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與健康?因此人體中的化學元素與自然界存在元素的豐度有直接關系。所謂“天人合一”就是這個道理。環境化學背景值、人們的飲食習慣等影響著人體化學元素平衡,人體中多種化學元素又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子。那么,化學與健康?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離不開空氣、水和各種各樣的食物。人不飲水、不吃東西,幾天就會死亡,不呼吸空氣,得不到必需的氧氣,只能活上幾分鐘。
空氣和水是大自然賜給人類賴以生存的無價之寶。當前人類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如何防治大氣和水源的污染,保障人體健康。
在空氣、水和食物這三大資源中,人類在食物上花費的精力是最多的,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飲食不佳,營養不良,將直接影響人體的生長發育,降低學習和勞動能力,減弱對疾病的抵抗力。
凡是能夠作為食物的東西,如糧食、蔬菜、水果、肉、蛋、奶等,都含有充分的營養素,食物中的三大營養素是糖、脂肪和蛋白質。在人體內,糖被氧氣氧化后,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產生足夠的熱量,供人們進行各種活動的需要。糖也是維護心臟和神經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品。脂肪是組成人體的重要成分,脂肪的功能是供給人體熱量超過糖和蛋白質,所以人體是不能缺少脂肪的。蛋白質對生命具有重要意義,人體組織的生長和修補都不可缺少蛋白質。
除了糖、脂肪、蛋白質三大主要營養素之外,食物中還有人體必不可少的維生素。維生素的功能是使人體得到均衡發展,增強抵抗力,抵御各種傳染病。礦物質是構成人體的重要材料。例如骨骼、牙齒、大腦和神經的器官。
(一)人體中化學元素與環境中化學元素的關系
人類是自然環境演變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為了生存,人體必須從環境中攝取日常所需的元素和物質,并通過肌體內部的自我調節來適應環境的變化,以保持人體與環境的化學平衡。英國地球化學家Hamilton通過人體血液的成分分析發現,除原生質中C、H、O、N和巖石中的Si以外,人體中60余種元素的含量與地殼中元素的相對組成十分相似(圖5-2),這說明環境與人體之間的化學組成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如果人類的正常環境受到污染或破壞,環境的元素特別是微量元素就會出現異常,使人體內的微量元素比例失調,導致危及人體健康的后果。
(二)地球化學環境與地方病
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區域內流行的疾病,是指由于環境中某種或某些化學元素的不足或過量所引起的生理失調。
圖5-2 人體血液中和地殼中元素含量關系
1.甲狀腺腫
地方性甲狀腺腫是一種世界范圍特定地區的疾病,在我國也有廣泛分布。在我國,山區多于平原,內陸大于沿海。
地方性甲狀腺腫是由于人體中碘缺乏或過量而引起的。人體中70%~80%碘主要集中于甲狀腺體中。甲狀腺的功能是產生甲狀腺素,甲狀腺素一旦合成,便進入血液,并與血清蛋白相結合而被輸送到各個組織中,起激素的作用。
這個真說指爛畢起來就復雜了,我提個思路吧,化歷旦學有害健康,同時健康的保持又離不開化學。我是學有機藥物化學的,實驗中的各種試劑唯芹,原料得幾乎都是有毒的,有機實驗做多了對生殖,健康都產生了影響,但同時合成的藥物,又能對某些方面的健康疾病起到治療的效果,保持健康
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和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那么小面我就給你們講講化學與健康的關系。
一、化學與日常生活健康
人們的飲食起居都與化學息息相關。然而,學生作為消費者,由于對日用化學品的了解不夠深入,遠遠不能保證健康的需要和正確地使用它。
筆者曾教過多年的烹飪專業,對食物的原料、營養與衛生的教學有較全面的了解,如對學生家庭食物中七大營養素的搭配是否合理,對某些營養素過多或過少的攝入會有什么不良后果等。筆者在授課過程中,對于包裝食品的營養及衛生,食品添加劑中的防腐劑、保鮮劑、色素對人的危害及最大使用量,如火腿腸中苯甲酸鈉、亞硝酸鈉;一些食品中的有毒添加劑,如三聚氰胺、吊白塊、瘦肉精等,都詳盡地教給學生,讓燃培學生能夠正確了解食用這些有害物質后會對人體造成怎樣的危害等,有助于他們養成健康飲食的良好習慣。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獲得化學知識和食品知識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化學與生產健康
近年來,由于一些企業對生產環境的重視程度不夠,經常造成嚴重的職工中毒事件。例如河北省高碑店市農民工苯中毒事件。
化學元素與健康
人體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組成人體的元素有60多種.其中有鈣、鈉、鉀、鎂、碳、氫、氧、硫、氮、磷、氯等11種屬必需的定量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頭20個元素內,另有鐵、銅、鋅、錳、鈷、釩、鉻、鉬、硒、碘等十余種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鈣、鈉、鉀、鎂四種元素約占人體中金屬離子總量的99%以上.它們大多以絡合物形式存在于人體之中,傳遞著生命所必須的各種物質,起到調節人體新陳代謝的作用.當膳食中某種元素缺少或含量不足時,會影響人體的健康.下面介紹幾種元素在人體中的作用:
氮是構成蛋白質的重要元素,占蛋白質分子重量的16%~18%.蛋白質是構成細胞膜、細胞核、各種細胞器的主要成分.動植物體內的酶也是由蛋白質組成.此外,氮也是構成核酸、腦磷脂、卵磷脂、葉綠素、植物激素、維生素的重要成分.由于氮在植物生命活動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因此人們將氮稱之為生命元素.植物缺氮時,老器官首先受害,隨之整個植株生長受到嚴重阻礙,株形矮瘦,分枝少、葉色淡黃、結實少,子粒不飽滿,產量也春野慎降低.蛋白質是生物體的主要組成物質,有多種蛋白質的參加才使生物得以存在和延續.例如,有血紅蛋白;有生物體內化學變化不可缺少的催化劑——酶(一大類很復雜的蛋白質);有承擔運動作用的肌肉蛋白;有起免疫作用的抗體蛋白等等.各種蛋白質都是由多種氨基酸結合而成的.氮是各種氨基酸的一種主要組成元素.
鈉和氯在人體中是以氯化鈉的形式出現的,起調節細胞內外的滲透壓和維持體液平衡的作用.人體每天必須補充4~10g食鹽.
鈣是一種生命必需元素,也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大量金屬元素,含量僅次于C、H、O、N,正常人體內含鈣大約1~1.25kg.每千克無脂肪組織中平均含20~25g.鈣是人體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它參與人體的許多酶反應、血液凝固,維持心肌的正常收縮,抑制神經肌肉的興奮,鞏固和保持細胞膜的完整性.缺鈣會引起軟骨病,神經松弛,抽搐,骨質疏松,凝血機制差,腰腿酸痛.人體每天應補充0.1.0g鈣.
鐵是構成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鐵的攝入不足會引起缺鐵性貧血癥.
磷是人體的常量元素,約占體重的1%,是體內重要化合物ATP、DNA等的組成元素.人體每天需補充0.7g左右的磷.
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缺碘,會影響兒童的生長和智力發育,造成呆小癥;會引起成人甲狀腺腫大.
為了人體的健康,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的平衡,特別是要注意上述元素和其它一扒敬些微量元素(如銅、鉀、鎂、氟、硒、鋅等)的補充,以保證某些生理功能的正常.
下面是各種元素與其生理功能及日常來源的對照表:
元素
生理功能
來源
鈉
維持血漿的酸堿平衡
食鹽.
鉀
酶的激活劑
蔬菜(植物生長需要鉀,在植物中含有較多的鉀).
鈣
骨骼等硬組織不可缺少的元素,還與肌肉的收縮有密切的關系,它參與人體的許多酶反應、血液凝固,維持心肌的正常收縮,抑制神經肌肉的興奮,鞏固和保持細胞膜的完整性
食物中含有較豐富的鈣(但要注意不要與會與鈣生成不溶于水的物質一起食用):動物骨、雞蛋、魚蝦和豆類等含鈣豐富.
鎂
酶的激活劑
綠色蔬菜(葉綠素中含有較豐富的鎂),豆類,蝦蟹
鋅
缺鋅會引起營養不良,生殖失調,還對酶有一定的活性作用和對蛋白質有一定的穩定作用.
豆類、瘦肉、米、面
銅
銅是很多酶的活性元素,可促進細胞成熟、催化體內氧化還原反應,促進鐵的吸收和利用,并協同造血,缺銅會引起貧血和發育脊頃不良.銅的另外一個更重要的作用是協助DNA的復制.
動物肝臟、綠葉蔬菜、軟體動物等都含有較豐富的銅
鐵
鐵是構成血紅素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把氧氣輸送到全身各個細胞并把CO2排出體外,缺鐵會引起貧血癥.
動物肝臟、蛋黃、海帶、紫菜、菠菜(吃含鐵高的物質忌飲茶).
磷
磷在人體內主要分布于骨骼、牙齒、血液、腦、三磷酸腺苷中,其中三磷酸腺苷是人體能量倉庫.
肉、蝦、魚、奶、豆等.
碘
甲狀腺素的組成成分,缺碘會引起粗脖子病.
海帶、紫菜、海參.
氟
存在于骨骼和牙齒中,缺氟會引起齲齒,但氟過量會引起“氟骨病”和“斑釉病”
含氟牙膏
硒
是某些酶的成分,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缺硒會導致心血管病,還會導致溶血性貧血和克山病.
海米、肉類、動物肝臟、大米、大蒜、芥菜等.
以上就是化學與健康的全部內容,生活在化學的世界里,各種化學元素、化學物質跟我們都息息相關,我們常見的一些疾病也與這些物質有重要關系,正確的化學理念對人體健康、人們的生活質量也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