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3課件?兩個神經細胞之間并不是通過神經纖維連接,而是中間有一個空隙,這個空隙兩邊,一邊為一個神經元的軸突末端的膜,這是突觸前膜,另一邊為另一個神經元的樹突或細胞體膜,稱為突觸后膜,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合起來稱為突觸。那么,生物必修3課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課件#導語】課件是教學一篇課文的開場白,是教師在新課的開始階段,從一定的目的出發,用很短的時間,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心理情緒的重要教學環節。下面是的后續更新吧!
1.高中生物經典課件
教學目標:
【知識】:初步了解分子與生物學之間的關系
了解中國合成牛胰島素事件。
【技能】;培養分析分析資料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了解中國是首個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機物的國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學的成果,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目標;
閱讀訪談,學習科學家們實事求是、艱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激發學生對高中生物的興趣是本課的重點。
教學過程:
(一)以概述《細胞與分子》模塊作為引入。
師:比較初中階段所學習的生物知識特點,大家拿到課本可能會想,初中的時候不是已經學過細胞了嗎?為什么高中還要再學呢?初中的生物知識著重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的大概情況,而且因為學生沒有相關的化學知識和足夠的空間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識在初中階段是沒有辦法說明白的。就拿細胞結構來說吧,初中的時候,老師只能讓學生知道動物細胞是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構成,至于細胞為什么是有生命的,細胞是怎么樣生活的,都沒有辦法說得清楚。
兩個神經細胞之間并不是通過神經纖維連接,而是中間有一個空隙,這個空隙兩邊,一邊為一個神經元的軸突末端的膜,這是突觸前膜,另一邊為另一個神經元的樹突或細胞體膜,稱為突觸后膜,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合起來稱為突觸。
興奮在兩個神經元之間是以神經遞質的形式通過突觸傳導到下一個神經元的。
必修3?第1章第1節 細胞生活的環境
一、內環境
(1)血液的組成:血漿+血細胞
①血漿:血清+纖維蛋白原
②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2)組織液:細胞間隙液(分布于組織細胞之間)
(3)淋巴:淋巴液(分布于淋巴管中,里面有淋巴細胞)
(4)人體內的血漿、組織液和淋巴三者間的物質聯系圖:
2、各種細胞的內環境
①血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血漿
②毛細血管壁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血漿和組織液
③毛細淋巴壁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淋巴和組織液
④體內絕大多數組織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組織液
3、內環境和外環境
(1)對于細胞來說
①內環境:細胞外液
②外環境:呼吸道、消化道、肺泡腔、輸卵管、子宮等
(2)對于人體來說
①內環境:人體內部的環境
②外環境:人們生活的外界環境
二、人體內有關的液體
1、體液:包括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細胞外液主要包括組織液、血漿、淋巴,也叫人體的內環境。此外,腦脊液也屬于細胞外液。
(1)細胞內液:細胞內的液體,占體液的大部分。
(2)細胞外液:細胞外的液體,是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也稱內環境。
①血漿:血細胞生活的外界環境。主要包括90%的水分、無機鹽、糖類、蛋白質、脂質、激素、抗體、維生素及代謝產物。
②組織液:組織間隙的液體,是人體組織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
高中生物必修3復習提綱
第1章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1、單細胞生物在水環境中生活
2、體液包括細胞內液、細胞外液,前者占體液的2/3,后者占體液的1/3
3、細胞外液包括血漿、組織液、淋巴,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叫內環境
4、血液由血漿、血細胞兩部分組成
5、大多數體內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境為組織液,大多數血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境為血漿,毛細血管壁生活的具體的環境為組織液、血漿,毛細淋巴管壁生活的具體內環境為組織液和淋巴
6、組織液被毛細淋巴管吸收成為淋巴,經淋巴循環由左右鎖骨下靜脈匯入血漿,淋巴中混懸著大量的淋巴細胞、吞噬細胞,組織液與血漿之間相互滲透
7、組織液、淋巴與血漿的成分的主要區別是后者有較多的蛋白質
8、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血漿中無機鹽、蛋白質含量有關,細胞外液滲透壓90%以上來源于Na+和Cl-
9、正常人的血漿pH為7.35—7.45,血漿的pH保持穩定與HCO3-,、HPO42-等離子的緩沖作用有關
10、神經—體液—免疫組成的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第2章動物與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11、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基本方式是反射
12、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感覺神經元、運動神經元兩種神經元組成
縮手反射的反射弧由感覺神經元、聯絡(中間)神經元、運動神經元三種神經元組成
13、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部分組成
感受器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產生興奮
傳入神經的功能是將感受器的興奮傳向神經中樞
神經中樞的功能是產生興奮并對傳入信息進行分析和綜合
傳出神經的功能是將神經中樞的興奮傳向效應器
效應器的功能是對刺激作出應答反應,效應器由傳出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組成
14、神經元的結構由細胞體和突起(軸突、樹突)等部分組成
15、脊神經的后根由大量的傳入神經纖維組成,在后根上有由傳入神經元的細胞體組成的神經節,后根與脊髓灰質的后角相連,后角較前角細,縮手反射的反射弧組成后根的神經纖維進入脊髓后通過軸突與中間神經元間接連接。
高中生物必修三總結
第一章: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1、體液:體內含有的大量以水為基礎的物體。
細胞內液(2/3)
體液 細胞外液(1/3):包括:血漿、淋巴、組織液等
2、體液之間關系:
血漿
細胞內液 組織液 淋巴
3、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
內環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
別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堿度、溫度。
6、血漿中酸堿度:7.35---7.45
調節的試劑:緩沖溶液: NaHCO3/H2CO3Na2HPO4/ NaH2PO4
7、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正常的溫度:37度
8、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
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態。
內環境穩態指的是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平衡中
9、穩態的調節:神經 體液 免疫共同調節
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第二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有神經節)→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還包括肌肉和腺體)
神經纖維上雙向傳導靜息時外正內負
靜息電位 → 刺激 → 動作電位→ 電位差→局部電流
2、興奮傳導
神經元之間(突觸傳導) 單向傳導
突觸小泡(遞質)→ 突觸前膜→突觸間隙→ 突觸后膜(有受體)→產生興奮或抑制
3、人體的神經中樞:
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水平衡調節中樞、生物的節律行為
腦干:呼吸中樞
小腦: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大腦: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
脊髓:調節機體活動的低級中樞
4、大腦的高級功能:除了對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
以上就是生物必修3課件的全部內容,必修3?第1章第1節 細胞生活的環境一、內環境(1)血液的組成:血漿+血細胞①血漿:血清+纖維蛋白原②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2)組織液:細胞間隙液(分布于組織細胞之間)(3)淋巴:淋巴液(分布于淋巴管中,里面有淋巴細胞)(4)人體內的血漿、組織液和淋巴三者間的物質聯系圖:2、。