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九年級歷史重點知識點必考 初三歷史重點知識點總結 九年級歷史考點集萃 九年級歷史中考重點知識歸納 初三歷史必背知識點(精華版)
每單元的知識點形成一個知識網絡,這樣對于考點內容也就不會有遺漏了。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九年級歷史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1
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 標志著無產階級作為一個獨立的階級力量登上政治舞臺的事件是英國憲章運動
2. 1836年,英國的憲章運動中,工人提出的《人民憲章》的中心內容是爭取普選權
3. 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4. 馬克思主義誕生于19世紀40年代
5. 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是:巴黎公社
6. 《國際歌》的詞作者是歐仁·鮑狄埃,曲作者是比爾·狄蓋特
7. 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是共產主義者同盟
8. 巴黎公社戰士在保衛公社的戰斗中表現出的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的典型事例是“五月流血周”
9.《共產黨宣言》的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闡明了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歷史使命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2
兩次工業革命與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 第一次工業革命(60年代~19世紀上半期)
1. 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開始,前提是英國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
2. 必要條件:資本、勞動力、市場、技術
3. 最先開始的行業:棉紡織業
4. 第一項發明:飛梭
5. 開始標志: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第一臺現代意義機器)
6. 完成標志:大機器工廠生產基本取代了工廠手工業
7. 工業基礎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
8. 重要標志:瓦特改良“蒸汽機”,將人類帶入“蒸氣時代”
9. 史蒂芬孫發明火車
10. 到1870年,全世界鐵路總長超過20萬千米
生產力得到極大的提高
開始了城市化進程
11. 工業革命的影響
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
改變了世界面貌,促進了世界經濟發展
12. 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的能源是:煤炭
(二) 第二次工業革命
電力、石油等新能源的利用
1. 三個主要標志 內燃機、汽車、飛機等新機器和新產品的創制
電話、電報等通訊手段的發明
2. 重要標志:電力的使用和內燃機的創制
3. 第二次工業革命將人類帶入“電氣時代”
4. “發明大王”愛迪生發明電燈泡;“汽車大王”福特
5. 汽車之父—卡爾·本茨;飛機—萊特兄弟
6. 無線電報—意大利—馬世晌可尼;有線電話—美國—貝爾
7. 電磁感應現象—英國—法拉第;發電機—德國—西門子;電動機—比利時—格拉姆
8. 在電的使用方面領先的是美、德
9. 第二次工業革命顯著的特點是:自然科學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發展的直接動力
(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
1. 拉大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差距”的根本是指科技水平
2.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是:計算機技術—把人類帶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知識經濟時代
3.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技術革命群體化;科技社會化;發展進程高速化
4. 生物工程技術的核心是:基因工程
5. 知識經濟時代形成的標志是:計算機技術迅猛發展和產業的興起
6.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領域:原子能、航天技術、電子技術、生物工程等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3
近代科技和思想文化
1. 近代自然科學的兩個主要特征是:用實驗可以驗證、用數學可以精確表達
2. 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是牛頓,提出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3. 人類思想史劃時代的大事是生物進化論的提出
4. 《物種起源》的作者是英國的達爾文
5. 被譽為最有創造力的科學家,提出相對論的是愛因斯坦
6. 啟蒙運動是繼文藝復興后又一次大規模的思想解放運動(歐洲兩大思想解放運動)
7. 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盧梭提出社會契約和人民主權
8. 文藝復興時,大戲劇家和詩人是莎士比亞,代表作《威尼斯商人》—喜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悲劇
9. 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的是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10. 被稱為音樂之父的是德國的巴赫
11. 貝多芬《英雄交響曲》反映的是法國大革命時代;《致愛麗絲》
12. 凡高的作品是《向日葵》《在阿爾勒的臥室》
13. 法國作家羅曼態液·羅搜閉鋒蘭《約翰·克利斯朵夫》;美國—德萊塞—《美國的悲劇》
14. 西班牙—畢加索—《和平鴿》《格爾尼卡》
15. 黑人爵士樂;搖滾樂;甲殼蟲樂隊;好萊塢;奧斯卡金像獎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4
一戰后的國際關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1. 巴黎和會上起主導地位的是:英、法、美
2. 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是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
3. 一戰后,戰勝國召開締結和約的國際會議是巴黎和會
4. 巴黎和會上簽訂的《凡爾賽和約》主要針對的國家是:德國
5. 《凡爾賽和約》中最能體現巴黎和會分贓性質的是:殖民地問題
6. 確立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秩序的是凡爾賽體系
7. 一戰后,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矛盾最激烈的帝國主義國家是:美國、日本
8. 華盛頓會議簽署的關于中國問題的條約是《九國公約》
9. 在華盛頓會議上,獲利最大的是美國,受害最大的是中國
10. 在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形成過程中簽訂了一些條約,其中有損于中國利益的是《凡爾賽和約》和《九國公約》
11. 一戰后,列強為建立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召開的兩次會議是: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
12. 使中國恢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的國際條約是《九國公約》
13. 1921~1922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確立了帝國主義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
14. 對凡爾賽體系有直接影響的條約是《凡爾賽和約》
15. 俄國未參加巴黎和會
16. 根據《五國海軍條約》取得與英國同等制海權的是美國
17.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實質是:建立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維護戰勝國利益,維護戰后和平的新體系
18. 巴黎和會上,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的是中、美
19. 國際聯盟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0. 帝國主義國家承認彼此在太平洋地區的權利的條約是《四國條約》
21. 巴黎和會的性質的帝國主義分贓會議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5
經濟危機與羅斯福新政
1. 世界上資本主義相對穩定時期是1924~1929年
2. 1929~1933年,經濟危機—直接原因是生產與消費的矛盾
3. 經濟危機首先爆發于美國的標志是:紐約股市市場崩潰
4. 經濟危機中最先受到打擊的行業是金融業
5. 經濟危機的特點是 波及范圍廣
持續時間長
破壞性大
6. 經濟危機中,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失業人數超過三千萬
7. 1933年,就任美國總統的是羅斯福
8. 為了對付經濟危機羅斯福宣布實施新政
9. 新政的目的(特點):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通過國家干預經濟的方法,使經濟盡快復蘇
10. 羅斯福新政最重要的積極意義(新政“新”在):使美國保持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
11. 1929年~1933年,經濟危機中,受害最深的是廣大人民群眾
12. 調整工業是新政的中心措施;為此,國會通過了工業復興法(藍鷹標志)
13. 羅斯福新政中,美國建設了許多公共工程,目的是:減少就業壓力、刺激消費
14. 羅斯福新政的實質(取得的成效)是:經濟緩慢恢復過來,資本主義統治得到穩定
15.經濟危機的影響:嚴重的經濟危機引起政治危機,資本主義世界各國的工農運動高漲,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爭奪及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間的矛盾更趨尖銳和激烈
16. 新政的內容 改革銀行制度、恢復銀行信用
整頓農業
調整工業
興建公共工程,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生產與消費能力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相關文章:
★九年級歷史全冊復習提綱,復習知識點匯總
★九年級歷史資料分析及知識匯總
★九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匯總,復習資料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
★初三歷史知識整理與復習方法重點
★初三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歸納
★九年級世界歷史知識點匯總
★初三歷史重要知識點歸納總結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
★人教版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歷史是初中一門很重要的學科,下面是整理的一些初三歷史重點知識點,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
人類的形成
1、人類形成的過程:攀樹的古猿 正在形成中的人 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2、世界上的人類分為三大主要人種,即黃種、白種和黑種人。人種的差異,是不同自然地理環境等眾多因素長期影響的結果。
3、人類在距今約三四百萬年前形成。自從有了人類,也就有了人類社會的歷史。人類歷史上最早出鏈手孝現的社薯臘會是原始社會。
4、原始社會經歷了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母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婦女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父系——“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經濟中占主導地位)
西方文明之源
1、西方文明之源——希臘、羅馬
2、公元前8世紀,希臘半島和小亞細亞西海岸出現希臘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公元前6世紀,雅典成為著名的奴隸制共和國。在伯利克里統治時期,雅典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棚稿,文化昌盛,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全體成年男性公民才有權參政)
3、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公元前27年,屋大維開始獨攬大權,羅馬帝國建立。后來羅馬帝國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的滅亡(476年)標志著西歐奴隸社會的結束。
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
1、5世紀,奴隸制國家大和統一日本本土,最高統治者稱天皇。
2、7世紀日本仿照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改新的主要內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分給農民耕種,收取賦稅。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此后,大和國正式改名為日本。
3、7世紀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伊斯蘭教,號召大家都信仰真主,放棄本部落的神,這種一神教的宣傳,有利于促進民族統一。
4、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麥地那,并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斯蘭教把622年定為伊斯蘭教歷元年。
5、630年,麥加貴族妥協,承認穆罕默德為政治宗教領袖。麥加成為伊斯蘭教圣地。632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建立起來。
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
1、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是由古代埃及人創造的,出現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
2、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3、佛教:公元前6世紀,佛教誕生于古代印度,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即釋迦牟尼)。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要人“忍耐服從”。公元前3世紀,印度阿育王在位時,佛教由了很大發展,并向外傳播。
4、基督教:1世紀時產生于巴勒斯坦一帶。傳道者宣傳說耶穌就是“救世主”。現在通用的公元紀年,就是以傳說中的“耶穌出生”之年算起,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
5、伊斯蘭教: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信徒稱為穆斯林。
6、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阿基米德以發現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而聞名。(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
7、《荷馬史詩》是古希臘著名的英雄史詩。相傳,它是在民間口頭創作的基礎上,由盲詩人荷馬加工整理而成的。
8、索??死账故枪糯ED著名的悲劇作家,他把古代悲劇藝術推向成熟。代表作是《俄底浦斯王》。
9、《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生動描繪了阿拉伯帝國豐富的社會生活。
10、伊斯蘭教的第一大圣寺是麥加大清真寺,位于今天沙特阿拉伯麥加城中心。
美國獨立戰爭
1、時間:1775 年——1783年
2、原因:① 英屬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 ;② 英國的殖民壓迫 。
3、領導階級: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階級(代表人物是 華盛頓 )
4、經過:
①、爆發: 來克星頓 的槍聲( 1775 年 4 月);
②、建軍:任命 華盛頓 為大陸軍總司令(1775年);
③、獨立:《 獨立宣言 》發表;( 1776 年7 月4 日)
④、轉折: 薩拉托加戰役 ;( 1777 年)
⑤、勝利:約克鎮英軍投降;
⑥、承認: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1783 年)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的建立
1、革命爆發的原因:資本主義的發展與封建專制的矛盾;社會等級森嚴,第三等級與特權等級的對立。
2、 過程:(1)導火線:三級會議的召開。(2)開始的標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
(3)革命綱領:1789年頒布《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力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4)1792年,法國廢除君主制度,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臺。(5)雅各賓派專政,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1794年羅伯斯庇爾等人在政變中被送上斷頭臺,法國大革命高潮結束。
3、歷史意義: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 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蒸汽時代
1、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時期由工場手工業階段發展到大機器生產階段的一個飛躍,是生產領域里的一場變革又是社會關系方面的一次革命,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2、 18世紀60年代,在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最早出現的工業部門是棉紡織業。
3、重大發明:(1)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標志工業革命的開始。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2)英國機械師瓦特改進了蒸汽機。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人們利用蒸汽機提供的動力帶動機器,進行生產,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從此,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3)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利用蒸汽機發明了火車機車。此后,鐵路交通迅速發展,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這些要點非常重要:
1、俄國二月革命后出現了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一個是資產階級階級臨時政府,另一個是工兵代表蘇維埃。
2、1917年11月7日,列寧指揮彼得格勒起義取得勝利。于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
3、1921年俄共(布)根據列寧的意見,決定實行新經濟政策,對社會主義建設問題進行探索。1922年底,纖塵搏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
5、1919年6月簽訂《凡爾賽和約》規定: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德國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德國取消義務兵役制,陸軍總數不超過10萬,拆除萊茵河以東50公里內的防御工程;德國須對協約國支付大量賠款。
內容參考:人民網,新華網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兄握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毀祥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么,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
歷史的問題在于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于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初三上冊歷史必背知識點有:
1、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指悶、古中國。這四個古國被稱為世界文明的搖籃,因為它們最先由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
2、8世紀,宮相查理·馬特進行改革,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裂孝封,規定得到土地的人必須為封建主服兵役。
3、古巴比倫王肆逗稿國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
4、漢謨拉比法典是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成文法典。
5、《漢謨拉比法典》反映了奴隸主對奴隸的剝削。
知識是一座寶庫,而實踐就是開啟寶庫的鑰匙。學習任何學科,不僅需要大量的記憶,還需要大量的練習,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九年級歷史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
1、人類的形成
⑴人類是由非洲南方古猿演變而來;
⑵直立行走是人類進化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
⑶會制造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
⑷勞動創造了人;
⑸原始社會解體的原因或標志:
私有制的出現、階級的產生、國家的產生
⑹三大人種形成于晚期智人時期;人種的差異是不同自然地理環境等眾多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人種的差異只是生理特征的差異,而沒有優劣之別;
⑺原始社會經歷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兩個階段;這兩個社會階段的主要區蘆畢別在于女性在母系氏族社會占主導地位,男性在父系氏族社會占主導地位;母系氏族發展到父系氏族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
2、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國
亞非古代四大文明及其發源地:
①古代埃及文明:尼羅河流域(前3500年)
②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兩河流域(前3500年)
③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岸流域(前進500年)
④中國的古代文明:黃河流域(前2100年)
3、亞非古代四大文明發源地的共同特征
都發源于大河流域;都位于北緯20度-40度之間;
原因:
①大河流域氣候濕潤,光線充足,地勢平坦,適合人類生存;
②大河流域上游高山積雪的融化,導致河水的定期泛濫,泛濫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這些都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
4、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含義:尼羅河孕育了埃及和埃及文明
5、對金字塔的認識
①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金字塔是埃及國王法老的陵墓;
③金信鏈字塔是埃及國王權利和地位的象征;
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
⑤金字塔是埃及奴隸主殘酷剝削、壓迫奴隸的歷史見證。
⑥金字塔是是中央集權制的君主專制的標志
九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
1.人類歷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
2.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
3.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俄國(蘇俄)。
4.列寧找到一條小農占優勢的落后俄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的標志:1921年實施的新經濟政策。
5.蘇聯成立的:1922年底成立。
6.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標志: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制定。
7.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標志: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制定。
8.最能體現巴黎和會分贓性質的《凡爾賽和約》內容:殖民地問題。
9.華盛頓會議的受益國:美國;的受害國:中國;受限制最厲害的國家:日本。
10.羅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點(“新”的體現):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11.羅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根據《國家工業復興法》,對工業進行調整。(由于羅斯福新政只是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的調整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因此并滑嘩孫沒有根除經濟危機)
12.綏靖政策的實質:縱容法西斯的侵略。
13.綏靖政策達到頂峰的標志:1938年9月慕尼黑陰謀。
14.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標志:1938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
15.第二次世界大戰擴大的標志: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
16.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或規模)的標志: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珍珠港事件)。
17.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的標志:1942年元旦《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
18.第二次世界大戰最主要的轉折點: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
19.歐洲第二戰場開辟的標志:諾曼底。
20.“二戰”歐洲戰爭結束的標志: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
21.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標志: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
22.二戰后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美國。
23.20世紀80年代世界上的負債國:美國。
24.20世紀90年代美國進入新經濟時代,其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25.20世紀90年代世界上的經濟體:歐盟。的政治體:聯合國。
26.20世紀50──70年代經濟發展最快的資本主義國家:日本。
27.印巴沖突的根源:“印巴分治”(蒙巴頓方案)。
28.中東問題的關鍵:巴以沖突。中東問題的本質:領土爭端。
29.美蘇戰時同盟關系的破裂和美國蘇之間冷戰開始的標志:1947年美國出臺“杜魯門主義”。
30.美蘇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的成立。
31.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結束(冷戰結束)的標志:1991年底蘇聯解體。
32.美國對世界多極化趨勢的重要挑戰:1999年,科索沃戰爭。2003年伊拉克戰爭。
33.我國政府應對全球化趨勢的最主要措施:2001年加入WTO。
九年級上冊歷史期末考試復習資料
第一課文藝復興
1、時間:14—17世紀
最早興起的國家:意大利
2、核心:人文主義
3、主要代表人物:
⑴但丁:①地位:文藝復興先驅
②代表作:《神曲》(歐洲開始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志)
⑵達?芬奇:①地位:意大利最畫家。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
②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
⑶莎士比亞:①地位:英國最的文學家
②代表作:《奧賽羅》、《李爾王》、《哈姆雷特》、《麥克白》“四大悲劇”
4、性質:是資產階級叩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
5、意義或作用: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第二課新航路開辟
1、時間:15-17世紀
2、條件:
⑴歐洲造船航海技術的進步
⑵歐洲人對地球的了解(相信地圓說)
⑶羅盤針、航海知識與地理知識在歐洲傳播
3、哥倫布主要活動:
⑴堅信地球是圓的,認為從歐洲出發,一直向西航行能到達東方。
⑵目的:尋找通往印度和中國的航路
(3)活動:1492年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光后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等地。所到的中、南美洲(除巴西)廣大地區、都成為西班牙殖民地。(他稱美洲土著故為“印第安人”。加勒比海上的島嶼為“西印度群島”)。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九年級歷史全冊復習提綱,復習知識點匯總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2020整理歸納
★九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匯總,復習資料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
★九年級世界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
★初中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
★九年級歷史資料分析及知識匯總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考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