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第12課《唐詩五首》通過對《野望》、《黃鶴樓》、《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錢塘湖春行》的分析,本文不僅提供了每首詩的文學常識,還深入探討了它們的思想內容、重點字詞、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為讀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解析,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與欣賞唐詩的藝術魅力。那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三單元
單元要求
1、說明文分類: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
2、說明順序:時間,空間,邏輯
3、說明方法及作用:
①下定義:揭示……的本質特征
②分類別:條理清楚,界限分明
③舉例子:具體、真切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④作比較:突出……特征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⑤打比方:生動形象
⑥列數字:準確說明
⑦引用:使說明內容更充實。
十一中國石拱橋
1、第一段中心句: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
2、邏輯順序: ①石拱橋的總體特征: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②具體介紹兩座橋
③我國石拱橋取得如此大成就的'原因,取得的成就
3、趙州橋(邏輯順序):①地理位置②修建年代③結構特點(用列數字、打比方、引用、做詮釋等說明方法)
4、特點:①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像一張弓。②大拱的兩肩,各有兩個小拱
③大拱有28到拱圈拼成④形式優美
5、盧溝橋說明方法:列數字,引用,舉例子,下定義,摹狀貌,作比較
6、寫盧溝橋的結構:①地理位置②修建年代③結構特點
十二橋之美(說明性小品)
1、畫之美:①畫面要有點、線、面構成②和周圍景物既對照又不失和諧
2、吳冠中:畫家,代表作有《長江三峽》《魯迅的故鄉》《獅子林》
3、本文使用的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摹狀貌
4、橋往往擔任了聯系形象的重疊及交錯的角色
5、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系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
十三蘇州園林葉圣陶
1、蘇州四大園林:宋代滄浪亭、元代獅子林、明代拙政園、清代留園
2、說明順序:邏輯順序①從全文看:從整體到局部②從各部分看:由大到小,由主到次(四個講究,三個注意)
3、說明方法: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引用,分類別
4、蘇州園林的特點:無論站在那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1. 八上語文書第三單元的所有古詩
【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 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石 壕 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歸園田居 (其三)】(陶淵明"東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使至塞上】(王維"唐)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渡荊門送別】(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游 山 西 村】(陸游"南宋)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2. 誰有八年級語文書上冊,人教版后十首古詩前三單元生字詞和古文多謝
八年級上電子課本:
背誦古詩文篇目:
21 桃花源記
22 短文兩篇 陋室銘
愛蓮說
23 核舟記(第二至第四段)
24 大道之行也
25 杜甫詩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26 三峽
27 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
記承天寺夜游
29 湖心亭看雪
30 詩四首 歸園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
游山西村
還有一篇《觀潮》(周密)也是古文,但是不用背。
第9課《三峽》
本文以凝練、生動的筆墨,描繪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作者通過文學常識、文章思想內容、重點字詞、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內容,深入剖析了《三峽》一文的各個方面,為讀者提供了全面而細致的理解與參考。
第10課《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通過借古證今強調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的觀點,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記承天寺夜游》則通過庭院月光的描寫,創造出清幽寧靜的藝術境界,傳達了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等復雜微妙的心境。
第11課《與朱元思書》
本文作者從行船游江的實見實感出發,著力描繪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發了作者對官場的厭倦、對功名利祿的鄙視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通過分析文學常識、文章思想內容、重點字詞、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內容,為讀者提供了深入理解《與朱元思書》的途徑。
第12課《唐詩五首》
通過對《野望》、《黃鶴樓》、《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錢塘湖春行》的分析,本文不僅提供了每首詩的文學常識,還深入探討了它們的思想內容、重點字詞、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為讀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解析,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與欣賞唐詩的藝術魅力。
第三單元 建筑古跡 第11課 中國石拱橋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xiáo河 勻稱chèn 惟妙惟肖xiào
點撥:注意多音字“稱”的讀音,“肖”不要誤讀成xiao.
2.解釋下列詞語。
(1) 勻稱:均勻,比例和諧。
(2) 古樸:樸素而有古代風格。
(3) 惟妙惟肖: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4) 巧妙絕倫:(方法或技術等)靈巧高明,獨一無二。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說明文(體裁),作者茅以升,中國橋梁學家、教育家(稱謂),著有《中國古橋與新橋》。
第12課 橋之美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頤yí和園 浮萍píng
2.解釋下列詞語。
(1) 煞它風景:破壞人的興致。
(2) 駐足:停止腳步。
(3)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相差雖小,而造成的誤差或錯誤極大。
3.用恰當詞語填空。
石拱橋自身的結構就很美:圓的橋洞、方的石塊、弧的橋背,方、圓之間相處和諧、得體,力學的規律往往與美感的規律相拍合。
知識不象春天的花和秋天的果,舉手就可以摘下來。獲得知識的鑰匙只有一個,那就是勤奮。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語文八年級上冊知識點第三單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上冊知識點1
第9課《三峽》
1.文學常識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所撰《水經注》,名為注釋《水經》,實則以《水經》為綱,廣泛補充發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內容
本文以凝練、生動的筆墨,描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重點字詞
字音:
闕處( quē ) 襄陵(xiāng) 絕巘(yǎn) 屬引(zhǔ) 沿溯(sù)
飛漱(shù) 御風(yù)猿鳴(yuán) 曦月(xī) 素湍(tuān)
長嘯(xiào) 酈道元(lì) 林寒澗(jiàn)肅 重巖疊嶂(zhàng)
通假字:
略無闕處(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異義:
或王命急宣(古義:有時。今義:或者。)
雖乘奔御風(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義:是兩個詞,動詞“至”和介詞“于”。今義:連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詞多義:
自峽三峽七百里中(介詞,在)
自非亭午夜分(連詞,假如,如果)
沿溯阻絕(動詞,斷絕)
絕巘多生怪柏(形容詞,極高的)
衷轉久絕(動詞,消失)
詞類活用: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回清倒影(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空谷傳響(名詞作狀語,從空曠的山谷)
特殊句式:
省略句:
清榮峻茂(分別省略了主語水、樹、山、草)
有時朝發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詞“于”,意思是“從白帝城”)
4.重點問題
(1)作者是怎樣抓住特征描寫三峽的自然景觀的?
文章先總寫三峽形貌,接下來分寫三峽四季不同的景色。
以上就是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的全部內容,3、王維在《使至塞上》一詩中,以比喻表達詩人惆悵.抑郁心情的語句是: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4、王維在《使至塞上》一詩中,通過寫景來交代行蹤,暗示詩人因為受到排擠而內心激憤、抑郁之情的詩句是: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5、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兩句即景設喻,以物自比,以比喻表達詩人惆悵、抑郁心情。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