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生物復習提綱?128.科學家還能用現代技術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種基因轉入一些細菌內部,只這些細菌能夠生產藥品(用細菌做生物反應器)。 129.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明抗生素。 130.生物分類的意義:了解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使每個物種在生物分類上的位置一目了然,同時也進一步明確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那么,八上生物復習提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菌落:由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培養細菌、真菌的方法包括:配制含有營養物質的培養基;高溫滅菌;冷卻;接種;培養。觀察菌落時,可區分細菌和真菌,以及它們的不同種類。細菌菌落小,多數光滑粘稠或干燥粗糙,白或黃色;真菌菌落比細菌大幾倍或幾十倍,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顏色多樣,如紅、褐、綠、黑、黃色。細菌和真菌廣泛分布在土壤、水、空氣、人體、動物和某些極端環境中。
第二節 細菌
17世紀后葉,荷蘭人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觀察發現了細菌。法國科學家巴斯德證實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原有細菌產生的。他還發現了乳酸菌、酵母菌,并提出了巴氏消毒法和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被譽為“微生物學之父”。細菌大小約為10億個堆積成一顆小米大小,形態多樣,如球菌、桿菌、螺旋菌,是單細胞獨立生活的生物。細菌結構包含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有的還有鞭毛和莢膜。與植物不同,細菌雖有DNA集中區域,卻無成形的細胞核;雖有細胞壁,但無葉綠體,因此是原核生物。細菌營養方式為利用現成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細菌通過分裂生殖,環境適宜時,不到半小時分裂一次。
http://www.pep.com.cn/czsw/jshzhx/shtjj/zhtfx/
八年級上冊生物期末復習
1、 目前己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這些動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有脊柱;另一類是無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沒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樣性:1、種類的多樣性;2、生活環境的多樣性;3、00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3、 魚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魚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結構:流線形(梭子形)身體;身體表面分泌粘液。
5、 魚在游泳時,靠軀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背鰭、胸鰭、腹鰭、臀鰭來保持平衡,靠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6、 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來做實驗,即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7、 各種鰭在運動中起到輔助協調的作用。
8、 鰓是魚的呼吸器官。
9、 鰓中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因此鰓是鮮紅色的。
10、 鰓絲又多又細,是為了擴大與水接觸的面積,有利于充分進行氣體交換。鰓不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氧,魚離開水后,鰓絲相互覆蓋,減小了與空氣接觸面積,不能從空氣中得到足夠的氧氣,因此缺氧而死。
初中生物總復習知識概要(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章節復習要點主要題點各種環境中的動物1. 水中生活的動物(1)代表動物——魚適于水生生活的特點:形態結構、運動方式、呼吸器官(2)其他水生動物常見無脊椎動物: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常見脊椎動物:海豚、鯨、海豹、龜、鱉。關注水生動物的生存環境。2. 陸地生活的動物(1)陸地動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防止體內水分散失的結構;具有支持軀體及運動的器官;具有在空氣中呼吸的器官;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2)典型的陸地動物蚯蚓:生活環境、剛毛、體節、環帶、呼吸、體溫兔:心臟四腔、肺發達、牙齒分化為門齒、臼齒(犬齒)、恒溫動物、大腦發達。3. 空中飛行的動物(1)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體型、翼、胸肌、薄而輕的骨骼、消化、循環、呼吸(2)昆蟲(蝗蟲)身體結構:身體分節且分部、外骨骼4.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稱為蝌蚪,變態發育。1.目前已知的動物大約有萬種,這些動物可分為 和 兩大類。2.魚在游泳時,靠 產生前進的動力,靠 保持平衡,靠保持前進的方向。3.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或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的實驗,就叫 。
第一節 動物的運動
動物運動依賴于運動系統,包括骨、關節與骨骼肌。骨骼由骨與關節相連,骨骼肌附著在骨骼上,分為肌腹與肌腱兩部分。骨的運動由骨骼肌的牽拉完成。運動并非僅由運動系統獨立完成,還需神經系統的調節,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配合提供能量。
哺乳動物四肢支撐身體,骨在骨骼肌牽拉下圍繞關節運動,實現各種動作,如屈肘與伸肘。動物運動方式多樣,如水螅固著不動,蝸牛緩慢爬行,蚯蚓緩慢蠕動,蝗蟲飛行,家鴿飛行。
第二節 先天性行為與學習行為
動物行為多樣,包括取食、防御、攻擊、繁殖、遷徙、領域、社會等。行為根據獲得途徑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由遺傳決定,學習行為在遺傳基礎上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先天性行為使動物適應環境,學習行為讓它們更好地適應環境變化。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
研究動物行為采用觀察法、實驗法以及結合兩種方法。社會行為在群體生活動物中體現,如螞蟻、蜜蜂等,群體內成員分工合作,形成組織,有明確分工與等級。群體信息通過動作、聲音、氣味交流,對覓食、防御、繁殖有重要意義。
第三節 社會行為
動物群體生活,如螞蟻、蜜蜂、猴等,內部形成一定組織,成員間分工合作,存在等級。信息交流通過動作、聲音、氣味完成,對群體生存有重要作用。
八年級上冊生物復習提綱
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第一章 各種環境下的生物(p2-27)
1、已知的動物有150多萬種(p2), 動物按有無脊椎骨分為兩大類:①、 脊椎 動物:體內有脊柱的動物(如魚、兔、鳥、馬、牛、龜、蛇、蛙)。②、 無脊椎 動物:體內沒有脊柱的動物(如昆蟲、蚯蚓、蜈蚣、河蚌)。 動物按 生活環境 分為三大類:①、水生動物: (原生、腔腸、軟體、甲殼、魚類等);②、陸生動物: (扁形、線形、環節、部分節肢動物、爬行、哺乳類);③、飛行的動物:(昆蟲、鳥類、哺乳類的翼手目)
2、魚的運動(游泳)器官是鰭 。填寫圖中箭頭所指鰭的名稱;
※ ※3、魚鰭的作用:A、依靠 軀干部 和 尾部 的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B、 背鰭:保持魚體側立,對魚體平衡起作用,若失去,會失去平衡而側翻。 C、胸鰭和腹鰭:平衡作用,若失去,魚會左右搖擺。胸鰭還可以轉換方向。D、 尾鰭:決定運動方向,若失去,魚不會轉彎。 E、臀鰭:協調其它各鰭,起平衡作用,若失去,身體輕微搖晃。魚鰭還有感知水流的作用,故不能失去。魚鰭分為胸鰭、腹鰭、背鰭、臀鰭和尾鰭。背鰭 和臀鰭 起平衡作用。 胸鰭 可以幫助變換方向,起剎車作用。
以上就是八上生物復習提綱的全部內容,初中生物總復習知識概要(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章節復習要點主要題點 各種環境中的動物1. 水中生活的動物(1)代表動物——魚適于水生生活的特點:形態結構、運動方式、呼吸器官(2)其他水生動物常見無脊椎動物: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常見脊椎動物:海豚、鯨、海豹、龜、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