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中國第一大島是日本島嗎 中國第一大島叫什么 臺灣本島面積最小的縣 庫頁島有多大面積 中國第一第二第三大島
臺灣島臺灣(Taiwan)位于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包括臺灣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和澎湖源族槐列島64個島嶼。臺灣島面積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一大島,7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由于地處熱帶及亞熱帶氣候之交界,自雹友然景觀與生態資源豐富。人口約2350萬,逾7成集中于西部5大都會區,其中以首要都市臺北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臺灣是穗蘆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原住民族(高山族)在17世紀漢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較顯著之福建南部和廣東東部人民移墾,最終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社會。
中國第一大島是庫頁島,
庫頁島一直以來州則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從中國金代開始,庫頁島即歸金管轄。以后相繼歸:元,明,后金,清管轄,就是到了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條約》亦規定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冊雹棚的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1840年鴉片戰爭后,沙俄利用中國清朝走向衰落。強迫中國簽訂《中俄璦琿條約》后,又以調停中英法第二次鴉片肆春戰爭有功為借口,強迫中國簽訂《北京條約》,將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共100多萬km2的領土割讓與俄國!
中國東北美麗的大片河山、中國最大的島嶼,從此落入北極熊之口!
希望中國人不忘歷史,堅定意志,我相信庫頁島及大片的中國東北,西北土地終有一天會回到祖國的懷抱
臺灣島臺灣位于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陪液大陸架上,地處東經119°18′03〃至124°34′30〃,北緯20°45′25〃至25°56′30〃之間。臺灣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相隔約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里;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為130公里。臺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
臺灣海峽呈東北向西南走向,北通東海,南接南海,長約200海里,寬約70至221海里,平均寬度約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國際海上交通要道。中國東海和南海之間往返的船只從這里通過。從歐洲、非洲、南亞和大洋洲到中國東部沿海的船只也從這里通過。從大西洋、地中海、波斯灣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經過這里。
臺灣位于中國東南蘆碼物海面,面積3.6萬平方公里,包括臺灣島(面積3.58萬平方公里)、澎湖列島、綠島、釣魚島、蘭嶼、彭佳嶼、赤尾嶼。全省共劃7市16縣。
臺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占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臺灣山系與臺灣島的東北——西南走向平行,豎臥于臺灣島中部偏東位置,形成本島東部多山脈、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臺灣島有五大山脈、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別是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和臺東山脈,宜蘭平原、嘉南平原、屏東平原和臺東縱谷平原,臺北盆地、臺中盆地和埔里盆地。中央山脈縱貫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國東部最高峰。臺灣島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和火山帶上,地殼不穩,是一個多震的地區。
臺灣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臺風暴雨。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中部,北部為亞熱帶氣候,南部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高山除外)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充沛的雨量給島上的河流發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獨流入海的大小河川達608條,且水勢湍急,多瀑布,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其中長度超過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濁水溪(186.4公里)、高屏溪(170.9公里)、淡水河(158.7公里),大甲溪(140.3公里)、曾文溪(138.5公里)、烏溪(116.8公里)。
臺灣農耕面積約占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一,盛產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質好,產量高;主要經濟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種超過90種,栽種面積僅次于稻谷。臺灣素有“水果王國”美稱,水果種類繁多。花卉產值也相當可觀。
臺灣森林面積約占全境面積的52%,臺北的太平山、臺中的八仙山和嘉義的阿里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區,木材儲量多達3.26億立方米,樹木種類近4000種,其中尤以臺灣杉、紅檜、樟、楠等名貴木材聞名于世,樟樹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腦和樟油產量約占世界總量的70%。
臺灣四面環海,海岸線總長達1600公里,因地處寒暖流交界,漁業資源豐富。東部沿海岸峻水深,漁期終年不絕;西部海底為大陸架的延伸,較為平坦,底棲魚和貝類豐富,近海漁業、養殖業都比較發達。遠洋漁業也較發達。
臺灣除有豐富的水力、森林、漁業資源外,其它自然資源有限,自產能源只有少量煤、天然氣,金、銀、銅、鐵等金屬礦產也較少,主要儲藏于北部火山巖地區及中央山脈。
臺灣六十年代起注重發展工業,現已形成以加工外銷為主的海島型工商經濟。工業有紡織、電子、制糖、塑膠、電力等,開辟有高雄、臺中、楠梓等加工出口區。北起基隆,南至高雄有電氣化鐵路和高速公路,海上和空中航線可達世界五大洲。
據臺灣有關方面統計,截止1998年8月,臺灣省人口為2181萬多人,加金門、馬祖人口,總數為2186萬多人;人口年增長率約為7.31%。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東部人口僅占全部人口的4%。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為568.83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第一大城市臺北市的人口密度已達每平方公里1萬人。
臺灣居民中,漢族約占總人口的98%;少數民族占2%,約38萬人。根據語言、風俗的不同,臺灣少數民族分為阿美、泰雅、排灣、布農、卑南、魯凱、曹、雅美和賽夏等9族,分居全省各地。
在行政區劃上,臺灣省轄基隆、新竹、臺中、嘉義、臺南5個省轄市,臺北、宜蘭、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彰化、南投、云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臺東、花蓮、澎湖16個縣。臺灣當局于1967年將臺北市、于1979年將高雄市定為“模襪行政院院轄市”。此外,還設有所謂“福建省政府”,轄金門、連江(馬祖)2個縣。
寶島名勝有日月潭、阿里山、陽明山、北投溫泉、臺南赤嵌樓、北港媽祖廟等。
臺灣島是我國的第一大島。
臺灣島——中國第一大島,戰略要地。位于東海南部,西依臺灣海峽(屬于東海),距福建省海岸75~220海里;東瀕太平洋;東逗芹敏北與琉球群島為鄰,距沖繩島約335海里;南隔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望,距呂宋島約195海里。
島形狹長,從最北端富貴角到最南端鵝鑾鼻,長約394千米;最寬處在北回歸線附近,約144千米。面積山枝3.58萬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積逾99%,為臺灣省主島,在世界大島中列第38位。
擴展資料:
臺灣島丘陵、臺地和山麓地帶多分布紅壤。大致海拔800米以上的地區依次為黃壤、 黃棕壤、灰棕壤和灰壤,3000米以上多為石質土。由于降水多,土壤受淋溶作用強烈,土質粘重,鹽基已基本淋失,肥力不高。
臺灣島四面臨海,水產資源豐富,海洋漁業發達。水庫的淡水魚繁首嘩殖亦頗有發展。 礦產較重要的僅有煤、原油、天然氣、金、銅、大理石、石灰石、白云石、海鹽等9種。
參考資料:--臺灣島
我國的第一大島是臺灣島,第二大島是海南島,第三是崇明島,
我慧畢仿國曾經的大島是庫頁島,通過不平等條約被數好沙俄占領,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承認了蘇聯對這一地區前纖的占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