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七下語文作業本人教版 七年級語文下冊作業本答案 刷題作業本七下語文答案 七下語文課堂作業本答案 七年級課堂作業語文下冊答案
【答案】: 1、闌 瀾 斕 讕
2、①恰當。年輕人的熱情正如決堤之水不
可遏止,那激憤狂放的熱情用“泛濫”來
描述,更多了幾分野性,顯示出巨大的
力量。
3、示例:當我翻看舊照片的時候,當我整
理舊玩具的時候,或者當我再次讀那些日記的時候,我想起了美麗的童年,那些
無憂無慮的、純凈的歲月。
4、示例:我覺得“埋葬”與“歡笑”搭配合適。因為昔日的歡笑確實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只
是凄苦、哀愁和悲憤。“埋葬”多了一層故鄉淪喪的沉重感和悲憤之情。
5、作者把故鄉寫得如此美好.如此豐饒,能讓我們更愛她,并為她的美好被埋葬而感到悲
憤。這更能激起我們對侵略者的仇恨以及恢復故鄉美好的決心和信念。
6、這句話充溢著飽滿、深沉的愛國之情,表明“我”將抗擊侵略者,為保衛家鄉犧牲一切,并
具有相信最終能獲勝的堅定信念。
7、“她”和“你”指的都是“關東大地”,也就是作者的家鄉。都改成“她”不好。人稱的變化其實是
感情變化的結果.隨著作者情感越來越激動迫切,人稱也從第三人稱“她”轉為抒情更直
接、更親切的第二人稱“你”了。
8、家鄉東北有豐富的物產,還有自己的爹娘,富裕而幸福。
9、運用反復手法.形成一種呼喊似的音調,展現了日本帝國主義入侵東北后東北人民悲悲憤
情緒。
10、指豐富的物帆歲產,更指和平寧靜的生活,還指祖國、民族的自主、尊嚴。
11、歌詞表達了東北人民淪喚蘆陷后的悲痛之情和要求收復失地的強烈愿望,以及要求起來反
抗、斗爭的決心。
12、提示:能寫出家鄉特色,語言符合態鏈睜要求即可。
小編推薦:
【答案】: 1、鍥 瀝 衙 凝 窺 暇
2、(1)鉆之彌堅 鉆得越鍥而不舍
(2)廢寢忘食
3、示例:一言九鼎;一諾千金;一言既
出,駟馬難追;言出必行;言巖汪仿必信,
行必果;多行不義必自斃等。
4、參加游行;起草傳單;大會演說。
5、(1)對革命的宣傳和動員,對反動派的揭露和斥責。
(2)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
6、不好。加點的詞語抓住外貌特征進行描寫,形象生動地突出了聞一多大義凜然的氣概,表
達了對聞一多的頌揚與景仰之情。
7、含義:表現了聞一多先生粗纖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作用:總結全文。
8、冰心老人病魔纏身仍關心年老病人的狀況。
9、因為冰心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留給我們的是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愛心。
10、先成為陵指一個優秀的人,然后成為一個優秀的新聞人,最后自然地成為一個優秀的節目主
持人。
11、略
12、提示:“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甘愿作一枚螺絲
釘”的雷鋒,乃至時刻都呵護著我們成長的父母、朋友、老師,等等。
小編推薦:
【答案】: 1、南北朝 宋 郭茂倩 樂府詩集
2、(1)文告 (2)通“貼茄尺明”,粘貼
(3)買 (4)集市
3、(1)征戰多年.戰斗無數,許多將士戰
死沙場,木蘭等終于勝利歸來。
(2)對著窗前的鏡子,整理云鬢,粘貼
花黃。
4、比喻事物錯綜復雜,不易辨別 雄兔腳撲朔 雌兔眼迷離
5、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6、①句刻畫了木蘭不慕榮華富貴的高貴品質;
②句展現了木蘭對故居的親切感和恢復女兒裝的天真活潑,表現了她的喜悅;
③句從伙伴的反應側面烘托了木蘭喬裝之巧妙和作戰之勇敢。
7、不能刪。這個比喻句既解釋了伙伴的驚忙,烘托了木蘭的喬裝之巧妙、作戰之勇敢,也可
以當作是木蘭的回答,展現了木蘭的聰明機智與自豪之情,還可以看作是敘事人對木蘭
的贊頌,為民歌常用手法。(能答出其中一點即可)
8、D
9、(1)年少時 (2)更加 (3)買 (4)屢次
10、(1)木蘭是古時候的一位民間女子。
(2)男子可做的事女子未必不可做,我看到木蘭從軍的事后便更加相信這個道理了。
11、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示例:
豫劇《花木蘭》。著名唱段《誰說女子顫告不如男》:“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享清
閑?男子打仗到邊關,女子紡織在家園。白天去種地,夜晚來紡棉,不分晝夜辛勤把活干,
將士們才能有這吃和穿。恁要不相信啊,請往那身上看:咱們的鞋和襪,還有衣和衫,千針
萬線可都是她們連啊……有許多女英雄,也把功勞建,為國殺敵是代代出英賢,這女子們哪
一點不如兒男…困培…”
小編推薦:
【答案】: 1、毫——豪 洋——揚 混——渾
驅——軀 腦——惱 安——按
2、(1)毫無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2)暗中觀察情況
(3)兩個人或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
的能力、作用、好處能得到充分展示
3、(1)分擔(2)堅實(3)驅趕
4、動作的自由就構成美麗的天然:野馬有大自然賦予的美質,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
神;而家馬則都只有人工所能賦予的東兩,即技巧與妍媚而已。
5、為我們展示了天然野生的馬在大自然中的生存狀態,與家馬形成對比。
6、它們從來不攻擊其他動物,不屑于與對手搏斗,不對其他動物作戰;也絕不互相作戰,不
互相襪絕爭奪生存資料;從來不追捕一只小獸或向同類劫奪一點東西。
7、略
8、被尺扮暴雨凌空擊落的鷹的那副可憐相,讓他忘了鷹會飛;可是后來鷹還是重新恢復活力,飛
上天空。所以說,他被鷹蒙騙告困姿了。
9、鷹的翅膀和羽毛,先前是“淋濕”、“塌陷”,后來卻“鱗光閃閃”、“凌空扇動”,這樣形成鮮明
的對比,寫出了鷹前后形象的巨大變化,突出了鷹的雄姿與氣勢,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10、選A項。理由:經過一場暴雨后,天空剛剛放晴,陽光燦爛。“大朵大朵”能表現出云朵層
疊的壯美,而“爆裂”更有力度,傳神地寫出云朵翻涌的狀態,烘托出鷹生命力爆發時的張
揚和神奇,表現了他此時對鷹的敬仰。
11、(1)森林的樹木已經被砍伐盡了,沒有一棵樹,一只鹿鋸下自己頭上的一只角,栽在土里,
精心用水澆灌。一群動物圍繞在這棵“樹”旁邊,希望它能成活、長大。真是“可憐天下
動物心”啊。
(2)示例:這幅漫畫意在告訴人們要愛護自然,保護動物,保護森林資源。
小編推薦:
這篇七年級下冊語文作業本參考答案浙教版的文章,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單元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1.撒秕啄罩2.人跡罕至人聲鼎沸3.不必說她名人輩出,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不必說她物產豐富,有享譽世界的西湖龍井、紹興黃酒、金華火腿等;單是她那優美的自然風光,江南水鄉的秀美神韻,她——浙江就足以令人向往。4.按斑蝥拔何首烏摘覆盆子5.不能。“伏”、“竄”比“停”和“飛”更形象生動。“伏”字生動地寫出了黃蜂肥胖的可愛形象;“竄”字不僅生動地寫出了叫天子的輕捷機靈,也寫出了兒童的羨慕之情。6.示例:蝴蝶在這里翩翩起舞,蜻蜓在這里表演空中雜技。7.對百草園各種景物和活動的喜愛、懷念之情,并以對百草園自由歡樂生活的喜愛對比襯托對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生活的不滿。(言之有理即可)8.示例:(1)魯迅(1881—1936),中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第一篇白話《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出版的作品集有:集《吶喊》、《彷徨》,歷史集《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歷棚集》、《且介亭雜文》、《墳》等。(2)示例:《狂人日記》中國現代文學第一篇白話,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之作,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質。(3)示例:閏土:舊社會深受肉體與精神雙重折磨的典型農民形象。
2爸爸的花兒落了
1.徘徊涯零2.靜默靜靜3.示例:高山大海廣博而莊嚴4.這里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我已不再是小孩子。5.不能改。原句采用反復手法,強調了“我”當時焦急、急迫的心情。6.畢業典禮結束后,“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我”急切的心情恐怕也是一種預感,暗示父親即將離世。“我”進家門后看到“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么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也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石榴樹大盆底下也有幾粒沒有長成的小石榴”,更是預示著父親將要永遠離開未長大的“我們”了,充滿著無限的悲傷。7.這句話一語雙關,一是實指爸爸種的夾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愛花的爸爸的離世。此句含而不露,哀而不傷。8.略(言之成理即可)
3丑小鴨
1.潮—嘲倫—淪曲—屈橫—恒2.示例:“呼呼”“嘩嘩”“滴滴答答”“唧唧喳喳”3.示例:蘋果樹上綴滿了小白花,星星點點的,像天空中的明星在閃爍。4.被人們打死,被鴨子咬,被雞群啄,被看管養鴨場的那個女傭人踢和在冬天受苦。5.示例:潔白的/美麗的/高貴的/受人喜愛的等6.因為丑小鴨向往美好,追求幸福,所以他拼死也要飛向高貴的天鵝,寧可在對美好的不懈追求中死去。7.示例: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為目標努力奮斗8.示例:《海的女兒》故事梗概略小美人魚表達了對“人”的靈魂的高度肯定。
4詩兩首
1.涉足尷尬困惑2.(1)屹立(2)聳立(3)肅立(4)佇立3.提示:能寫出幽寂的意境即可。4.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5.那些在生活中遭遇艱難困苦甚至不幸而身處逆境的人。6.一方面,它強調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另一方面,它告訴我們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各種體驗(即使是痛苦的)都是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7.示例: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氣餒,不要消沉!失敗的日子里需要奮斗:相信吧,成功的日子將會來臨。8.詩伏爛耐句如: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路”的含義:既可指自然的路,也可指人生的路等。
5傷仲永
1.(1)屬于(2)完成(3)感到詫異(4)給予2.(1)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2)泯然/眾人矣3.示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4.(1)指書具(2)指仲永(3)指詩句(4)指作詩的才能(或:仲永)5.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6.五歲時忽啼求書具;不缺春學而能書;不學而能詩;“指物作詩立就”而且“其文理皆有可觀者”。7.他的父親貪圖小利,目光短淺,“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8.示例:天資聰穎后天不學小神童淪為普通人
單元復習
1.萌稚郁籠2.(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2)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3)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3.(1)《童年》(2)安徒生(3)普希金4.示例:當今中學生有較強的責任感,有正確的道德觀,能自強自立,是積極向上的一代人。5.示例:一碗餛飩/“視而不見”的親情/大愛無言6.第一次是對老婆婆的感激,以及與母親吵架后的傷心委屈等;第二次則是感受到母親的愛之后的感動、慚愧,對母親的理解等。7.示例:我們在生活中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因為熟悉了、習慣了,我們往往忘記去體會這種恩情,也不加以珍惜,反倒因為別人的一句問候或收到別人的一份小禮物,而感動不已。我們要學會體會并珍惜父母之恩。8.示例:媽媽,對不起。我沒有好好體會您的愛,以后,我會珍惜您的付出的。9.(1)承受(2)勝過、超過(3)最后(4)達到10.A11.能夠成為普通人就停止了嗎?(意思是比普通人還要不如。)12.后天學習對一個人是否能成才是至關重要的。13.略第二單元
6黃河頌
1.魄豪磅烽2.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3.示例:(1)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2)長城用他高大雄偉的身軀,筑成我們民族的屏障。4.示例:大禹治水。故事略。5.“啊!黃河!”反復出現,起到了結構上的提示作用,將詩歌分成三個層次。此外,反復出現也加強了抒情味。6.不好。“你”比“她”讀起來更親切,抒發情感更直接。7.選詩從三個方面歌頌了黃河:從歷史角度說,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從地理角度說,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從精神角度說,黃河的偉大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和毛澤東說的那句話的意思一致:黃河孕育了中華兒女,孕育了燦爛的華夏文明。8.(1)示例:“不到黃河心不死”、“跳進黃河也洗不清”、“河清海晏”等;原因:黃河是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的象征,作為一種象征,它與我們的生活與文化已經密不可分了。(2)示例:今天我們將生活垃圾扔進黃河,明天黃河將把我們的生存權利沖進大海。
7最后一課
1.(1)細心耐心(2)分心專心2.示例:(1)語言像開啟文化知識殿堂的大門(2)語言是連接人與人的橋梁3.法柏林之圍4.“我”是個天真貪玩,既幼稚又有點懂事的小孩子。5.不能。“又”寫出了那時戰亂頻繁,法國敗況連連,壞事迭起,人心惶惶。
6.提示:能表現出人物亡國時的悲哀、沉痛即可。注意要用描述性語言。7.示例:阿爾薩斯和洛林現歸普魯士所有,明日起,學校只許教授德語。如有違抗,嚴懲不貸。8.示例:文明的斷殘不是古代城郭的廢弛,而是失去對文字的解讀能力;一個民族的毀滅,不在于生命的消失,而在于語言的滅亡;漢語是世界上最悠久最美麗的語言。
8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1.疊瀉峻橫2.(1)A(2)C3.(1)人類在歷的生活不正如旅行一樣嗎?(2)這種壯美的趣味,只有雄健的精神能夠感覺到。4.意思是民族生命的進程也是這樣:有時遇到順利發展的平穩期,有時遇到戰亂之類的艱難國運。5.在和平發展的平穩時期,要高高興興地向前行;遇到艱難國運時,要敢于向前,享受冒險的美趣以及成功后的喜悅。6.“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是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7.提示:用“長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進程,用“浩浩蕩蕩”比喻中華民族歷史勢不可擋,一往無前。這些比喻都體現了作者內心的豪情壯志。8.示例:從19世紀初起,英、美等國大量走私鴉片運入我國,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無數金銀流出國外,害得我國國弱民窮。林則徐赴廣州查辦,帶領廣大人民奮起反抗,迫使外國鴉片商交出了鴉片2萬多箱,共重1100余噸。林則徐命人在虎門將其盡數銷毀,給了列強沉重的打擊。
9.土地的誓言
1.闌瀾斕讕2.①恰當。年輕人的熱情正如決堤之水不可遏止,那激憤狂放的熱情用“泛濫”來描述,更多了幾分野性,顯示出巨大的力量。3.提示:能將色彩與意象搭配合適,并有一定的整體性即可。4.示例:我覺得“埋葬”與“歡笑”搭配合適,因為昔日的歡笑確實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憤。“埋葬”多了一層故鄉淪喪的沉重感和悲憤之情。5.作者把故鄉寫得如此美好,如此豐饒,能讓我們更愛她,為她的美好被埋葬而感到悲憤。這更能激起我們對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對恢復故鄉美好的決心和信念。6.這句話充溢著飽滿、深沉的愛國之情,表明“我”將抗擊侵略者,為保衛家鄉犧牲一切,并相信最終能獲勝的堅定信念。7.“她”和“你”指的都是“關東大地”,也就是作者的家鄉。都改成“她”不好。人稱的變化其實是感情變化的結果,隨著作者情感越來越激動迫切,人稱也從第三人稱“她”轉為抒情更直接、更親切的第二人稱“你”了。8.提示:能寫出家鄉特色,語言符合要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