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所有學科 > 歷史

葫蘆島市建昌歷史,葫蘆島建昌縣古代歷史

  • 歷史
  • 2023-05-16
目錄
  • 葫蘆島到建昌
  • 葫蘆島市建昌縣最近新聞
  • 葫蘆島市建昌網
  • 葫蘆島市建昌縣多少人口
  • 葫蘆島市建昌縣委書記

  • 葫蘆島到建昌

    葫蘆島,最初為海島名稱,始見于《全遼志》。

    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刊行的《全遼志》卷一山川,寧遠衛條目下,列有葫蘆島、覺華島、桃花島。

    對葫蘆島則注明:“在海岸四十里,半山入海”兩行小字。

    其后,天啟三年(1623年)中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孫承宗《奏報關東情形疏》和中國革命先軀孫中山《建國大綱》以及其他許多文獻,都提到葫蘆島的名字,有的稱“葫蘆套”或稱“斷岡”、“折岡”。

    清朝末葉,經過英國工程師秀思勘測,并由清廷、中華民國、偽滿洲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分階段幾次建筑海港,以及其后海港在軍事、交通、貿易諸方面發揮出的顯著作用,葫蘆島已蜚聲海內外。

    據考古發掘證實,今葫蘆島地區早在新石器時代已開始有人類繁衍生息。

    商周以后,在不同歷史時期主要有山戒、東胡、烏桓、鮮卑、契丹、蒙古、女真等少數民族人同漢族在這里,一代接一代過著漫長的游牧漁獵生活。

    燕、秦開征戰東北以后,漢族明顯增多。

    經過漢族和其他各民族共同開發,不斷營造優美的經濟生活環境,給后人留下了豐厚的歷史遺產。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全國,分全國為三十六郡,以郡統縣。

    在東北地區有遼西、遼東二郡,另有幾個縣屬右北平郡。

    西漢初,地方行政建置更趨完備,郡縣和王國兩種制度并行。

    漢初。

    有些地方分土封給諸侯王,遼寧地區屬燕國的領地,統治者稱燕王。

    漢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廢燕王改置遼西、遼東二郡。

    接著,滅衛氏朝鮮,又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置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郡。

    其中,遼西郡領且慮、柳暗花明城、賓徒、交黎、陽樂、狐蘇、徒河、文成、臨渝、海陽、新安平、令支、累縣、肥如,共14縣。

    郡治在且慮縣(今朝陽市西北大廟子鄉土城子),東漢時移治陽樂(今朝陽市東南松樹咀子)。

    位于今葫蘆島境內的有徒河、文成二縣;徒河縣治所在今連山區臺集屯,轄境西至今興城東部,東于錦州一帶,南至海濱地區,文成縣治所在今綏中縣北部地區。

    位于附近并轄有本境一部分地區的有三縣:海陽縣,治所在今山海關西海陽鎮,本境興城西部及綏中南部為其轄區;柳城(今朝陽)、狐蘇二縣,轄蘇二縣,轄有今興城、連山、南票的北部地區。

    除遼西郡廳轎外,右北平郡的石城、廣城、白狼三縣轄有今建昌地區。

    廣場縣治所在今建昌縣東北大凌河(當地稱木倫河)右岸土城子。

    石城、白狼二縣治所在今喀左境內(一說白狼縣在今建昌宮山咀鄉章京營子)。

    東漢時,為安撫和客理叛附不定的烏桓族,漢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在昌黎(即交黎,亦稱昌遼,今義昌)設屬國都尉。

    從遼西郡劃出昌黎、賓徒(今錦州北營城子)、徒河三縣,從遼東郡劃出無慮(今北鎮)、房縣(盤山)、險瀆(臺安)三縣,置遼東屬國。

    原臨渝縣由今義縣九道嶺一帶,西遷至今山海關鎮一帶。

    當時,本境建昌一帶被烏桓占據,余者分屬于遼東屬國的昌遼縣和徒河縣。

    東漢后期,本境均為烏桓占據。

    漢靈帝中平六年(189年),權臣董卓任命公孫度為遼東太守。

    《遼東志》稱:“遼遠也,以其在九州之東,故名遼東。

    又兼遼西也。

    ”公孫度上任的第二年,自立為遼東侯,稱平州牧,州設在襄平。

    從此,遼東地區成為公孫氏割據政權。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伐烏桓。

    五月出師,經盧龍,過平岡,向烏桓王駐地柳城進發。

    當曹軍進至建昌一帶,烏桓才發覺,便急忙調兵迎戰。

    八月,兩軍在白狼山(即今喀左太陽山,一說建昌大黑山)相遇,曹操以張遼為先鋒,縱軍出擊,大敗虧橋烏桓軍,斬烏桓王蹋頓,烏桓及歸附的 *** 投降者20余萬。

    曹操攻占柳城,盡占遼水以西之地。

    公孫氏對曹操政權時附時叛,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派司馬懿為將,向公孫氏發動總攻,破襄平,斬殺公孫淵父子,統一遼東地區。

    魏晉時期,曹魏撤銷了公孫氏設置的平州將遼西、昌黎、玄菟、遼東四郡又劃歸幽州。

    昌黎郡原是東漢遼東屬國,魏時改為郡。

    晉武帝泰始十年(274年),又置平州,割州的昌黎遼東、玄菟、樂浪、帶方(經公孫氏設置,在朝鮮北部)五郡屬平州,州治在遼東郡的襄平。

    遼西郡仍屬幽州郡治在陽樂(原在朝陽松扮空肆樹咀子,西晉時已西遷)。

    本境,魏時屬幽州昌黎郡,西晉屬平州昌黎郡,由昌黎、賓徒、集寧、徒河等縣統轄;東晉時,本境基本上為鮮卑族分割,其統治中心在龍城(今朝陽),先后由前燕、前秦、后燕、北燕所統轄。

    北燕時,在遼西地區分置平州昌黎郡(建昌境內)及青州營丘郡。

    本境分屬于昌黎建德、石城三郡。

    南北朝時期,北魏盡占燕地,在龍城置營州,轄昌黎、冀陽、建德、營丘、遼東、樂浪六郡。

    其中,在今遼西地區有昌黎、建德、營丘(錦縣一帶)三郡。

    昌黎郡,與營州同治龍城,領龍城、廣興、定荒三縣。

    本境除建昌以外均屬廣興縣。

    建德郡消費品市場所在白狼城,領石城、廣都、陽城(一說陽武)三縣,今建昌地區主要在石城縣境內。

    隋朝,文帝開皇三年占有營州后,只留建德一郡和龍城一縣,其余并廢。

    建德郡仍治白狼城,龍城縣治今朝陽市。

    開皇十八年(598年),廢郡,改龍城縣為柳城。

    隋煬帝大業八年(612年),置柳城郡與遼西郡。

    柳城郡治柳城縣(今朝陽),本境為柳城縣地。

    唐滅隋后改郡稱州實行道州縣三級制,在邊防地區設都護府和守捉城。

    設在東北地區的高層機構為安東都護府(初設在平壤,后移治遼東城,即今遼陽市)和營州總管府(地址在今朝陽市)。

    改為營州都督府,隸屬河北道,督領柳城縣和營州、遼州等七州,地域范圍相當于今遼西地區。

    設在今本市境內的有威州(即遼州)后改為瑞州,治來遠縣,地址在今綏中前衛。

    唐滅東突厥后,將突厥烏突罕部安置在威州及今建昌一帶。

    據《遼寧地方史》記載:在今連山區西區北孤竹營子設有帶州孤竹縣,查錦西舊志及新編《錦西市志》對此均無記載。

    按地方志考評,原錦西縣當時屬營州瀘河鎮(今義縣東南);興城為柳城、來遠二縣地;綏中屬來遠縣(后改為州);建昌為柳城縣地,后為契丹割據。

    唐朝地方建置,除設州縣外,為加強控制周邊各民族還設有軍鎮和節度使。

    開元五年(717年),唐玄宗在營州置平盧軍使,第三年升格為平盧節度使。

    平盧節度使例兼營州都督和安東都護府都護。

    營州,實為唐朝在東北地區的軍政及經濟文化中心。

    太宗李世民征高麗,曾在此親自祭奠陣亡將士。

    遼,初稱契丹,后改國號為遼,統轄東北地區和燕云十六州。

    全國設五京分五道(府),道下分州縣。

    其中,東京道(遼陽府)、上京道(臨潢府,內蒙波羅城)和中京道(大定府、內蒙寧城)與遼寧有關,中京道轄境大部在今朝陽、錦州和葫蘆島地區。

    原錦西一帶為中京定府錦州所轄安昌縣地,西北一部地區初為榆州永和縣,后并入安昌縣,縣址,今暖池塘安昌峴。

    還有直屬中京大定府的神水縣。

    《遼史、圣宗本紀》,開泰二年“二月丙子詔以女河咱為神水縣”,《遼史地理志》載“神水縣本漢徒河縣地”,其遺址在今連山區臺集屯。

    錦州還轄有設在今興城市西南曹莊四城子的嚴州,附郭縣為興城縣(一說興城縣址在海中菊花島)。

    遼圣宗太平元年(1021年),在今綏中縣前衛鎮置來州,治來賓縣。

    來州另轄隰州治海濱縣,地址在今興城市東辛莊鎮東關站,轄境包括今興城西部及建昌南部地區。

    今建昌大部為中京道譚州龍山縣地,州縣同治,地址在今喀左白塔子。

    金建國后,改道制為路制,路下分州(府)縣。

    將遼代的中京道改為北京路治大定府。

    北京路在今遼寧境內轄有遼西一帶。

    設在今本市境內外內及附近的(府)縣有:錦州、轄永樂(附郭)、安昌、神水三縣。

    興中府(今朝陽市)轄瑞安(附郭,今前衛鎮)、海陽(今山海關西海陽鎮)、海濱三縣。

    利州(今喀左大城子),轄阜裕(附郭)、龍山二縣。

    今建昌北部為龍山縣地,南部屬瑞州海濱縣。

    元朝,分全國為十一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省下設路州縣。

    世祖至元初年,沿金舊名,在遼陽設遼陽行省管轄整個東北地區。

    改金代的北京路為大寧路,今本市全境均為大寧路所轄,并廢永樂、安昌、神水、興城諸縣入錦州;廢海濱縣,瑞安縣入瑞州;今建昌地區為大寧路利州龍山縣地。

    明朝立國后,大力加強東北地區邊防建設,修筑許多墩臺城堡和長達二千三百余里的遼東邊墻。

    地方建置,廢州縣,立軍衛制。

    在山東政使司統轄下,于洪武八年(1375年)在遼陽設遼東都指揮使司(簡稱遼東都司),領二十五衛和二州。

    地域范圍,東起鴨綠江,西抵山海關,南達旅順口,北至開源泉相當于今遼寧省的大部。

    正統元年(1436年)后,直接由遼東巡撫統轄,其駐地,初遼陽,后移駐廣寧、山海關、寧遠。

    設在本市境內及附近的衛所有:廣寧中屯衛(今錦州)、廣寧前屯衛(即今綏中前衛)。

    宣德三年(1428年),在前屯衛城東五十里杏林鋪(今綏中縣城)置中后千戶所,在城西五十里急水河置中前千戶所。

    同年,為加強遼西防務,分廣寧前屯、中屯二衛地于曹莊、湯池之北置寧遠衛、總兵巫凱、都御使包懷德督建寧遠城(今興城)。

    從此,寧遠成為遼西軍事重鎮。

    寧遠城經幾次維修成為全國現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城。

    宣德五年(1430年),在寧遠城東五十里塔山置中左千戶所,在城西四十里小沙河置中右千戶所。

    另外,在今朝陽置營州衛,建昌縣為營州中屯衛(衛所在今白塔子)地,后為兀良哈蒙古牧地。

    崇禎八年(1635年),歸附后金的蒙古族喀喇沁左旗,旗王府設在官大海,后遷至南宮營子,轄境包括今建昌地區。

    公元1644年清順治即位,定都北京,取代明朝對全國的統治。

    清初,劃全國為十八個行省,若干個特別行政區。

    取消衛所制,改設府(州)縣。

    在盛京(今沈陽)設盛京將軍和奉天府,對遼寧地區實行旗民分治制度。

    康熙三年(1644年)置廣寧府,第二年改置錦州府,府治今錦州,屬奉天府統轄。

    錦州府,初領一州、二縣,后增至二州、二廳、三縣。

    其中,錦縣,與府同治,轄境包括今連山大部地區。

    本今本市境內有一州、一廳、一縣。

    康熙三年,并寧遠衛、廣寧前屯衛為寧遠州(治今興城鎮)。

    光緒二十八年,劃寧遠州西境六股河以西置綏中縣(今縣址)。

    光緒三十二年,劃錦縣西境地置江家屯廳,后更名為錦西廳(廳址,今連山區鋼屯鎮)。

    今建昌一帶,當時屬于喀喇沁部塔希卓氏王氏王公(漢姓烏氏)的喀喇沁左翼旗。

    旗署專管旗民事務。

    對漢民管理,也先后設廳縣。

    乾隆三年(1738年),設塔子溝廳,乾隆四十三年,改為建昌縣,隸屬直錄省承德府。

    清朝末期,徐世昌任東三省總督后,推行新政,廢除旗民二重制。

    葫蘆島市建昌縣最近新聞

    建昌縣屬于遼寧省葫蘆島市。

    建昌縣,隸屬于遼寧省葫蘆島市,位于葫蘆島市西北部,東鄰連山區、興城滾晌市,南連綏中縣,西北接凌源市,西南與河北省的青龍縣接壤,北靠喀左、朝陽兩縣,總面積3195平方千米。2019年,建昌縣下轄7個鎮、21個鄉,另設有1個經濟區。

    建昌歷史悠久,自然和人文景觀豐富。境內發現了世界上最早、距今1.6億年的帶羽毛恐龍“赫氏近鳥龍”化石,迄今發現最古老真獸類哺乳動物“中華侏羅獸”化石。

    山嘴子紅山文化遺址與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齊伏畢名;遼寧建昌東大杖子戰大廳鋒國墓地的發掘打破了“山海關外無春秋戰國時期古跡”的說法,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狼山、遼西屋脊大青山、“北方的小西藏”龍潭大峽谷等。

    水系水文

    建昌縣境內河道有大凌河、六股河、黑水河、青龍河、小凌河等流域,其中大凌河流域面積1199.33平方千米。

    主要河道有一級河大凌河,總長度60.33千米;二級河蒿桑河、黑水河、云山洞河、毛河等4條,總長115.54千米;三級河9條,總長度199.72千米;河流總長度619.746千米。境內大的河流有大凌河(遼西第一大河)、六股河(縣境內最長)。

    大凌河發源于要路溝鄉水泉,由西南流向東北,流經境內15個鄉鎮,長60.33千米,流域面積1199.33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蒿桑河、黑山河、二道河、賀杖子河、魏家嶺河、新開嶺河。

    六股河發源于谷杖子鄉上柳杖子西溝荒砬山,流經境內19個鄉鎮,長91.91千米,流域面積1419.50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云山洞河、毛河、紅基河、小德營子河、巴什罕河等。

    以上內容參考:-建昌縣

    葫蘆島市建昌網

    哥們你是外地的吧,我也是段肆外地的乎悔,在這上班。我后悔的想撞墻

    這地方除了房子比沈陽便宜什么都貴,這個也可以理解,因為這里沒有高速,沒有鐵路,在遼寧哪個地方沒有,你想想。所以什么東西運進來都非常的貴。而且一般的公路都特別的難走。去葫蘆島3個多小時,去錦州4個小時,去朝陽3個小時,去綏中2個多小時。而且這地方全是山,我我見過最破的縣城,且一共有60多萬貧困人口,基本沒有大的企業,怎么能發展起來。

    什么不明握頃轎白可以加我372506920

    葫蘆島市建昌縣多少人口

    [編輯本段]縣情概況

    建昌縣隸屬遼寧葫蘆島市,位于葫蘆島市西北部。東鄰連山區、興城市,南連綏中縣,西北接凌源市,西南與河北省的青龍縣接壤,北靠喀左、朝陽兩縣。地處東經119°13′至120°18′,北緯40°24′至41°06′之間。總土地面積3181平方公里。耕地89萬畝。 建昌縣地處遼西丘宏虧陵山區,燕山山脈延伸于此。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松嶺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貫穿本縣。最高峰大青山,海拔1223米,有遼西屋脊著稱。發源、流經縣境的河流有40多條,主要河流有大凌河、六股河、青龍河、黑水河。境內建有大、中、小水庫31座,總蓄水量為1.74億立方米。 建昌縣屬南溫帶亞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雨熱同季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8.2℃。一月平均氣溫-10℃,最低氣溫-26.9℃;七月平均氣溫23.4℃,最高氣溫40.7℃。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春季雨水少,增溫迅速,多大風,易春旱秋季雨水低溫,冬季干燥寒冷。無霜期158天左右。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144.5千卡/cm2,是我國北方太陽總輻射量最高的地方。 全縣自然資源豐富,農業主要產品有玉米、高梁、谷子等。小麥種植近年來發展較快。油料作物以大豆為主,其次是杏仁,建昌縣是省內杏仁的重要產地。經濟作物有棉花。全縣有林地面積134畝,森林覆蓋率達28.9%。主要林木種類有楊、柳、榆、松、柏、桑、銀杏、水曲柳、杜鵑等22種喬木和灌木。 現有萬株以上果園60多個,成為果林之鄉。白梨全國聞名,遠銷國外。猛絕胡蘋果以口味甜美、耐儲藏而備受外貿部門歡迎。全縣有草場179.5萬畝,以黃牛飼養為主導的畜牧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礦產資源主要有黑色金屬錳、鐵、磁鐵、赤鐵等;有色金屬金、銀、鋁、鋅、銅、硫鐵、鉬。非金屬有石灰石、氟石、珍珠石、大理石、花崗巖等。其中以硫鐵、金、銀、錳、鐵儲量最為豐富。主要工業部門有采礦、冶煉、發電、建材、印刷、化肥、機械制造、紡織、造紙、釀酒和陶瓷等部門。 建昌縣交通比較方便。魏塔線鐵路貫穿縣境。國道306線、朝青公路和魏塔鐵路交叉穿越縣城,西距北京445公里,東距沈陽425公里;是東北與關內連接的交通要道之一。縣鄉級公路發達,全縣鄉鄉通油路,擁有22萬伏高壓輸電線路和6.6萬伏的一次變電所,日供電量50萬千瓦時;日供水1萬噸,電話裝機容量3.2萬門。 建昌縣大黑山層巒疊嶂,林木蔥郁,奇峰嶙峋。山上處處是寶,有雉雞、狐貍、梅花鹿等珍希動物;狍棗、人參、三七、獼猴桃、藿香等200多種中草藥,被人稱為遼西大地上的“綠色明珠”。此外,大屯鄉的溶洞鐘乳石千姿百態;宮山嘴水庫波光瀲滟,水碧山青,還有“青龍河頭”、“天橋”等八大景觀美不勝收。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建昌縣的地勢特點:西高南低,相對高差1147.5米。縣內主要山川均呈西南-東北斜列伸展。燕山余脈由青龍縣入境,從南至北,由大青山經由土嶺,蟒擋壩嶺,大黑山的紅草溝形成一條脊梁(以大凌河、六股河的分水嶺為界),把整個建昌分成嶺上、嶺下兩大部,嶺上以大凌河為主,包括青龍河流域;嶺下以六股河流域為主,包括黑水河流域,地貌多樣,這是建昌縣大特點。 建昌縣地處遼西低山丘陵區。按成因可劃分為剝蝕構造,剝蝕堆積,堆積4種地形。如按絕對高度和坡度二個指標概括建昌縣地貌,即為中低山、低山、丘陵、河谷、平原四大類型。 白狼山 白狼山俗稱大黑山,位于建昌縣城東,距縣城12公里處,為燕山山系,松嶺山脈,南北走向,略近圓形,南北長14公里,東西長12公里,總面積為126公里。整個山脈由十幾座山峰連綿錯落組成,平均海拔700米,主峰大猴山高1140.2米,為建昌縣第一高峰。 它同大青山等斷續相連,形成脊梁,把建昌縣分為嶺上嶺下兩部分,成為大凌河、六股河的分水嶺,兩大河流似一條潔白的玉帶纏繞大黑山。大黑山有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植被覆蓋率高達86.4%,有天然次生林4.3萬畝,有人工林1.3萬畝,山上生長著各種喬、灌木和草本植物共81科240屬348種,還有很多野生動物和中草藥,構成了天然植物園,真可謂森林茂密,資源豐富,巨石縱橫,景觀奇特 。 柏山 建昌柏山位于葫蘆島市建昌縣谷杖子鄉境內,山體面積11.4萬畝,主峰高954米。柏山峰巒疊枝攔嶂,松柏長青,萬木叢中尤以柏樹最多。天然次生柏88.88萬株,最高的15米,是遼寧省柏樹最多、最集中的地方。珍貴樹種明桃熱核、青絲蘭,多達幾十萬株。 水文狀況發源、流經縣境的河流有40多條,主要河流有大凌河、六股河、青龍河、黑水河。境內建有大、中、小水庫31座,總蓄水量為1.74億立方米。 宮山咀水庫 宮山咀水庫是一座防洪、灌溉、發電、養龜、旅游等綜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庫,水積蓄量1.2億立方米,綿延18公里。庫區兩岸奇峰突兀,怪石嶙峋。琵琶山與蛤蜊山似一對情侶含情脈脈,遙遙相望。站在蛤蜊山上可鳥瞰水庫全景,遠山近水,滿山林木,蔥蘢碧翠,水中舟船若片片小葉,兩山間懸巖處孤石林立,峭壁上有多處山洞是丹頂鶴棲居的地方,真是空中鳥兒飛,水中魚兒躍,山間野免跑,樹上蟬兒鳴。更值得一提的是水庫是人們垂釣的大好場所,修心養性的, 若將自己垂釣打撈的魚用水庫之水燉上一燉擺上魚宴,真可謂吃山珍海味不如食水庫殘魚剩汁,久居鬧市的人們如來這里一游,真正覺得不是仙境勝似仙境。 氣候特點 建昌縣屬北溫帶亞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8.2℃。一月平均氣溫-10℃,最低氣溫-26.9℃;七月平均氣溫23.4℃,最高氣溫40.7℃。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春季雨水少,增溫迅速,多大風,易春旱。無霜期158天左右。 自然資源 全縣自然資源豐富,農業主要產品有玉米、高梁、谷子等。小麥種植近年來發展較快。油料作物以大豆為主,其次是杏仁,建昌縣是省內杏仁的重要產地。經濟作物有大麻和棉花。全縣有林地面積134畝,森林覆蓋率達28.9%。主要林木種類有楊、柳、榆、松、柏、桑、銀杏、水曲柳、杜鵑等22種喬木和灌木。 現有萬株以上果園60多個,成為果林之鄉。白梨全國聞名,遠銷國外。蘋果以口味甜美、耐儲藏而備受外貿部門歡迎。全縣有草場179.5萬畝,以黃牛飼養為主導的畜牧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建昌縣已探明各類礦產如金、銀、銅、錳、鉛、鋅、硫、煤、石灰石、花崗巖、大理石、白云石、陶土、油母頁巖、硅石、鉀長石等8大類35個礦種,金銀銅礦區遠景儲量23噸,鉛鋅儲量400萬噸,硫鐵儲量3000萬噸,平均品位28%,錳礦石儲量550萬噸、品位24-30%,沸石儲量3億噸,硅石儲量1000萬噸、含二氧化硅99.7%,鉀長石儲量1000萬噸、含氧化鉀品位12-13.62%,白云石儲量5000萬噸、含鎂20-24%,石灰石儲量1億噸、品位52%,還有大量的油頁巖、陶粒土及軍事高科技用的角閃巖。

    [編輯本段]地名由來

    建昌縣前身叫凌南縣,解放后改凌南縣為建昌縣。建昌一名源自北魏時縣地曾受建德、昌黎二郡所轄,故取其二郡的首字為名。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春秋及戰國初期,建昌縣屬于山戎的活動地區,后并入東胡。 秦屬右北平郡。 西漢屬幽州刺史部的右北平郡轄區。 東漢時西北部即嶺上部分屬鮮卑部領地,東南部即嶺下部分歸幽州 (今北京)刺史部管轄。 三國時期嶺上為鮮卑割據,嶺下歸魏的幽州昌黎郡(今義縣)管轄。 西晉時嶺上屬宇文部領地,嶺下初為段部所轄,后為慕容部所轄。 東晉十六國時期為前燕、前秦、后燕、北燕的轄區。后燕在建昌縣設置廣都縣 (治所今牡牛營子附近),歷經北魏、東魏、北齊建德郡(今南章京營子)管轄。 隋時歸柳城郡 (今朝陽)管轄。 唐歸河北道營州地,唐末被契丹割據。 遼屬中京道大定府 (今寧城)的潭州龍山縣 (今喀左白塔子)管轄。嶺下東南部屬隰州海濱縣(今綏中)管轄。 金時嶺上屬北京路利州 (今大城子)龍山縣所轄,嶺下為宗州海濱縣管轄。 元代嶺上歸遼陽行省大寧路龍山縣管轄,嶺下東南部屬瑞州地。 明代歸京師大寧都司營州中屯衛管轄。永樂棄大寧后并入諾音衛。 清代初歸直隸省承德府塔子溝廳 (治所今凌源)。 民國初屬直隸省塔溝縣地。 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年)歸熱河省凌南縣管轄。 解放后歸熱河省建昌縣管轄。 一九五五年劃歸遼寧省屬錦州專員公暑管轄。 一九五八年,建昌縣劃歸朝陽行政公暑管轄。 一九八九年六月劃歸錦西市(今葫蘆島市)管轄。

    [編輯本段]文物古跡

    柏山清泉寺 柏山位于建昌縣谷杖子鄉,流經錦州、葫蘆島兩市四縣的小凌河就發源在這里。清泉寺就坐落在柏山腹地小凌河源。 柏山之奇不在形勢,而在秀木亦在于水。所謂秀木乃是野生柏樹,無論懸崖絕頂,還是峭壁山腰,都遍生柏樹,間或有松。高則亭亭玉立,矮則團團為叢。因為四季長青,滿山漫野永遠的綠意融融。 柏山之水乃一細流,號稱清泉,這便是小凌河的源頭。水流水大卻長年不竭,酷暑時清冽可口透骨冰涼,寒冬時蒸蒸熱氣溫可洗浴。有樹有水山趣自然幽雅,絕妙的一處人間姓境。 清泉寺建于清朝乾隆年間,洞府殿堂齊全,且有石碾石磨古跡。寺因泉名,泉因寺貴,每天前來討圣水者不絕于途。 清泉寺周圍峭壁環立,有洞穴天成,內供佛像,香火長興。山門外有一株古松高達數十丈,樹冠圓如傘蓋,傳說壽在千年有余。佛號聲聲,鐘鳴悠悠,置身其中凡心俗念無超脫。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建昌縣轄7個鎮、20個鄉、1個民族鄉:建昌鎮、八家子鎮、喇嘛洞鎮、藥王廟鎮、湯神廟鎮、玲瓏塔鎮、大屯鎮、牤牛營子鄉、素珠營子鄉、石佛鄉、王寶營子鄉、老達杖子鄉、要路溝鄉、魏家嶺鄉、西堿廠鄉、頭道營子鄉、新開嶺鄉、賀杖子鄉、養馬甸子鄉、和尚房子鄉、楊樹灣子鄉、黑山科鄉、雷家店鄉、小德營子鄉、二道灣子蒙古族鄉、巴什罕鄉、娘娘廟鄉、谷杖子鄉。

    [編輯本段]人口民族

    全縣60萬人,有勞動力24.4萬人。有漢、滿、蒙、回、朝鮮等民族。

    [編輯本段]社會經濟

    一 綜合

    2008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6.1億元,同比增長21.6%。(按不變價格計算,下同)。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實現11.2億元、11.7億元、23.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1%、14.5 %、29.5%。在第二產業中工業實現增加值9.7億元,比上年增加15.3 %。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業、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3 億元、批零貿易業和住宿餐飲業實現增加值5.2 億元,各比上年增長15.8%和19.1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378元。三次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4:26:50。

    二 農業

    隨著各項惠農政策的貫徹落實。農業生產有了較大的發展。農業基礎設施明顯改善,農業生產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斷加強。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16677萬元,同比增長24.9%。其中: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和服務業分別實現產值85052萬元、11231萬元、107819萬元、 562萬元和12013萬元,各比上年增長20.1%、20.5%、29.6%、70.8%和22%。糧食播種面積48168公頃 ,比上年增長6.5%,蔬菜播種面積2552公頃 ,比上年下降0.5%。 在農業基礎設施上投入資金3439萬元,建人畜飲水工程94處,解決了8321戶、30791名居民、4553頭牲畜的飲水問題,打大口井40眼,小口井292眼,建方塘2座,截淺6座,果樹上水5處,治理河道13處,達標長度為21.6公里 。新增灌溉面積畝1.3萬畝,新增水土保持面積7萬畝。 農業產業結構得到明顯優化。全縣共投入資金8300萬元,建溫室小區398個、1.99萬畝,冷棚小區20個、2000畝。新建萬畝梨園一處。 林業生產不斷發展。全年完成總造林5萬畝。其中:人工造林3萬畝,封山育林2萬畝。在總造林中:用材林完成3萬畝、防護林完成2萬畝。新增育苗面積1245畝。森林覆蓋率34.5%,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畜牧業生產繼續發展。新建畜牧小區30個,引進新品種、新技術3 項,新建良種繁育基地3 個,新建養殖合作社65個。 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31.53萬千瓦,比上年提高2.5%。其中:農用排灌動力2.61萬千瓦,比上年提高1.2%。全年農村用電量2.5億千瓦小時,比上年上升19%.

    三 工業

    工業生產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全年實現總產值46.5億元,同比增長15.7%,實現增加值9.7 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5.3% 。全縣規模以上。

    五 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筑業

    六 交通運輸 郵電

    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2008末,全縣公路里程達1655公里。公路客運量180.8萬人次,公路客運周轉量9216萬人公里;公路貨運量442萬噸,公路貨運周轉量3758萬噸公里。 郵政、電信業繼續發展。城鄉擁有固定電話101253 部,移動電話199050 部,電話普及率為48 部/百人,寬帶網用戶8419 戶。郵電業務總量14294萬元,同比增長25%。

    七 財政 金融

    財稅收入大幅度增長。全年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8727萬元,比上年增長58.4%;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8188萬元,比上年增長60.9%;各項稅收完成18988萬元,比上年增長68.1%。地方財政支出完成109044萬元,比上年增長23.7%;一般預算支出完成104999萬元,比上年增長21.3%。在財政支出中:教育支出為27256萬元,比上年增長44.2%;農業支出完成11760萬元,比上年增長14%;社會保障補助支出為17762萬元,比上年增長22.7%。 金融市場穩定。年末存款余額352835萬元;貸款余額20503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1.8和-3.6%。居民各項存款余額291034萬元,比上年增長26.5%。金融機構現金收入951567萬元;現金支出931809萬元,凈回籠現金19758萬元,比上年多回籠現金7344萬元。

    八 文教 衛生 體育

    文化廣播事業蓬勃健康發展。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全縣有藝術表演場所 1 個,文化館 1 個,基層文化站28 個,圖書館 1 個,電影院 1個。全年舉辦大型文化活動12 場,農民劇團巡回演出260 場,放映電影 1600 場。截止2008年末全縣的28 個鄉鎮、276 個村全部開通了有線電視,全年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8 %,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8 %。 教育事業不斷發展,教學成果顯著 。2008年考入大專以上院校學生3500人。比上年增加974人.其中:本科生2292人,專科生1208人,分別比上年增加455人和519人。連續兩年有考生被清華大學錄取。年末有各類學校272所,全部在校生78375人,兒童入學率、升學率均為100%。 衛生事業全面進步,醫療技術水平繼續提高,醫療設備不斷改善,疾病控制和救治能力進一步加強。全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49所,其中:縣級醫院5所、病床1235張、門診人次443365人、衛生技術人員1370人。全縣參加合作醫療人數523289人,參合率達96.02%,總投資達4591萬元,為農民補償醫療費用4079萬元。

    九 城鎮建設 環境保護

    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城市品位不斷提升。投資1568萬元的興業花園住宅樓,樓層高達17層,面積2.2萬平方米,在我縣尚屬首例;投資2800萬元新建了1.6萬平方米的金融中心,已投入使用;總投資2億元,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的馨苑花園小區,補充了新城區無住宅樓的空白;建筑面積達2.6萬平方米的四星級天星國際酒店已開始營業;完成了3357延長米的道路改造工程;新鋪城市燃氣管網7300米,新入網1985戶;城區用水普及率88.69%;燃氣普及率92.97%;公交車擁有情況5.96臺/萬人;城區綠化覆蓋面積1950畝,覆蓋率17.13%;建成區綠地率15.02%;園林綠地面積1710畝;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9.96平方米。 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加強。全年共投入專項資金3000萬元,治理污染項目7個,大氣平均降塵量18.7噸月平方公里。

    [編輯本段]交通運輸

    建昌交通便利,運輸暢通。全縣已形成了總長為846公里的公路網,國道306線與省級公路朝青線成十字形交匯在建昌縣城。魏塔線鐵路橫穿全境,是連結沈山、錦承鐵路的交通樞扭。建昌縣城距北京430公里,距沈陽400公里,距錦州港、葫蘆島港、秦皇島港、錦州機場、朝陽機場、山海關機場都在150公里以內,距沈山高速公路70公里。

    [編輯本段]風景名勝

    柏山風景區 地處建昌東北部谷杖子鄉境內,柏山峰巒疊嶂,松柏長青,萬木叢中柏樹占50萬株,是東北柏樹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著名的清泉寺坐落在此山之中,該寺清朝乾隆24年,歷史悠久,古樸優雅,靠山依石,錯落有致,雕廊畫柱,珠門紅窗,晨鐘暮鼓,木磐、梵語之音不絕于耳,香煙繚繞,使人油然而生脫塵超俗之意,寺有三間天王殿、五間三圣殿、九間僧舍,400平方米藏經樓,兩個鐘鼓樓,漢白玉的密石石獅兩對,3.3米高的漢白玉千佛塔一座,六噸重露天觀音像一座,大小木、泥制佛像40余尊,寺東側400余年20米高筆直的古松與西側高3米,長15米的榆龍樹匍匐而長,蜿蜒盤繞,象一條活生生的巨龍相對稱。 大黑山 大黑山位于建昌城東10公里,總面積93平方公里,主峰高1140.2米,它以絢麗多姿的風光和豐富的森林資源,吸引著眾多的游人和一代又一代的建設者,人們贊美它的雄偉、秀麗、富饒,被譽為鑲嵌在遼西大地上的一顆綠色明珠,更是繼遼陽千山之后的又一省級天然森林資源保護區。 龍潭大峽谷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龍潭峽谷之所以被廣大游客所青睞,就是因為它不光有壯美的景觀,更有一個頗有神奇色彩的名字——龍潭。 所謂龍潭就是龍居住的地方,而自古以來,龍在人們的心中就被填滿了迷霧般的色彩。它可以變化莫測來無影去無蹤,一直以來都被世人所敬仰、崇拜。它被認做是人類的保護神,所以今天的龍潭才是人們所神往的圣地,而從龍潭峽谷出土的大量化石證明這里確實居住過一種龍——恐龍。 龍潭大峽谷地處兩省三市的交界處。即:遼寧省與河北省葫蘆島市、秦皇島市和朝陽市的交界地帶。隸屬灤河水系東側分支。主要景觀在建昌縣老達杖子西部境內。峽谷總長52公里,并有多個疊嶂子峽。峽谷總面積為5000余公頃,峽谷海拔標高為1024米。平均海拔為760米,縱深648米,最寬處為210米,并素有“北方的小西藏”之稱。 峽谷龍潭深芷于遼西丘陵腹地,數億年來,人類不斷的繁衍生息,自然界的生態循環使龍潭披上了層神奇的面紗,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雕琢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耐人尋味的喀斯特地貌和讓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的系列奇葩自然景觀,以及歷史潮流優久的紅山文化遺址。這里是集山、水、洞、瀑、石等多種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景點,不僅形、神、色俱全,而且氣勢磅礴,在不同的時刻都有不同的景觀。 進了山門直接向右。看到青石做的臺階,這就是通往峽谷的路了,條條石階路有777階,石階路兩旁的山上,被千余種植被所覆蓋。主要的樹種有松樹、山楊樹、核桃樹、刺槐樹、山梨樹等近三十多種,叢林中本息著多種鳥類。看著百花爭艷聽著眾鳥齊鳴,這種感覺一定讓你樂不思蜀,陶醉其中,經此石階路可游覽峽谷的三條主路線。 徒步行走大約二十分鐘的時間,我們便可心到達谷底,首先映入眼簾的一條叫做小玉河的小溪,河水清澈見底,源自龍潭深處,自西至東從遼寧澈流入河北境內,成為河北與遼寧之間關聯的紐帶。被當地人稱為之聯誼之水,也做紐帶溪,順著溪水向下走,便到了亂石陣,大大小小的石頭,雜亂無章的擺在那里,似乎沒有路,經過亂石陣再向上走,便可以看到南極仙翁瀑布,潺潺的流水,只聞其聲,不見其形,走近看才知道,水在石穴中流淌,起伏跌宕,發出歡快的聲音,走過懸在空中的鐵架橋,鉆過官運洞,走過步步高升,就會看到清澈見底的碧瑤仙池,池的北側有一汪潭水沿著亂石跌落下來,泉水不斷涌入這碧綠的潭中,西北方向有一個巨大的巖石,上面刻著古色古香的錄書字“碧瑤仙池”。 再向上走就來到了水上石林,這里我們需坐船才能看到里面的景色,隨著船的慢慢的行駛,我們游蕩在素有小桂林之稱的石林,看著靜水湖面,似乎有一種小游三峽之感,這里的景主要景觀有象鼻子山,玉蟒鉆天、情侶峰、一線天、仙人指、仙猴拜佛、大鵬展翅,等等。這如詩如畫的境地,足以讓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蜿蜒連綿的石林就像東北漢子一樣,精壯、高大、豪爽、粗廣。石林這美,主要在于山水間的相映照,山巒之間的穿插、組合、變化,是船行時,俯仰閱覽、前顧后瞻的綜合效果。如有“船在水上走,人在畫中游”的竟境。 游過石林,我們向回走,經過發財之路,就登上了我們要走的第二條路線,也就是龍潭峽谷名字的由來處——龍潭瀑布,沿途有數不清的碩大卵石,再前行幾百米,北側的小山坡上就是神秘的蝙蝠洞,洞里如同巨龍骨架一般,一段粗,一段細,令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從蝙蝠洞下來向前走到了蛇石灘。那白花花的巖層中間夾雜著一篥條黑花紋,走到近處看,像是是千百條花蛇鑲嵌在巖石中間,有的像是揚頭前行,有的像是蜷曲而臥,有的像是低頭尋找獨獵物。各具神態,栩栩如生,因此得名“蛇石灘”。再下來還有母子蛤蟆峰、狼嚎峰、英烈峰、駱駝峰。也是各具特色令人琢磨不透,正所謂三分神似,七分靠想象,想過之后更別有一翻趣味,我們乘船來到龍潭瀑布,奔騰水流從山崖上翻涌而下,直瀉谷底,在碧水汪汪的潭中濺起一朵朵浪花,空中的水珠打在你的臉上,讓你感到那么的舒服,好不愜意,這個瀑布之水就是從真正的水龍潭里流出來的,所以稱之為“龍潭瀑布”。 觀賞過龍潭瀑布,在向北稍行,向西抬頭看,一尊活生生的大佛,仰臥在那里,你看那綻開的笑臉,常開的笑口,能容萬事的大肚使你不得不低頭默禱“阿彌陀佛”。沿著石階向上走,抬頭一看,兩丈多高的水柱拔地而起,水流噴至最高處,由細變粗的水柱形成大大小小的水珠,跌落到疊起的石階上,仿佛濺起飛花碎玉一般,這由自然落差形成的噴泉,給這大峽谷增添了無限的情趣,每到冬天來時這噴泉形成尖尖的冰山,冰山的內部水流從下到上不斷涌出,更是形成一處絕美的佳境,這就是美麗的“龍吐天漿”。 沿著石階繼續盤旋而上,到懸崖下便可看到一個長方形的亭子,站在亭子上再回頭向東北方向看,就是龍王洞了,從龍洞鉆去,就可以看到真正水龍潭,這個潭水穿梭不可測,人們用石頭系繩、線穿活魚、潛水員都未能探出它的終底。如果它有底,千百年來,河水的沖刷,沙石的淤積,也該早已把它填滿,然而它現在仍然是碧水汪汪,波光粼粼,如果說它無底,可從上面流下的水,一點未少的從下面流出,形成瀑布,這仍然是一個不解之迷,等待著眾多探險愛好者來揭開迷底。 我們再向上走就回到了出發地——山門,要想到第三條路游覽就要重新走石階路了,到了谷底,直接向西行,首先看到的便是幽谷,幽谷兩側的懸崖經過了千百年的洪水沖刷,變得平直、光滑,到了幽谷外面又是一種新的境界,這里幽靜,險要,因此得名“幽谷”,這里又做“情人谷”,而且民間流傳著各種各樣的傳說。據說,來到這里的情人都會終成眷屬,白頭偕老,走這條路線整個行程都會讓你感到耳目一新,有著與前兩條路線完全不同的境界,來到這,會讓你覺得真的是在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一般清新、自然,讓你真正體會到回歸大自然的趣味,這里的一草一木都那么妖翠,百花齊放,眾鳥爭鳴,讓你不忍心去破壞這自然的和諧。 這里還有忘憂峰、狐貍峰、護水神虎、石鎖、陰陽山、半拉山等等景觀。上空不時有鷹群掠過,這里是鷹的居住地,所以被稱為鷹窩峽谷,有了鷹的相伴,給寧靜的峽谷添了無限的生氣。這一切像一幅不用畫的畫,一首不用作曲的歌,其美妙之處,只有親身體驗到的人才能領悟,這一切都會讓你產生無盡的遐想,好似大自然給人類一件件精美的紀念品。 這里每一個景點都有附有美麗而又神奇傳說,這里四周群山環抱,景色秀麗,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奇山秀水歷來都是人們所向往的地方,當你在熊熊的篝火旁吃著美味舉起酒杯和親人一起隨著美妙的音樂共同舞起幸福的篇章,在依山勢建設的竹樓、木樓里感受北方異域里的南國風情時,你才會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仔細去傾聽生命的樂章!

    [編輯本段]建昌特產

    建昌黃芩 黃芩,又名黃芩茶。建昌縣是葫蘆島黃芩集中產地。建昌黃 山貨野果類 建昌縣總面積為3195平方公里,其中70%是山,遼西地區兩座高峰——白狼山、大青山都坐落在建昌境內。白狼山總面積為9.3平方公里,海拔高1140.2米,大青山綿延數十里,海拔1223.8米,

    [編輯本段]古建昌縣

    一,秦代隸屬九江郡。漢高祖六年(前201年)置海昏縣。漢和帝永元十六年(104年),析海昏置建昌縣。 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廢海昏,移建昌居焉”,改名建昌縣,隸屬南康郡(今江西省星子縣)。民國三年(1914年),因與四川建昌道同名,改稱永修,取其“泮臨修水,永蒙其利”之意。古南康府建昌縣,即為今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 二,南朝梁天監十年,改辰陽縣為建昌縣,治今湖南辰溪縣西北。為僑置南陽郡治所。陳太建七年復為辰陽縣。

    葫蘆島市建昌縣委書記

    建昌縣隸屬于遼寧省的葫蘆島市,該縣總面積3195平方千米,全縣共下轄7個鎮、21個鄉,常住人口約有45萬人。建昌縣別稱凌南,歷史悠久,自然和人文景觀豐富,早在夏、商時期就已經存在,那時候隸屬于冀州。想要繼續了解建昌縣屬于哪個市的讀者可以繼續祥散拍往下閱讀。

    建昌縣的具體介紹

    1、建昌縣位于葫蘆島市西北部,東鄰連山區、興城市,南連綏中縣,西北接凌源市,西南與河北省的青龍縣接壤,北靠喀左、朝陽兩縣。

    2、建昌縣地處遼西丘陵,縣境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石質掘凳山區,地勢由西北向謹羨東南傾斜呈階梯狀。

    3、建昌縣屬北溫帶亞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9.2℃,年平均最低溫度3.4℃,年平均最高溫度16.0℃。

    4、建昌縣境內河道有大凌河、六股河、黑水河、青龍河、小凌河等流域,其中大凌河流域面積1199.33平方千米。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久久无码国产专区精品|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 永久免费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国产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无码国产专区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 亚洲精品偷拍无码不卡av|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体验区 | 国产日产欧洲无码视频无遮挡|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无码AV大香线蕉|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人妻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app| 日日日日做夜夜夜夜无码| 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色视频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成无码人妻|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znlu| 黄色成人网站免费无码av|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春色|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软件| 无码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A区精油按摩|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