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2023七年級下冊生物電子書 生物課本女性部位 初二生物有多尷尬 七年級下冊生物書蘇科版電子書 生物學(七年級下冊)書籍
第四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來
第一賣判節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科學家的故事 我國科學家與檔早北京猿人第二節 人的生殖科學·技術·社會 試管嬰兒——淺談現代輔助生殖技術 第三節 青春期第四節 計劃生育第二章 人體的營養
第一節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科學·技術·社會 “第七類營養素”——膳食纖維第二節 消化和吸收第三節 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 科學·技術·社會 綠色食品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 營養師第三章 人體的呼吸
第一節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行配雀
第二節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第三節 空氣質量與健康科學·技術·社會 森林浴、有氧運動和高壓氧治療第四章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第一節 流動的組織——血液科學·技術·社會 造血干細胞和干細胞研究第二節 血流的管道——血管第三節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科學家的故事 血液循環的發現第四節 輸血與血型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 心血管病與心血管病醫生第五章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第一節 尿的形成和排出
科學·技術·社會 血液透析和腎移植第二節 人糞尿的處理 第六章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一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科學·技術·社會 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獻
第二節 神經的組成
科學·技術·社會 神奇的CT——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第三節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第四節 激素調節 科學家的故事王應睞組織我國科學家率先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第七章 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第一節 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 科學·技術·社會 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第二節 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科學·技術·社會 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第三節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科學·技術·社會 退耕還林還草
你可以慧則直接去書店買這兩本書。因為出版年頭不同,恐怕內如手容也不渣碧嫌盡相同吧。注意書的冊次、出版社、出版時間哦!
生物(英語:Organism,又稱生命體、有機體)是有生命的個體。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征在于生物進行新陳代謝及遺傳。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歸納,希望大家喜歡!
第1-2章
一、人的由來
1、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1) 1859年世界著名的進化論建立者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一書,提出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 人類的始祖在非洲,亞洲的直立人是非洲遷徙過來的。
3) 在哺乳動物中,與人類親緣關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4) 由猿到人進化關鍵的第一步是直立行走,后由于語言的產生終于促進了人類社會的形成。
5) 人類的進化過程主要特征: 起源森林古猿 運動方式使人的形態發生改變:臂行 半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 勞動改善人類的生存條件:不會使用 使用天然 制造和使用簡單 制造和使用復雜。生活習性以及語言的產生:赤身裸體 懂得御寒、遮羞。
2、人的生殖)男性生殖的結構和功能:
睪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男性主要的性器官)
內生殖器 附睪:貯存和輸送精子
輸精管:輸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陰囊:保護睪丸
陰莖:排精、排尿
女性生殖的結構和功能:
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主要的性器官)
內生殖器 輸卵管:輸送卵細胞,受精的場所
子宮:胚胎、胎兒發育的場所
陰道:精子進入,月經流出,胎兒產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陰
精子:小,似蝌蚪,有長尾,能游動。
卵細胞:球形,人體內最大的細胞,細胞質中的卵黃為胚胎初期發育提供營養。
2)受精: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受精場所:輸卵管。
3)一個人的發育起始于受精卵的形成。
受精卵在移入子宮的過程中,不斷分裂發育成胚泡。移入子宮以后,植入子宮內膜,這個過閉啟程稱為懷孕
4)胚胎的發育和營養:
睪丸 精子 輸卵管 輸卵管 子宮內膜 子宮 分娩
+ 受精卵 胚乳 胚胎 胎兒 嬰兒
卵巢 卵細胞 結合 細胞分裂 細胞分裂分化 繼續發育
5)胚胎的營養:
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液體——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中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胎兒每時每刻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 8周成胎兒(出現人形)40周(280天)分娩
3、青春期——人生中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
青春期發育:
形態特點:身高、體重迅速增長
大腦
功能特點 心臟 結構、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發育:性發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征,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調節。
性發育巖態絕
第二性征的發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調節。
青春期形態發育的顯著特點是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
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征是性發育和性成熟。
3、青春期的衛生:
1)遺精:男子進入青春期以后,在睡夢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現象。
2)月經:女子進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宮出血現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有關
形成過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細胞發育成熟從卵巢排出,若未
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減少 子宮內膜壞死、脫落 出血(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連同血液一起從陰道流出)形成月經。
衛生保健:(課本16頁)
4、計劃生育的目標: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
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粗姿、優生。其中少生是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關鍵,優生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質。
二、人體的營養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促進人的生長發育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
糖類: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質,單位質量釋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況下,脂肪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貯存在體內。
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課本26頁表2)維生素A:。缺乏時,皮膚粗糙,夜盲癥、干眼癥
維生素B1: 缺乏時,神經炎,腳氣病、食欲不振
維生素C: 缺乏時,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維生素D: 缺乏時,佝僂病、骨質疏松癥
水:約占體重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人體內的水能溶解和運輸營養物質及廢物。
無機鹽: 如:鈣:兒童缺乏導致佝僂病,雞胸,O型腿,中老年人會骨質疏松。
磷:缺乏導致厭食、肌無力、骨痛。
鐵:構成血紅蛋白,缺乏導致貧血
缺碘:甲狀腺腫大或者兒童智力發育障礙
缺鋅:生長發育不良、味覺發生障礙。
2)病人不能正常進食時,往往需要點滴葡萄糖液,這是因為葡萄糖能為人體提供能量。
3)病人幾天吃不下東西,身體明顯消瘦了,這是因為儲存在體內的脂肪等營養物質消耗多而補充少。
4)兒童、青少年以及傷病員為什么多吃一些奶、蛋、魚、肉?原來,這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人的生長發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都離不開蛋白質。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的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等。
消化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分泌消化液。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參與脂肪消化。(膽汁不含消化酶但可以通過乳化作用增大脂肪與酶的接觸面積,有利于脂肪消化。)
2)小腸的結構特點:
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小腸適于消化、吸收的特點:(1)最長; (2)內表面具有皺襞和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3)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絨毛壁和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有利于吸收營養物質;(4)有各種消化液,消化液的含量最多。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過程。
物理性消化: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胃、腸的蠕動,將食物磨碎、攪拌,并與消化液混合。
化學性消化:通過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種成分分解為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
唾液淀粉酶 酶(腸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腸):淀粉 麥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腸液)
蛋白質的消化(胃、小腸):蛋白質 氨基酸
膽汁(肝臟) 酶(腸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腸):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4)營養物質的吸收: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的過程。
胃:吸收少量的水、酒精(非營養物質)
小腸(主要的吸收場所):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從小腸絨毛的毛細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環)吸收;其他從小腸絨 毛的毛細血管吸收。被吸收后,隨即由內壁毛細血管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等營養物質運往全身。
大腸:吸收少量水、無機鹽和一部分維生素
3、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
1)合理營養按時進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 ;均衡攝入五類食物(平衡膳食寶塔);
早、中、晚餐的能量應當分別占30%、40%、30%。
2)食品安全
(1)應當關注食品包裝上有關營養成分,是否有添加劑,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和廠家地址等內容,根據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推算有沒有過期。(2)購買蔬菜時,要看蔬菜的顏色是否新鮮,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購買魚肉時,看顏色是否有光澤,聞聞氣味,買肉時還要看是否蓋有檢疫部門的印章。(3)食用蔬菜水果之前,應該浸泡、沖洗,或削皮;發芽的馬鈴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不要食用;
第3-4章
三、人體的呼吸
1、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1)、呼吸道的組成:
呼吸道:由鼻腔、咽 、喉 、氣管、支氣管組成,是呼吸氣體進出肺的通道,清潔、濕潤、溫暖吸入的氣體。
肺:氣體交換的場所
痰的形成:氣管和支氣管內表面有纖毛,能不停的塵粒、細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過咳嗽排出體外。
2)、肺(1)位置:胸腔內,左右各一
(2)結構:肺泡外面包繞著毛細血管,肺泡和毛細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適于氣體交換。
(3)功能:氣體交換
2、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1)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動作。
2)人在平靜呼吸時,肋間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變化:
3)原理:呼吸肌收縮和舒張 胸廓擴大和縮小肺被動地擴大和回縮 吸氣和呼氣
4) 體內氣體的交換:
二氧化碳
(1)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血液 肺泡
(2)組織里的氣體交換:血液 組織細胞
二氧化碳
3、空氣的質量與健康:空氣的質量影響人體健康 大氣中的污染物危體健康極大
有害物質能引起呼吸的疾病
四、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1、流動的組織-——血液
1)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血漿 成分:水、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
血細胞: 紅細胞 白細胞 血小板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歸納
血紅蛋白:紅細胞中含有的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含氧低的地方與氧分離。
血液的功能:運輸、防御保護、調節體溫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種類、結構與功能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歸納
3、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1)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構成
有四個腔:左心室 連接主動脈,壁最厚
右心房 連接上、下腔靜脈
右心室 連接肺動脈
左心房 連接肺靜脈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間,只朝向心室開) 保證血液按一
動脈瓣(位于心室與動脈之間,只朝向動脈開) 定的方向流動
心臟的功能: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
2) 血液循環
(1)血液循環的概念和途徑:
概念: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所組成的管道中進行的循環流動。
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
體循環:左心室 主動脈 各級動脈 身體各處 各級靜脈 上、下腔靜脈 右心房
毛細血管
肺循環:左心房 肺靜脈 肺部的毛細血管 肺動脈 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護理:
毛細血管出血:血液呈紅色,自然止血,應消毒;
動脈出血:血色鮮紅,血流猛急,在受傷動脈近心端進行止血;
靜脈出血:血色暗紅,血流緩和,在受傷靜脈遠心端進行止血。
4、輸血與血量
1)血型的發現:1900年,蘭德斯坦納發現了ABO血型
2)血量:占體重的7~8%
3)輸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所有血型都可以少量輸入O型血,AB型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少量輸血
第5-7章
五、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與排出
1)排泄的概念:體內物質分解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
途徑:1)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呼吸:以氣體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泌尿的組成
腎臟:形成尿的場所
輸尿管
膀胱 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貯尿的作用
尿道
3)腎單位的結構: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
4)尿的形成
(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的血漿成分都可以濾過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新吸收原尿中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等對人體有用的物質,送回血液
六 、人類生命活動的調節
1、 人體堆外界環境的感知
1)人的視覺和聽覺
(1)眼球的結構與功能: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無色透明,可透光
鞏膜:白色,保護眼球內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顏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眼球壁 中膜 睫狀體:虹膜稍后部,內有平滑肌,能收縮舒張,調節晶狀體的曲度
脈絡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營養眼球)、色素細胞(遮光并使眼球內部形成“暗室”)
內膜:視網膜,內有大量感光細胞
房水
內容物 晶狀體:雙凸鏡,依靠韌帶與睫狀體相連
玻璃體
附屬結構:眼肌、眼瞼、睫毛、結膜、淚器(淚腺、淚點、鼻淚管)
(2)視覺的形成:
經折光 沿著視神經傳導
外界光線 在視網膜上成像 產生神經沖動 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3)眼的衛生保健:
近視:由于眼球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
矯正:戴凹透鏡
遠視:由于眼球前后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后方
矯正:戴凸透鏡
2) 耳的結構和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傳導聲波
外耳道
鼓膜:接受聲波,產生振動
(1) 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與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內外大氣壓的平衡
聽小骨:三塊,將鼓膜的振動傳導至內耳
半規管
內耳 前庭
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
(2)聽覺的形成(看課本94頁第一段)
沿著聽小 沿著與聽覺
沿外耳道 骨傳導 有關的神經
聲波 鼓膜 產生振動 耳蝸 產生神經沖動 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2、神經的組成
1)神經的組成 中樞神經:腦、脊髓
周圍神經:腦神經、脊神經
2)神經元的結構、功能:
(1)結構 細胞體
突起 一條,長而分支少
數條,短而呈樹狀分枝
集結成束,外包上結締組織膜
軸突包上髓鞘叫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為神經末梢) 神經
(2)功能:感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興奮是以神經沖動的形式傳導的)
3、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1) 反射的概念:動物(包括人)通過神經,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產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2)反射弧的概念:參與反射的神經結構
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書P81)
膝跳反射的過程:扣擊部位:膝蓋下位的韌帶
現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頭肌及肌腱內的感覺神經末梢
神經中樞:位于脊髓灰質中
效應器:(下肢的)股四頭肌及其內的運動神經末梢
3)反射的類型
簡單的反射(非條件反射,先天具有的,一般不會消失,反射中樞在脊髓)
復雜的反射(條件反射后天經學習獲得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反射中樞在大腦)
4、 激素調節
1)、人體主要內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稱:(看課本106頁圖)
垂體、甲狀腺、胰島、腎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內分泌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作用的化學物質。
3)、垂體:分泌生長激素等激素,可以調節其他內分泌腺的活動。
4)、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
5)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的關系:人體的生命活動的調節主要受到神經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的調節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歸納
七、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1)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
人類活動改善生態環境-“三北”防護林
森林遭到嚴重濫伐
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 沙塵暴危害嚴重
大量捕殺野生動物
何時還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舉例說出人對生物圈的影響
森林遭到濫砍亂伐后,導致水土流失,沙塵暴等自然災害;
人為排放過多的廢水廢料到湖水中,導致湖水里藻類等浮游植物因營養物質豐富而瘋長,影響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活;
排放過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到大氣中,容易導致酸雨的產生,對各種生物和各種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傷害;過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還會導致全球的溫度的提升,形成“溫室效應”。
含有貢、銀、鎘的固體廢物和工業廢水,會引發各種疾病:水病、痛痛病等。
概念:指人們在生產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質,對環境的影響
2)環境污染 酸雨對生物的影響
類型 大氣污染 溫室效應和臭氧破壞
水污染:太湖水出現水花
固體廢棄物污染:廢舊電池對生物的影響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業廢渣
噪音污染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
1. 初中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2.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
3.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知識點
4.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歸納
5.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課本知識點
6. 詳細版初一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
7.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人教版
8. 七年級下冊生物復習知識點人教版
9. 2017七年級下冊生物第三章知識點
10.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生物學 七年級 下冊》
封面目錄
第四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來第一節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科學家的故事 我國科學家與北京猿人 第二節 人的生殖 科學·技術·社會 試管嬰兒——淺談現代輔助生殖技術 第三節 青春期 第四節 計劃生育 第二章 人體的營養第一節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科學·技術·社會 “第七類營養素”——膳食纖維 第二節 消化和吸收 第三節 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 科學·技術·社會 綠色食品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 營養師 第三章 人體的呼吸第一節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第二節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第三節 空氣質量與健康 科學·技術·社會 森林浴、有氧運動和高壓氧治療 第四章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第一節 流動的組織——血液科學·技術·社會 造血干細胞和干細胞研究 第二節 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三節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科學家的故事 血液循環的雹畢腔發現 第四節 輸血與血型 與生物學有關的數鉛職業 心血管病與心血管病醫生 第五章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第一節 尿的形成和排出科學·技術·社會 血液透析和腎移植 第二節 人糞尿的處理 第六章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第一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科學·技術·社會 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獻第二節 神經的組成科學·技術·社會 神奇的CT——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 第三節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第四節 激素調節 科學家的故事王應睞組織我國科學家率先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第七章 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第一節 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 科學·技術·社會 生物入侵及其危害 第二節 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科學·技術·社會 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 第三節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科學·技術·社會 退耕還林還草來自http://www.pep.com.cn/czsw/jshzhx/tbjxzy/xshyshu/7njxc/
川教版歷史教科書
目錄
《中國歷史》 七年級下冊
第六學習主題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第1課從“源衫開皇之治”到“貞觀之治”
第2課走向全盛的唐朝
第3課科舉制度的創立和發展
第4課唐朝的民族關系
第5課唐朝的對外文化交流
主題活動四歷史遺址考察
第七學習主題民族關系的發展與經濟重心的南移
第6課遼、宋、西夏、金的并立
第7課南方經濟的發展
第8課宋代的社會生活
第9課成吉思汗與忽必烈
第八學習主題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第10課明清專制集權的加強
第11課明朝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
第12課明清時期的反侵略斗爭
第13課清朝對邊疆地區的治理
第14課封建帝國的危機
主題活動五演講會
第九學習主題中國古代文化(下)
第15課印刷術、指南針與火藥
第16課建筑奇觀
第17課科技巨著與史學巨著
第18課唐詩與宋詞
第19課明清
第20課石窟藝術寶庫
第21課書法與繪畫
主題活動六走近印刷術
主題活動七中國古代文學藝術欣賞會
附錄(一)朝代簡表(下)
附錄(二)中國古代大事年表(下)
附錄(三)歷史學習資源分類推薦(2)
七年級下冊生物有好幾個版本,蘇科版的七年級生物書第九頁的內容是:有關細胞結構名稱和細胞的基本結構中的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等內容。
內容介紹
本書以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為藍本組織編寫,與節同步,每節包括探究目標、探究指導、快樂快餐三個欄目。
探究目標:依據初中生物課程標準,將同學們在每節學習中應該達到的具體目標按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分別列出,讓同學們在學習之前就做心中有數。
探究指導:本欄目包括生物宮殿和探究活動兩部分。生物宮殿:一般都是將知識點用課本中的原話列出,再另起一段對本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然后根據實際情況,1-3個知識點配一道例題。
起源
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征在于生物會進行新陳代謝及遺傳兩點,燃攜前者說明所有生物一定會具備合成代謝以及分解代謝(兩個是完全相反的兩個生理反應過程),并且可以將遺傳物質復制,通過自我分裂生殖(無性生殖)或有性生殖,交由下一代繁殖下去以避免滅絕,這是類生命現象的基礎行段戚。
在生物學和生態學中, 地球上約有870萬種物種(±130萬),其中650萬種物種在陸地上,220萬種生活在水中。多種多檔陵樣的生物不僅維持了自然界的持續發展,而且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但是現存的動物急劇減少,只有原來地球上的動物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