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歷史知識框架??(5)全球逐漸形成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框架 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及歷史意義。P52-53 (1)內容:①改革:實現四個現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那么,必修二歷史知識框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第一課)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 1、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農業耕作方式的變革 (1)原始農業:刀耕火種(火耕) (2)叢斗型我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階段的標志:松土耒耜的出現和普遍使用。 (3)商周時期,出現青銅農具。春秋時期,小件鐵農具問世。牛耕是我國農用動力上的一次革命。戰國時,牛耕初步推廣。此后,鐵犁牛耕逐步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 (1)銷脊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生產主要是為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是一種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小農經濟精耕細作,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 (2)中國封建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3)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 (第二課)領先世界的古代手工業 ●了解古代中國在冶金術、制瓷業、絲織業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東漢杜詩發明水排,用水利鼓風冶鐵。3.魏晉南北朝發明灌鋼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兩大。5.宋代江西的景德鎮,到元代發展為全國制瓷中心,明清時是全國的瓷都。
高中歷史必修二必備知識框架
一、新航路的開辟(航路、影響)
①1405-1433中國鄭和七次下西洋,紅海沿岸,非洲東海岸
?②1487-1488葡萄牙迪亞士,非洲好望角
?③1492意大利哥倫布在西班牙的支持下發現美洲新大陸
④1497-1498葡萄牙達伽馬從歐洲到印度
?⑤1519-1522葡萄牙麥哲倫在西班牙的支持下第一次環球航行
二、荷蘭、英國的殖民活動
(1)荷蘭的殖民擴張:
?1時間:17世紀上半葉,取代西、葡成為世界頭號貿易強國
?2手段:組建大型商業公模灶司
(2)英國的殖民活動(日不落帝國):
?1手段:海盜式掠奪,進行商業戰爭,在殖民地進行商業活動和掠奪;黑奴貿易 2結果:18世紀下半葉成為最大殖民帝國
攔野?3影響:商業活動和掠奪,成為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黑奴貿易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給英國帶來巨額財富,推動了英國工商業的發展。
三、殖民擴張與掠奪是資本主義列強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
(1)通過貿易和掠奪,把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斷地輸入歐洲。歐洲的商路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2)在歐洲人“火與劍”的殖民活動中,美洲的金銀礦的開采和種植園經濟為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做出了重要貢獻。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總結歸納(一)
一、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1)農作物:水稻(南)、粟(北)(引進作物:玉米、番薯)
(2)生產的變革:
①原始農業:刀耕火種
②商周:主要使用耒和耜
③春秋戰國:鐵器和牛耕出現
④唐代:曲轅犁
⑤灌溉:三國翻車、唐代筒車
(3)水利設施的完善:
①春秋戰國:芍陂、都江堰、鄭國渠(水旱從人,不知饑饉)
②漢代:漕渠、白渠、坎兒井、治理黃河
(4)生產方式的變化:
①千耦其耘:商周時期大規模簡笑顫銀單協作
②自耕農經濟:
原因:生產和耕作技術進步;私有土地出現
產生:春秋
特點: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男耕女織,自給自足;規模小,難擴大再生產
二、古代中國主要的土地制度
(1)井田制:
形成:商周時期
實質:以國有為名的貴族土地所有制
(2)私有制確立:
形成:戰國時期
原因:私田逐漸私有;稅制改革承認土地私有;商鞅變法從法律上確認土地私有
(3)多種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農土地私有制
(4)擴大地產的主要途徑:土地兼并
三、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1)以種植業為主,畜牧業為輔
(2)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洞伏模式
(3)“男耕女織”式的經營方式
四、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和特征
(1)金屬冶煉術的演變: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
(2)紡織技術:
①絲織技術:西漢中國被稱為“絲國”稱號唐代發明了緙絲技術
②棉紡技術:
元代:黃道婆推廣先進的棉紡織技術
元明時期:江蘇成為棉紡織業中心,棉紡織業新興的手工業部門
明代后期:棉布成為廣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3)陶瓷:
①陶器的發明:新石器時代:黑陶、彩陶、白陶
②制瓷技術:
東漢末年:青瓷
南北朝:白瓷
隋唐時期:技術臻于成熟,制瓷業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
宋代:瓷都景德鎮,出現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窯體系
元代:創造了青花和釉里紅,開始進入彩瓷時代
明代:創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創造了粉彩和琺瑯彩
③影響:唐代瓷器大量出口,取代絲綢成為中華文明的象征
(4)手工業經營方式的變化:
①官營手工業:
產生:西周時期
特點:官府統一經營管理、工匠職業世襲;生產范圍廣、規模大、分工細致;明代以前占據古代手工業的主導地位。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的記錄、詮釋和研究。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必修二歷史知識點歸納,一起來看看吧。
必修二歷史知識點歸納:文學
(一)詩歌
1、《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風雅頌;四言為主(現實主義)。
楚辭:戰國屈原新體詩歌《離騷》(浪漫主義)
3、漢賦:司馬相如(鋪成排比,文采華麗)
4、唐詩: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詞:蘇軾、李清照、辛棄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視,常用散曲抒發愁悶情懷。關漢卿《竇娥冤》
(四)
1、唐代:傳奇《柳毅傳》、《南柯太守傳》
2、宋代:話本
3、明清時期興盛原因:商品經濟的發達和市民階層的崛起。
代表作品:
明:四大奇書(三國演清談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三言二拍”;
清:《紅樓夢》、《聊齋志異》、《儒林外史》
(五)戲曲
1、原始—漢唐:儺舞
2、唐:梨園
3、兩宋:南戲,形成完備的戲曲形式
4、元代(黃金時代,標志戲曲的成熟):雜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為元曲四大家)
5、明:昆曲(百戲之主):王實甫《西廂記》,湯顯祖《牡丹亭》
4、清代:京劇,新的高峰
精品我為大家提供的高二歷史必修三文學知識點,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重視歷史課本。老師可能出錯,作業可能出錯,網絡可能出錯。但課本絕對是對的(起碼對于考試來說是這樣),一切依據都要去課本上尋找。考前一定要看書。看書要仔細,不要放過任何細節,但又要著眼于宏觀。我整理的高二歷史必修二各章節的知識點歸納,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二歷史必修二各章節的知識點歸納1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第一課)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
1、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農業耕作方式的變革
(1)原始農業:刀耕火種(火耕)
(2)我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階段的標志:松土耒耜的出現和普遍使用。
(3)商周時期,出現青銅農具。春秋時期,小件鐵農具問世。牛耕是我國農用動力上的一次革命。戰國時,牛耕初步推廣。此后,鐵犁牛耕逐步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人教版歷史必修二重點知識點)
(1)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生產主要是為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是一種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小農經濟精耕細作,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
(2)中國封建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以上就是必修二歷史知識框架的全部內容,一、近代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非課程標準直接明確規定內容)P32 (1)時間:甲午戰后到20世紀初期 (2)有利條件:①帝國主義擴大經濟侵略尤其資本輸出進一步破壞中國自然經濟。②清政府準許民間設廠 ③人們呼吁以“設廠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