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故事ppt?數學趣味小故事三年級1?1.巧測金字塔?高度金字塔是埃及的著名建筑,尤其胡夫金字塔最為著名,整個金字塔共用了230萬塊石頭,10萬奴隸花了30年的時間才建成這個建筑。金字塔建成后,國王又提出一個問題,那么,數學故事ppt?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一顆紐扣 】
教育目標:
1、學說故事中的對話,嘗試按紐扣的特征(顏色、形狀、大小、紐扣上洞眼的數量等)進行配對。
2、樂意幫助別人,知道撿到東西后要歸還主人。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已認識過紐扣的基本特征。
2、物質準備:故事PPT、小動物的圖片、各種紐扣等。
活動過程:
1、以“小老鼠撿到一個紐扣”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2、結合PPT,學說故事中的對話,嘗試按紐扣特征進行配對。
(1)認真觀察紐扣,初步認識紐扣特征。
提問:這是一顆怎樣的紐扣?這顆紐扣是誰的?
小結:這是一顆黑色的、圓圓的、有四個洞眼的紐扣。小老鼠也不知道這顆紐扣到底是誰的,他決定去問問他的朋友們。
(2)尋找紐扣主人,嘗試進行比較配對。
小老鼠找到了小熊、小狗、小兔、大象、小蟲,問:“這是你的紐扣嗎?”它們是它們是怎么回答的?為什么這顆紐扣都不是他們的紐扣呢?最后,小老鼠突然發現這顆紐扣是誰丟的呢?它是怎么問的?媽媽又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
3、游戲:幫小動物找紐扣。
(1)集體操作:幼兒每人撿一顆紐扣,看看自己拿到的是什么樣的紐扣,和旁邊的朋友說一說,幫小動物把紐扣裝上去。
① 三年級的數學繪本怎么做
大臉抄貓和藍皮鼠都認為自己跑得快.大臉貓說:“我腿長,步子大,一步頂你兩步,我跑得一定比你快!”藍皮鼠不甘示弱地說:“我雖然腿短,但是步子邁得快,你剛邁出一步,我三步都邁出去了,我跑得肯定比你快!”它們兩個爭論半天,誰也不服氣,只好實地比試一下.剛好一個工地上畫了三個半圓(一個大的半圓,兩個小的半圓;已知大的半圓的直徑是小的半圓的直徑的二倍).大臉貓指著半圓說:“沿著這個大半圓可以從甲跑到乙,沿著這兩個小的半圓也可以從甲跑到乙.兩條道路你挑吧.”藍皮鼠挑選了兩個小半圓連接成的道路.他們兩個在甲處站好,一聲令下,各自沿著自己選擇的道路飛快地跑著.大臉貓腿長步大,藍皮鼠步小輕快.說也奇怪,他們兩個不先不后同時到達了乙處.他們盡管誰也不服氣,可是誰也說不出什么來.這兩條道路哪個長呢?其實是一樣長.如果把兩個小半圓改成三個小半圓、四個小半圓……一百個小半圓呢,大半圓的周長和這些小半圓的周長之和仍然相等嗎?回答是肯定的.從計算圓周長的公式上很容易看到這個結論,不信你就動手算算.
② 小學一年級數學繪本如何制作
數學繪本可以間接的弄懂數學內容,方便快捷通俗易懂。關于圖片樓主可以回去網絡上搜搜(答小米純手打)
材料/
畫筆
紙
方法
樣本封面參考://image.haosou/i?src=360pic_strong&q=%E6%95%B0%E5%AD%A6%E7%BB%98%E6%9C%AC
樓主可以根據自己學過的知識,將紙劃友缺分成一小小板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進一步掌握PPT制作技巧,如圖片、藝術字、的插入;動畫效果設置;幻燈片背景的設置等。
⑵綜合運用ppt制作技巧制作生活中一個令自己難忘的數字化短片。
2、過程與方法:
⑴與語文學科整合,學會規劃數學故事,進行數字故事的創作。
⑵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創作數字故事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養成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4、創新與行為:
能圍繞數字故事主題,創造性地規劃設計數字故事,作品具有創新性。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學生根據任務要求對任務進行分析、設計數字故事。
2、相機指導多媒體數字故事中圖片、音頻的插入和動畫效果的設置。
教學準備:
1、“數字故事學案.doc”
2、教師課前素材準備。
準備蘇教版語文第8冊中《天鵝的故事》、《永遠的白衣戰士》、《生命的壯歌》、《第一次抱母親》等故事素材。
教學對象:
本節課需要綜合運用PPT操作技巧,課型為信息技術中的“主題活動”,內容較多,因此教學對象設置為四年級學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談話:上課之前老師信碰想和大家聊一個關于“數字故事”的話題,你們知道什么叫做數字故事嗎?
2、播放數字故事《永遠的白衣戰士》
提問:這個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欣賞了這個故事,你覺得與我們語文課上的純文本故事相比,哪個更感染力?好在何處?
出示課題:用PPT制作數字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優秀明蔽的數字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驅力,為學習使用PPT創作數字故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壹』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故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主題圖課件(或掛圖)、各種鐘表,鐘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課件出示主題圖,其中的鐘面時刻為11:59)這是春節聯歡晚會現場。看墻譽乎上的大鐘,你能告訴大家,現在是幾時幾分嗎?新年鐘聲就要敲響了,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
師生一起倒計時:15,14,13,…,1。
師: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單位──秒。(板書:秒)說一說,在哪些地方還用到時間單位秒?
學生可能會舉例:火箭發射、跑步比賽等。
二、自主探索,學習1分=60秒
1.探索計量“秒”的。
師:像“秒”這樣小的單位又該怎樣計量呢?這里有一個鐘表店(課件出示),你認為哪些鐘表是可以計量“秒”?把你的想法與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組織小組討論,學生廣泛發表意見。可能會有以下的發現:
(1)電子表(或鐘)。
(2)有秒針的鐘表。
(3)秒表。
2.學習1分=60秒。
師:電子鐘表、秒表以及有秒針的鐘表都可以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現在請大家撥一撥你手上的鐘面,你有什么發現?(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就提示:分針走1格,秒針走多少?秒針走1圈,分針走多少?)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數學趣味小故事:
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后,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師心里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 高斯叫住了!! 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
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與 100 加至 1 排成兩排相加,也就是說: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相加,但算式重復了兩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從此以后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越了其它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你可以把乘法口訣表寫上去,在寫一些關于數學家的故事等,,還可以出些題目,或者趣味數學,也可以把數學家的資料寫上去。
故事如,祖 沖 之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祖籍是現今河北省淶源縣,他是南北朝時代的一位杰出科學家。
以上就是數學故事ppt的全部內容,華羅庚是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家,他在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等廣泛數學領域中都做出卓越貢獻,由于他的貢獻,有許多定理、引理、不等式與方法都用他的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