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學家?1、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1809年2月12日出生,1882年4月19日逝世,英國生物學家。1859年出版了《物種起源》,進化論的奠基人。2、童第周,1902年5月28日出生,1979年3月30日逝世,浙江寧波市鄞州區人,生物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中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奠基人,那么,生物科學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生物科學家有很多,在此列舉部分如下:
1、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1809年2月12日出生,1882年4月19日逝世,英國生物學家。1859年出版了《物種起源》,進化論的奠基人。
2、童第周,1902年5月28日出生,1979年3月30日逝世,浙江寧波市鄞州區人,生物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中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學研究的杰出領導者,開創了中國“克隆”技術之先河,被譽為“中國克隆之父”。
3、簡·英格豪斯,1730年12月8日出生,1799年9月8日逝世,荷蘭生理學家,生物學家和化學家。發現了光合作用。
初中人教版生物的所有科學家及其成就按照教材編排概括如下:
七上教材
1、德國生物學家和施旺提出:生物大多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瑞典植物學家林耐(奈)提出了雙名法—第一部分是屬名,第二部分是種名后面加命名者的姓名。林奈被稱為"分類學之父"。
3、珍·古道爾與猩猩觀察
4、1609年 羅伯特胡克首次觀察并描述了植物細胞發表《顯微圖譜》首先稱為細胞
5、1665年荷蘭人列文虎克用顯微鏡發現了紅細胞和酵母菌
6、1864年德國植物學家薩克斯利用試驗成功證明:光合作用在葉綠體中進行并產生淀粉。
7、17世紀比利時科學家范·海爾蒙特證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木桶種植柳樹。
8、18世紀英國科學家普洛斯特勒用小鼠,植物,蠟燭,玻璃罩,證明植物能夠凈化空氣"空氣凈化器"
9、1928年細菌學家弗萊明發現青霉素能夠殺死細菌。
10、1940年英國病理學家弗利羅和化學家錢恩幫助下對青霉素提純。
七下教材
1、1783年意大利科學家斯帕蘭扎尼研究胃的消化作用
2、蘭德施泰納發現ABO血型系統
3、2世紀古羅馬醫生蓋倫提出血液運動理論
4、17世紀英國醫生哈維提出血液循環理論
5、1661年意大利學者馬爾比基證明毛細血管的存在。
童第周 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優秀的教育家,生前曾擔任過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動物研究所所長。
袁隆平
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湖南省科協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協副主席。2006年4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楊煥明
基因組學家。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1978年畢業于原杭州大學(現浙江大學),1982年于原南京鐵道醫學院(現東南大學)獲碩士學位,1988年獲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長。
許大全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許大全博士生導師(研究員)光合生理生化 1986年因“大豆增產綜合技術研究”獲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989年因“小麥光合午休成因及緩解措施研究”獲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1991年獲國家教育委員會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的“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碩士學位獲得者”稱號 1965年畢業于沈陽農學院植物生理生化專業
1981年獲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碩士學位
陳仲新
中國農業科學院陳仲新副研究員 GIS及遙感農業應用、信息農業和數字農業、農業生態
1991年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畢業,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1994年和1998年在中科院植物所獲得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1994年開始在中國科學院植物所參加工作
1999年3月至今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工作
彭少麟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彭少麟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恢復生態學和全球變化生態學
1991年先后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和國務院學位辦、國家教委聯合授予的“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和獎章 1993年入選“廣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1998年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生導師獎
1999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第三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提名獎”、中共廣東省委授予“第一線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員”榮譽稱號、廣東省職業道德建設百佳個人、廣東省“丁穎科技獎”、廣東省突出貢獻專家、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中科院“雙文明”建設十大標兵
1989年獲得中山大學植物學博士學位曾留學美、德、英、澳等國
吳旻
李家洋
張亞平
一、格雷戈爾·孟德爾
格雷戈爾·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奧地利帝國生物學家。出生于奧地利帝國西里西亞海因策道夫村,在布隆(Brunn)(今捷克的布爾諾)的修道院擔任神父,是遺傳學的奠基人,被譽為現代遺傳學之父。
二、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1],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曾經乘坐貝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采集。
三、弗朗西斯·哈利·康普頓·克里克
弗朗西斯·哈利·康普頓·克里克,(英文名: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1916年6月8日-2004年7月28日),英國生物學家,物理學家,及神經科學家。最重要的成就是1953年在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與詹姆斯·沃森共同發現了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
四、路易斯·巴斯德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年12月27日——1895年9月28日),男,1822年12月27日出生于法國東爾城,畢業于巴黎大學,信仰天主教,法國著名的微生物學家、愛國化學家,1895年9月28日逝世。
1、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
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也作艾摩·阿道夫·比瑞格,德文為Emil Adolf von Behring)德國醫學家,他因研究了白喉的血清療法而獲得1901年首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保羅·埃爾利希
保羅·埃爾利希(Paul Ehrlich,1854年3月14日-1915年8月20日)是一位德國科學家,曾經獲得190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3、埃黎耶·埃黎赫·梅契尼可夫
埃黎耶·埃黎赫·梅契尼可夫出生于烏克蘭,是一位俄國微生物學家與免疫學家,免疫系統研究的先驅者之一。曾在1908年,因為胞噬作用(英語:phagocytosis,一種由白血球執行的免疫方式)的研究,而得到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4、羅伯特·科赫
羅伯特·科赫(1843-1910),英文名Robert Koch,是德國醫生和細菌學家,是世界病原細菌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科赫對醫學事業所作出開拓性貢獻,也使他成為在世界醫學領域中令德國人驕傲無比的泰斗巨匠。
5、亞歷山大·弗萊明
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1881年8月6日—1955年3月11日),英國細菌學家,生物化學家,微生物學家。
以上就是生物科學家的全部內容,弗朗西斯·哈利·康普頓·克里克,(英文名: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1916年6月8日-2004年7月28日),英國生物學家,物理學家,及神經科學家。最重要的成就是1953年在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與詹姆斯·沃森共同發現了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