黨總部的水門事件真相的陰謀。參議院司法委員會進一步搜集證據準備彈劾總統。7月30日司法委員會以27比11票通過彈劾總統案,罪名是掩蓋水門事件、濫用職權和拒絕接受調查委員會的傳票。8月8日,為避免遭眾議院彈劾,尼克松正式宣布辭職,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被迫辭職的總統。
星球大戰計劃
1983年3月美國總統里根提出的以太空為基地的戰略防御計劃。1984年初,美國國防部正式向國會提出“星際戰爭防務計劃”。冷戰結束后美國政府于 1993年5月13日宣布中止計劃的實施,但10年中已耗資320億美元。星球大戰計劃是美蘇戰后40多年軍備競賽的產物,是美國為了確立自己對蘇聯的全面軍事優勢而采取的戰略。由于這一計劃耗資巨大,不僅加劇了美蘇軍備競賽,也增加了雙方的經濟負擔。
匈牙利事件
1956年10月11日匈牙利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1956年10月22日,裴多菲俱樂部向匈黨中央提出“十點要求”,要求將拉科西開除出黨,由納吉出任總理,按平等自主原則調整匈蘇關系等。10月23日下午,布達佩斯高校學生開始游行示威。工人和市民陸續加入。一些示威者與保安部隊發生了沖突。11月4 日,蘇軍出兵平息了騷亂。納吉被捕并被處死。在整個事變過程中,約有4000余名匈牙利人喪生,直接經濟損失達220億福林。1989年之前匈政府一直認為這一事件是反革命事件。1989年則為事件平反,認為它屬于人民起義。
以色列國的建立
猶太民族國家在1948年的建立。19世紀末,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興起。英國出于自身利益考慮于1917年發表《貝爾福宣言》,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民族之家”。1947年11月 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即《巴勒斯坦將來治理問題的決議》,規定1948年8月1日結束英國的委任統治,建立兩個國家:猶太國,面積?1.52?萬平方公里,人口138萬;阿拉伯國,面積1.15萬平方公里,人口70萬。1948年5月14日,猶太人根據聯合國分治決議宣布成立以色列國,首都在特拉維夫(1950年遷往耶路撒冷)。
古巴革命
古巴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1958年春,巴蒂斯塔糾集軍隊圍剿馬埃斯特臘山區,被起義軍擊敗。起義軍從防御轉入進攻。1958年8月,起義軍分三路向巴蒂斯塔的統治發動進攻。1959年1月1日,起義軍進占圣地亞哥,巴蒂斯塔乘飛機逃離古巴。2日哈瓦那獲得解放。與此同時,在古巴其他城市,“七·二六”運動組織的地方武裝接管了當地的軍隊與政府。起義軍控制了古巴全國,巴蒂斯塔獨裁政權土崩瓦解。美國對古巴半個多世紀的殖民統治隨之宣告結束。1959年2月16日,組成了由卡斯特羅任總理的新政府,古巴革命取得勝利。
第二次中東戰爭
又稱蘇伊士運河戰爭。英法為奪取蘇伊士運河勾結以色列對埃及進行的侵略戰爭。 1956年7月,埃及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軍隊突然侵入西奈半島,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11月1日,聯合國召開緊急會議,于3日通過立即停火和要求英、法、以撤軍的決議案。11月6日,英法宣布接受聯合國的決議。英法軍隊于12月22日撤出埃及,以色列于1957 年3月8日撤軍,第二次中東戰爭結束。埃及人民通過斗爭收回了蘇伊士運河的主權。
不結盟運動
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奉行獨立自主、和平中立和不結盟政策的第三世界國家的政治運動和組織。1956年7月,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印度總理尼赫魯、埃及總統納賽爾在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島會晤,發表聯合聲明,主張各國之間和平共處和友好合作,堅持民族獨立、反對加入軍事集團。不久蘇加諾和恩克魯瑪也簽署了這份聯合聲明。1960年 9月,5人趁聯合國大會之機再次會晤,醞釀發起不結盟運動。1961年6月,在開羅召開了籌備會議,9月,第一屆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召開,共有25個國家的代表參加。不結盟運動宣告正式形成。截止至1994年,不結盟運動共有109個成員國,覆蓋了全世界近三分之二的國家和二分之一的人口。不結盟運動的形成,標志著第三世界國家的獨立力量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并從根本上沖擊著兩極關系格局。
豬灣事件
又稱吉隆灘事件。1961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利用雇傭軍侵略古巴的事件。古巴革命勝利后,實行土地改革,把大批美資企業收歸國有。美古兩國關系逐漸惡化。美國試圖從經濟上打擊古巴,取消了從古巴進口食糖的定額。與此同時,美國情報局經艾森豪威爾政府批準,招募古巴流亡分子進行訓練,準備武裝干涉古巴。 1961年1月美國與古巴斷交。4月17日,1400多名雇傭軍在美軍飛機和軍艦的掩護下,從古巴中部拉斯維利亞省南部。美國還空投一批雇傭軍傘兵到這一地區。雇傭軍占領了長灘和吉隆灘,并向北推進。古巴軍民同入侵者展開英勇的搏斗。至19日全殲雇傭軍。吉隆灘戰役失敗后,美國在古巴的侵略勢力被徹底驅逐。
第三次中東戰爭
又稱“六五戰爭”。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發動對阿拉伯國家的侵略戰爭。1967年6月5日清晨,以色列對埃及、敘利亞、約旦進行突然襲擊。1967年11月22日,安理會通過第242號決議,要求以色列軍隊撤出其戰爭中占領的土地,同時要求阿拉伯國家尊重并承認以色列主權。但以色列拒絕執行。此后,中東出現不戰不和的局面。
第四次中東戰爭
又稱“十月戰爭” 或“齋月戰爭”、“贖罪日戰爭”。埃及、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游擊隊為收復被以色列占領的土地而發動的戰爭。1973年10月6日(猶太教贖罪日,同時又是穆斯林的齋月),埃及集中8萬軍隊,向以色列占領下的西奈半島發起突然攻擊;敘利亞軍隊也直趨戈蘭高地;巴勒斯坦游擊隊則在以色列占領區內打擊以軍。10月 22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338號決議,要求交戰雙方就地停火。埃、敘和以色列宣布接受,戰爭結束。1974年1月和5月,埃以、敘以分別簽署了脫離軍事接觸的協議,埃及收復了蘇伊士運河東岸一塊狹長地帶,敘利亞收回戈蘭高地的部分地區。在埃、敘和以色列之間建立緩沖區,由聯合國部隊駐扎。但以色列仍占領著“六·五”戰爭中侵占的絕大部分阿拉伯領土。
越南侵略柬埔寨
1978年越南在蘇聯支持下對柬埔寨的侵略戰爭。 1978年12月25日,得到蘇聯支持的越南出動25萬軍隊分5路入侵柬埔寨,1986年3月,民柬聯合政府提出解決柬埔寨問題的8點建議。柬埔寨人民的抗越斗爭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支持。聯合國多次通過譴責越南侵略和要求越南從柬埔寨撤軍的決議。中國一貫大力支持柬埔寨人民的抗越斗爭。日本和西歐都宣布中止對越南的經濟援助。蘇聯自戈爾巴喬夫上臺后外交政策全面調整,對越南的支持減弱。1989年9月,越南終于撤出它在柬埔寨的全部軍隊。
蘇聯入侵阿富汗
蘇聯出兵干涉阿富汗內政的事件。1979年12月27日晚,蘇聯以突然襲擊的方式空運大批軍隊控制了喀布爾,推翻阿明政權,扶植巴·卡爾邁勒組織新政府。蘇聯開始了近10年的侵略戰爭,卻一直取勝無望。1986年11月,蘇共領導終于作出了在保障阿富汗中立地位的前提下,盡快撤出的決定。1988年4 月14日,巴基斯坦、阿富汗、美國和蘇聯在日內瓦簽署了關于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的協議。5月15日,蘇軍開始撤出。1989年2月15日,最后一批蘇軍撤出阿富汗領土。蘇聯侵阿戰爭以失敗告終。蘇聯入侵阿富汗是戰后蘇聯擴張的頂點。
兩伊戰爭
1980年至1988年伊朗與伊拉克之間的邊界戰爭。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出兵伊朗,迅速占領伊朗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兩伊戰爭爆發。戰爭導致了海灣地區局勢的緊張。 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要求兩伊立即停戰談判的598號決議,伊拉克立即表示同意。伊朗于1988年7月18日正式宣布接受。8月20 日,兩伊停火,戰爭結束。由于軍費開支巨大,雙方都變成了債務國。
海灣戰爭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和吞并科威特后,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盟出兵打擊伊拉克的戰爭。1990年8月2日清晨,伊拉克突然出動10萬大軍,在350 輛坦克的掩護下,大舉入侵科威特,迅速占領了科威特市。1991年1月17日,多國部隊發起代號為“沙漠風暴”的軍事行動,出動大批飛機對伊拉克進行空襲。2月24日,多國部隊發動代號為“沙漠軍刀”的陸、海、空立體式的地面進攻,很快便解放了科威特。27日,伊拉克政府致函安理會,宣布接受安理會有關伊科沖突的全部決議。28日上午,多國部隊中止戰爭,海灣戰爭結束。4月3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687號決議。海灣戰爭是美國霸權主義與伊拉克地區霸權主義之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具有全球影響、參戰國家最多的一場大規模戰爭,它對冷戰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北愛爾蘭問題
英國同愛爾蘭之間有關北愛爾蘭領土歸屬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愛爾蘭民族獨立運動高漲。1921年12月,英國政府被迫簽訂《英愛條約》,允許愛爾蘭南部26郡成立邦,享有自治權,北部6郡仍劃歸英國,成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1937年愛爾蘭自由邦成為共和國。1949年4月愛爾蘭共和國宣布脫離英聯邦。此后,愛爾蘭共和國要求歸還北愛爾蘭,實現愛爾蘭的統一。1972年,英國停止了北愛爾蘭地方政權的活動,對北愛爾蘭實行直接管理。1982年在北愛爾蘭舉行議會選舉,恢復了北愛爾蘭的地方政府。1985年,英國同愛爾蘭通過談判達成協議,確認英國對北愛爾蘭擁有長期主權,而愛爾蘭共和國則在北愛爾蘭事務中擁有正式發言權,北愛爾蘭地位的變化應由大多數當地居民來決定。此后至今,雙方仍斷斷續續進行談判。
耶路撒冷問題
阿、以對耶路撒冷城歸屬問題的爭端。1947年11月聯合國關于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中規定耶路撒冷市為國際城市,由聯合國管理。1948年5月第一次中東戰爭后,耶路撒冷東城由約旦控制,西城由以色列控制。1950年4月,約旦將耶路撒冷東城和約旦河西岸一起并入約旦版圖。以色列隨即將其政府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西城。1967年6月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占領了耶路撒冷東城,并對東城實施法律和行政管理,鼓勵猶太人到東城定居。1980年5月,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為其首都。6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宣布以色列改變耶路撒冷地位的決定無效,應予廢除。7月,以色列又通過一項法律,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和不可分割的首都”。阿拉伯國家于1979年6月成立耶路撒冷委員會,申明耶路撒冷的阿拉伯性質,譴責以色列的非法行徑。1984年,耶路撒冷委員會決定把5月18日定為耶路撒冷日,伊斯蘭國家在每年的這一天舉行各種紀念活動,反對以色列吞并耶路撒冷,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1988年11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全國委員會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國,首都為耶路撒冷。直到今天,耶路撒冷歸屬問題依然是阿以沖突中一個重要問題。
『壹』 外國歷史故事有哪些
〈世界歷史通史〉那里面有很多故事。
『貳』 外國古代歷史故事(2個)一個約300字
鐵釘誤國
國王理查三世和公爵亨利準備拼死一戰,這場戰爭將決定誰統治英國。戰爭進行的當天早上,理查派一個馬夫備好自己最喜歡的戰馬。
“快點給它釘掌.”馬夫對鐵匠說,“國王希望騎著它打頭陣。”
“你得等等。”咐銷鐵匠回答,“我前幾天給國王全軍的馬都釘了掌,現在我得找點兒鐵片來。”
“我等不及了。”馬夫不耐煩地叫道。鐵匠從一根鐵條上弄下四個馬掌,把它們砸平,整形后,釘在馬蹄上,可是缺了一顆釘子。在馬夫的催促下,鐵匠只好將馬掌掛在蹄子下。
兩軍交鋒了,理查國王就在軍隊陣中。正在他沖鋒的時候,還沒走到一半,那只掛著的馬掌掉了,戰馬跌倒在地,理查也被掀翻在地上。他還沒有抓住韁繩,驚恐的馬就跳起來逃走了。理查環顧四周,他的士兵紛紛后退,亨利的士兵包圍了上來。
他在空中揮舞寶劍,“馬!”他喊道,“一匹馬,我的國家傾覆就因為這一匹馬!”
居里夫人辨車衡謹游痕
清晨,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化學家居里夫人(1867-1934年)騎自行車上街。這時,剛下過雨,空氣清新沁人。街上非常寧靜,很少有行人。突然,她發現在路旁躺著一個正在流血的警察,腹部被人刺傷、生命危在旦夕。居里夫人忙解下脖子上的圍巾,捂住警察的傷口,警察痛苦地 *** 著,斷斷續續地告訴居里夫人:五六分鐘前,他查問一個青年,那青年突然拔刀朝他刺去,接著騎上警察的自行車逃走了。警察說著,用手朝犯人逃跑的方向指了指,就咽氣了。
有一些人路過,居里夫人就請他門幫忙照料一下,自己向警察所指的方向追去。但沒跑多遠,前面出現了岔道。兇手往哪邊跑的呢?她朝兩邊望去,左邊和右邊的路,都是不太陡的上坡路。在離開岔口四十米的地方,兩邊的路都鋪了一層黃沙。她先觀察了一下右邊的路,在松軟的黃沙層上清晰地有著自行車車胎的痕跡。她想:“兇手好像是從這條路逃走的。”但她馬上發現在左邊路上的黃沙層上,同樣留有車胎的痕跡,她仔細地分析了兩邊車胎的痕跡:右邊路上的車胎痕跡,是前后輪深淺大致相同;而左邊路上前輪的車胎痕跡,要比后輪的淺。她想了想,馬上明白了。
這時,有個刑警也騎著自行車趕來了。居里夫人說:“兇手是從右邊這條路逃跑的。因為通常騎自行車的人,他的身體重量是在后輪上,所以在平坦的路上或下坡時,前輪車胎的痕跡淺,后輪車胎的痕跡深。在上坡時,由于騎車的人必須朝前彎著腰,使重心落到把手上,前輪和后輪車胎的痕跡就大致相同了。現在這兩條路都是上坡,那兇犯車輪的痕跡應該前后的深淺差不多,而右邊路上的痕跡正是這樣,所以兇手是打右邊逃走的。左坡路上是下坡的痕跡,不可能是兇犯的。
刑警點點頭,急急追去,果然追到了那個兇犯。
『叁』 誰知道一些外國的歷史故事
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是那樣偉大,不僅受到本土臣民的愛戴,而且還得到友邦和鄰國的尊敬,可以說,他是最幸福的國王。他還娶了一位美麗賢惠的公主做王后,這使得他更加歡樂開懷。夫妻倆相親相愛,生活得非常甜蜜與幸福。不久,他們生了一個女兒,這是他們純潔愛情的結晶。雖然他們后來沒有生更多的孩子,可由于這位小公主長得十分嬌美可愛,他們并沒有一點遺憾。
國王的宮殿富麗堂皇,大臣們聰明能干,官員們誠實勤勉,仆人們忠心耿耿地盡職盡責。寬敞的馬廄里養滿晌御了天下聞名的各種駿馬,身上披著華麗而貴重的馬衣。然而,那些前來參觀馬廄的外國客人卻感到非常驚訝,因為馬廄中最令人注目的地方,竟拴著一頭驢子,在那兒晃動著它那又長又大的耳朵。國王把這頭驢子安排在這個特別顯眼的地方是有道理的,而不是一時突發奇想,因為這頭珍貴的家畜值得享受這種榮耀。原來,造物主賦予了它一種非凡的本領:從不在廄草上拉下污穢骯臟的糞便,而是在每天清晨將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美麗的金銀錢幣撒滿在廄草上,等人們早上醒來時去把它們撿起來。
但是,像老百姓一樣,國王的生活中也會出現波折,好中有壞。老天爺突然使王后身染重病。醫生們用盡各種辦法為她治療,都不見好。王宮中人人都為此難過極了 。國王既多情又極富同情心,更是憂傷得不能自拔。他不相信婚姻就是愛情的墳墓這句有名的諺語,到全國所有的寺廟中去虔誠地許愿祈禱,寧肯用自己的生命來保佑他親愛的妻子。可這一切都是枉然,上帝和仙女并不因為他的祈求而動心。
王后感到自己咽氣的時候就要到來,就對淚流滿面的丈夫說:“我死之前,求你一件事,那就是,要是你想再娶的話……”國王聽她說到這里 ,忍不住大聲痛哭。他握住王后的手,任自己的淚水滴在她手上。他對王后說,千萬不要和他再提重娶的事。
“不,不 ,”他最后說 ,“親愛的王后,還不如讓我跟你一起走呢!”
“國家,國家一定得后繼有人 。”王后說,語氣是那樣堅定,這使得國王更加悲傷 。“我只為你生了一個女兒,而國家需要一個和你相像的王子 。可是,看在你對我多年的情份上,求你答應我一件事:只有當你找到一位比我還要端莊美麗的公主時,你才能接受臣民們的殷勤美意。我請你對此立誓,這樣我就死也安心了。”
人們猜想:王后是有自尊心的,她之所以求國王立下誓言,是因為她相信這世界上再也沒有人可以和她媲美了,這樣就可以保證國王永遠不會再娶了。
王后終于死了。國王從來沒有這樣難過。他什么事也無心去做,只是日日夜夜哀號哭泣。對一個剛失去愛妻的鰥夫來說,這是可以理解的。巨大的悲痛沒有持續太久,王宮中的大臣要人們便聚集在一起,成群結隊地去見國王,乞求他再娶。國王開始聽到這個提議,覺得十分難受,眼淚又刷刷地流了下來。他向謀臣們重復了一遍他對王后立下的誓言,說他們是無法找到一位能和已故王后媲美的公主的,所以就不要提再娶的事了。
然而,大臣們根本不把這一誓言當回事。他們說,對一個王后來說,美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品德,而且能夠生兒育女。他們還說,國家有了繼位的王子才能保證國泰民安。小公主雖說具備作為一個偉大王后的品德,但是只能找一個外國人來作丈夫,而這個外國人會把她帶到自己的國家去。就算他留下來和公主一起治理我們的國家,他生下來的后代和國王的血統也就不相同了。這樣一來,國家就沒有國王自己的子孫,鄰國就有可能挑起戰爭,我們的王國也就可能被滅亡了。 聽完這些話,國王的心動了,回答說他將考慮滿足他們的要求。 果然,國王開始在那些待嫁的公主中選擇意中人。人們每天送給他一大疊可愛的畫像,可沒有一個比得上已故王后的風采,所以他也就決定不下來。
不幸的是 ,國王突然發現自己的女兒不僅容貌美麗驚人,使他著迷,而且在智慧和風度方面,也大大超過了先王后——她的母親。她的青春之美,她那討人喜愛的鮮嫩的肌膚,燃起了國王火一樣熾熱的愛情。他再也無法向公主隱瞞了,就對她說決定要娶她為妻,因為只有她才不會使他違背自己的誓言。
『肆』 外國歷史故事
不用有來深意的國外歷史故事·源最出名的就是是巴以沖突了·太經典了一個名族租用留一個名族的土地之后在其之上建國·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這個故事太經典啦···一個國家從無到有大家可以理解·一個國家用租借土地上從無到有·這才是經典·
『伍』 外國的歷史故事(英文的)
The Old Cat An old woman had a cat. The cat was very old; she could not run quickly, and she could not bite, because she was so old. One day the old cat saw a mouse; she jumped and caught the mouse. But she could not bite it; so the mouse got out of her mouth and ran away, because the cat could not bite it. Then the old woman became very angry because the cat had not killed the mouse. She began to hit the cat. The cat said, "Do not hit your old servant. I have worked for you for many years, and I would work for you still, but I am too old. Do not be unkind to the old, but remember what good work the old did when they were young."
『陸』 國外歷史小故事
據巴黎的一家報紙透露,里根1980年當選為總統時,前任總統卡特離開白宮之際,曾贈給他三封信,并一再告誡他不要輕易拆開這些信,只有當他施政處于危難關頭時,才可按序拆開,這些信將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好運。細心的前總統還給這些信加上了編碼。
里根只把卡特的話當成了一個善意的玩笑,未加在意。他遵守了諾言,一直沒動這些神秘的信件。1982年美國經濟狀況出現了嚴重的滑坡,國內局勢緊張,出現了動蕩的先兆。情急之中,里根猛然想起了前任的囑咐,馬上找出了卡特的那些信,并且拆開了第一封。第一封信里只有兩個字:罵我!這時候的里根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了自己該怎么辦。
接著里根就在各種場合責罵前任,明確表態美國經濟不景氣的現狀全部都歸罪于前些年政策的諸多失誤,聲稱正是這些失誤種下了禍根,導致了現今的經濟發展出現了多方面的困境。不過里根信心十足,說他有足夠的能力挽回這些過失。
里根富有煽動性的演說讓美國公眾信服,國內局勢很快安穩下來,經濟形勢慢慢好轉。卡特的簡短幾個字使里根從容擺脫困境。里根的聲望與日俱增。
時間進入1984年,這是里根執政的中期,也是關鍵時期。這時,美國 *** 被巨大的財政赤字困擾,舉步維艱,國會中的責難之聲不絕于耳,使百忙中的里根煩不勝煩無計可施。里根再一次處于危難關口,這時他又想起了卡特的那些信,他趕緊找出來打開第二封。第二封信和第一封一樣簡短,只有三個字:罵國會!
這一次里根已經有了經驗,他明白卡特的囑咐決不是空穴來風,這三個字大有深意。里根矛頭一轉,不再檢討施政的失誤,而是直指國會,歷數國會事事都來一手,阻撓他執行緊縮政策,以致出現這種赤字巨大的不堪局面。里根言之有理,美國國內對他的批評勢頭開始減緩,轉而怪罪國會。卡特的第二封信就這樣又一次在緊要關頭使里根擺脫危機。
而最精彩的是第三封信。1986年11月,里根不經國會批準,暗地里向伊朗出售了一批先進武器,并將所得美元盡數用于支持尼加拉瓜的反 *** 武裝。這件事影響深遠,國內大嘩,鬧出了一場類似于“水門事件”的丑聞。里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局面。這一次他沒有忘記卡特的第三封密信,但第三封信卻給了他一個意料不到的答案。
第三封信這樣寫道:為下任準備三個信封!
『柒』 求外國歷史故事
一天,父親送給他一把小斧頭。那小斧頭新嶄嶄的,小巧鋒利。華盛頓可高興啦!他想:父親的大斧頭能砍倒大樹,我的小斧頭能不能砍倒小樹呢?我要試一試。他看到花園邊上有一棵小櫻桃樹,微風吹得它一擺一擺的,好像在向他招手:“來吧,小華盛頓,在我身上試試你的小斧頭吧!”華盛頓高興地跑過去,舉起小斧頭向櫻桃樹砍去,只聽“咯嚓”一聲,小樹成了兩截,躺倒在地上。他又用小斧頭將小樹的枝葉削去,把小樹棍往兩腿間一夾,一手舉著小斧頭,一手扶著小樹根,在花園里玩起了騎馬打仗的游戲。
一會兒,父親回來了,看到心愛的櫻桃樹倒在地上,很生氣。他頭問華盛頓:“是誰砍倒了我的樹?”
華盛頓這才明白自己闖了禍,心想:今天準得挨爸爸揍啦!可他從來不愛說謊,就對父親說:“爸爸!是我砍倒了你的櫻桃樹。我想試一試小斧頭快不快。”
父親聽了華盛頓的話,不僅沒有打他,還一下把他抱起來,高興地說:“我的好兒子,爸爸寧愿損失一千株櫻桃樹,也不愿你說一句謊話。爸爸原諒誠實的孩子。不過,以后再也不能隨便砍樹了。”
這件事過去不久,秋天到了。一個早晨,鳥兒在樹上唱歌,樹葉和花草上的露珠在初升的太陽光中閃爍。華盛頓的爸爸一手拉著小華盛頓,一手拉著他的表哥走進了一片蘋果園中,只見一株株蘋果樹果實累累,壓滿枝頭。華盛頓的爸爸說:“嗨,兒子,”他指了指滿園的果樹,“瞧這兒,我的孩子,這許許多多的蘋果都是你的。”華盛頓一聽高興地拍起了手。爸爸低下頭對他說:“你還記得春天表哥來時帶來的那個又大又紅的蘋果嗎?”華盛頓一聽低下了頭,他用腳在松軟的泥土上劃來劃去,不知說什么好。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淚水晶瑩地望著爸爸,柔聲說:“爸爸,就原諒我這一次吧,我今后再也不那么小氣了。”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華盛頓的表哥在春天時到他家來做客,帶給小華盛頓一個大蘋果,爸爸告訴他要分給兄弟姐妹們吃,可華盛頓怎么也不肯。爸爸給他講了許多道理,可華盛頓還是不聽,直到后來爸爸對他保證說:“只要你愿意把蘋果分給大家一起吃,作為獎賞,萬能的上帝就會在秋天送給你許許多多的蘋果。”他才將蘋果分給了別人。今天,爸爸帶他到這兒來,就是要小華盛頓明白一個道理。
『捌』 外國歷史故事
列夫·托爾斯泰
『玖』 外國歷史故事(中英都要)
埃及的金字塔
獅身copy人面像
特洛伊木馬
“冒犯上帝的城市”巴比倫
埃及艷后
智慧的所羅門
圣地耶路撒冷
薩拉丁——阿拉伯人的英雄
奧林匹亞賽會
古城龐貝之謎
佛祖釋迦牟尼
愛琴文明
悲慘的角斗奴
空中花園
軍營斯巴達
“希臘的學校——雅典”
七大奇跡
亞歷山大大帝
羅馬城的建立
羅馬競技場
白鵝的功勛
愷撒大帝
羅馬帝國的滅亡
耶穌的傳說
查理大帝
十字軍東征
圣女貞德
但丁和神曲
橫跨歐亞非的奧斯曼帝國
梵蒂岡的誕生
基督教會的首腦——教皇
君士坦丁堡之戰
偉大的蘇里曼大帝
瑪雅文明
文藝復興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麥哲倫環球航行
罪惡的奴隸貿易
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矮子巨人——拿破侖
霧月政變
滑鐵盧戰役
太陽王——路易十四
威廉大帝
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槍
美國國父華盛頓
斷頭的國王
“倒幕”運動與明治維新
巴黎公社
五月流血周
攻克巴士底獄
俄國革命的鏡子——托爾斯泰
色當戰役
出身德國的俄國女皇
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
普加喬夫起義
不修邊幅的總統
“達爾文的看家狗”
一份被篡改的電報
國際航道——蘇伊士運河
約翰·布朗起義
白衣天使
“緬因”號事件
日俄旅順戰役
薩拉熱窩的槍聲
日德蘭大海戰
『拾』 外國歷史故事的介紹
《外國歷史故事》講述了:了解中外歷史文化的發展歷程。視野才會更開闊,看問題會更高遠。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是非常必要的。中外歷史故事編入了青少年課外閱讀中應該了解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在選編中,注重歷史的真實性,知識性、權威性,兼顧青少年的閱讀習慣,在可讀性、趣味性上也有偏重。與課本內容相呼應,相信能夠得到青少年讀者的歡迎。愿這兩本故事能夠,使青少年讀者在輕松閱讀中了解歷史,掌握知識,獲取營養,從而進一步掌握豐富的歷史知識。為推動世界歷史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
歐洲有著悠久的文明發展史。公元前4000~前2500年在南歐和西歐曾廣泛分布有巨石文化,隨后位于歐洲東南部的愛琴海地區勃興為世界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稱愛琴文明,給人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公元前6世紀,古羅馬國家興起,逐漸發展成一個囊括半個歐洲(大不列顛群島至多瑙河口一線以南)及北非、西亞在內的龐大帝國,而意大利所在的意大利半島一直是其政治和經濟的核心區域。紀元初年,歐洲人口約3200萬,其中半數以上分布于南歐,而東歐、北歐及不列顛群島合計尚不足1/10。公元3世紀后,羅馬帝國漸趨衰弱,原先居住在北歐的日耳曼人及居住在東歐的斯拉夫人相游畝慶繼大量入侵,這一歷史進程所伴隨的人口大遷移和經濟、文化上的廣泛交流,大大促進了歐洲的全面開發,14世紀中葉全洲人口達到8100萬,南歐的比重降神握至1/3,其他地區尤其是東歐均明顯上升。
15~16世紀,在南歐和西歐的一些國家中,資本主義開始萌芽,通過地理大發現和對海外殖民地的掠奪,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和英國相繼發展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強國,在隨后的資產階級革命和產業革命中,西歐進一步確立了在歐洲經濟、文化中的領先地位。19世紀中葉,北歐、中歐和東歐諸國也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南歐國家發展則相對緩慢。1900年歐洲人口為4.15億,南歐的比重已不足1/4。由于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19世紀歐洲的經濟、文化水平在世界上已遙遙領先,幾個歐洲列強的殖民地遍布各大洲,幾千萬歐洲人移居海外,對世界人文地理和經濟地理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20世紀的前半期,歐洲先后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策源地。由于戰爭的破壞,以及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歐洲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對下降,其人口占世界的比重由1900年的25%下降到1950年的20%,工業生產所占比重亦由65%降至45%。在這個過程中,歐洲政治地圖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917年并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又涌現出一批新的社會主義國家。自50年代起,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為一方,以華沙條約締約國為另一方,在歐洲形成了政治上和軍事上的長期對峙,這一基本形勢迄今沒有耐消根本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的40年中,歐洲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在世界上仍有著廣泛的、舉足輕重的影響。由于原有基礎或社會制度等的不同,戰后歐洲各地區的發展速度有較大差異,南歐、中歐和東歐發展較快,但西歐、北歐的經濟、科技發展總的水平在全洲范圍內仍處于領先地位。
國外歷史名寬譽橋人故事
國外歷史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歷史名人故事,快來看看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國外歷史名人故事,歡迎閱讀。
1、羅斯福
羅斯福在當選美國總統之前,家里被竊,朋友寫信安慰他。
羅斯福回信說:
“謝謝你的來信,我現在心中很平靜,因為:
第一、竊賊只偷走了我的財物,并沒有傷害我的生命。
第二、竊賊只偷走一部分東西,而非全部。
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2、里根
美國前總統里根,在任初期,有一次被槍擊中,身負重傷,子彈穿入了胸部,情況危急。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里根面對趕來探視的太太所說的第一句話竟是:
“親愛的,我忘記躲開了。”
美國民眾得知總統在身受重傷時仍能保持幽默本色,康復應該指日可待。他的幽默穩定了因受傷而可能產生的動蕩局勢。
發生事情的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從哪個角度去切入。
3、威爾遜
英國首相威爾遜,在一次演講中,在剛剛進行到一半時,臺下突然有個搗蛋分子高聲打斷了他:“狗屎!垃圾!”
威爾遜雖然受到了干擾,但他情急生慎猛智,不慌不忙地說:“這位先生,請稍安勿躁,我馬上就會講到你所提出的關于環保的問題。”
全場人不禁為他的`機智的反應鼓掌喝彩。
掌握自己的情緒,才能掌握自己的未來。
4、丘吉爾
一次,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公開場合演講,從臺下遞上一張紙條,上面只寫了兩個字“笨蛋”。
丘吉爾知道臺下有反對他的人等著看他出丑,便神色從容地對大家說:
“剛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寫信人只記得署名,忘了寫內容。”
丘吉爾不但沒有受到不快情緒的控制,反而用幽默將了對方一軍,實在是高!
一張口開蓮花香;一雙手勤做善事;一顆心有情有意;一輩子歡喜自在。
5、蕭伯納
有一次,蕭伯納在街上行走,被一個冒失鬼騎車撞倒在地,幸好沒有大礙。肇事者急忙虛模扶起他,連聲抱歉,蕭伯納拍拍屁股詼諧地說:
“你的運氣真不好,先生,如果你把我撞死了,就可以名揚四海了。”
有幽默感的人,凡事健康思考,保持正面態度,在遇到困難時,容易化險為夷。
6、卓別林
天才幽默大師卓別林曾被歹徒用槍指著頭打劫。卓別林知道自己處于劣勢,所以不做無謂抵抗,乖乖奉上錢包。
但是,他對劫匪說:“這些錢不是我的,是我老板的,現在這些錢被你拿走了,老板一定認為我私吞公款。兄弟,我想和你商量一下,拜托你在我帽子上開兩槍,證明我被打劫了。”
歹徒心想,有了這筆錢,這個小小要求當然可以滿足了,于是便對著帽子開了兩槍。
卓別林再次懇求:“兄弟,可否在我衣服和褲子上再各補一槍,讓我老板更深信不疑。”
頭腦簡單、被錢沖昏頭的劫匪統統照做,6發子彈全部打光了。這時,卓別林一拳揮去,打昏了劫匪,取回錢包喜笑顏開地離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