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所有學科 > 歷史

改革開放歷史背景,改革開放精神形成的歷史背景

  • 歷史
  • 2024-05-23

改革開放歷史背景?胡錦濤在《求是》雜志撰文《繼續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推向前進》中指出:“我們黨在上世紀70年代末做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主要有兩方面的背景。一方面,從我國自身的情況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嚴重挫折和損失。那么,改革開放歷史背景?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改革開放精神形成的歷史背景

改革開放是在改革開放的起步歷史背景下提出。

從總體上看,改革開放歷程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階段:

第一階段:改革開放的起步

這一時期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理論創新和思想準備階段,改革首先在農村開始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并取得了顯著成果,在城市從擴大企業自主權實行企業承包制入手,進行了綜合和專項改革試點,取得了初步成效,積累了有益經驗。

第二階段:改革開放的全面展開

這一時期,改革的重點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從經濟領域擴展到政治領域、科技教育及其他社會生活領域。改革的深度和廣度都較前一時期有顯著進展,故稱之為全面的改革探索階段。

第三階段:改革開放的挫折

這一時期,從實踐上看,是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調整完善政策、為更健康地推進改革開放事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從理論上說,是總結十年改革經驗,以便確立更加科學、更加全面的改革思路,使中國的改革事業更健康、更穩妥、更順利地向前推進的時期。

第四階段:改革開放的新階段

這一時期,可以概括為:一篇談話(就是鄧小平南方談話發表)、一部著作(就是《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出版)、三次代表大會(就是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召開)、一個重要決定、一個戰略規劃和兩大理論成果(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和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中國歷史深刻含義

一、時代背景:

1978年12月18日-22日,鄧小平召開了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它是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1、十一屆三中全會是繼往開來的會議。具體表現在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淡化了“階級斗爭為綱”這個不適用于當下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決定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2、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開創未來的會議。全會明確指出黨在新時期的歷史任務是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揭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

3、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逐步開辟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

40年來,中國人民沿著這條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會議揭開了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國開始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

二、意義:

加快中國經濟發展,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不要被一些姓“社”姓“資”的抽象爭論束縛自己的思想和手腳。

社會主義要贏得同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和商品經濟一般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和管理方法。

關于改革開放的論文

背景:

1、當年國家的現狀需要改變。

歐美各國生產產力高度發達,經濟十分繁榮,而中國國內生產力還處在低位增長。

2、舊體制不再適應

新中國成立以后模仿蘇聯建立起來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已嚴重阻礙了我國生產力的發展,中國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產力。

3、 完善社會主義制度要求。

社會主義社會的各個歷史階段,都需要根據經濟發展的要求,適時地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使社會主義制度充滿生機和活力。

4、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有新思路。

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擴展資料:

改革開放鑄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機與活力。如何在生產力水平落后的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成為執政后的中國共產黨人必須解答的歷史性難題。

在對這一問題的持續探索中,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改革開放這條正確道路。40年來,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地、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局性變革,我們黨始終聚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通過對生產關系、上層建筑作出調整與改革,構建了新的體制機制,鑄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改革開放

中國改革開放歷史背景

主要有兩方面的背景:

一方面,從我國自身的情況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嚴重挫折和損失。

另一方面,從外部環境看,20世紀70年代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拉大,面臨著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我們必須通過改革開放,帶領人民追趕時代前進潮流。

提出: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改革的標準是:“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p>

改革開放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根本方針。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改革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包括發展民主,加強法制,實現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維護安定團結。開放,主要指對外開放,在廣泛意義上還包括對內開放。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基本點之一,是中國走向富強的必經之路。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著巨大影響。

目的:

鄧小平指出: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大家共同富裕。

黨的十七大對改革開放的目的進行了新的概括: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改革開放歷史背景圖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近4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一再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

1、改革開放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部署實施的。中國的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開始實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我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對外開放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2年南巡講話發布中國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

2、改革開放的提出實施具有獨特的背景。從經濟發展看,盡管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達3624億元,但是人民依然貧苦,技術比較落后。從經濟體制看,計劃經濟曾一度被認為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經濟標志之一,但隨著時間的推進其弊端日漸明顯。從政治體制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嚴重挫折和損失。從國際環境看,20世紀70年代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拉大,面臨著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

3、改革開放具有影響深遠的里程碑意義。

以上就是改革開放歷史背景的全部內容,一、時代背景:1978年12月18日-22日,鄧小平召開了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它是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1、十一屆三中全會是繼往開來的會議。具體表現在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淡化了“階級斗爭為綱”這個不適用于當下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亚洲大尺度无码专区尤物|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性色 |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 无码国产色欲XXXXX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 成人免费无码H在线观看不卡| 无码专区中文字幕无码| 一级毛片中出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AV无码码潮喷在线观看 | 日韩人妻无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免费l|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百度| 少妇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人妻老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日产无码精品| 波多野结AV衣东京热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二区| 国产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水卜樱 |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水|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无码专区|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免费网站|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 国产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水卜樱| 亚洲国产日产无码精品| 在线观看无码AV网站永久免费| 人妻丰满熟妇岳AV无码区HD|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专区精东影业| 免费无码中文字幕A级毛片| 日韩午夜福利无码专区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