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歷史名人?1、廖永忠 廖永忠(1323一1375年),巢縣(今安徽省巢湖)人,楚國公廖永安之弟,明初名將。廖永忠早年與湯和共討方國珍,平定浙東;后俘陳友定,平定福建;與朱亮祖攻克廣州,平定廣東;攻克象州,那么,巢湖歷史名人?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巢湖是歷史名人的故里。這里英才輩出,群星璀璨。從秦末謀略家范增,三國名將周瑜,到唐宋著名詩人張籍、張孝祥、杜默、楊杰;從清朝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廣東水師提督吳長慶、福建巡撫吳贊成、四川總督劉秉璋、廣西巡撫潘鼎,到現代“革命先驅”李慰農、陳原道,“民族之雄”戴安瀾,“巢湖四上將”馮玉祥、張治中、李克農、溫宗仁,以及當代書法大家林散之、畫家童雪鴻、詩人田間、奧運冠軍許海峰等,都出生在這塊沃土上。
范增,公元前277年生,居(今安徽巢湖市居巢區亞父鄉又傳安徽桐城練潭)人。
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后,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范增投靠了項羽的叔叔項梁,勸說他立楚王的后裔為楚懷王,以此號召天下百姓。在項梁陣亡后,他跟隨項羽,成為他的重要謀士,后來封位歷陽侯,項羽尊稱他為“亞父”。
公元前207年,秦軍圍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楚懷王命宋義、項羽救趙,他為末將。后歸項羽,為其主要謀士,被尊為“亞父”。
劉邦先入函谷關,想據守關中稱王,項羽破關而入,與劉邦在鴻門(今陜西省臨潼縣東)相會,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楚漢之爭”。在刀光劍影、殺氣騰騰的作鴻門宴上,好用奇計的范增,定下暗殺之計,要把項羽的敵手劉邦殺掉,以絕后患。在舉杯祝酒聲中,范增多次向項羽遞眼色,并接連三次舉起他佩帶的玉,暗示項羽,要項羽下決心趁此機會殺掉劉邦。
可是項羽講義氣,不忍心下毒手。此刻范增非常著急,連忙抽身離席把項羽的堂弟項莊找來,面授機宜,要他到宴會上去敬酒,以舞劍助樂為名,趁機刺殺劉邦。由于項羽的叔父項伯和劉邦部下的猛將樊噲的阻攔、救護,劉邦才得以脫身逃走,保全性命。“鴻門宴”暗殺陰謀未遂,范增勃然大怒,撥出所佩寶劍,劈碎劉邦贈給他的一雙玉斗(玉制的酒器),明斥項莊暗罵項羽:“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1、溫宗仁
溫宗仁(1940.10~2008.03),安徽省巢湖市人。1959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裝甲兵政治部組織處副處長、坦克團政治委員、坦克師政治部主任、坦克師政治委員、軍政治部主任、集團軍政治委員、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蘭州軍區政治委員。
2000年6月任軍事科學院政治委員。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五、十六屆中央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軍事科學院原政治委員溫宗仁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08年3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8歲。
2、魯彥周
魯彥周(1928年—2006年11月26日),出生于安徽省巢湖市,中國內地作家、編劇。
1954年,發表個人第一篇短篇《云芝娘和云芝》。1957年,創作電影文學劇本《鳳凰之歌》,該作品獲得中國文化部舉辦的中國電影文學劇本征文三等獎。
1958年,創作散文集《淮北寄語》。1966年,魯彥周下放干校勞動。1973年,創作文集《魯彥周文集》。1979年,創作中篇《天云山傳奇》,該獲得中國優秀中篇獎。
1983年,憑借愛情電影《廖仲愷》入圍第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88年,創作長篇《古塔上的風鈴》。
張治中:居巢區人 和談將軍 國民黨和談代表。
李克農:居巢區人 上將 共產黨情報工作負責人。
伍子胥:含山縣人 楚國名將 過昭關一夜白頭。
姚宜民:含山縣人 氣象學家 63年進入美國聯邦氣象局。70年代聯邦氣象局改名為國家海洋大氣局。
戴安瀾: 無為縣人 國民黨遣緬遠征軍師長 “黃埔之英 民族之雄”
田間:無為縣人 著名詩人34年加人左翼作家聯盟。35年任《每周詩歌》主編,創作并出版處女作《未明集》。
丁汝昌:廬江縣人 北洋水師海軍提督 在威海衛自殺殉國。
林散之:和縣人 現代書畫大師 “草圣”
侯學煜:和縣人 50年回國。他在中國科學院植物所創建了我國第一個植物生態學研究室,任主任、研究員,兼任清華、北師大等多所高等院校教授 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許海峰:和縣人 第一枚奧運金牌獲得者。
...... 范 增(前277~前204) 西漢居巢(今巢湖市人,一說桐城)人。好奇計。秦末勸項梁立楚王后裔為懷王。秦軍圍巨鹿,楚懷王派宋義、項羽等救趙,為末將。后為項羽重要謀士, 輔佐項羽稱霸諸候,被尊為“亞父”。封歷陽候。屢勸項羽早除隱患,父掉劉邦,曾設“鴻門宴”,計不為項羽所用。后項羽中劉邦的反間計,疑增,削其權力,遂憤而離去,途中背發且疽病,至彭城而卒。
范 增] (公元前277——前204)秦末著名政治家。居巢(今安徽巢湖市居巢區亞父鄉)人。《史記?項羽本紀》載:“居巢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秦末農民戰爭時,曾勸項梁立楚王族后裔為楚懷王。公元前207年,秦軍圍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楚懷王命宋義、項羽救趙,他為末將。后歸項羽,為其主要謀士,被尊為“亞父”。曾屢勸項羽殺劉邦;羽不聽,反中劉邦反間計;削其權力,憤而離去,病死于途中。劉邦嘗言:“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文 翁] 西漢著名教育家、治水官吏。字仲翁,廬江舒(今安徽廬江)人。漢景帝末年為蜀郡守,興教育、修水利,政績卓著。他治蜀首重教育,選派小吏至長安,受業博士,或學律令,結業回歸,擇優“為右職,次舉官至郡守刺史者”;在成都興辦地方“官學”,入學者得免徭役,以優良者為郡縣吏,促進當地文化的發展。班固《漢書》評說:“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都江堰水利述要》載,文翁在任職期間,“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頃”。(175——210)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字公瑾,今廬江人。出身官宦世家,曾祖周景,伯父周忠,皆官至漢太尉;父周異為洛陽令。少與孫策友善,曾為居巢(今巢湖市居巢區)長,后歸孫策,為建威中郎將,人稱周郎。
以上就是巢湖歷史名人的全部內容,廖永安(1320年—1366年),字彥敬,巢(今安徽巢湖)人,元末巢湖水軍將領,朱元璋麾下早期將領,鄖國公。慶國公廖永忠之兄。元至正十五年五月,廖永安率巢湖水軍投靠朱元璋,此后屢立戰功。至正十七年,隨徐達收復宜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