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案人教版?篇一: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 教材分析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和“筆算兩位數加連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那么,數學教案人教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有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們在教學的時候不需要教案,但是這件事對那些經驗不足的年輕教師來說就不是什么容易事了。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精選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精選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范文(一)
教學目標
1、知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降次”化一元二次方程為一元一次方程。
2、學會用因式分解法和直接開平方法解形如(ax+b)2-k=0(k≥0)的方程。
3、引導學生體會“降次”化歸的思路。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用因式分解法和直接開平方法解形如(ax+b)2-k=0(k≥0)的方程。
難點:通過分解因式或直接開平方將一元二次方程并粗降次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若p=1,q=1,則pq=l(),若pq=l,則p=1,q=1();
(2)若p=0,g=0,則pq=0(),若pq=0,則p=0或q=0();
(3)若x+3=0或x-6=0,則(x+3)(x-6)=0(),
若(x+3)(x-6)=0,則x+3=0或x-6=0();
(4)若x+3=或x-6=2,則(x+3)(x-6)=1(),
若(x+3)(x-6)=1,則x+3=或x-6=2()。
人教一上數學教案篇1
1、探索乘法的結合律要以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為依托。下面請老師們見教材19頁探索部分,教材是通過比較2個學生的不同解題方法,發現規律的。這里要說明的一點是:我們所說的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指群體策略的多樣化,通過比較不同學生的不同策略,來發現其中的規律,而不是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會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同一個問題。
2、猜測、舉銷尺例、驗證必不可少。與學習加法的結合律和交換律一樣,乘法的結合律和交換律也要經過猜測、舉例、驗證的過程。這一點,前面已經說過,在教材的呈現形式上已有所滲透。
3、運算律的字母描述形式,可以嘗談早試放手。在教學第一單元時,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用字母表示加法運算律,教師需要進行適當的引導,但是本學習本單元時,由于學生已經有了用字母表式規律的經驗,所以教師可嘗試著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去表達。
4、關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基礎,找準遷移點。學生有了第一單元學習加法結合律和加法交換律的經驗,再來學習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應該說難度不大。因此,教師要盡量放手,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在組織教學方面,由于本單元教材的呈現形式及教法滲透方面,與上單元很相似,因此,可參照第一單元的教學流程去組織學習活動(比如說,猜想——舉例——驗證)
5、運算律的探索、理解、運用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規律的記憶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
人教版四年級下數學單元教案5篇
四年級數學教師應該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好奇心,熱情鼓勵他們進取思考,引導大膽提出疑問。作為四年級數學教師你知道四年級數學教案的寫法?不妨來學習一下如何寫四年級數學教案。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人教版四年級下數學單元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人教版四年級下數學單元教案篇1
一、認識角
1、角的特征:一個頂點,兩條邊(直的)
2、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擾局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3、角的畫法:
(1)定頂點。
(2)由這一點引一條直線。
(3)畫另一條邊(直角時,用直角邊對準畫好的一條邊后,沿著另一條直角邊,畫線)
二、角的分類:
1、認識直角:直角的特點,
2、認識銳角和鈍角:銳角比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
3、會用三角尺來判斷直角、銳角和鈍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頂點與被比較角的頂點重疊在一起,再將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條邊與被比角的一條邊重合,最后比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條邊與被比角的另一條邊,線上為直角,內為銳角,外為鈍角。
4、畫直角、銳角和鈍角。
人教版四年級下數學單元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鞏固所學的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掌握數位順序表,能正確地讀寫大數,掌握改寫和省略的方法。
我們身為一名數學老師,要去把教案做好,為新學期的教學而準備更加充分,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逗帆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使學生會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2.使學生經歷毫米的含義以及1毫米長度單位觀念的形成過程。在實際測量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會用毫米作為測量物體長度,從而提高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4.結合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塵螞,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觀念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體驗1毫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厘米 = 10毫米;會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在二年級我們學習過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要精確地測量物體長度,需要什么?(用尺子量)
2.請說一說你是怎樣測量物體長度的?(學生匯報: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所量物體的一條邊,看這邊的另一端指向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讀數時要平視。
【篇一】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梯形》教案
教學目標:
情意目標: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
能力目標:能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質解簡單的幾何計算、證明題;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
認知目標:了解梯形的概念及其分類;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等腰梯形性質的探索;
難點:梯形中輔助線的添加。
教學課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
教學方法:啟發法、
學習方法:討論法、合作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圖片,說出每輛汽車車窗形狀(投影)
2、板書課題:5梯形
3、練習:下列圖形中哪些圖形是梯形?(投影)
4、總結梯形概念:一組對邊平行另以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
5、指出圖形中各部位的名稱:上底、下底、腰、高、對角線。(投影)
6、特殊梯形的.分類:(投影)
(二)等腰梯形性質的探究
【探究性質一】
思考:在等腰梯形中,如果將一腰AB沿AD的方向平移到DE的位置,那么所得的△DEC是怎樣的三角形?(投影)
猜想:由此你能得到等腰梯形的內角有什么樣的性質?(學生操作、討論、作答)
如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求證:∠B=∠C
想一想:等腰梯形ABCD中,∠A與∠D是否相等?為什么?
等腰梯形性質:等腰梯形的同一條底邊上的兩個內角相等。
以上就是數學教案人教版的全部內容,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一) 教學目標 1.通過畫、剪、觀察、想象、分類、找對稱軸等系列活動,使學生正確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意義及特征。2.掌握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的軸對稱情況,能正確地找出其對稱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