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將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HAc溶液和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呈堿性
(6)中和10mLpH=1的HAc溶液消耗pH=13的NaOH溶液的體積大于10mL;
(7)將pH=1的HAc溶液與pH=13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8)比較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HAc溶液與鹽酸分別與同樣的鋅粒反應產生氣體的速率
最佳的方法是 和 ;最難以實現的是,說明理由
。
高中化學選修四課本
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復習)
§1 知識要點
一、弱電解質的電離
1、定義:電解質、非電解質 ;強電解質 、弱電解質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能溶于水的鹽是強電解質,不溶于水的鹽是非電解質;
B、強電解質溶液中不存在溶質分子;弱電解質溶液中必存在溶質分子;
C、在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一定是離子化合物,也一定是強電解質;
D、Na2O2和SO2溶液于水后所得溶液均能導電,故兩者均是電解質.
2、電解質與非電解質本質區別:
在一定條件下(溶于水或熔化)能否電離(以能否導電來證明是否電離)
電解質——離子化合物或共價化合物 非電解質——共價化合物
離子化合物與共價化合物鑒別方法:熔融狀態下能否導電
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非電解質一定是共價化合物;離子化合物一定是強電解質;
B、強電解質的水溶液一定能導電;非電解質的水溶液一定不導電;
C、濃度相同時,強電解質的水溶液的導電性一定比弱電解質強;
D、相同條件下,pH相同的鹽酸和醋酸的導電性相同.
3、強電解質與弱電質的本質區別:
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電離(或是否存在電離平衡)
注意:①電解質、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 ②SO2、NH3、CO2等屬于非電解質
③強電解質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電離,故BaSO4為強電解質)
4、強弱電解質通過實驗進行判定的方法(以HAc為例):
(1)溶液導電性對比實驗; (2)測0.01mol/LHAc溶液的pH>2;
(3)測NaAc溶液的pH值; (4)測pH= a的HAc稀釋100倍后所得溶液pHCH3COOH)
C、一些常見的酸的酸性:HClO、HAlO2、苯酚為極弱酸;醋酸>碳酸;磷酸和H2SO3為中強酸;HClO4為最強含氧酸等.
(1)下列物質不水解的是 ;水解呈酸性的是 ;水解呈堿性的是
①FeS ②NaI ③NaHSO4 ④KF ⑤NH4NO3 ⑥C17H35COONa
(2)濃度相同時,下列溶液性質的比較錯誤的是( )
①酸性:H2S>H2Se ②堿性:Na2S>NaHS ③堿性:HCOONa>CH3COONa
④水的電離程度:NaAc
人教版化學選修
(1)單質與氧氣的反應:
1. 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2. 鐵在氧氣中燃燒:3Fe + 2O2 點燃 Fe3O4
3. 銅在空氣中受熱:2Cu + O2 加熱 2CuO
4. 鋁在空氣中燃燒:4Al + 3O2 點燃 2Al2O3
5. 氫氣中空氣中燃燒:2H2 + O2 點燃 2H2O
6.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4P + 5O2 點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氣中燃燒: S + O2 點燃 SO2
8. 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 + O2 點燃 CO2
9. 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2C + O2 點燃 2CO
(2)化合物與氧氣的反應:
10. 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2CO + O2 點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氣中燃燒: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氣中燃燒:C2H5OH + 3O2 點燃 2CO2 + 3H2O
二.幾個分解反應:
13. 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2H2O 通電 2H2↑+ O2 ↑
14. 加熱堿式碳酸銅:Cu2(OH)2CO3 加熱 2CuO + H2O + CO2↑
15. 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熱高錳酸鉀:2KMnO4 加熱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穩定而分H2CO3 === H2O + CO2↑
18. 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 高溫 CaO + CO2↑
三.幾個氧化還原反應:
19. 氫氣還原氧化銅:H2 + CuO 加熱 Cu + H2O
20. 木炭還原氧化銅:C+ 2CuO 高溫 2Cu + CO2↑
21. 焦炭還原氧化鐵:3C+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22. 焦炭還原四氧化三鐵:2C+ Fe3O4 高溫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CO+ CuO 加熱 Cu + CO2
2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3CO+ Fe2O3 高溫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還原四氧化三鐵:4CO+ Fe3O4 高溫 3Fe + 4CO2
四.單質、氧化物、酸、堿、鹽的相互關系
(1)金屬單質 + 酸 -------- 鹽 + 氫氣 (置換反應)
26. 鋅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鐵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鎂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鋁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鋅和稀鹽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鐵和稀鹽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鎂和稀鹽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鋁和稀鹽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屬單質 + 鹽(溶液) ------- 另一種金屬 + 另一種鹽
34. 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 + CuSO4 === FeSO4 + Cu
35. 鋅和硫酸銅溶液反應: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銅和硝酸汞溶液反應:Cu + Hg(NO3)2 === Cu(NO3)2 + Hg
(3)堿性氧化物 +酸 -------- 鹽 + 水
37. 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 氧化鎂和稀硫酸反應: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 氧化鈣和稀鹽酸反應: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堿 -------- 鹽 + 水
43.苛性鈉暴露在空氣中變質: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鈉吸收二氧化硫氣體: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鈉吸收三氧化硫氣體: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氣中變質:Ca(OH)2 + CO2 ==== CaCO3 ↓+ H2O
4(1)單質與氧氣的反應:
1. 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4電子課本
高中化學必修四知識點大全
一、焓變 反應熱
1.反應熱:一定條件下,一定物質的量的反應物之間完全反應所放出或吸收的熱量 2.焓變(ΔH)的意義:在恒壓條件下進行的化學反應的熱效應(1).符號: △H(2).單位:kJ/mol
3.產生原因:化學鍵斷裂——吸熱化學鍵形成——放熱 放出熱量的化學反應。(放熱>吸熱) △H 為“-”或△H<0>放熱)△H 為“+”或△H >0
☆ 常見的放熱反應:① 所有的燃燒反應② 酸堿中和反應③ 大多數的化合反應④ 金屬與酸的反應⑤ 生石灰和水反應⑥ 濃硫酸稀釋、氫氧化鈉固體溶解等
☆ 常見的吸熱反應:① 晶體Ba(OH)2·8H2O與NH4Cl② 大多數的分解反應③ 以H2、CO、C為還原劑的氧化還原反應④ 銨鹽溶解等 二、熱化學方程式 書寫化學方程式注意要點:
①熱化學方程式必須標出能量變化。
②熱化學方程式中必須標明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狀態(g,l,s分別表示固態,液態,氣態,水溶液中溶質用aq表示)
③熱化學反應方程式要指明反應時的溫度和壓強。 ④熱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分數
⑤各物質系數加倍,△H加倍;反應逆向進行,△H改變符號,數值不變 三、燃燒熱
1.概念:25 ℃,101 kPa時,1 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化合物時所放出的熱量。
以上就是化學必修四的全部內容,討論化學高中課程的難度,通常涉及必修四和選修五兩部分。必修四與選修五各有特點,難易程度因人而異。選修五的知識點較豐富,然而,它主要與必修二的有機化學部分相連接。掌握這部分內容后,必修二中有機化學的基礎復習將變得相對容易,無需額外投入太多時間。盡管存在難點,抽象概念需要教師引導,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