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化學重點?化學方程式配平 1.化學反應方程式嚴格遵守質量守恒定律,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后,往往左右兩邊各原子數目不相等,不滿足質量守恒定律,這就需要通過計算配平來解決。那么,九年級上冊化學重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1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1、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以及變化規律的科學。
2、物理變化是沒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如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氣味、干冰升華、氧氣液化
3、化學變化是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又叫做化學反應。如木炭還原氧化銅、石墨轉化為金剛石
4、物理性質是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氣味、狀態、水溶性、
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金剛石的堅硬、石墨的質軟、石墨的帶電性等。
5、化學性質是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爛肆的性質。氧氣的氧化性、碳的還原性和可燃性、一氧化碳的毒性、二氧化錳的催化性、二氧化碳能饑告轎與水反應、友余能與石灰水反應等。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
1、空氣的成分和組成
空氣成分 O2 N2 稀有氣體 CO2 其它氣體和雜質
體積分數 21% 78% 0.94% 0.03% 0.03%
2、氧氣與下列物質反應現象
物質 現象
碳 在空氣中保持紅熱,在氧氣中發出白光,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磷 產生大量白煙(在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中:還加上:水倒流入集氣瓶并占1/5體積)
硫 在空氣中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而在氧氣中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鐵 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3、催化劑(觸媒):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一變),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二不變)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
化學是在原子論和分子學說的基礎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律的科學。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三上學期化學知識點,供大家參考。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1)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①宏觀上沒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沒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質狀態的變化、形狀的改變、位置的移動等。
例如:水的三態變化、汽油揮發、干冰的升華、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也叫化學反應。
①宏觀上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學變化常常伴隨一些反應現象,例如: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生成沉淀等。有時可通過反應現象來判斷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或者產物是什么物質。
2.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1)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①物理性質也并不是只有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才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質,并不要求其改鉛橋變形狀時才表現出來。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質主要有:顏色、狀態、氣味等。
③需要借助儀器測定的物理性質有:熔點、沸點、密度、硬度、溶解性、導電性等。
(2)化學性質:物質只有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九年級上冊化學??贾R點總結如下:
1、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以實驗為基礎自然科學。物理和化學的共同點: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2、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根本區別是:有沒有新物質的生成?;瘜W變化中伴隨發生一些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
3、物理性質——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揮發性、導電性、吸附性等。
4、化學性質——氧化性純謹、還原性、金屬活動性、活潑性、穩定性、腐蝕性、毒性等。
5、綠色粉末堿式碳酸銅加熱后,綠裂褲掘色粉末變成黑色,管口出現小水滴,石灰水變渾濁。
6、我國的某些化學工藝像造紙、制肆核火藥、燒瓷器,發明很早,對世界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
1 化學的研究對象是:物質。
2、化學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規律。
3、物質的性質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4、物質的變化包括: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5、阿伏伽德羅和道爾頓提出了:分子論和原子學說,具體內容是: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構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組合是化學變化的基礎。
6、“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組合”的含義是:分子由原子構成;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門捷列夫發現并繪制了元素周期表。
8、書寫元素周期表1至20號元素。
9、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10、物理變化的特征是沒有新物質生成。
12、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13、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質生成。
14、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關系:物理變化中一定沒有化學變化,化學變化中一定有物理變化。
15、化變與物變的根本區別是有無其他物質生成。
16、化學變化除生成新物質外,通常還伴隨著能量變化。這種能量的變化常表現為發光、放熱、吸熱。
17、燈泡通電后的發光、放熱是物理變化。
18、解釋蠟燭燃燒為何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
答:點燃蠟燭時,石蠟受熱熔化,無新物質生成,是物變;燃燒時有H2O和CO2生成,是化學變化。
#初三#導語: 要想學好化學,必須先了解這門課程。課前一定要預習,在預習時,除了要把新課內容仔細讀一遍外,還應在不懂處作上記號,并試著做一做課本上的練習。以下是整理的九年級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三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
一、質量守恒定律:
1、內容: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說明:
①質量守恒定律只適用于化學變化,不適用于物理變化;
②不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質質量不能計入“總和”中;
③要考慮空氣中的物質是否參加反應或物質(如氣體)有無遺漏。
2、微觀解釋: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均保持不變(原子的“三不變”)。
3、化學反應前后
(1)一定不變
宏觀:反應物生成物總質量不變;元素種類、質量不變
微觀: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不變
(2)一定改變
宏觀:物質的種類一定變
微觀:分子種類一定變
(3)可能改變:分子總數可能變
二、化學方程式
1、遵循原則:①以客觀事實為依據②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2、書寫:(注意:a、配平b、條件c、箭號)
3、含義:以為例
①宏觀意義:表明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氫氣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水
②微觀意義: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分子每2個氫分子與1個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個數比個水分子
(對氣體而言,分子個數比等于體積之比)
③各物質間質量比(系數×相對分子質量之比)每4份質量的氫氣與32份質量的氧氣完全化合生成36份質量的水
4、化學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質參加反應(反應物);②通過什么條件反應:③反應生成了哪些物質(生成物);④參加反應的各粒子的相對數量;⑤反應前后質量守恒,等等。
以上就是九年級上冊化學重點的全部內容,九年級上冊化學??贾R點總結如下:1、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以實驗為基礎自然科學。物理和化學的共同點: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