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所有學科 > 歷史

華夏歷史,陸沉華夏我能召喚秦始皇

  • 歷史
  • 2023-04-24
目錄
  • 華夏編年體
  • 華夏朝代史
  • 華夏全部朝代
  • 華夏的起源地是哪個省
  • 傳承華夏文明做時代好少年作文

  • 華夏編年體

    炎黃:開國皇帝:神農炎帝 軒轅黃帝

    堯唐:開國皇帝:神農唐帝堯

    舜虞:開國皇帝:神農搏段敬虞帝舜

    夏朝:開國皇帝:神農夏王禹 夏王啟 夏王少康

    商基慎(殷)朝:開國皇帝:商王湯 、王盤庚

    西周:開國皇帝:西周文王姬昌 西周武王姬發

    東周:開國皇帝:東周平王姬宜臼

    秦朝:開國皇帝:秦始皇嬴政

    西楚:開國皇帝:西楚霸王項羽

    西漢:開國皇帝:西漢高祖劉邦

    新朝:開國皇帝:新太祖王莽

    玄漢:開國皇帝:玄漢更始帝劉玄

    東漢:開國皇帝:東漢光武帝劉秀

    曹魏:開國皇帝: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

    蜀漢: 開國皇帝:蜀漢昭烈帝劉備 后主劉禪

    孫吳: 開國皇帝:吳大帝孫權

    西晉: 開國皇帝:西晉武帝司馬炎

    東晉:開國皇帝:東晉元帝司馬睿

    劉宋: 開國皇帝:劉宋武帝劉裕

    南齊: 開國皇帝:南齊高帝蕭道成

    南梁: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

    南陳:開國皇帝:陳武帝陳霸先

    北魏中后期:開國皇帝: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孝文帝元宏

    東魏:開國皇帝:東魏孝靜帝元善見

    西魏: 開國皇帝:西魏文帝元寶炬

    北齊: 開國皇帝:北齊文宣帝高洋

    北周:開國皇帝:北周孝閔帝宇文覺

    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

    唐朝: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 唐中宗李顯

    武周: 開國皇帝:武周燃巧武后武則天

    后梁: 開國皇帝:后梁太祖朱溫

    后唐:開國皇帝:后唐莊宗李存勖

    后晉:開國皇帝:后晉高祖石敬瑭

    后漢: 開國皇帝:后漢高祖劉知遠(暠)

    后周: 開國皇帝:后周太祖郭威

    遼朝(契丹):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北宋:開國皇帝:北宋太祖趙匡胤

    南宋:開國皇帝:南宋高宗趙構

    西夏:開國皇帝:西夏景宗李元昊

    金朝:開國皇帝: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大蒙古國:開國皇帝:蒙古(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

    元朝:開國皇帝: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后金:開國皇帝: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大順:開國皇帝:闖王李自成

    清朝: 開國皇帝: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中華帝國:開國皇帝:洪憲帝袁世凱

    偽滿洲:開國皇帝:康德帝愛新覺羅·溥儀

    擴展資料:

    中國朝代與世界其他地區不同,“朝”與“朝代”的區別在于”朝”是當時就有的觀念,如孔子說過“丈于朝”,中文所謂的“ 朝 ”字具有今日含義。在政治上用來引用當政者政權的意思, 有“今朝一家政權治天下 ” 的觀念。

    在家天下的觀念下,中國的君王家族通過輪替成為此天下的支配者,“ 改朝換代”就是更換王朝統治政權的過程

    參考資料:--朝代

    華夏朝代史

    華夏文明有5000年歷史。

    歷史教科書上一般都說是五千年,這個認知也深深地灌輸在我們每一位中國人的腦海中,正因為我們古老的華夏文明,使我們國家躋身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國,而我們也普遍認為我們的華夏文明也衫虛拿出現在五千年前。

    華夏文明的特點:

    逐漸累積,遺產豐富。中華文明不曾間斷,主要靠文明不斷累積。這種累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文字記載而形成的大量書面文獻資料;二是眾多的實物,包括器物、遺跡譽梁、遺址等。

    “統”“興”為常,“或搭裂”“衰”為異。中華文明在統一與分裂、興盛與衰落中交替演進,但以統一和興盛為常態,以分裂和衰落為變態。

    華夏全部朝代

    感謝邀請

    華夏文明歷經五千年,你知道先后都經歷哪些朝代嗎?

    按史記的說法算起,從三皇五帝上古傳說, 黃帝炎帝,堯舜禹開始,大約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大中國至今約有5000年的歷史老芹。其中商以前的歷史沒有文字記載,屬于傳說中的歷史,需要通過考古證實。

    1、夏朝(約前2070-前1600 )第一個朝代,維持了近440年,主要活動區域是黃河中下游一帶,相當于今天的山西、河南、河北一帶。

    2、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

    3、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

    4、秦朝(前221年—前246年)公元221年,秦滅六國,建立起第核含頌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皇朝,北方是匈奴和東胡這些民族,這時還尚未和西域接觸。

    5、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朝也就是現在的新疆。西漢的勢力進入朝鮮半島,將其半數的領地納入中國。

    6、東漢(25年—220年)漢朝和北方匈奴的戰爭一直不斷,后匈奴內部分裂,鮮卑趁虛而入占據匈奴各地。

    7、三國(220年—265年)公元220年曹丕稱魏帝,221年劉備稱漢帝,222年孫權建年號,成三國鼎立之勢。這三國加起來的面積就是漢朝的面積,其中魏最強大。

    8、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西晉滅吳,結束了三國鼎立之勢。

    9、東晉(317年-420年)。

    10、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隋朝結束了長達40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全國。

    11、唐朝(618年—907年)前唐的版圖可以看出當時唐朝的強大,西部北部疆域的開拓已經超越了任何一個朝代。唐后期版圖大為收縮,吐番達到了鼎盛時期,對唐王朝有著巨大的威脅。

    12、五代十國(907年—979年 )。

    13、北宋(960—1127年)在中國主要王朝中,宋朝無非是版圖最小的一個。

    14、南宋(1127-1276年)南宋時期,蒙古崛起,不久后將掃平亞洲諸強,建立規模空前的蒙古帝國。鐵木真建立的王朝可以說大的沒邊了,元朝大軍的鐵蹄幾乎踏遍了整個亞洲,人類已經改鄭無法阻止元朝的腳步了。圖中的四大漢朝都聽服于元朝皇帝,歸中央管制。

    華夏的起源地是哪個省

    中國歷史朝代簡表 (加一點)

    朝代 起止年代 創建人 都 城

    黃帝堯舜禹 約170萬-4000年前 黃帝 堯腔猜桐|舜 /

    夏朝 前2100-1600 啟 陽城

    商朝 前1600-1100 湯 亳→殷

    西周 前1100-771 武王 鎬

    東周 前770-256 周平王 洛邑

    春秋 前770-476 / 洛邑

    戰國 前475-221 / (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

    秦朝 前221-206 秦始皇 咸陽

    西漢 前202-公元8年 漢高祖 長安

    新朝 8-23 王莽兆局 長安

    東漢 25-220 光武帝 洛陽 →長安(董卓干的)

    魏 220-265 曹操 洛陽 →許昌(之前叫許縣)

    蜀 221-263 劉備 成都

    吳 229-280 孫權 建業

    西晉 265-316 司馬炎 洛陽

    東晉 317-420 司馬睿 建康

    十六國 304-439 / / (太多了)

    南北朝 420-581 / /

    隋朝 581-618 楊堅 大興

    唐朝 618-907 唐高祖 長安

    五代十國 907-960 / /

    宋朝北宋 960-1127 趙匡胤 開封 →(是從開封后來躲金國才遷到臨安)

    南宋 1127-1279 高宗 臨安

    遼朝 916-1125 耶律阿寶機 上京

    西夏 1038-1227 李元昊 興慶

    金朝 1115-1234 阿骨打 中都

    元朝 1271-1368 忽必烈 大都

    明朝 1368-1644 朱元璋 南京→北京

    清朝(后金) 1644-1911 皇太極( 努伍坦爾哈赤) 沈陽→北京

    傳承華夏文明做時代好少年作文

    華夏也稱“夏”、“諸夏”,又稱為“華”或“諸華”。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區的漢民族的自稱,以區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如《左傳》襄公十四年記載姜戎子駒支說:“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語言不達。”華夏起源于華胥,伏羲為華胥氏之子。

    在周朝時,凡遵周禮、守禮義之族人,稱為華人、華族、夏人、夏族,通稱鄭脊和為諸華、諸夏。古籍中將“華”、“夏”作為中原,“夷”與“裔”作為四方。華夏又稱中華、中夏、中土、中國。

    華與夏曾相互通用,兩字同義反復,華即是夏。“中華”又稱“中夏”。如《左傳》定公十年載孔子語云:“裔不謀夏,夷不亂華。”這里的“華”亦即“夏”。孔子視“夏”與“華”為同義詞。在甲骨文中,華這個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大約從春秋時代起,我國古籍上開始將“華”與“夏”連用,合稱“華夏族“。

    漢民族的祖先黃帝和炎帝在中原為爭奪部落聯盟首領而爆發了阪泉之戰,炎帝部落戰敗,并入黃帝部落,炎黃聯盟初具雛形。后來他們在涿鹿之戰中打敗了東夷集團的九黎族首領蚩尤,把聯盟勢力擴大至今日的山東境內。后又以黃帝部和炎帝部為主體,與山東境內的部分東夷部落組成了更龐大的華夏聯盟,華夏族源基本固定。前2100~前770年黃河中下游黃帝集團的后裔先后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

    漢族于先秦時自稱華夏,從漢朝開始又逐漸出現“漢”的自稱。因此,華夏族有了另一個名字:漢。但原先的稱喊盯謂“華夏”并沒有消失,而是與“漢”這個稱謂一起使用至今。

    華、夏兩字上古同音,本一字,相互通用。孔子視“夏”與“華”為同義詞。《左傳》“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一語,華、夏同義反復,華即是夏。“中華”又稱“中夏”。華夏為古漢族的自稱,在先秦典籍中多稱為“夏”或“諸夏”,又稱為“華”或“諸華”。以區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現被用作中國和漢族的稱呼。華與夏二字在甲骨文中的地位非常崇高。

    黃帝和炎帝在中原為爭奪部落聯盟首領而爆發了阪泉之戰,炎帝部落戰敗,并入黃帝部落,炎黃聯盟初具雛形。炎黃集團以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為主體,他們在涿鹿之戰中打敗了九黎族首領蚩尤帶領的東夷集團與苗蠻集團聯軍,將華夏聯盟的勢力擴大至今日的山東境內,并與山東境內的東夷集團的其他部落組成了更龐大的華夏部落聯盟,華夏族源流基本固定。在周朝,華夏族正式以一個民族團體的姿態形成。

    公元前221年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群雄割據的局面。漢族于先秦時期自稱華夏,從漢朝開始又逐漸出現了“漢人”這個稱謂。但華夏這個稱謂仍然延續至今。華夏族隨著生存空間的擴張而繁衍壯大,到漢唐時期人口文化經濟達到空前高度,到宋時人文各項領域達到頂峰,“漢人”這一詞匯到了蒙元時期被蒙古人廣泛地稱呼華夏。及至后來又有漢族之稱。二十世紀之前使用得最多的稱謂是”華夏人“。比如漢朝多以”華夏人“自居,而明朝即以“漢人”自居也以“華夏人”自居,兩個詞為同義詞。總之,漢人和華夏作為等意族稱是自從漢朝到現在使用最普遍的。

    古代漢人往海外移民時自稱華夏人,由此產生“華人”一詞。“華人”一詞最初指漢族,但隨著華夏文明擴展,“華人”的概念漸由當初單指華夏族,擴展到受中華文明影響的周邊少數民族身上。并成為了全體中華民族之人的代稱,其下包括了“中國人”以及海外“華僑”。 華夏文明亦稱漢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之一。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中華文明是這兩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黃河文明的代表則為大地灣文化、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東南部紅山文化。周從殷禮,對殷商文明存在著繼承關系。

    傳統的思想認為,在黃河流域產生的農業文明,受到歷史時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響,不斷向長江流域農業文明過渡、發展。長江流域農業文明是黃河流域農業文明的繼承和發展。黃河流域早期農業一般主要是種植粟,長江流域農業主要是種植水稻。北方草原游牧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地灣遺址的發現黃河流域農業文明區域和北方草原游牧文明區域有一過渡地帶,這一地帶也是歷史時期游牧民族和農業民族。相互爭奪的主要區域,在這一區域農業文明和游牧文明也不斷獲得直接的交流、融合。 赤縣、神州之稱,最早見于《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其中提到戰國時齊國有個叫騶衍的人說:“中國名為赤縣神州。”后來人們就稱中國為“赤縣神州”。但更多的是分開來用,或稱赤縣,或野胡稱神州。

    華:古同“花”,引申為美麗而有光彩。對華的解釋,一種說法是古代中原地區的人們,自認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齊而華麗的文明地區,所以自稱作華。《春秋左傳正義》:“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另一種說法是:“華”含有赤色之意。周朝人喜歡紅顏色,把紅顏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稱作華。還有一種說法,華是由中國古稱華夏省簡而來。

    中華:秦以前,華夏族稱自己的祖國為中國,秦以后,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華夏民族為主體的國家。“中”即中國,“華”是華夏族的簡稱。唐代韓渥詩:“中華地向邊城盡,外國云從島上來”,已把“中華”和“外國”對用。

    華夏:周朝于西周時期稱王天下,自稱華夏(見《尚書·周書·武成》)。以西周時期的周朝領地為華夏,分天下為四夷。

    九州:源于大禹治水劃定九州的傳說。相傳夏禹治水后,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荊、揚、梁、雍、徐、豫。《淮南子·地形》又載:中國古代設置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冀州、臺州、濟州、薄州、陽州。嗣后,九州便泛指中國。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來的還有九域、九有、九土、九區。宋代繪制《九域圖》即中國地圖。九州也有很多別稱,如九囿,九圍,九隅,九有,九土等.<<國語.魯語上>>: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為社.這里共工為諸侯之共主,列在烈山氏(神農)之后,與<<山海經>>所列炎帝--炎居--節并--戲器--祝融--共工--后土的譜系一致.這里的共工是炎帝后裔,姜姓.西周共和時,<<竹書紀年>>稱共伯和千一位.共伯即共工后裔,姜姓.共工氏地在九州腹心地帶.<<山海經.中山經>>:蒲山之首曰甘棗之山,共工出焉,西流注于河.甘棗山即雷首山,不周山,為共工氏生活的地區.共工怒觸不周山,就在其地.契封于蕃.亦即甘棗山一帶.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亦在其處.共地是文明綿延不斷的地方,地在九州之中.可以說,共工及其后裔在中國上古時代有重要地位,不能因為堯時共工治水失敗而否定共工氏的歷史地位。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hb无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性| 久久久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18禁超污无遮挡无码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人成无码人妻|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DVD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去区首|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天堂| 国产嫖妓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亚洲欧洲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粉嫩大学生无套内射无码卡视频 |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国产成人无码一二三区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 |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黄网站在线看|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AV无码国产网站|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软件|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日韩毛片无码永久免费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久中文字幕 | 亚洲av激情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 亚洲a∨无码精品色午夜|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一区| 亚洲AV无码国产剧情| 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 色情无码WWW视频无码区小黄鸭|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